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614节

  虽然宫里并没有传出正面的信息,嘉靖皇帝依旧我行我素,但海瑞这个时候是真不想死了。

  好死不如赖活,为什么一定要求死?

  他也从这段时间身边人的变化,隐隐感受到了一些东西,自己似乎不经意间已经成为清流的代表。

  当然,还不能说是领袖。

  和那些进士交往时,他依旧能感受到他们对他的那一丝不易察觉的鄙视。

  他,终究是举人出身。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他终究还是被抓进来了,在他还在户部上值的时候,一群锦衣卫如狼似虎冲进来把他带走。

  审了两天,终于就把他丢在这间监牢里不再管他。

  被关了这么久,今天狱卒送来这一桌丰盛的酒菜,海瑞想着今天不是自己的生日,也不是什么重大的日子,那么只能是人生的最后一餐:断头饭。

  海瑞吃不下饭,裕王府里裕王何尝不是如此。

  不管是谁,父亲没了,或许都会这样。

  只有时间,或许才能让他渐渐恢复过来。

  半个时辰后,狱卒来收食盒,站在牢房外看着里面,酒菜都没有动过,海瑞就那么傻愣愣的坐在那里,也不把东西收拾进食盒拿过来。

  “黄三过来。”

  那狱卒冲巷口的狱卒喊道。

  “什么事儿?”

  黄三慢悠悠过来问道。

  “把牢门打开,里面海大人好像有些不对劲。”

  那送饭的狱卒说道。

  “是吗?先前还好好的。”

  黄三走到牢门前往里一看,也吓了一跳。

  虽然光线昏暗,可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地牢里的环境,也看出来酒菜未动。

  随着“哗啦啦”翻动钥匙的声音,黄三把钥匙找到,快速打开牢房进入。

  这些动静,海瑞依旧丝毫未觉般一动不动。

  到了海瑞面前,黄三半蹲下身子看过去,这个时候海瑞眼睛才动了动,只是死死的盯着他。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可黄三这会儿心里就是一颤,他居然被海瑞盯的有些发毛了。

  “海大人,这酒菜不合胃口?”

  黄三壮着胆子问道。

  海瑞并未回答,而是依旧死死盯着他。

  “得嘞,你在这大牢里也没两顿了,本来想着你这要走给准备点好的,你不吃就算了。”

  黄三虽然不知道海瑞是怎么回事,可他不愿意糟蹋这这一桌子酒菜,就招呼着旁边那人道:“海大人不愿意吃,那就咱们吃。”

  “你说我在大牢里没两顿了,这话是什么意思。”

  低沉的声音响起,是海瑞问出来的。

  “你这在大牢里呆的时间够久了,应该快要出去了,也就是这两天的事儿。”

  那狱卒随口就说道。

  “为何我会被放出来,我可是骂了陛下。”

  海瑞追问道。

  北镇抚司诏狱,为了避免麻烦,海瑞是被直接看押在地牢里,所以外面那不断回响的钟声在这里根本就听不到。

  “先皇在今天已经驾崩了,没人会再砍你脑袋,本来还想着”

  黄三随口就说道,只是说到这里一下子就停了下来。

  “等等,你说什么?皇上他……不!啊。”

  当海瑞听到嘉靖皇帝离世的消息,并没有表现出高兴的情绪,反倒十分伤心,不仅干呕起来。

  “海大人,你这没事了,该高兴,哭什么啊哭?”

  狱卒看到海瑞这样,心中就是不喜,两人快速收拾好酒菜,也懒得理他。

  重新锁上牢房的时候,不仅还在嘴里啐了一口,“读书人就是矫情。”

  皇帝是谁当,对他们这些吃皇家饭的人来说,无所谓,只要皇帝不把他们辞退了就好。

  在他们离开后不久,干呕的海瑞终于缓了下来,不仅呜呜咽咽的哭泣起来,时不时哀嚎两声,闹得诏狱整夜不得安宁。

  对象海瑞这样的读书人,做官自然就是想着为民做主,为社稷呕心沥血,眼见嘉靖皇帝胡作非为,他冒死进谏,该骂就得骂。

  可是在骨子里,忠君爱国的思想早已深入骨髓,听闻皇帝驾崩,自然是忍不住伤心哀嚎。

  后世许多人把这个时候臣子哭皇帝看成是在演戏,其实不然,或许只有那些半截身子入土的官油子才会有这种想法,大部分的官员都会因为皇帝的驾崩而哭泣。

  忠孝仁义礼智信是从他们读书起就被老师反复提及,多多少少都已经融入他们骨子里,和血脉联系在一起。

  也只有知天命的人才会理解,死亡就是那么回事,没人能够逃脱。

  清晨的京城,昨夜一场大雪降下,把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白色。

  裕王府大门已经打开,裕王穿着早已准备好的黑翼善冠,青布袍,腰间是黑角带走出王府,上了早已备好的马车。

  殷士谵、魏广德等人随在他身后,上了后面的马车。

  今日车队前后的侍卫虽然依旧穿戴齐全,可在外面也裹上一层素衣。

  到了东安门外时,车队停下,裕王自车上下来,举哀具步行入皇城。

  从东安门一直步行至乾清宫,释冠服,披发,诣御搨前叩头哭毕,这才向宫人下命,各门内外官员谨宿卫,发丧。

  以大行皇帝宾天告于奉先殿,颁遗诏于天下,报讣音于宗室诸王,严京城守卫,命礼部会翰林院议大丧礼仪。

  这就是裕王进皇宫第一天要做的事儿,而礼部也已经准备进大行皇帝丧礼仪注,毕竟这都是有惯例的,所谓礼部会翰林院议其实就是一个过场。

  第二日,礼部进大行皇帝丧礼仪注,对在京勋贵大臣及各家命妇,军民百姓需要做的都有详细要求。

  魏广德他们离开皇宫的时候还在感慨这礼仪是真的多,明日起他就要和其他大臣一样,素服乌纱帽黑角带俱晨诣思善门外哭,之后该上班的还要继续上班。

  魏广德这几天倒是不用去校录馆了,这是裕王吩咐的,让他每日进宫来。

  好在他现在只是四品官,要是再升一级到了三品,自己媳妇儿也要跟着来思善门外哭临三日。

  之后嘉靖皇帝的丧宜就按照仪注进行,魏广德每天进宫第一件事儿就是看今日的安排,然后挑重点和裕王分说。

  这天裕王正在灵堂,魏广德则出来透透气,就看见陈以勤用布裹纱帽,垂带,素服,腰绖,麻鞋快步往这边走来。

  其实这几天,所有官员都是这般打扮,就算哭灵完回到衙门办公也是如此。

  “顺天府那边已经准备好,明日就是文武百官、军民、耆老人等奉笺劝进的时候。”

  走到魏广德面前后,陈以勤低声对他说道。

  “好,那明日主要是什么官员参与?”

  皇帝继位,就算入裕王这般没得选,也得执行三次劝进才能答应下来,这已经是一种仪式。

  每次劝进并不是只官员参与,还得官府从民间寻找代表,也就是家世清白的中青年人和老人参与。

  “明日由我带领,主要是侍郎一级官员和在京伯爵等勋贵,剩下就是顺天府那边挑选的人。”

  陈以勤低声说道,“后日就是由六部尚书和九卿参与,在京侯爵也要到场,百姓会换一批人,顺天府那边已经安排妥当。”

  最后一次劝进,当然就是由内阁及尚书,及在京公侯等勋贵和百姓再来一次,而这一次裕王也要半推半就答应下来。

  “那今日还有事吗?”

  魏广德点点头,又低声问道。

  “殿下的冕服准备的如何了,高尚书要我问下。”

  陈以勤答道。

  冕服,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礼服名称。

  据说出现于夏朝,主要由冕冠、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构成,是古代天子举行重大仪式所穿戴的礼服。

  玄衣肩部织日、月、龙纹;背部织星辰、山纹;袖部织火、华虫、宗彝纹。纁裳织藻、粉米、黼、黻纹各二,即所谓的“十二纹章”纹样。

  另外,还有中单、蔽膝。均织织藻、粉米、黼、黻纹。此外还有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大绶和小绶,玉钩、玉佩,金钩、玉环及赤色袜、舄。

  冕服是皇帝所有服饰里最尊贵的礼服,只有重大仪式时才会穿戴出来,登基大典无疑就是这样的场合。

  “按黄公公说,两天内就会改好。”

  冕服是用搦玄、狝缯制成,做法是从染丝开始,非常繁杂,当然不会是临时制作,时间根本来不及。

  好在内廷备有多套冕服,都是嘉靖皇帝从未使用过的,按照裕王的身形正在修改。

  这些,魏广德自然早就问过黄锦,当不会出差错。

第612章丑时?午时

  甲辰,顺天府官进春免百官宴,文武百官,军民耆老人等奉笺劝进,其词曰:伏以景运会昌大一统山河.

  臣等俯伏阙庭合词劝进,乾旋坤转,拭目观万象之新雨,施云行翘首望六龙之御,臣等无任惓惓俟命之至令。

  谕答曰,皇考大行皇帝奄弃万邦,予兹茕茕,在疚即位之事实不忍闻,所请不允。

  乙巳,文武百官,军民耆老人等再奉笺劝进,曰:伏以九昊.

  谕答曰,卿等再笺劝进,具见诚恳,但予终天之恨,方殷岂忍遽即大位,所请不允。

  丙午,文武百官,军民耆老人等三奉笺劝进,曰:伏以佑下民而作之若方.

  谕答曰,卿等谓予当奉天命遵遗诏,笺劝至于再三陈义,甚正,勉抑哀情用从所请乃谕礼部,曰:

  皇考大行皇帝上宾予哀痛悲号,五内摧裂,而文武群臣、军民人等以祖宗基业之重,皇考遗命之严,三上笺劝进,义正词恳不得已勉从,所请兹当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即皇帝位,尔礼部其择日具仪来闻。

  劝进词乃是由翰林院所拟,自然写得言辞恳切,天下万民都只认裕王一位皇帝。

  而裕王的答复,则是由陈以勤、殷士谵和魏广德三人斟酌着草拟回复。

首节 上一节 614/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