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881节

  他说:“百年之后与先帝父皇比邻而寝,朕心大慰。”

  穆宗说这句话时,张居正正好侍立在侧。

  当时他觉得钦天监选定的几块地中,这地方并不算太好,虽然也在龙脉之上,却回势稍差,缺乏逶迤奔腾的气势。

  但皇上自己喜欢,他这位大臣哪敢发言“有悖圣意”呢?

  视察工作进行了两天时间,张居正算是把整个工地都转了一遍,凡事必躬亲,做到心里有数。

  为了赶在钦天监选择的吉时下葬隆庆皇帝,工部这次发了狠,几乎抽调光周边所有的民夫,只为了工程尽早完工。

  所以,整个视察工作中,在张居正眼里其实都是乱糟糟的,但是在朱衡眼中,则是工程进展井然有序。

  “至少还得半个月才能初具规模,阁老看,我们还要不要在留下两日?”

  工地各处都已经看过,所以朱衡才有此一问。

  毕竟他是抛下工部一摊子事儿跟过来的,久了心在也有担心。

  “该看的都看了,明儿就回吧。”

  张居正想想,这才开口说道。

  其实这一趟对他来说也是不轻松,毕竟张居正年纪其实也不小,快五十的人了。

  前日来到的时候还好,不过经过昨日和今日,张居正就感觉身体略有不适,也不知是不是有点中暑,时不时感觉有些头晕。

  “那好,我这就安排明日启程回京。”

  朱衡听到张居正说回,当即答应道。

  第二日一大早,一行人就坐上马车向京城行去。

  中午赶到一处驿站歇脚,也顺便吃饭时,张居正就得知自家管家姚旷从京城赶过来求见的消息。

  “让他进来吧。”

  在驿站一处偏僻的房间里,张居正见到姚旷,不由问道:‘你来此是为何事?’

  “老爷,京城今日不得了,几十名六科言官齐聚皇极门,口口声声要求见陈皇后,请求处置奸佞冯保,游管家看事态不对,就让我赶来找老爷,禀报此事。”

  姚旷很简略的把今日京城的消息告诉张居正,请他定夺。

  这几天的事儿,张居正出外差,城里的事儿就是游七和姚旷在处置。

  今日发生的事儿分明就是高拱要动手的征兆,所以这才急急忙忙赶来。

  “宫里怎么说?”

  张居正最关心的不是什么人闹事儿,而是宫里怎么处置的。

  “宫里已经答复,说娘娘已经知道此事,正在考虑如何处罚,让官员们先回衙门办公,不要耽误正事。”

  姚旷急忙答道。

  “冯保那边,这两天有没有什么动作?”

  张居正心里也有些焦急起来,追问道。

  “这个不太清楚,这两日都没得到宫里的消息,禁卫森严,也不好打听。”

  姚旷擦了把额头的大汗说道。

  这不是他急的,而是这天儿太热了,稍微动一动就是一身大汗,属实难过。

  张居正刚想说什么,但是忽然身体一阵摇晃,感觉天旋地转,随即昏迷不醒。

第835章问计

  大明京城,紫禁城,慈庆宫。

  今晚陈皇后邀李贵妃和小皇帝朱翊钧、潞王朱翊镠一起用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日受到惊吓的缘故。

  不过皇帝小,他兄弟潞王朱翊镠更小,今年才两岁,自然是上不得桌,只是由太监抱着站在一边。

  陈皇后对隆庆皇帝的其他妃嫔不假辞色,不过对于能给皇帝留下血脉的李贵妃是截然不同的,何况李贵妃还曾是她的贴身侍女。

  若不是因为这层关系,当初也不会被还是裕王的隆庆皇帝得手。

  一饮一啄,怕也是天定。

  隆庆皇帝的几个儿子,也只有李贵妃的两个皇子平安长大,而另外两个则是夭折了。

  这也算是皇室的家宴了,虽然人不多,倒是其乐融融。

  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美食就有着深厚的研究。

  明朝时期,以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代表的皇帝们,在饮食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偏好。

  明朝美食以安徽风味为主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籍是安徽,因此很多美食也是以安徽的风味为主。

  明朝时期,主食主要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南多以米饭为主,淮河以北多以馒头、大饼为主。

  安徽的地形较为特殊,独特的地理环境下,产生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美食。

  明朝初期节俭但不缺荤菜,新的政权才刚建立,此时朱元璋皇帝主要还是以粗茶淡饭为主,饭桌上经常出现的素菜有蒲公英、高粱饼、小米糕、豆子等。

  尽管朱元璋主张节俭,但荤菜还是必不可少的,如红烧猪蹄、爆炒大虾、水煮鱼等,这些荤菜也经常出现在饭桌上。

  明朝中期烹饪工艺更加复杂,此时的明朝皇帝的饮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鸡鸭鱼肉几乎是每天必出现在皇帝的餐桌上的。

  由于国库充盈,皇帝的口味也不再局限于蒸煮炒炖,就引进了大量的民间优秀厨师,制作精良而美味的佳肴。

  每一道菜都经过独特的工艺进行加工烹饪,既保留了原食材的鲜味,又充分发挥了厨师的优点,满足了皇帝的需求。

  很多食材采用煎炸、烧烤等手段制作,融合大量香料,如虎皮肉、琅琊酥糖、大烧鹅等。

  虽然这些食品类似于现在的垃圾食品,但它们已经成为了明朝皇帝的最爱,许多大臣、宦官也纷纷效仿,成为明朝的“吃货”。

  《南京光禄寺志》就记录了明朝初期几位皇帝的膳食,从朱元璋到朱棣,都有详细记录。

  当然,每一位帝王的美食喜好也都有不同,比如永乐帝喜欢吃鲥鱼,从南京“快递”鲥鱼进京;隆庆帝喜欢吃驴肠,据说追求“节俭”的崇祯帝却偏好吃燕窝。

  鲥鱼分布于我国的东海及南海,是一种洄游性鱼类,每年四月至六月洄游于江浙二省的淡水江河产卵繁殖,产卵后返回大海。

  东晋郭璞注《尔雅注疏》中有:“鯦,当魱,海鱼也。似鳊而大鳞,肥美多鲠。”

  此处“鯦”、“当魱”均指鲥鱼,“鲠”指鱼骨,这句话说明鲥鱼体腹丰肥,尽管鱼身多刺,但肉质鲜美。

  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永乐皇帝在迁都北京后,就下旨在南京营建鲥鱼厂,即鲥鱼的“快递”站,将鲥鱼“快递”到北京。

  明早期,鲥鱼厂由南京守备太监掌管,专门负责鲥鱼的打捞、运输。

  由于鲥鱼在长江出水不久即死,而南京与北京相距千余里,船运需要一个多月时间,鲥鱼的有效保鲜措施极其重要。

  而到了小皇帝朱翊钧这里,他似乎又恢复了老祖宗的喜好,小皇帝也表现出对鲥鱼的喜欢,而不是和他父皇一样,喜欢吃驴肠。

  于是,南京那边这两年又开始向京师进贡鲥鱼。

  而今日,刚巧就是四月捕捞的第一批鲥鱼抵京的日子,自然就被摆在了小皇帝朱翊钧的面前。

  “皇儿慢慢吃,小心有刺。”

  鲥鱼味美但刺多,所以吃起来要小心翼翼,不然就容易被刺到。

  后来的张爱玲就在散文《红楼梦魇》中说,人生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有骨,三恨红楼未完。”

  所以这会儿陈皇后看到小朱翊钧吃鱼猴急的样子,急忙叮嘱道。

  李贵妃虽然是朱翊钧的生母,但是在这个时代,嫡母为大,所以她是不能有其他心思的,也只能在一边乐呵呵的看着。

  毕竟自己儿子受嫡母的宠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那时候刚生下孩子的时候,陈王妃就把这孩子宠的不行,她早就习惯了。

  只能在心中悄悄感谢菩萨神仙,那会儿是希望陈王妃生不出儿子,那样自己儿子在王妃心中的地位就不会动摇。

  如今得偿所愿,自己儿子登上九五之尊。

  为了儿子,这也不算什么了。

  “娘娘,外面冯公公求见。”

  这时候,慈庆宫宫女进来通报道。

  “有什么事儿?说了吗?”

  陈皇后这会儿看见冯保就烦,实在是被他的话惊吓到了,实在不愿意见到这个人。

  “不知道,没说,看样子很着急。”

  那宫女答道。

  陈皇后和李贵妃对视一眼,知道肯定出事儿了,只好让他进来。

  “娘娘,不好了,不好了。”

  一进殿中,冯保就没眼力劲的大呼小叫道。

  “什么事,这样咋咋呼呼的。”

  李贵妃没好气的开口道。

  被李贵妃一提醒,冯保自觉失礼,急忙拜见了陈皇后,又拜见皇爷和李贵妃后,这才说道:“奴才刚刚收到消息,张阁老在回京路上病倒了。”

  “他得了什么病?”

  听到是张居正病倒,陈皇后心里一急,还没开口就听到旁边的李贵妃已经抢先问道。

  现在张居正可病不得,若是高拱有二心,没有张居正,她们怎么稳定外朝。

  “还不知道,已经有郎中看过了,听说可能是中暑。

  这几天张阁老在昭陵工地四处巡视,这天儿又这么热,奴才觉得可能性很大。”

  冯保说道。

  中暑可不是小问题,一般的就是感觉胸闷气短不舒服,可到了晕倒这种程度,可就是大事儿,至少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调养才成。

  “张师傅在哪儿?回京城了吗?”

  小皇帝朱翊钧这会儿开口问道,“让太医院的御医去看看,用心诊治一番。”

  “张阁老病倒后,人就被送上马车已经进城回了张府,奴才这就去传太医过去诊治。”

  冯保急忙起身,就要出去传旨。

  好吧,小皇帝说的话,那就是旨意,要不怎么说古代帝王口含天宪。

首节 上一节 881/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