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908节

  “那我就走了,就是听到消息,担心家里出事儿,所以过来看看。”

  朱希孝又说了句,起身就往外走,“这里你多费心,都督府那边事儿还多,我可能顾不过来。”

  等朱希孝离开后,刘守有脸上露出苦笑的神态,今儿朱希孝明着是回来过问此事,其实也是要撇清关系。

  想了想,刘守有就回到自己位置上,拿出一张信札铺好,提笔就开始书写。

  等写好字条,待晾干后这才对折放进一个信封里封好。

  “来人。”

  对着外面大喊一声,有心腹校尉进来。

  刘守有把信封交到他手里,又招招手。

  那校尉急忙附耳过去。

  很快,刘守有就在那人耳边说了几句,随后那校尉就躬身抱拳,离开了大堂。

  下午,魏广德还在内阁值房忙着处理公务,芦布小心翼翼进来。

  “何事?”

  魏广德随口问道,以为又是又奏疏分发到自己值房,所以头都没抬。

  芦布没接话,快步到了魏广德身边,俯身附在他耳边一通嘀咕。

  “给我吧。”

  魏广德听了芦布的话,只是微微皱眉,随即就说道。

  芦布急忙从怀里摸出一个信封,双手交到魏广德手中。

  在魏广德挥手后,这才转身出了值房。

  魏广德等人离开了,这才撕开信封,抽出里面字条。

  快速浏览一遍后,魏广德微微张大嘴巴。

  刘守有,魏广德还有印象,不过主要还是因为陆绎离京前给魏广德的名单里有他的名字。

  刘守有能够从锦衣卫百户升迁到现在锦衣卫同知,多亏当初和魏广德相识,双方配合倒还默契。

  加之这些年没了陆炳,锦衣卫势微,刘守有这个文官因功劳萌荫入的锦衣卫,自然得到额外的提携。

  其实说起刘守有的选择,还真的很宽。

  刘守有是湖广麻城人,麻城刘氏一门自始祖刘梦传至十世刘侗,代代相继,功业不断,是历史上闻名的世家望族,成就了“十代元魁世胄,九封官保名家”的辉煌。

  和张居正同为湖广老乡,不过刘氏家族其实是顺应明初“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潮流才来到麻城定居,刘家祖籍是江西弋阳。

  刘守有和曾省吾类似,都和江西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不过在最终选择时,刘守有还是选择了他接触过的阁臣魏广德,毕竟当初陆家在卫所里提携于他,多少也是看了这位的脸面。

  今日朱希孝来北镇抚司,直接加快了刘守有的政治选择,他把锦衣卫掌握的消息传递给了魏广德。

  不过,这只是开始。

第857章生死看淡

  在后世,知道“湖广填四川”的人颇多,但是“江西填湖广”,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江西填湖广,始见于魏源的《湖广水利论》。

  系指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下游人口向中游地区迁徙的移民运动,据说最早出现于五代,明朝达到高潮。

  江西移民占江、浙、闽、皖、赣五省迁至湖南,湖北的移民总数的六成,在两湖各个地区,江西移民占有的比例又有差异,自东向西递减,适与地距江西之远近成正比。

  在洪武年间湖北地区的一百七十四万总人口中,土著人口占四成,移民人口占六成。

  根据各府的移民原籍作一统计,在湖北的九十八万移民人口中,江西籍移民约为六十九万,占总人口的七成。

  湖南在洪武年间的二百七十八万各类在籍人口中,元末及洪武年间迁人的民籍和军籍移民达七十三万人,占当时全区人口四分之一。

  起因,则是元朝末年湖广地区是红巾军与元朝军队以及朱元璋—陈友谅厮杀拉锯的主要战场,由于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田畴荒芜,十室九空,无论是北方移民还是土著居民已经寥寥无几,人口随农民逃荒外省和大量死亡而急剧减少,并允许“插标占地”,因此而奏响了历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的宏伟史诗。

  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即明初大移民,其中,“江西鄱阳瓦屑坝”、“山西洪洞大槐树”、“南京杨柳巷”和客家人之源“福建宁化”并称为中国明代四大移民的集散地,也是寻根之地。

  其中,中国有两亿人的祖先是江西鄱阳县瓦西坝出去的。

  明初移民时,官府在瓦屑坝设局驻员,饶州府各县移民沿乐安河、饶河到达鄱阳瓦屑坝集中,然后发放“川资”,编排船只,乘船驶出鄱阳湖到达湖口。

  然溯长江而上,迁入湖广,或顺长江而下,迁往安徽及其它省份。

  而在二三百年后,清朝朝廷又组织了一次类似的大移民活动,也就是“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据说有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在移民行列之中,前后历时百余年,从清康熙十年大规模开始到乾隆四十一年止,堪称中国最大规模移民行动。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清朝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客家移民是仅次于湖广人的第二大移民团体。

  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省仅余人口九万余人。

  自明末起,流贼张献忠起事入川建立大西政权,地主武装、清军、南明军一起攻向起义军,之后明军内部争权夺利,战火不断。

  张献忠余部孙可望、刘文秀进入四川,在川北与清军激战,清军镇压义军,搜捕明军残余分子,地主杀起义农民,农民杀反动地主,满人杀汉人,汉人杀满人,“杀得鸡犬不留”。

  之后又是吴三桂叛乱,攻入四川,其叛军与清军的“三藩之乱”历时七年,这些战争持续达三十多年,终于把曾经的天府之国杀空了。

  对刘守有来说,不管他选择张居正还是魏广德,其实貌似都可以亲切的喊一声老乡。

  是的,在大明朝没有“同志”,但是有“乡党”,这其实从大明建立起就已经存在,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的淮西集团其实就是最早的乡党。

  熟悉明末历史的人,大多知道明末有齐、浙、楚党和东林党,这些,其实本质上也都是乡党。

  乡党意识浓厚,以地域、籍贯抱团的现象在大明朝普遍存在。

  “科举大省”这种抱团并不是组成一个“以省为名的党派”,实际上明末党争中的各种“党”,都不是自称,而是对手扣过来的帽子。

  别人都把齐、浙、楚三地官员称为某党,而三党一方则将对面无论籍贯一概扣上“东林党”的帽子。

  因为他们需要证明东林党是一个“飞书走使充斥长安,驰骛各省”的组织严密的全国性反政府势力。

  于是乎,没有上榜的各省官员,其实也都有自己的小集团,只不过在史书上名声不显或者就是被以为成“东林党”。

  不过对于刘守有来说,他八面玲珑,自然也有自己的后手。

  那就是和魏广德那边的联系,他打算私底下悄悄进行,而他更多的还是和湖广官员打成一片,也要和首辅张居正保持良好的关系。

  所以在今日给魏广德传递消息后,又把消息也传到张居正耳中。

  长袖善舞,左右逢源,这就是刘守有的打算。

  随后两日,京城里关于王大臣案各种版本的流言甚嚣尘上,百官也是议论纷纷,但是内阁却出奇的平静。

  自打那日从慈庆宫出来商议了一次后,张居正就再未组织阁臣对此事进行阁议。

  一开始吕调阳还有些奇怪,虽然看到张居正和魏广德都递送过奏疏,但内阁商议还是应该有的。

  但是在看到张居正不同寻常的行为,还有魏广德保持的沉默后,他终于也意识到其中怕还有更多他所不知道的内情。

  而就在朝堂和内阁诡异的气氛中,锦衣缇骑也已经冲到了新郑。

  虽然刘守有再三嘱咐,但是锦衣缇骑既然出动,其实在这些人看来基本上已经是被定罪,所以他们依旧保持着原来的习惯,那就是横冲直撞,毫无顾忌。

  好吧,只是不直接上门抓人罢了,或许是京城那边还在搜集证据。

  缇骑进了新郑,就直接找到高拱府邸,然后把高府完全给围住。

  高拱府邸在新郑也算大户,高墙大院,前后门出现了锦衣缇骑的身影,墙外还有缇骑巡逻,这样异常的情况很快就被高墙内的人所知。

  “缇骑?”

  高拱自从被押解回新郑后,在床上躺了小半年,最近才身子轻松起来,可以在院里走动走动。

  是的,虽然旨意追上来,赐高拱驿道,可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如影随形,几乎就是一直押解他回到新郑家中。

  此时高拱失势的消息已经在城里弥漫,大家都知道高拱得罪了太后和皇帝,所以被罢官。

  于是乎,除了原本就和高家亲密的人家,其他都不敢登门拜访。

  高拱这半年时间里倒也算清净,其实他也不想见人,实在是自感无脸。

  不过就在今日,他得到下人的禀报,府外被锦衣缇骑围住了,只是没有冲进府来。

  “我知道了,你们下去吧。”

  高拱对下人吩咐一声,在人临出门的时候又说道:“知会下去,府里该干嘛干嘛,都听风就是雨的。

  你家老爷还没有被人拿走,你们怕什么。”

  “老爷,外面锦衣卫的人叫门,让老爷出去。”

  就在此时,门房小厮跑进来禀报道。

  高拱脸色微变,不过很快就释然。

  是叫门,不是闯门,那含义是不同的。

  锦衣卫抓人,那是直接闯进门抓人抄家,可不会叫门。

  于是高拱故作镇定来到府门前,缇骑头领当然是认识高拱的,锦衣卫的人,对京城官员其实都熟悉无比,否则这次的差事也不会落到他头上。

  要是派不认识的缇骑去抓人,拿错了人,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等宣读完圣旨,高拱知道自己算是被圈禁在家里了。

  虽然说只要不出城就没事儿,可自己要真出门,身后一堆锦衣卫跟着

  想想就丢人。

  至于争辩,高拱熟悉朝堂,知道解决此事的根本不在新郑,而是在京城。

  和锦衣卫的糙汉子争什么,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即便他是进士也一样,不过是自取其辱。

  高府外的变化,很快就传遍全城,新郑官府要派人过来查看。

  缇骑这次出动,手续齐全,有圣旨,不是中旨,就差拿人的驾贴。

  不过他们并没有抓人,所以地方上自然不敢为难,还得好吃好喝供应着。

  毕竟锦衣卫是大明在册军卒,按照大明军制,明军所过府县,物资供给都是地方官府买单。

  这么一队缇骑就这么进驻新郑,百姓现在都绕着高府走,就怕惹到凶名在外的锦衣卫。

  而高府外出采买之人,进出都要受到锦衣缇骑严格盘查,受到影响不大,但惊吓却是有的。

首节 上一节 908/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