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823节

  到了李春芳值房,果然就是谈及此事。

  “海瑞的事儿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朝廷要不要下文追回?他毕竟清名在外。”

  李春芳开口就说出了今日叫大家来的意思。

  对于官员挂冠而去这样无组织无纪律的事儿,要不要处置,其实都在皇帝一念之间。

  不等皇帝批复就擅自离职,这是无礼之事,皇帝若是想,完全可以以此降下惩罚。

  而且从他之前所上奏的乞休奏疏里,也是满满的怨气。

  魏广德听到李春芳的话,随即就摇摇头,虽然没有说话,但他的态度已经亮出来了。

  而殷士谵和张居正则是在稍微迟疑后才开口劝说道:‘人都走了,就由他吧,陛下若是有意治罪,我等也应该尽力劝说才是。’

  不过这时候,大家的眼睛都看向了高拱那边,毕竟他对皇帝的影响最大,貌似也是当事人之一,他的态度才是决定此事的关键。

  “海瑞的事,交由陛下做主吧,倒是我们得注意了,虽说前些日子大家都在盯着海瑞的事,可现在事了,怕是大同就会成为重点,兴许这两日就会有人为此事上奏。”

  高拱开口,确实不说海瑞的事儿,而是把话题转移到大同。

  魏广德点点头,“肃卿兄所言有理,不过不管别人怎么说,既然当初我等意见一致,就当如那日公文所写般,毋为众言所淆。”

  “反对就让他们去说,我们也要联络支持此意的诸公,他们上奏反对,我们就上奏支持。”

  张居正也是说道。

  上奏,其实就是制造舆论,希望吸引更多的人支持他们的观点。

  反对者很难说服,那就只能不管他们,只争取其他中立派的支持。

  “朝臣这边,我们大家都要出手,想办理联系更多的人,一旦他们拿此事上奏,我们也要跟着采取行动。

  倒是朝中另一股势力,还请善贷多多走动,切勿让他们也站在那边才是。”

  高拱这时候看着魏广德,开口说道。

  “呃。”

  魏广德微微迟疑片刻,这才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高拱所说的,自然是朝中的勋贵。

  这些人虽然许多都失去了权势,但是在皇帝那里面子还是大,在朝堂上还是有话语权的。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九边的一些好处,可都流进了他们的口袋。

  这次大同要是真谈好,和蒙古人罢刀兵、互市,对他们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勋贵,虽然他们这些阁老或多或少都有关系,可皆没有魏广德的影响力大,所以勋贵那边,就全要魏广德去说服了。

  魏广德也打定主意,今天先去找定国公徐文璧说好此事。

第787章羊毛

  下午,魏广德从内阁出来,在皇城门外坐上轿子回府。

  不过在入轿那那一刻,他忽然对身边的随从招招手,那人立即就弯腰过来。

  魏广德坐进轿子后,拉开轿帘才吩咐道:“你马上去定国公府上,就说晚点我过去拜访。”

  “是,老爷。”

  长随得了吩咐,当即答应一声。

  “你去吧。”

  魏广德放下轿帘,同时嘴里说道。

  等那人快步离开后,八名轿夫在轿头的呼喝声中一起使力,大轿平稳的被抬起,然后向着魏府行去。

  虽然拜访有些仓促,可总不能到出门的时候才知会主人家吧。

  还是那话,这个时代,出门拜访都会事先下帖子,即便是亲戚也得先派人通知一声。

  若是不先知会,主人家有其他安排,或者根本就不在府上,汝之奈何。

  即便到了后世,你上别人家,出门前也要打个电话说一声,别人也好预先有个安排。

  若是直接登门送惊喜,惊喜是惊喜了,可也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别人的生活。

  魏广德是在家里吃过晚饭后才换上一身便服,叫张吉命人准备好轿子,这才出门到了定国公府。

  做为老牌勋贵,定国公府的位置位于西城定府大街,街道取名其实就是因为这座府邸而起。

  街道不长,不足五百米,但这条街上貌似除了这座国公府外,也就没什么人家了,这周围的房产多属于定国公府上。

  虽然主家不需要这么多房屋,可府里上上下下那么多人,而这些人的亲属也是需要庞大的地盘来安置的。

  定国公府是朱棣迁都起就划定好的地方,开始营建的,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雨,可只要定国公依旧是大明的顶级勋贵,府邸日常的维护修缮自然都极其到位。

  至少,魏广德是看不出什么岁月侵蚀过的痕迹。

  毕竟是京城顶级勋贵府邸,所以门前的大街都比周边街道平整开阔许多,两边建筑也都修的极为气派。

  至于国公府内,金碧辉煌算不上,但建筑鳞次栉比、雕梁画栋,也很是让魏广德羡慕。

  这里的占地,可比他几经扩建的府邸强上许多。

  明亡后到了清朝,内城被八旗占据,此地属正黄旗地界。

  乾隆时期的《京城全图》上标记此地为定府楼街,因为原定国公府尚有楼房建筑遗存。

  清末改回定府大街,民国时以谐音才又改为定阜大街,1965年再次易名定阜街。

  清朝时期,由于这一带离皇城不远,又挨着风水宝地什刹海,公爵府虽然没了,但更高级别的王府开始扎堆儿,比如恭亲王府、醇亲王府、愉郡王府(即今涛贝勒府)等。

  后世这条街叫什么,魏广德当然不知道,但这个位置那是真的好。

  也只有跟着朱棣混的一批人才有资格在这种地方拿到地盘,旁人是羡慕不来的。

  魏广德进二门的时候,徐文璧就已经出来迎接了,因为徐江兰南下不在京城,所以魏广德只是跟着徐文璧去后院拜访了府中长辈,就和徐文璧到了前面找了个花厅,沏茶聊天。

  “善贷,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你过来,不知是为了什么事儿?”

  徐文璧开口就笑问道。

  “都是亲戚,本来就该常来走动,不过近日公务繁”

  “打住打住,真要联络感情,你也不会直接跑家里来,本来今晚我还约人出去的,听说你要来,就推了邀约.”

  魏广德在京城,当然不会和徐文璧这些人毫无走动,不过大多都不会互相串门,而是在外面约地方喝酒听曲儿。

  串门的事儿,都是府中女眷的消遣。

  “对了,你来找我,不会是因为大同那边的事儿吧?”

  说笑几句,徐文璧还是开口问道。

  “什么都瞒不过大哥,这次来确实是为了大同事来的。”

  魏广德答道。

  “我就说,最近朝中议论最凶的一是海瑞辞官的事儿,二就是大同,虽然公开议论的不多,不过私底下说的人还是不少。”

  徐文璧开口就给魏广德漏了底,显然也没把魏广德当做外人,说话做事需要遮遮掩掩的。

  “哦,这么说那些国公、侯爷们也很关注这事儿?”

  魏广德当即就问道。

  “那是自然,内阁不会真如传言中所说,是打算和鞑子讲和吧?”

  徐文璧直截了当开口问道。

  “也不是讲和,只是打算从中渔利。”

  魏广德笑笑,这才继续说道:“宣大总督王崇古的奏疏,想来大哥应该知道,这在朝中也不算秘密了。”

  徐文璧随即点点头,那所谓的三策其实在他们看来也就那么回事儿,成功的概率极低。

  开什么玩笑,就在俩月前,鞑子还突袭了辽东,半年前还在打大同,这样的关系岂是说讲和就能罢手的。

  “不满大哥,内阁和陛下,都有心促成此事。”

  魏广德开口说道。

  “什么?”

  魏广德这个消息,对徐文璧的震撼还是有点大的,就如先前所言,两边还在打仗,朝廷的大佬却在想着和谈,能不震惊吗?

  “高新郑也支持和鞑子议和?”

  徐文璧立即追问道。

  高拱给外界的感觉一向就是强势,若说刚回朝那会儿通过努力克制而不太显眼,可随着根基扎稳后,他的习惯性格还是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其实不算议和,双方都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达成,和议才有可能。”

  魏广德开口解释道。

  “你们内阁给大同下了密令?陛下也同意了?”

  王崇古的奏疏不保密,可内阁给大同去信却是保密的,而且当日内阁和陛下的谈话也是屏退左右,只有皇帝和阁臣在场,知道的人就他们几个,所以内阁的态度并未传出去。

  大多数朝臣都还以为,内阁那边或许还在考虑,所以才迟迟未见下文。

  但是就魏广德的口气,徐文璧已经有了猜测,那就是内阁貌似已经定下调子,否则先前魏广德也不会说是内阁和陛下的意思。

  尽管如此,徐文璧依旧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

  “陛下未明说同意,不过让我们去做。”

  魏广德抬头看了眼徐文璧,认真说道。

  他现在就是要用皇命来影响徐文璧,让他能放下勋贵的那点心思,选择支持内阁的决策。

  “文官那边我管不着,不过勋贵这边,我相信支持的人不会很多。”

  徐文璧暗示道。

  “所以才需要大哥尽量帮我说服那些人,能说动一个是一个。

  至于官员这边,我们内阁其他人这段时间也会连续召见许多人,做类似的事儿。”

  魏广德开口说道。

首节 上一节 823/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