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70节
这次回家,第二晚张吉的母亲就带着张吉来了他家里,希望魏广德能够带上张吉出去。
“夫子说我读书怕是不行,能考个童生就不错了。”
张吉话刚说完,张母就马上接话道:“夫子看人的眼光不会错,夫人,我家男人跟着大人去了浙江,我大儿子也是跟着大少爷,现在家里就剩下这个小的,还请给个活路,让他跟着二少爷出去,有事儿的时候身边不能缺了使唤人。”
张吉的爹是百户所总旗,张吉的大哥现在是跟在魏文才身后跑的,将来也会是崩山堡的总旗。
张家没什么军田,吃喝全靠魏家发放的粮饷,所以当初魏广德在孙夫子那里读书,张家咬牙也把张吉送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识字有出息,还有就是跟着魏广德,将来要是他有出息,跟着跑腿也能有口饭吃。
现在眼看着魏广德小小年纪就考上了秀才,现在马当镇谁不知道崩山堡出来的魏秀才。
虽然张大勇不在家里,可是张母不是傻瓜,当初他和他男人的打算,现在可不就是个机会。
今天张吉和魏广德去私塾,一路上魏广德在九江府的情况她就知道了,听到魏广德在那边还是一个人,暂时住在卫所大人家里,不过已经在那边购置了房产,张母自然就心动了。
张家的举动,倒是提醒了魏母。
之前她还真没想到在魏广德身边安排人,现在九江府的宅子在简单修葺,这次儿子去了九江府,怕就要住进去了,老是住在张府也不好。
让张吉跟着魏广德,魏母倒是放心,从小就是这样,不过魏母又从堡里挑了一户林姓人家出来。
虽然他们也是军户,却是属于分支,也就是不用承担正丁义务的一家子,一般都是老军户的其他儿子一系的,正丁名额按规矩是嫡长子继承,他们只能是预备兵员,但也是军户。
在军堡里,这样的人家还有不少,也是最可怜的,因为家里没有正丁,从百户所里就领不到钱粮,只能靠四处打短工维持生计。
有办法的,虽然是军户,可是在魏老爹这里报备一下,也可以搬到镇上或是县城里去,倒是没人会刁难他们。
但是对于大部分这样的军户来说,除了当兵和种地的那点本事,其他又会什么?
魏母从院子里调了个婶子,他家里还有个四处打工的男人和一个女儿,正好派到魏广德那里去做事。
张吉可以算是魏广德的长随,这家的男人可以负责看门和院子的洒扫,屋里和饭食可以由家里的女人去做。
下了船,带着四个人雇了辆马车进了府城,一路上可把张吉和那户人家看的眼花缭乱。
他们最远到过的地方,也就是彭泽县城了,这次可是到府城来,自然不是小县城可比的。
今晚肯定还是只能把人带到张家去暂时住下,明天看看那边院子收拾的怎么样了,要是可以的话,找个看个时候,就可以搬进去了。
这也是魏母的吩咐,屋子可不是随便住进去的,得看好时辰。
进了他住的小院把人安顿下来不久,张宏福就闻声赶了过来。
“广德,可想死哥哥了。”
张宏福走到魏广德身前很高兴的说道,“走,卫里那几家的小子听说你回来了,说今晚请客做东。”
说着话,伸手拉着魏广德就院往外走。
“我这边的人还没安顿好。”
魏广德被张宏福拉着,边走边说道。
“我叫管家过来,就是几个下人,到了这里还怕没地方吃住。”
旁边的张吉看着一个浑身绫罗的公子拉着魏广德出去,急忙快步跟上。
听到脚步声,张宏福回头看了眼,“你长随?”
“是啊。”
魏广德答道。
“你先回去吧,赶了一天的路。”
张宏福对着张吉就吩咐道,“广德跟着我出去,没事儿。”
“你留下吧。”
魏广德无奈,只好回头对张吉说道,“对了,表哥,那宅子怎么样了?这次带来的人,就是准备搬进去的。”
魏广德边走边说道。
“已经收拾好了,回头找人算算,定下时候搬过去就是了,本来我还说给你找几个下人伺候着,既然你都带人.”
第124章明朝夜生活
安静的小院,一间布置简朴淡雅的书房,一张邻窗而放的书桌上丢着一本书,还有一双脚搭在桌上。
魏广德没个形象的躺靠在椅子上,懒懒散散的,嘴里哼着后世的歌曲。
这里就是魏家在九江府城购置的宅子,前两天就已经搬过来了。
前院交给了刘婶一家居住,后院的主院魏广德空出来,预备等老爹老妈过来后起居,大哥以后也可以住那边。
自己这个小院稍微简单点,就几间房,自己占了一间大屋,进门就是堂屋,左右厢房是卧室和书房。
现在这个小院里就住着两个人,他和张吉。
昨天乔迁新居,魏广德邀了不少府学同窗过来吃喝,卫里不少少爷公子也过来了,张宏福从家里带了不少人过来帮忙,现在收拾好后都已经回去了。
魏老爹要来卫里出任卫镇抚的消息已经传开了,这也代表着任命已经定下来,不会有意外发生。
卫镇抚虽然在卫所里属于品级很低的官员,可毕竟手里还有刑名实权,没人想碰到他们。
所以现在魏广德和这些卫所子弟接触,也没人再拿他当百户儿子看待,虽然只是品级提高一级,可是已经是卫所官员了。
“少爷,少爷,张少爷来了。”
就在魏广德无聊的时候,张吉从外间跑了进来,嘴里喊道。
张吉跟着魏广德来九江有段时间了,已经改掉了叫魏广德小名的习惯。
“他来了?泡壶茶过来。”
魏广德放下脚起身往外走,边走边吩咐一声。
张宏福没进后院,而是在前院大堂坐着,等魏广德过来的时候,刘婶已经让女儿泡好茶放在茶几上。
“表哥这趟过来,有什么事儿。”
魏广德进了屋子就说道,没有去做上首主人家的位置,而是就坐在张宏福旁边的椅子上。
“你这几天不是请假了吗?我寻思着你呆在家里也是无聊,也没看你出门走动,就过来看看。”
张宏福笑着说道,“今儿十五,萃秀堂的香凝姑娘登台奏曲,咱们过去瞧瞧。”
“香凝?就是你们说的那个九江一枝花?”
魏广德不知道怎么会事儿,最近日子一直感觉懒懒散散的,做什么事儿都没精神,可是乍一听张宏福邀他去萃秀堂看香凝的表演,不知怎么就来了点兴趣。
在南昌府,他到是跟着士子书生去了多次的青楼,不过都是喝酒听曲,还有就是在那里耍钱,九江府的青楼他就没去过了。
他对青楼兴趣不大,主要是想见识见识古代青楼的花魁,到底有没有后世那些明星漂亮。
好吧,彭泽的花魁他早就见过了,在南昌府那会儿,也见识了两位被称为南昌府花魁的姑娘,确实很漂亮。
九江府的花魁,魏广德这会儿也想去见识见识。
明朝的花魁,端的架子可不小,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见到的。
魏广德在南昌府可是进出了不少的青楼,也就只见到两位,还是因为听说是参加乡试的秀才,人家才出来弹奏一曲。
九江府这位香凝姑娘,魏广德老早就从酒席上听到过名字,据说才色双绝。
虽然魏广德对美女,心向往之,可是这个时候,他也没多想。
这次回家和大哥聊天,魏文才知道他在南昌府进出了青楼,直接就是一胳膊夹住他的头,恶狠狠的教训一顿,“十五岁以后随便你,现在什么都不准做。”
好吧,这算是这个时代的一种观念了,觉得男子十五岁就算是长大了,可以成婚,自然也可以做其他的事儿,太小对身体不好。
想到当初在南昌府被那些士子调笑毛都没长齐,表哥、曾元述他们也都说再等两年,那时候魏广德也差不多十五岁了,自然可以做了。
不管魏广德意不意动,反正他就是被张宏福拉着出了家门。
天色渐黑,熙熙攘攘的街上行人越来越少,大都回家休息了。
街上的商店因为客人的减少,也纷纷关门打烊,九江城逐渐进入沉睡。
只是这个万家灯火休息之时,才是书生公子们夜生活的开始。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纍纍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恹弹吹声逦迤”
依仗着超强的记忆,魏广德虽然不记得后世看过的很多东西,但是这一世他看过的书籍却都是过目不忘。
坐在萃秀堂二楼雅座里,吃着桌上菜,喝着杯中酒,透过阁栏看着楼下高台,台上台下的妙龄女子在那里翩翩起舞,不自觉念起了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
“呵呵,应景,也就是广德能够这么文绉绉的,你让我们拿着书照着念,怕也认不全上面的字儿。”
旁边一个公子哥在魏广德念完长长的《霓裳羽衣舞歌》诗词后,立马笑着说道。
倒不是他们要捧魏广德,说实话,和魏广德一起玩儿主要还是看张家的面子,不过魏广德小小年纪就已经是秀才,家里自然有交代。
只是这会儿却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光听魏广德念出那么长的东西就觉得佩服,这记忆力,没谁了,这桌人都赶不上,不亏九江卫才子之名。
此时,悠扬的曲调节奏逐渐开始加快,似要进入高潮,台上台下身着各色舞衣的舞姬随着逐渐激昂的音乐加快了舞姿,薄纱似的衣服隐约可以看见里面的肌肤,丝带飘散,在空中扬成一朵盛开的花。
忽然间,又有数名舞姬们从后台上到前台上,她们水袖甩开,衣袖舞动,无数花瓣飘飘荡荡的凌空而下,飘摇曳曳,一瓣瓣,牵着一缕缕的沉香……
“这就是明朝的歌舞吗?”
魏广德把一切看在眼里,初一十五萃秀堂的歌舞表演有点颠覆他的三观,古代也是有大型歌舞演出的。
花瓣洋洋洒洒,铺满了台上台下。
随着一曲终了,舞姬们如之前几次那样纷纷退场,楼下和楼下的客人不住的喝彩。
不过只是片刻,喝彩之声猛然又放大了数倍,此时一位妙龄女子正款款上台。
第125章说教
魏广德双眼有点发直,愣愣的看着那道窈窕身影。
女子上身是蓝色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披一件淡蓝色的翠水薄烟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