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73节
既然老爹说了是传闻,那基本就可以排除了,卫所里的争斗也就没可能发生,老爹也只能安安稳稳的做他的卫镇抚。
“对了,爹,张府前些日子送了一千两银子过来,说是先发的分红,那批货出得差不多了,就等你们回来。”
魏广德想起刚搬过来那会儿,张府就送来一个箱子,他打开一看是一箱银子。
“嗯,银子给你你就收着,该花就花,我听说读书人花销挺大的,还有对你那些在府学的同窗,也别吝啬,谁知道他们将来是什么前程。”
魏老爹喝口粥,随口说道,“这边的事儿办完了,我就回趟崩山堡,年前接你母亲过来,今年咱们家就在九江过年。”
“宏福说的,这次你那里应该能分一万两银子。”
魏广德想想就把之前从张宏福那里听来的消息给老爹透露下,在浙江的收获,他肯定是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收获,也不知道是少了还是多了。
魏广德说完话后,就双眼一眨不眨盯着自家老爹。
大半年没见了,老爹这趟出去,回来就感觉苍老了一些。
还没过多感慨,魏广德就发现眼中老爹的表情,有点不一般,他只是轻笑着摇摇头。
还真是分少了,张家可真是心黑。
看到老爹那笑容,魏广德就猜测可能一万两银子是偏少了,所以老爹才会有这样的表现。
这个时候,魏老爹抬眼看着魏广德,面无表情的忽然问道:“你是发现什么?”
对于魏老爹的问话,魏广德一时不知道什么意思。
“张家那边,最近出手很挥霍?”
魏广德发现,老爹说这话的时候,虽然脸上依旧没有表情,但是眉毛却微皱了一下。
“张家那边,好像没有,就是感觉宏福最近手头很松的样子。”
魏广德急忙说道,张家这段时间在他印象里,似乎没什么变化,除了张二叔那次送来那箱银子外。
不过就算有,估计魏广德也不知道,和他接触多的只有张宏福,那家伙最近手头是真有钱。
“你小子,说那话的意思,不就是想知道这一万两银子是多了还是少了吗?嘿嘿.”
这时候,魏老爹却是笑了起来,魏广德有点不好意思低下头。
确实,他有点小心眼了,毕竟自家老爹的官位就那么大,也是最好被拿捏的。
放下筷子,魏老爹用旁边的帕子擦擦嘴,回头看了眼门外,这会儿外面没人,屋子里也只有他们父子,这才开口说道:“你什么性子我知道,不错,观察很到位。”
接着搓着手笑道:“这次银子到手,我会分给你一万两,这是供你读书用的,在你做官以前,你就别想从我这里拿到一两银子。
当然,上次我书信让你哥给你置办的八十亩水田的收益,还是你的,这个没人要。”
“宏福不清楚那批东西?”
魏广德敏锐的意识到一点什么,上次张宏福悄悄给他说,东西卖了四万多两银子,分润下来自家大概一万两,看样子是说少了。
“本来只有那么多的,好东西都被倭寇搬走了,不过我们找到一处私盐贩子的仓库,里面有大量的盐,所以当时叫富贵过去,就是找渠道出手。”
魏老爹也只打算随便提一嘴,他知道自己儿子口风很严,也知道轻重。
“有多少?”
魏广德却没想太多,直接开口问道。
“这不关你的事儿,你现在就是好好用功读书,争取三年后给我考上举人,到时候爹再给你置办田产。”
碰了个软钉子,魏广德揉揉鼻子就不再继续问了,找到了盐,那银子应该不会少。
大明朝立国之初,就有几项产品是官营或者说要严格控制的,也就是盐、铁、茶。
铁比较好理解,明朝的边患不断,但是这些敌人大多生产水平落后,没法生产足够的铁料制造武器,所以控制好铁料就可以抑制边患,至少让敌人没有足够的武器来犯边。
茶的作用类似,游牧民族的人们对于茶叶具有着很强的依赖性,甚至达到了“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程度。
而“盐”作为家家户户所必备的一个必需品,其在日常生活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利益,让无数人为之疯狂。
明朝实行的是官盐制度,专门有“灶户”这个民籍专司生产盐,由官府统购统销。
商人们通过获得盐引从官府手里买盐,发卖各处。
这一制度在明朝建立初期作用很是积极,不过随着时代发展,特别是勋贵在其中扮演不光彩的角色,让盐政彻底破败,私盐横行,甚至超过了官盐。
第129章表哥要倒霉了
明朝立国之初就设定了较完备的制度,其中对于盐铁茶更是在留步之一的户部设立专门的衙门进行管理。
明初获得盐引的方法,主要就是开中法,开中法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
报中是盐商按照明廷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草、马匹甚至是布绢、银钱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户部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
明初对灶户的待遇是比较优厚的,往往分给灶户草场、耕地,并免除杂役,又给工本米,一盐引给一石。
但到了正统以后,灶丁生活日益贫困,其田产、草场多被豪强所夺,无场晒盐,生产积极性受挫往往完不成煮盐任务,也就只能破产流亡。
盐产量不稳定,直接导致守支这步程序出现问题,商人缴纳粮草、马匹获得盐引却迟迟不能从盐场提盐,整个贩盐周期被拉长,成本提高。
同时,一般的盐商,就算手里有盐引,也未必就能排队领到自己的盐,因为在这个时候还有一伙人可以大量获得盐引,这就是勋贵。
从成化朝起,就不断有勋贵富户向皇帝奏乞盐引,至弘治朝,这样的奏乞也是有增无减,庆云侯周家奏买两淮残盐八十万引,寿宁侯张鹤龄家奏买长芦、两淮残盐九十六万引。
这些有权有势之人插手盐业,结果就是商人可能手里拿着盐引几年,几十年也提不到盐,因为盐被权贵提走。
“商人则有守支数十年,老死不得支,而兄弟妻子代之支者矣。”
在此情况下,就有商人开始和灶户直接勾接交易,这就是私盐的由来。
明初严刑峻法,加之灶户日子不错,自然没有人铤而走险。
但到了明朝中期,为了生活,商人和灶户之间的联系不可避免的就出现了。
魏广德这段时间在府学可不是光看四书五经,对于之前朝廷邸报也仔细琢磨过,毕竟他想要当官,朝廷政策的变化是必须了解的,光看大明律也不行。
以前魏广德以为开中法是盐法,但是这段时间看书他才知道,其实茶叶也一样适用于开中法,过去听说过的茶马古道,其实就是商人按照开中法的要求获得茶引,从而向周边地区输送茶叶。
不过到了弘治朝,当时的户部尚书叶淇对盐法进行变革,商人不需要向边镇缴纳粮草等物资换取盐引,而是直接往南京户部交银子就可以。
短期内,这个变革让户部快速积累百万两现银,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弘治中兴的真相。
魏广德不懂这些,但是从邸报上他也看到了,户部太仓库白银堆积如山。
他感觉到了不对,商人的银子可不是那么好拿的,不过想了很久也没想明白。
不过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却被张宏福随口就解释了,因为银子到了中央,拨付军饷的时候可以层层克扣,而以前直接是粮草到边镇,各部官员都没有分润到银子。
还有就是边镇那边,估计口粮就比较困难了,也难怪让俺答汗打到北京,怕是边军已经吃不饱饭了。
到这个时候,魏广德才意识到叶琪盐法改革的问题,直接削弱了边防战力。
现在猛然听说老爹和私盐扯上关系,魏广德难免就不想多点。
“那个盐商找到没有?”
魏广德小心翼翼的问道。
“你还怕他来找咱们,他要是敢来,有命来没命回去。”
魏老爹满不在乎的说道,“盐商有钱有势是真的,不过那也得看碰上谁,倭寇抢走了,你叫谁拿出来,有本事找倭寇去。”
魏广德当然不是怕私盐贩子还敢来找回那批盐货,实际上他想的是私盐的暴利。
到了明朝,魏广德已经深深体会到钱的重要性了,特别是这段时间呆在九江,大家还只是初一十五去萃秀堂喝酒,可那地方就是销金窟。
魏广德算是真正体会到了,娱乐行业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暴利。
萃秀堂还主要打的是清倌人这张牌,可也是最烧钱的,反倒是那些娼妓没什么富商巨贾看得上眼,红倌人大多是清倌人转换而来,生意其实也一般的很。
或许在她们还是清倌人的时候,不少富商士子愿意砸千金拜倒石榴裙下,可是一旦变成了红倌人,好吧,也就是没有人出银子赎身,所谓的那些山盟海誓就变成过眼云烟了。
魏广德那些同窗,愿意为博得清倌人一笑豪掷千金,但却不大愿意花少量的银子捧红倌人,因为觉得那么做掉份。
话到这个份上,魏广德也不打算说自己真实想法,老爹都回来了,还怎么找那些私盐贩子。
不过魏广德随即就想到了张富贵张二叔那边,怕是他和私盐贩子,不对,应该说是盐商还是有点交情的,要不然那批货应该不好出手才对。
“老爹,你们在浙江”
魏广德不打算继续私盐的话题,把话头转移到魏老爹在浙江那边的生活了。
“开头那段时间紧张,后来打下定海县后就安稳了,倭寇也不敢来了。
本来早就该回来的,可是几个被打垮的卫所还在那边重新勾选军卒,所以耽误了一段时间。”
魏老爹笑着简单介绍了下在浙江那边的生活。
“还是因为浙江新任参将俞大猷上任,我们这边才能走脱,这也是个厉害人物,比你表哥吴栋厉害多了,人家十五岁就考中了秀才,之后参加武举中了武进士,百户也变成千户。”
魏广德一听到俞大猷这个名字,感觉有点耳熟,现在魏广德识字多了,回忆起以前看过的名字,已经知道那个和戚继光差不多的抗倭名将就是叫俞大猷,只是不知道他还是秀才,还是武进士。
“他一个秀才,怎么跑去参加武举?这不是”
魏广德没说出自甘堕落这个话,只是感觉不对,这年头能读书的谁还去当兵啊。
“他和你表哥差不多,家里就他一根独苗,他们家和我们家一样,是世袭百户的职位,他老爹死了,他不去不行。”
魏老爹笑着说道:“嘿嘿,这次你舅舅回彭泽,肯定要狠狠练练吴栋,二十多岁从军,二十年时间从百户已经升到指挥佥事了,现在是浙江御倭参将,拥有统兵之权”
第130章放钱
吃过早饭,魏广德让人收拾了饭桌,魏老爹就带着他去了张府。
魏广德是和张宏福在一处花厅里闲聊,老爹则是和舅舅一起去了张同知的书房,具体谈什么不清楚,不过魏广德也猜到一些东西。
不过吃午饭的时候,张家的大人和舅舅、老爹都没在,说是去衙门办事儿去了,张富贵招呼他们一起用餐。
老爹跟着去了指挥使衙门,魏广德还是知道一些的,今天是论功行赏的日子,想来老爹的任命文书今天就会拿到手里。
下午,得到指挥使衙门那边传来的消息,今晚又有一次酒宴,魏广德就和张宏福干脆溜了出去,在外面找乐子去了。
今晚找的也都是卫所里的几个公子,家里话事人这会儿都在参加指挥使衙门里的酒宴,正好没人管。
“对了,那个参将是个什么官职?”
魏广德知道卫所里的职务,可还真不知道参将是个什么官。
“将军,有领兵职权的,品级大概和卫指挥使差不多。”
有人听到魏广德的话,很随意的就回答道,“内地没这官,边镇才有,那是要带兵打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