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589节

  “好说好说,都是自家人,何用分彼此。”

  张居正笑道,“当初奸党当道时,我老师就佩服裕王殿下处事沉稳公允,所以一直和严嵩等人不对付。

  现在奸党伏诛,社稷危难已解,大家更是应该齐心协力为陛下分忧,共创大明盛世之景。”

  “叔大兄所言极是。”

  魏广德笑道,“大猷一事,就请徐阁老费心了。”

  离开校录馆,魏广德坐在马车上,想起先前和张居正的一番谈话,更坚定了他昨晚的判断。

  徐阶私底下应该是在江南有大动作,引起那边的不满,直接导致矛盾尖锐起来。

  在徐阶眼中冥顽不灵者,直接被徐阶想法设法调走,然后安插自己人上位。

  于是才有了严系人马的反弹,也是纷纷上书弹劾。

  只不过,徐阶在强行拿下重要职位时还是有些分寸,并不是把人直接罢职,而是平调甚至提半级,让人无话可说。

  可是这样的调职,谁都知道他们还是吃亏了。

  于是,弹劾徐阶党羽的中下层官员做为警告,张科不过是条被殃及的池鱼。

  “明日就不去裕王府了,直接写份条子,让人送过去交给李芳就好了。”

  魏广德心里想着,得把先前在校录馆外的谈话和裕王府交代一下。

  西苑,嘉靖皇帝已经结束了今日的修炼,正在等司礼监把奏疏送来处理。

  虽然他已经知道,每日的修炼对自己的身体貌似没什么好处,可他依然要做下去。这是他身为帝王最后的坚持。

  “昨日陈矩可打听清楚了?”

  陈洪还没到,嘉靖皇帝就斜靠在御座上,问旁边侍立的黄锦。

  “皇爷,小矩子已经问过了,裕王府知道是以为俞大猷兵败被弹劾,所以没有要保的意思。

  倒不是说他们对俞大猷有什么不满,而是认为将军出战,仗打赢了,朝廷该给赏赐,打输了,自然也要受处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所以,不管朝廷如何处置俞大猷,都是对他好,给他一个警示。”

  黄锦躬身把早上陈矩传回来的话告诉了嘉靖皇帝。

  “哼哼.”

  嘉靖皇帝只是很随意的哼了两声,其实也能猜出裕王府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江山都是他的,要升迁俞大猷,到那时候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不过能这样,确实很好,至少说明裕王识大体,知道驭人之道在于奖罚分明,而不是任人唯亲。

  “另外还有个理由,有些.”

  虽然嘉靖皇帝轻哼,可黄锦看得出来皇爷心情不错,于是继续说道,可说道一半就有点哑火,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说。

  “说,不要吞吞吐吐的。”

  看黄锦的样子,嘉靖皇帝开口说道。

  于是,黄锦又把俞大猷家庭情况说了下,知道他四十多岁才成婚,长期在军营里,率领军队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可也因此至今都未有子嗣。

  “此事当真?”

  听了黄锦的话,嘉靖皇帝兀自有些不信,不过若细想,也会发现似乎很合理。

  嘉靖皇帝之前观察过俞大猷,自然知道他这个官场升降机。

  每次江南各地有人造反闹事,地方官大多都会举荐俞大猷出征平乱,可每每事后不久,俞大猷就会因为各种理由遭到贬斥,这也导致他这个仕途都是起起伏伏中度过,颇具传奇色彩。

  试想,以他的官途,良配哪里看得上他。

  和他联姻,还得时不时担心遭受连累。

  长此以往,成婚时间拖得久了也属正常。

  “皇爷,上午听小矩子说了以后,我让人查了下,确实如此。”

  黄锦低声答道。

  要说朝廷上下,真正以身许国的,除了皇帝,貌似这位俞大猷俞大将军就差一点点。

  若不是最后结了亲成了家,那才是真正把自己奉献给了国家。

  “把那份奏疏拿过来。”

  嘉靖皇帝面无表情说道。

  很快,黄锦把收在锦盒内的奏疏取出,放在御书案上。

  “官兵围海贼吴平于南澳,继光将升兵大猷将水兵夹击,大破之,平仅以身免,奔饶平县之凤凰山,其众稍稍集势复振时,继光留击南澳余贼,独大猷所部参将汤克、李超,都司白瀚纪,传应嘉等引兵蹑平,后连战俱不利,平遂趋章林,掠民舟出海事闻。”

  福建巡按御史陈万言奏平得脱系俞大猷等所派将领不当及追战又不力,法当重处。

  广东巡按御史陈联芳劾俞大猷在广数月,肆民兵相继煽乱,束手无策,宜急择良将代之。

  南京兵部尚书李遂查实附议,请求处置俞大猷。

  伸手,从御书案上提议御笔,嘉靖皇帝在奏疏后快速书写起来。

  御笔亲批,革广东总兵俞大猷职闻,闲住,命福建总兵戚继光兼管惠湖二府并伸威营总兵事。

  写好后,放下笔,嘉靖皇帝说道:“一会儿你拿下去直接用印送兵科,尽快发下去。”

  “遵旨。”

  黄锦躬身道。

  就在这时,门外有內侍通报,司礼监太监陈洪带奏疏入宫请求觐见。

  “收拾一下,让他进来吧。”

  嘉靖皇帝挥手说道。

  于是黄锦急忙收好桌上的奏疏,一边让门外內侍传陈洪进来。

第593章《治安疏》

  南京户科给事中岑用宾论劾无治,郧阳都御史陈志先任巡按贪污不职,并言御史刘以节按应天,张科按浙江,各狥私纳贿举劾失实,通乞罢职。

  志先革职,诏罢科、以节闲住,因敕都察院自后御史差满回道,务严加考察以肃风纪。

  “老爷,这是张科张老爷给你的信。”

  这天,魏广德回府,从管家张吉手里接过一封南方来信。

  “好。”

  魏广德先回后院,之后才又去了书房,拆开信封,看了起来。

  很快,魏广德就摇头叹息不止。

  无他,张科接到旨意,知道自己被罢免,感觉官场无趣,直接交了印信回江西老家去了。

  反正头上还顶着进士头衔,官职被罢免,可出身并未革除,回家依旧可以过着官老爷的生活。

  给魏广德写这封信,就是告诉他这件事儿,看样子以后貌似是不想出山了。

  “妮玛,这玻璃心。”

  魏广德在心里暗骂,不过人都没回京城,再骂别人也听不到。

  有心想要写信把张科叫回来,可想到他刚遭受无妄之灾,心里还窝着火,还是等段时间火气小下来,再给他写信吧。

  魏广德放弃马上回信的念头,之前裕王府已经让他和李芳,还有礼部尚书高拱分别向内阁首辅徐阶施压,让他尽快结束江南的纷争。

  张科,只是被误伤,想来他直接跑回家去,极可能和生气有关系,更可能还是对官场的凶险有了新的认识。

  只能说现在魏广德的名字,在官场上知名度有点高,只要提到他就会让人想到裕王府。

  而提到裕王府,以前官员们会想到的是高拱,而现在变成了他魏广德。

  这也是江南纷争,对方想要警示裕王府,居然选择直接打击魏广德的同乡。

  这个李遂,真特么不是东西。

  魏广德在心里也是暗骂。

  不过不管怎么说,通过这次事件,魏广德也意识到江西的官员已经分裂,不再是铁板一块。

  以前严嵩当政之时,虽然江西官员有个别对他不感冒,如金达等人,但大多数人在遇事之事还是会向着严嵩说话。

  而在严嵩倒台后,江西官员居然会向自己老乡挥起屠刀

  嘉靖四十五年正月大朝会,嘉靖皇帝依旧没有露面,只是命成国公朱希忠代拜天子玄极宝殿,上不御殿,百官具朝服诣皇极门行五拜三叩头礼,仍上表称贺,免宴,赐莭钱钞。

  魏广德仔细想了想,他入仕这么多年来,貌似就没参加过大朝会。

  能在朝会上看到嘉靖皇帝,也就是每三年一次的殿试,嘉靖皇帝会短短的漏一面。

  或许,这也是因为大部分进士这一辈子只有一次见到龙颜的机会。

  从十一月到正月,是礼部事务最繁忙的时候,有许多礼仪、祭祀活动要开展,虽然许多嘉靖皇帝会任命勋贵和大臣行礼,可执行工作都是礼部和太常寺去做。

  高拱在礼部的时日不短,面对如此多的活动到是应付的游刃有余,毕竟都是按成例来做,只需要分配好人手即可。

  虽然重复,可高拱还是乐此不疲,毕竟这就是礼部的功绩,只要每年这些礼仪活动做好了,礼部官员的评级都会得到上,对下面的人来说只是有希望升迁,而对他却意味着有机会跨过那道门槛。

  严讷致仕已有三月,内阁在徐阶、李春芳的主持下,虽然没有出大的纰漏,可办事效率这一块还是有些影响的。

  最主要的还是,李春芳遇事有些犹豫不决,缺乏阁臣该有的魄力。

  高拱这段时间在礼部的工作非常认真,目的不言自明。

  “高大人,这是巡按江西御史成守莭籍上原任大学士严嵩家藏敕谕诘命二十轴,敕命三轴御制诗一轴,钦赐大道歌一轴,御笔诗赋三道,御笔珍藏二册,册副三册,御笔殄藏二封,圣谕五十六轴,圣谕一百七封,钦赐银牙图书各一面。”

  陈以勤进了高拱的值房,把他刚清点后的文书报给高拱得知。

  “这个应该是送入内库吧,一事不烦二主,既然江西那边接洽是你盘点的,就由你和宫里联系,让他们过来接收。”

  高拱看了眼江西缴回的御赐之物,好奇问道:“此次又押回多少脏银?”

  之前成守节上报的严府家财至今高拱还有印象,实在是超乎人想象。

  但是之后,轮到上缴入库的时候,确实拖拖拉拉极不利索。

  “只有区区二十万两,一起的还有南直隶罗龙文籍没家产,不过和报上来的数字少了五万两。”

  陈以勤摇头说道。

首节 上一节 589/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