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662节

  啧啧

  就在魏广德满心欢喜片刻后,忽然就冷静下来。

  现在的礼部尚书是高仪,最近在拾掇着他们联名请求册立皇太子,这次陛下生辰的庆贺仪式也是他在负责,难道说他已经预感到什么?

  但是,不管怎么想都感觉不对劲。

  看到魏广德冷静下来,陈以勤倒是有些惊讶。

  这么年轻有机会触摸尚书位,他可没想到魏广德这么快心情就平静下来。

  “陛下是打算升我和正甫一个不掌部的尚书位?”

  魏广德开口问道。

  “不管是高尚书还是杨尚书,朝廷都没有罢免他们的理由。”

  陈以勤这话,其实也等于承认了魏广德的猜测,不过随即就看见他笑呵呵的说道:“虽然不掌部,算不得真正的尚书,可却能推开入阁那扇大门,难道你不该请我喝一盅?”

  魏广德点点头,确实如此。

  朝廷对于尚书官职可不是随随便便给的,除了正德和嘉靖皇帝比较随意外。

  一个木匠,因为盖宫殿盖得好就能封工部尚书。

  一个医官,因为救了皇帝命,就能封礼部尚书。

  虽然典制规定六部是一尚书二侍郎,可实际情况却根本不是如此,尚书、侍郎早就超编,光内阁阁臣,为了提升品级,可全都是挂尚书衔的。

  “我是挂礼部尚书?”

  魏广德开口问道。

  在他想来,陈以勤既然知道这事儿,那肯定是隆庆皇帝和他商量过了。

  “吏部。”

  没想到,陈以勤开口却说出另一个衙门的名字,“正甫挂礼部尚书。”

  魏广德眨眨眼,然后好似了然的点点头。

  不过实际上,他并不理解隆庆皇帝的想法,不是在他所在的衙门升尚书,而是换成别的衙门。

  “你要是礼部尚书,和高仪见面就很尴尬了,正甫也是一样的道理。”

  陈以勤却先开口解释道,“不过原职不变。”

  这个,魏广德其实理解,就是干侍郎的活儿,享受尚书的待遇。

  不过想到自己很快就能成天官,收起的笑容又重新浮现在脸上。

  “呵呵,对了,进入你约我来此所为何事?”

  陈以勤又接着问道。

  被他这一问,魏广德才想起找他的目的,急忙把昨日听来的消息告诉了陈以勤。

  “有这事儿?”

  显然,陈以勤还不知道李芳被隆庆皇帝罚回家里闲住。

  以往,他们的消息都是李芳从宫里往外传递,现在李芳犯事,自然断了消息来源。

  而魏广德可不止李芳一条线,他还有陈矩这一路。

  “陈矩昨儿晚上来找我说的,总感觉,陛下这登基以后,变化还是不小。”

  魏广德开口道。

  “殿下变成了陛下,本来就变化很大,李芳还用在裕袛的方式劝谏.”

  陈以勤放下筷子,低着头沉思起来。

  “之前我曾经劝说过,可李芳的性子你也知道,他只说‘但求无愧于心’,你让我还怎么说。”

  魏广德叹口气说道。

  “太直了。”

  对于李芳,裕袛一系的人其实都很佩服,即便是高拱,这么高傲的一个人,对上李芳也是平等相待。

  高拱对太监其实没什么好脸色,就算是曾经贵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冯保,在裕袛的时候他都没另加辞色。

  “现在宫里谁接替李芳?”

  陈以勤问出重点,李芳是多年的老交情,不可能不帮的,而且有他在皇帝身边,他们也放心,知道他会看顾着皇帝,不让他犯错,至少不会犯大错。

  “李芳只是闲住,还没有被罢职。”

  魏广德说道。

  “那就还有救。”

  陈以勤当即作出判断,“我下午求见陛下,试探试探。”

  “嗯,在陛下面前注意措辞,毕竟我们已经不是在潜袛的时候了。”

  魏广德只是提醒道。

  这个事是不能拖的,宫里事儿每天都不少,不可能一直空着提督的职务。

  晚了,怕就被宫里其他大太监插手,瓜分了李芳的差事。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宫里陈洪、滕祥、冯保、张鲸等人其实在上午就已经私下了达成了协议,这会儿已经在隆庆皇帝面前一唱一和的,以暂代的方式瓜分李芳的权利。

  对于涉及宫庭的消息和反应速度,外臣始终是比不过他们这些内臣,而且所谓的大太监,大多都是由翰林官在内书堂一手教出来的,许多人的学识也是丝毫不比进士差,甚至更胜一筹。

  这,也是明朝中后期,皇帝经常选择由宦官压制朝堂的原因。

  当然,魏忠贤等少数太监例外。

  酒席最后,即将散场之时,魏广德忽然问起册立皇太子一事,内阁怎么票拟的。

  “上午这事儿我们商量了,肯定是支持态度,高子象时机抓的很好。”

  魏广德点点头,看来内阁对宫里陈皇后不受宠一事也都一清二楚。

  走到雅间门前时,陈以勤忽然又站住,一下子堵住大门。

  魏广德惊讶之时,耳中就听到陈以勤开口说道:“其实,知道了李芳这事儿,我最担心的还是陛下有心废后。”

  魏广德不由得张大嘴巴,这事儿他还没往这方面想过,因为记忆力对隆庆皇帝的印象不深,可不知道这位皇帝到底做没做这事儿。

  不过陈皇后今日的局面,其实就是和李芳相似,因为劝谏让皇帝不高兴,所以才被迫搬离坤宁宫移居别宫。

  如果没有李芳这事儿,陈以勤也想不到此事,可既然跟随皇帝多年的太监说罚就罚,那陈皇后的命运也就变得不可捉摸起来。

  但是皇后始终是国母,不管隆庆皇帝喜不喜欢,那都是先帝选定的继室,只要没有大错,就不应该被废,否则很容易导致后宫纷乱。

  何况,陈皇后的作派,裕袛旧人没人说不好的。

  隆庆皇帝要纳多少妃嫔,外臣们真管不着,可只是皇后一事,外臣还真说得上话。

  “逸甫兄,此时大可放心,就算拼着官不做了,也断不能让陛下如此作为。”

  魏广德开口说道。

  陈以勤先是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叹口气这才推门而出。

  魏广德也是摇着头,跟着出来雅间,回礼部衙门去了。

  回到礼部不久,魏广德又带着一大群官员前往顺天府贡院检查,虽然没定今科主考,可魏广德知道自己被选中的概率很大,所以对此事格外上心,亲力亲为。

  要知道,开考之后半个月,他都不能离开贡院,而且是从下旨之日起他就要住进去,直到张榜。

  第二日,魏广德还没得到陈以勤的消息,不过不好的预感已经产生。

  只不过这个时候,礼部官员齐聚正堂接旨。

  礼部请求册立皇太子一事,隆庆皇帝同意了,下旨命礼部操办,择日具仪以闻。

  到了下午,陈以勤依旧没有联系魏广德,他已经绝望了,知道李芳事不可为,否则陈以勤不会用这种方式应付。

  若是有好消息,陈以勤昨晚就会派人知会他才是。

  冯保

  魏广德不由再次想到这个名字。

  第三日,皇帝加恩辅臣及旧讲官的旨意发出。

  大学士徐阶荫一子为尚宝司司丞,李春芳加兼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食正一品俸,陈以勤少傅兼太子太傅,张居正少保兼太子太保,各赐衣一袭,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魏广德吏部尚书,吏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殷士儋升礼部尚书仍掌原事

  以徐阶为首,所以受恩官员具上疏请辞免,上俱优诏褒答不允。

  因为册立东宫已定,满朝大臣纷纷上表称贺毕,即诣文华殿上笺贺皇太子典,玺官陈设太子座于殿中。

  不过就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时候,魏广德被高仪从贡院中叫回。

  进入高仪值房,两人寒暄后,高仪就直入主题道:“善贷,今日我观册立太子仪注,发现多处不妥。”

  “竟有此事?”

  魏广德狐疑,仪注这东西,都是照抄以前的册立仪式,按说不该有不妥之处才是。

  “嘉靖十五年东宫就已经易黄瓦,那时先帝也在文华殿设宝座。”

  高仪说道。

  被他一提醒,魏广德也立时醒悟过来。

  和后世人们看到紫禁城不同,满清那时候把几乎整个皇宫都覆盖了黄瓦,以示尊贵,可在大明朝不是这样。

  只有皇帝、皇后寝宫,以及三大殿等一些皇帝活动的宫殿才能用黄瓦,而其他宫殿则是绿瓦,这是为了避免僭越之嫌。

  绿瓦红墙一词就由此而来。

  永乐十八年紫禁城落成之时,文华殿位于奉天殿东侧,与南京大内的文华殿一样,它也为东宫辅政之用。

  文华殿位于文华门北侧,坐北朝南,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平面为“工”字形,与现今文华殿结构基本一致,但屋顶上覆绿瓦。

  据《周易》五行学说,皇家属中央为土,土为黄,故黄色成为最尊贵的色彩,皇家建筑也常以黄色为顶。

  然而,黄色并非皇族诸人皆可使用,比如屋顶,太子殿覆黄瓦即有僭越之嫌,故文华殿覆盖了绿色琉璃瓦。

  绿色在五行中属东方,与文华殿位置相符;绿色又代表生长,与皇太子身份相称。

  明初规定,皇帝出巡,太子在文华殿监国;皇帝病重,太子则于文华殿视朝。

首节 上一节 662/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