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600节

  嘉靖皇帝沉默许久,终于出言打破了殿里的沉静。

  “是的,当初王廷因淮安大饥荒,他和巡按御史朱纲奏请留下商税做军队的粮饷,被陛下下诏严厉申斥过。

  给事中李邦义因此弹劾王廷不知道变通,还是原吏部尚书严讷替王廷辩护,才得解脱。

  之后,是徐阶举荐由他出任南京礼部尚书,陛下就答应了。”

  一旁的黄锦急忙把王廷往事简单说了一遍,随即就垂头不言。

  “想法是好,可却不得要领。”

  嘉靖皇帝摇摇头,叹口气说道:“拘了他这些年,本事还是没写好。”

  黄锦知道皇帝话里的意思,可他不敢接腔,甚至都不敢抬头。

  “这主意是谁给出的?高拱吗?”

  说到这里,嘉靖皇帝就摇摇头,“这不是他的风格,若是他有此心,肯定是推他的人,而不会是王廷。”

  “这几日,就是前两天裕王曾经召魏广德去过裕王府议事,之后也只是殷士谵每日上午去王府,下午就离开了。”

  黄锦答道。

  “是他啊,没有根基的小子,倒是机灵,可惜没人带。”

  嘉靖皇帝随口评价道:“不过这样也好,不是谁家的党羽,也能一心为裕王出谋划策。”

  “这样的臣子应该才是最好的臣子吧。”

  黄锦鬼使神差说道。

  “好是好,可就是用起来有时候会有麻烦,下面能使唤动的人不多,做事多有拘束。”

  嘉靖皇帝淡淡说道,“让他们长点教训也好,这事儿就这样,等奏疏上来就直接批红吧。”

  “皇爷,这样徐阁老那边.”

  黄锦有些迟疑道。

  “我还在,要是他不知道规矩,就别干了。”

  嘉靖皇帝淡淡说道。

  官职,对于天子来说算什么。

  不管是内阁首辅还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不过就是一道圣旨的事儿。

  六科里面,真正不懂事不听话的人,早就被他打发的远远的,难道皇帝真愿意给自己找不自在。

  “那海瑞”

  “朕不想听到这个名字,你也别想着替他求情,审不出什么就先关起来。”

  黄锦看皇帝这会儿貌似心情不错,所以想到近期朝里的言论,也想着试试给海瑞求情。

  只不过貌似嘉靖皇帝对此很上心,直接打断他的话,把他的意思否掉。

  黄锦知道事不可为,自然也不会主动触霉头,当即闭嘴。

  反正只是关起来,又不是要杀头,人只要不死就还有机会。

  “小春子现在是什么官职?”

  片刻的沉默在嘉靖皇帝问话中被打破,没头没脑的问题让素来敏锐的黄锦也一时有些发愣,没明白皇帝话里的意思。

  “张时春。”

  嘉靖皇帝看黄锦抬头有些发愣,又提醒道。

  “他现任锦衣卫都督签事。”

  张时春他当然知道,曾经做为锦衣卫百户随驾掌鸾仪的人。

  “听闻京师中近来鸡鸣狗盗之辈甚多,让他提督京城内外巡捕一职,务必肃清宵小。”

  嘉靖皇帝继续说道。

  “遵旨。”

  黄锦急忙答道。

  嘴上这么说,心里也有些奇怪,以往这些事儿,都是都察院的人报上来,嘉靖皇帝才会安排人去清理街市上的混混。

  皇帝嘴里鸡鸣狗盗之辈,从何说起。

  不过皇帝已经下了命令,自然就不是问题,就算京城很安定,那之前也肯定是不安定的,需要张提督整肃一番。

  “冬至快到了吧。”

  嘉靖皇帝沉默一阵后又说道。

  “是,礼部应该很快会上奏请示冬至大朝会的安排。”

  黄锦躬身说道。

  “按往年惯例吧,让朱希忠领班叩拜就好了。”

  这次,黄锦没有马上答复,而是保持躬身的姿势,继续等待。

  果然,片刻后嘉靖皇帝又说道:“遣玉田伯蒋荣、彭城伯张熊、成安伯郭应乾、清平伯吴家彦祭八陵,都督佥事沉至祭恭仁康定景皇帝,中官祭恭让章皇后,都指挥同知王极祭孝洁皇后、哀冲、庄敬二太子陵坟。”

  就在黄锦准备答应的时候,耳中又听到嘉靖皇帝接下来的话,“让裕王也去,祭拜他两个哥哥。”

  黄锦惊讶抬头看了眼嘉靖皇帝,此时嘉靖皇帝已经低垂着双眼,似乎在小憩。

  话犹在耳,黄锦只是弯腰,随即就退出大殿,去外面传达陛下的旨意去了。

  裕王府现在消息可算是灵通,内廷发生的事儿,只到晚间便传到裕王耳中,虽然此时旨意甚至都没有到礼科,他就已经知道了。

  父皇让他出城去祭拜两位太子哥哥,裕王自然不会不愿意。

  实际上,明朝的王子过的日子并不好,最起码没有旨意他们就出不了京城,和各地藩王府的情况大差不差。

  仿佛是被关在鸟笼里的小鸟,只有在主人把鸟笼打开放出他们的时候,他们才有片刻时间可以离开鸟笼。

  但是天高海阔,他们也不能自由翱翔在天宇之下。

  “父皇身体如何?”

  裕王也不知道是想起离世的两个哥哥还是其他什么,此时眼角微微有些发红。

  “据说,前些日子还好,虽然没有离开永寿宫,可还能在宫里走动,这两日殿门都没有出,据说感觉身子有些疲乏。”

  李芳小声答道。

  刺探皇帝身体,这绝对犯忌讳,所以他答话的时候非常小心谨慎。

  好在此时屋里只有他和裕王两人,再无旁人伺候,否则他是绝对不敢答话的。

  “另外,陛下晚些时候还向内阁下了条子,让阁臣轮番入直西苑。”

  这本该让裕王震动的消息,此时在裕王面上却丝毫看不出什么变化,仿佛一切都在他预料之中一样。

  不过,李芳心里隐隐也有了一些不安的感觉,似乎正有大事要发生般。

  裕王,今日的反应太不同寻常了。

  似乎,不应该说是今日,而是这段时间都这样。

  不两日,旨意传到裕王府,裕王接旨后随即安排人准备行程,随都指挥同知王极出行祭拜。

  在他们离开时,裕王只是给魏广德递了个条子,就随着车架出城而去。

  数日之后,裕王终于完成祭拜仪式,踏上回京城的路途。

  这段时间能够出城,在京城外走走,让裕王心情轻松了许多,没有在京城里那种压抑的感觉。

  父皇安排的重任完成,裕王也不再坐进车架里,而是骑上一匹马,直接带着一众王府侍卫在乡野里跃马奔驰。

  这就是魏广德说的疾马扬鞭的感觉吗?

  真好。

  皇宫和裕王府里其实都有马场可以跑马,可在外面驭马奔驰,那感觉还真不是宫里能感受到的。

  至少,裕王很喜欢这种感觉。

  车队渐渐靠近京城,远处一匹快马奔来,马上坐的是一个小校穿戴的人。

  很快,来人就被王府侍卫远远拦下,裕王在此地骑马,自然不会让闲杂人等靠近。

  只是很快,那人就被王府侍卫带了过来。

  “殿下,是王府里送来的消息。”

  侍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个信笺递了过来,经过內侍之手才传到裕王手中。

  打开一看,裕王就是一惊。

  自己离开京城不过数日,京城里还真又闹出幺蛾子了。

  “胡应嘉,呵呵.”

  裕王还是在口中念道着这个名字。

  前几日他还才知道有这么个人,没想到这么快他又跑到自己眼前。

  信笺看完后,裕王直接收入怀中。

  远处车队已经追了上来,裕王挥挥手说道:“回吧。”

  随即,马队转向冲着车队跑去。

  嘉靖四十五年十一月乙亥,吏科都给事中胡应嘉等论劾大学士高拱不忠二事。

  一言拱拜命之初即以直庐为狭隘,移其家属于西安门外夤夜潜归殊无夙夜在公之意。

  二言皇上近稍违和,大小臣工莫不吁天祈佑、冀获康宁,而供乃私运直庐器用于外,似此举动臣不知为何心。

  半月前,胡应嘉、魏时亮等人才弹劾了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永明,虽然弹劾失败可也把张永明气出一场大病,此后连上四次乞求致仕养病的奏疏,终于才被嘉靖皇帝同意下来。

  虽弹劾失败,但却依旧取得了胜利,似乎壮大了胡应嘉等人的私心。

  这次,他们把矛头又指向了性格刚烈的高拱,指责他入直以来不忠之事,一时间让朝野上下微微震动。

  虽然心中恼怒,高拱在遭遇弹劾之后也只能立即回家,不过他却不会回家就病倒,遂了二胡的心意。

  当日在家就洋洋洒洒写下辩词递送进宫。

首节 上一节 600/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