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922节

  “嘉靖三十年后,因为各地府库枯竭,地方上已经无法及时拨付禄米,所以在嘉靖四十年后,李春芳李阁老奉命编撰《宗藩条例》,对宗室成员有了严格限制。

  人口近十年的增长较少,除了禄米不能按时分发外,《宗藩条例》限制也是主要原因。”

  魏广德答道。

  这个解释,其实有些棱模两可,说的并不详细,可陈太后也大致有了猜测。

  近十年宗室人口减少,应该和《宗藩条例》有关,或者说朝廷对宗室成员的认定有了规则,所以一些宗室成员可能因为不符合规则,所以被朝廷无视,没有被认为属于宗室成员。

  实际上,明朝的宗室并不是可以无限制娶妻繁衍的,对宗室成员娶妻纳妾也是有严格限制,而且必须上报。

  上报后的子嗣才会被朝廷承认,也就是可以被纳入宗室成员之列。

  凡没有上报礼部登记,其所生子嗣在过去也被承认,在但李春芳编撰了《宗藩条例》后就被礼部不予认可,继而不被纳入宗室之列。

  另外,弘治朝时宗室人口暴涨就已经引起当时朝廷的注意,所以对宗室成员当时就有一个规定并延续下来,那就是习学。

  “奏定宗室年至十五先令照例请封,且给禄米三分之一,习学五年,亲王方与奏请出学,支本等全禄。”

  规定宗室十五岁就封之后,需要“习学五年”才能获支全部禄米,这在当时也是为了解决禄米支付不足的困境。

  所以从嘉靖四十年以后到万历元年这十年时间里,宗室人口增长不到千人,主要原因也就在于此。

  但是也因为不被朝廷认可,所以导致许多底层宗室成员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毕竟生了孩子要养,可得不到朝廷的承认,没有禄米,于是每年的禄米就成为各府中下层宗室赖以为生的收入。

  要知道,底层宗室可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只靠着地方官府拨付的禄米过活。

  地方上一拖欠,那可不就无以为继了。

  宗室闹事,其实多多少少还是因为朝廷政策给逼出来。

  不过朝廷也是没有办法,前些年宗室成员因为无所事事所以疯狂纳妾,导致出生人口暴涨,朝廷根本养不起这么多人,自然就只能想法设法限制。

  换句话说,现在朝廷登记的宗室人口其实是低于实际人口数量的。

  “积欠,其实从弘治朝就已经产生,只不过规模不大,地方上腾挪周转还能勉强应付,只不过到嘉靖朝才滚雪球般壮大,实在是人口增长过快,即便折色后,地方上依旧难以为继。”

  张居正这时候开口解释道。

  “嗯。”

  陈太后点点头,算是接受这个答案。

  不过旁边一直没有开口的张太后这时候忽然发问道:“现在朝廷本色是如何派发?”

  “将军、中尉按五成,皇女按四成。”

  张居正马上答复道。

  “各府禄米定额以后,此例真可以延续万世?”

  陈太后马上接着问道。

  她最关心的还是这个,毕竟是对之前宗室政策一个很大的改动,若是不能有成效,那还如不改。

  这次,张居正没有回答,而是看向魏广德。

  皮球被踢回来,魏广德也是有苦难言。

  实际上禄米定额制度以后,问题看似能解决,可实际上,效果未必如看上去那么美好。

  以现在的标准,当然可以解决当下的情况,可是继续数世下去,人口依旧在增长,禄米分薄之后,依旧是贫者愈贫。

  到最后,这些宗室吃不起饭又不能自谋出路,终归还是要跑到朝廷来闹事儿。

  在魏广德看来,定额只是确定一个数字,减轻朝廷压力,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让宗室可以从事四民之业,让他们自食其力,而不是一味的向朝廷索取。

  魏广德想了想还是打算老实说,于是开口道:“宗禄永额之制可以行于一时,传至数世,分析愈广,禄粮愈薄,恐难以为继,故才有提议允许宗室成员从事四民之业。

  若是宗室成员不分出,此策也难以长久,所以需辅以分宗之策,最大限度控制宗室人口。

  另外,皇嗣延续之下,还有诸多亲、郡王产生,即便现今各府金枝定额,可陛下后代依旧还是个问题,他们还是要从地方上分派禄米。”

  “可是,他们未必愿意转四民之业。”

  这时候,陈太后叹气说道。

  后面的事儿,那是以后孙子去考虑的事儿,陈太后想不到那么远,她暂时只能考虑眼前。

  大明的宗室,特别是底层,早已经被朝廷养猪的政策给养废了,就算朝廷准许他们科举,怕也难有出众之人。

  虽然明朝中后期,宗室里还是偶出人才,但毕竟太少,大多都是混吃等死的份。

  他们如果有爆发力量的机会,也就是聚众围堵地方府衙的时候。

  仗着宗室身份,地方官府对于他们的围堵和冲击不敢做出过于强硬的反抗,特别还是聚众讨要积欠。

  毕竟,地方官员们也知道,输理的是他们一方。

  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宗族政策,皇子除皇太子外,无论嫡庶、皆封亲王;亲王诸子除世子外,无论嫡庶、皆封郡王;郡王诸子除世子外,无论嫡庶、皆封镇国将军。

  郡王以下,无论将军、还是中尉,儿子在封爵时都不再区分嫡庶,镇国将军的儿子皆封辅国将军、辅国将军的儿子皆封奉国将军,以此类推,一直降到奉国中尉为止,镇国中尉的所有后代男丁永远都是镇国中尉。

  明王朝没有所谓“闲散宗室”,宗室人人有爵,再不济也是个奉国中尉,每年都有百石粮食,若不是太过糟践,能拿到足额禄米,还是可以混下去的。

  可惜,现在朝廷拿不出那么多粮食,所以宗室中就分出了富宗和贫宗。

  亲、郡王及善理财宗室,倒是逐渐富裕起来,家大业大,而不善理财者则是贫者愈贫,甚至冻饿而死。

  不过提到后面皇帝的子嗣,那些新分封的亲王、郡王,张居正不由得眨眨眼,心说难怪魏广德当时就说此策不成熟,其实还是有诸多难题难解,原来在此。

  就算这次确认了各支禄米定额,可后面一代代皇帝产生,谁知道会出多少宗室分支,到时候依旧要压在地方财政上,貌似还真不算彻底解决。

  终归是自己想岔了,以为永额就可以解决宗室之困。

  “善贷,你对此有何看法?”

  陈太后在乎当下,可张居正还是希望能够找到彻底解决宗室问题的办法。

  宗禄已经成为困扰大明数十年的顽疾,张居正希望在他任期内能够找到办法有效解决,这无疑会给他的履历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即便,这个解决办法是魏广德提出来的,可只要在他任期内完成,也是他的功绩。

  “废除四民之禁,宗室只保留爵位是其一,清理宗室之财,宗室除亲、郡王金枝外,其他宗室爵位皆一次性分配部分田地,此地为永业田,官府不纳赋,至于继承,也就是针对这部分田地进行分配。

  分配田地后的宗室,自然也不能再从地方官府获得禄米。

  这样,除册封亲王时确认所赐庄田为其后代继承外,到郡王时庄田也不会增加,只是按照上代亲王所赐田亩按一定比例分配,照此传于后代。

  亲、郡王地位特殊,可继续享有禄米.”

  魏广德把他考虑的,还不算成熟的策略又口述出来,其实说到底就是从亲王时期就开始分家。

  皇帝直接把赏赐给儿子的田地定下来,之后的子嗣只能继承这部分田地及产出。

  若是分薄的太少,末代宗室自然是不敢再乱生一堆孩子出来,因为家产已经不够分。

  这就从源头控制了分支对朝廷财政的压力,至于说亲王分封时朝廷的压力,朝廷没有足够的官田和皇庄,赏赐给亲王的田地自然就少了。

  同时,魏广德要求明确这部分田地,其实也是为了对各地王府田地进行一次清查,免赋的田地只能是天子所赐田亩,而之后他们兼并的土地,魏广德就考虑要地方官府征收这部分田地的赋役。

  甚至,还要追收以前隐瞒下来的赋役,毕竟朝廷现在财政太过紧张,仔细查查那些老派亲、郡王田产,说不得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至于他们抗税不缴怎么办,直接没收田亩就是了,这些没收的官田还可以做为宗室“买断禄米”的补充。

  是的,魏广德不认为让宗室继续下去是好事儿,还不如快刀斩乱麻,直接把宗禄的问题一并解决。

  用银子和田地,交换宗室手上的禄米权,他们一次性得到一笔补偿,朝廷以后也不再支给禄米。

  买断之后,随便他们生多少孩子,也和朝廷无关。

  反正那时候的朝廷,只认亲、郡王金枝,其他的爵位都只是空头爵位,得不到朝廷任何资助。

  顺便,再把过去那些明朝皇帝分赐给各王府的收税权也一并收回,重新清理下大明的税制。

  朝廷由户部牵头组成税务局,分派到县一级,赋税也分成地税和国税。

  税务局的组建,可不是魏广德只是为了简化税制想出来的。

  大明的税有货币税和实物税,以前都是地方官府收取,统一交漕司转运。

  有了税务局,货币税的划拨自然简单,可是实物税这块,魏广德是打算利用这个衙门直接取代漕司。

  那帮人已经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盟,外人很难渗透进去。

  魏广德也不打算考虑安排人进入漕运衙门,玩什么手段,直接新建税务局负责押解实物,通过海运这个方式押解南方钱粮进京,彻底甩开漕司牵制。

  新衙门一旦建立,自己就上奏裁撤漕司,给他们好看。

第869章考成法

  “三方原之战,武田信玄获胜,德川家康和织田信长败北退守。

  五月,武田信玄旧伤复发而死,织田信长再次起兵讨伐京都室町幕府,欲推翻足利义昭统治.”

  魏广德在书房里,看着福建送来的情报。

  是的,魏广德在月港的商队不仅要为他赚钱,还承担着为他收集周边国家情报的任务,对于有金银岛之城的倭国,自然是首要目标。

  不过在此前,魏广德通过先前商船和其他走私商人处得来的情报,知道日本岛上现在很乱,各个诸侯之间争斗不断。

  而现在他手上的情报,就是今年上半年发生在日本的战争。

  作为当今日本主要的实力,织田信长自然是被魏广德重点关注的目标。

  没办法,魏广德穿过来前曾经玩过《信长之野望》,自然对日本的历史有那么一点点认识。

  织田信长原本是尾张国的大名,于桶狭间合战中击破今川义元的大军而名震全国,后通过拥护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足利义昭趁势上洛逐渐控制京都,之后正式提出“天下布武”的纲领,将统一全日本作为目标。

  因为担心织田信长实力崛起太快,在得到织田信长的协助进入京都而成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将军后,因织田信长扩大权力并限制足利义昭的行为,足利义昭便与武田信玄、毛利元就、上杉谦信、朝仓义景、浅井长政、本愿寺显如等大名联合反制织田信长,形成对织田信长的包围网。

  而情报中提到的三方原之战,也是一场极为重要的战事,也是反信长联盟的最后一次围剿战事。

  此战虽然取得对织田信长战场上的胜利,但因为武田信玄病死,对织田信长的包围网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因为剩余的大名已经对织田信长没有约束力。

  在知道武田信玄病死后,织田信长马上就再次兵发京都就是明证。

  通过手里这份情况,魏广德已经大致和游戏上的时间对上号,那就是在今年,织田信长会废除足利义昭“征夷大将军”的头衔,将其流放,之后展开统一日本的战争。

  在期间,织田信长通过向当时的日本天皇提供献金,解决皇室财政困窘,之后历次统一战争,他也都得到了当时日本的正亲町天皇的敕命支持,获得法理上的依据。

  织田信长在即将一统全国前夕,于京都“本能寺之变”中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自杀。

  他死后,部将丰臣秀吉和盟友德川家康在他奠定的基础上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首节 上一节 922/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