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60节

  屋子里挂着一幅纱幔,还用屏风将整间屋子分为内外两间。

  在罄响过后,外屋几个身着紫衣绯袍人慌忙跪下不敢抬头,只是都竖着耳朵倾听来自里屋的声音。

  “朕把这祖宗社稷交托于你们,你们就是这么报答朕的吗?

  二月俺答领兵骚扰大同,四月又跑去辽东,你们是不是还想让他再来一次京城才好,让朕把位置让给他,你们好去跪拜新主子?”

  里屋里传出阵阵怒吼声,让外屋所有人都不仅额头冒汗,可是他们依旧是跪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任凭汗水滴在青石板上。

  “现在好,四月,朕记得是四月,南京就上了奏折,调集江南精兵强将,然后你们给朕的是什么?

  整个浙江被区区万余倭寇搅了个天翻地覆,宁波、台州、温州丢城失地,朕钦点的地方官也死了两个,骇人听闻,骇人听闻呐。

  还有那些卫所,几次大战都是大败亏输,还说什么倭寇勇猛善战,也不臊得慌。

  江南百万大军都是待宰羔羊吗?都是羔羊,朕养来何用?”

  说话主人的声音很是刻薄尖锐,穿透力很强,直接让屋外守候的几个太监不由得噤若寒蝉。

  这里,就是永寿宫,位于西苑之内。

  嘉靖皇帝在壬寅宫变后迁居西苑,就一直居住在此。

  永寿永寿,怕也是嘉靖皇帝希望自己与天同寿,能够长生不死,永享人间至尊的期待。

  不过此时,虽然天清气朗,但是在西苑却是乌云密布,概因此间主人正是怒气爆发之时,实在没一件让他省心的事儿。

  之前俺答围北京,臣子们找了不少理由阻止他出兵报复。

  好,对于聪明过人的他来说,鞑子能够打到京城来,对他的触动不可谓不大,这也说明北地边军目前的状况,怕是也和京营差不多了。

  不过他还是乾纲独断,坚持让他们抓紧做好北征准备,其实不过就是给这帮文官武将敲个警钟,希望明军战力能够恢复一些,吃相别太难看。

  可是等来的回报是什么?

  蒙古鞑子直接抢劫马市队伍,还不断兴兵犯边,今天是大同急报,明天就是辽东求援,现在更好,江南也乱了。

  大明承平二百年的江南,现在居然还被区区倭寇骚扰,还一口气打下多个县城,浙江卫所损失惨重。

  “朕现在不要听奏报,你们内阁和六部今天就要给我那个章程出来,朕不要再听到倭寇为祸江南的消息了。”

  看到下面三个内阁阁臣和六部部堂皆跪地不起,嘉靖皇帝显得有点兴致缺缺。

  江南,可是大明朝的财税重地,那是乱不得的。

  乱了,北地边军军饷哪里来?京城漕粮哪里来?还有自己修道需要的财货又哪里来?

  嘉靖皇帝透过纱幔看着外屋众人,为首跪伏余地的一个七旬老者这才缓缓平身抬头缓缓禀报道:“陛下,臣等内阁阁臣和六部部堂也商议许久,概因江南之事关系重大,若不能找出万全的法子,怕是难以根治江南倭患。”

  “万全法子?没有,那是不是就让江南继续乱下去?严嵩,你倒是给朕好好说说。”

  听到内阁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章程应对江南倭患,嘉靖皇帝是真的怒了。

  五月江南战报接连传至京师,就已经令满朝官员震惊,结果一晃两月过去,内阁和六部还是没有法子应对。

  “陛下关心江南千万百姓乃是好生之德,皇恩浩荡,可是江南乱了,京城却不能乱。”

  严嵩说道这里稍微停顿下,悄悄抬眼看了看里屋,虽然什么也看不清,但是没有听到传出雷霆怒火也是心下稍安,继续说道:

  “给事中王国祯、御史朱瑞登上奏,海洋不靖由朱纨得罪后裁革巡视都御史所致,虽还有海道副使但权轻不便行事,狼狈失职如丁湛、李文进等已事可验也。

  请复设都御史巡视闽浙,兼假以巡抚总督之权使之,节制诸省方可责其成功。

  另我等还商议,闽浙两省各添参将一员,驻劄边海,地方庶文武各有专职,缓急无患。”

  说道这里,严嵩又往里屋看了眼,这才又重新爬服余地。

  良久,里屋才再次传出嘉靖皇帝的声音。

  “此次倭寇为祸浙江多府县,地方上布政使司有大责,该查查,该办办。

  对于那些精勇敢战,还有尽忠职守的,该表彰,该升迁的,尽快给朕拿出章程来。

  复设都御史,你们拿出个名单给朕过目。”

第106章功过相抵?

  随着倭寇重新退回大海之上,嘉靖三十一年四月起,劫掠浙江各府的倭患算是暂时平息了。

  而在北京城里,那位至尊,也因此事大发雷霆后,大明朝廷的办事效率终于有了些许起色。

  “你们再琢磨琢磨,要是没有纰漏,那我们就这么报上去。”

  位于北京紫荆城东面的文渊阁内,严嵩、吕本和新晋阁臣徐阶坐在上首,六部尚书居于下正在商量政务。

  明朝最初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但之后在胡惟庸案后,朱元璋罢中书省和宰相,权利回归六部。

  之后,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为其顾问,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而之后在朱棣登基称帝后,一开始也是殚精竭虑,但屡次北征让他感觉难以总揽政事,于是内阁制度应运而生。

  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这个时候的内阁,还仅仅充当朱棣秘书的角色。

  又是数位皇帝后,内阁权势才逐渐坐大。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

  不过在宣宗时,皇帝批红成了象征,他直接把权利下方到了司礼监,由此有了内、外庭分治的说法。

  明朝内廷、外廷的机构完全对称,外有内阁,内有司礼监,外有三法司,内有东厂、锦衣卫,外廷有派往地方的总督、巡抚,而内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等。

  这样,内廷、外廷相互制约,才能确保皇帝的决策地位。

  但是,这也造成了内外两大政治势力的争权夺利。

  “革浙江布政司参政曹汴职,回籍听勘;停参议李宠、按察司佥事李廷松俸,下按臣逮问没有问题。

  可浙江巡按御史林应箕四月奏倭寇事,参海道副使李文进、分巡副使谷峤等官员尸位素餐,当时推海道副史丁湛,并都指挥张鉄备倭,该办办,陛下的意思不能违逆。

  可是这条陈,丁湛罢为民,以李文进代之,张鉄革回原卫,以周应桢代之,种种,就是对四月处置的完全翻转,有失体统。”

  徐阶开口说道。

  “林应箕说他们尸位素餐,可是他保举的人在这次浙江倭祸中处置失当,难道不该纠正”

  徐阶话音刚落,下面就有官员出声责问。

  徐阶只是看了说话那人一眼,就低头不再说话了。

  其实他说这一句,也不过是要给人一个交代,谁不知道李、周等人是严家的人,也是林应箕命衰,遇到百年不遇的倭患,陛下震怒,还能怎样。

  “林应箕因擅专,敕其离任已是给了体面,夺俸三月亦不过小惩。”

  次辅吕本也点头说道。

  徐阶看了眼其他人,都没什么人要出声,知道也就只能这样,随即微微点头。

  能说什么?

  浙江被倭寇搅得天翻地覆是不争的事实,该办办,该奖奖,只是因被御史参奏居然躲过祸患,怎么想怎么感觉不对。

  “另外,吏部推巡抚山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忬提督军务,巡视浙江兼管福兴泉漳地方。

  兵部对于设分守浙直参将各一员的意见,以琼崖参将署都指挥佥事俞大猷,中都留守司管掺、指挥佥事汤克宽为之。

  俞大猷驻防温台宁绍等处,汤克宽驻防福兴泉漳等处,俱听忬节制.”

  随着内阁商议定下章程,很快就把奏疏送到西苑。

  对于事关浙江的奏本,司礼监马上就转交万寿宫嘉靖皇帝手中。

  “俞大猷,汤克宽”

  嘉靖皇帝从黄锦手中接过奏本一目十行很快就看完了奏疏内容,嘴里喃喃道。

  “黄锦,你对这二人如何看?”

  听到嘉靖帝询问,黄锦急忙答道:“圣上,奴才也不知道这二人如何。”

  对于军国大事,黄锦可不会愚蠢到随意说出自己的意见,自己这位主子的性格,他可是太清楚了,毕竟陪伴了无数的岁月。

  要是说准了还好,要是说错了,保不准什么时候就想起来。

  “哼哼.”

  嘉靖皇帝听到黄锦的回答倒是没有意外,刚才他也不过是随口一问而已。

  “他们倒是滑头,奖赏名单完全按照南京兵部奏报的给朕交来。”

  嘉靖皇帝伸手微微揉揉眉心,好一会儿才睁眼又看了看案几上的奏疏,似是下定决心道:“也罢,总算是打赢了一仗,没有丢了脸面,着锦衣卫查查这几个指挥使,看看能力如何。”

  南京兵部对此次浙江大战的前后详情的奏报前些日子早已送达京师,浙江这次大动荡是肯定的,只是对于奖赏却是讳莫如深,只是给了个大概条陈,一切都以京师天子圣断。

  对于唯一一次正面对战倭寇并取得胜利,南直隶三卫及江西九江卫自然进入嘉靖皇帝眼中。

  “违抗军令.功过相抵哼哼”

  “曾兄,曾兄,快起来,贡院发榜了。”

  魏广德上了楼,敲了几下门,或许曾元述还未醒,好半天才听到里面传来人声,旋即急不可耐的对着房门里大喊道。

  “什么?放榜了?”

  屋里曾元述惊叫一身,就听到“咚”的一声,似是重物坠地。

  等魏广德他们走出客栈的时候,街上许多人正在往南昌贡院那边去,大多都是一副书生打扮,自然是去看榜的。

  还有一些虽然不是书生打扮,一看就是市井中人,但是一个个跑得比他们还要快,显然他们应该也是去看榜的,只是关心的自然不是自己上没上榜,而是最后案首到底是谁,自己手里的赌票到底是金子还是废纸。

  魏广德他们终于到了贡院街,此时此处也是人山人海,贡院街已经被堵得水泄不通,可即便如此,后来之人也不断往里面挤,完全没有了之前的矜持。

  “还是来晚了,这么多人,什么时候才能进的去。”

  曾元述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点失望,后悔昨日不该饮酒过度误了时辰。

  “我在前面开路,曾兄在后护住广德和元睿跟上。”

  吴栋急忙说道,这一年多时间里打熬身子,他已是今时不同往日。

  魏广德等人按照吴栋的吩咐,随着吴栋奋力挤开人群就往贡院大门处冲去。

第107章长案

首节 上一节 60/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