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593节

  他裕王不需要演,因为他就是最正的一方,他什么也不做,那个位置都是他的。

  顺从本心,既然认可海瑞之言,但又顾虑悠悠众口,那就做个样子就好了。

  “殷先生先回去吧,我另外还有事儿和善贷说。”

  裕王又开口说道。

  “臣告退。”

  虽然不知道裕王和魏广德还有什么好说的,可殷士谵还是行礼后离开了屋子。

  等人走后,裕王又看向魏广德问道:“善贷,你说这海瑞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上这个奏疏?”

  这话问出来,魏广德就知道,裕王也思考过了这个问题,那就是海瑞上疏的目的。

  “海瑞曾做过两任知县,据说很是清名,所以官声很好,因为在淳安知县任上对田赋征缴表现突出,也而被调入户部。”

  魏广德答道。

  这些,其实还是之前段孟贤和他提过的,不然他也不会知道海瑞的过往经历。

  “田赋?”

  裕王狐疑道,眼睛看向李芳。

  一旁的李芳在裕王视线下,只是微微点点头。

  “他的田赋征缴超过以往惯例?”

  裕王这时候好奇道,他已经从李芳那里知道了大概,不过对于魏广德口中的田赋征缴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很好奇,想搞清楚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

  魏广德有些犹豫,因为这涉及到地方的一些规则,虽然他没有下过地方,主政一地,可却从欧阳一敬嘴里知道是怎么回事,结合以前在九江时所见所闻,自然就推出全貌。

  可要不要把详情告诉裕王,魏广德有些踌躇。

  其实,海瑞在那两县所做之事,说起来不过是“公平”二字,这本该是地方官该做的,只是因为下去的官员大多很难做到,或者根本不知道,所以才让海瑞这样的行动为他赢得偌大的美名。

  民间征收田赋是按田地等级分摊方式进行,掌握分摊之法的如果说是知县老爷,不如说是县衙里的吏员。

  这些人在分摊田赋的时候往往会为了利益勾结地方大户,把本该均摊的田赋通过田地等级的方式多摊到升斗小民身上。

  海瑞做的,其实就是由他亲自主持分摊,杜绝了小吏从中欺上瞒下的牟利操纵,老百姓由此得到实惠。

  同时对遇到的案件也是秉公处理,由此青天美名也就传扬开来。

  不得不提一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或许是因为过往经历,朱元璋在制定大明律法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到这点,所以对小吏的惩罚尤其严苛。

  实际上,这时代的官员因为是通过科举入仕的,又是流官,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被地方小吏合伙愚弄,可以说好处小吏们吃了不少,坏名声都被这些官老爷背上了。

  其实想想后世,类似的情况也不鲜见,而且愈演愈烈。

  就是魏广德的老乡欧阳一敬为什么知县不干也要回京城,就是因为在下面被吏员想法设法架起来。

  虽然好处也不少拿,可毕竟被人摆上一道心里也不舒服。

  可人家都按规矩来的,他又抓不到把柄,所以才拜托魏广德给他换位置。

  至于后世传闻海瑞清廉,穷的给母亲过生日买不起肉食,魏广德也只是呵呵。

  那两任知县赶下来,虽不至于搞到万贯家财,可海瑞应该是不穷的,否则也断不至于不断的娶妻纳妾。

  值得一说的是,海瑞到现在还没儿子,所以他纳妾倒是合乎《大明律》的规定,可以公开做这些事儿而不担心被人弹劾。

  魏广德想了想裕王的为人,又想到现在天下大势,觉得告诉裕王这些似乎也无关紧要,最起码未来的皇帝知道治下江山是个什么情况,加税减税的时候会多多思考一二。

  于是,魏广德就把知道的情况简单和裕王提了一嘴。

  “原来如此。”

  裕王听完后久久无言,半天才又道:“仅公平二字,就让他治下之县能按时上缴田赋,可见那些不能按时上缴田赋的知县如何渎职,也难怪朝廷要对这些人降等使用。”

  “那他这次上疏你怎么看?”

  裕王又问道。

  “其行可恕,其心可诛。”

  魏广德简单答道。

第596章都给事中

  “其行可恕,其心可诛。”

  对魏广德的评价,裕王只是重复了一遍,随即微微点头。

  “父皇会治他罪吗?”

  半晌,裕王又问道。

  “到现在宫里都没下旨意,陛下应该是看出他的想法了,所以不会让他得逞的。”

  魏广德答道,说完话后,魏广德就干脆低下头掩饰自己脸上的纠结。

  他是知道海瑞要下狱的,虽然还是和这份奏疏有关系,可他不认为是嘉靖皇帝因为这份奏疏迁怒于他,而是因为别的原因。

  魏广德的小动作没有瞒过裕王的眼睛,看到魏广德低头,看不见他面部表情就知道魏广德没说实话。

  可这里又无旁人,他不该如此才是。

  旋即,裕王的眼睛就看到了一旁的李芳。

  屋里除了他们两人,就只剩下李芳这个太监了。

  魏广德有话不好在太监面前说,那只能是

  裕王本身不笨,自然能想到魏广德的担忧。

  只不过魏广德此时低着头,不知道屋里的情况。

  “李芳,你去看看我母妃祭祀用品准备的怎么样。”

  裕王开口对侍立在一旁的李芳说道。

  “是,殿下。”

  李芳微愣后马上躬身答道,随即退出了屋子。

  而在这个时候,魏广德也抬头,有些惊讶的看看裕王,又看看正退出去的李芳。

  “先前你说父皇不会治海瑞大不敬之罪,可我看你似乎还有话没有说完。

  现在这里只有你我两人,出你之口,入孤之耳,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此事。”

  裕王淡淡开口说道。

  “殿下何必问这些。”

  魏广德有些犹豫,觉得对裕王说那些话,似乎很不妥。

  不管嘉靖皇帝对裕王怎么样,可魏广德能感觉到,裕王对嘉靖皇帝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或许是因为身边的亲人太少的缘故。

  无论如何,嘉靖皇帝都是他的父亲,还是多年未见的父亲,只是隔着那一道墙。

  这次,裕王并没有接话,而是直勾勾盯着他。

  魏广德知道,今天不说出个子丑寅卯,不仅会让裕王不痛快,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在裕王心目中的地位。

  或许,这就是那些人所说的“伴君如伴虎”。

  “殿下,这也是我刚想到不久的。”

  魏广德只好迎着裕王的眼神开口说道:“殿下问陛下会不会处置海瑞,臣认为不会。

  但陛下不动怒并不代表他不会教训海瑞,不过只是让他吃些苦头而已。”

  “怎么说?”

  裕王来了兴趣,问道。

  虽然知道说了会让裕王不好受,可魏广德还是只能说道:“殿下对陛下是何感情?”

  没等来回答,却被魏广德反问,而他问的又那么敏感,一时间裕王脸上不再是之前那种毫无波澜的样子,变得无比纠结。

  魏广德不等裕王思考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就抢先说道:“其实,殿下心性如何,王府上下人尽皆知,我只想说,陛下对殿下的感情,亦如殿下对陛下的感情。”

  闻言,裕王已经皱眉,只是双眼依旧紧盯这魏广德。

  “我笃定,陛下正是以为‘二龙不相见’的箴言,所以一直不愿意见你,不是他心坚如铁,而是担心你的安全。

  已经失去了两位太子,陛下无法再承受一次打击了。”

  魏广德的话让裕王眼角微微抽动起来,随即快速眨了几下眼睛才勉强稳住心神。

  不过,由魏广德话里,他也听出来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随即脸色变得焦虑起来。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父皇春秋鼎盛,知不知道刚才你在说什么?”

  “殿下,难道你就没想过,陛下为什么最近一直督促校录馆抄录《永乐大典》进度的缘故吗?”

  魏广德低着头,用悲戚的语气说道。

  “不要再说了,孤是问你如何处置海瑞,不是让你在这里胡说八道。”

  裕王厉声道。

  “陛下会处置海瑞,不过不是现在,而是在他油尽灯枯的时候,他应该会重新翻出此疏,将海瑞打入诏狱,等殿下登基时将他赦免,以此获得天下的贤明称赞和朝堂清流的支持。”

  魏广德依旧低着头没有抬起,因为他担心被裕王看到自己的表情。

  好吧,魏广德自认为表演功力不够,所以干脆就低头假装悲戚好了。

  其实,在上午裕王听闻此事时,不管是李芳还是殷士谵,甚至高拱都传回来条子,无一例外都认为皇帝会拿下海瑞,下诏狱,严刑拷打追索幕后指使。

  而高拱的意思也很简单,那就是裕王要出奏保海瑞,殷士谵的意见类似,只有李芳持相反的态度。

  或许,这也和李芳是太监有关系,一切身家皆系于皇室。

  不过正如裕王所言,他虽然认可海瑞奏疏的内容,可不代表会支持他,更不想保他,甚至还想狠狠抽他一顿。

  这就是他的本心。

  父皇再不好,裕王也不能容忍臣子这样指责。

  先前听到魏广德评价海瑞‘其心可诛’时,他还真产生了弄死海瑞的念头。

首节 上一节 593/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