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933节

  这些,还都是从谭纶口中得知的情况。

  只能说大明的边镇总督不好干,边堡有失,总督承担首责。

  “我听到的消息,惟约身子怕是不成了,之前就因为身体原因致仕过。”

  说到这里,魏广德看了眼朱衡。

  其实他们都知道,那时候杨博以病重为理由请求致仕,身体是一个原因,主要还是想避开高拱的报复。

  直到高拱对徐阶那边的行动停止,杨博又才再度出山,回到朝堂上来。

  “当真?”

  听到杨博这次可能是真的要致仕,朱衡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心中也隐隐有所猜测魏广德此番来府的目的。

  “消息应该错不了,现在他还在坚持,掩盖消息,应该是在为之后做准备。”

  魏广德低声说道。

  朱衡点点头,杨博身后的山西帮现在在朝堂上的实力可不弱,特别是张四维,隐隐已经成为山西官员的领袖。

  “难怪最近听说,张四维时常邀约同乡和同年,想来也是在为此做铺垫了。”

  朱衡叹息道。

  要说对杨博,朝中诸人对他的看法喜忧参半,不过整体评价也还行,特别是当初严嵩当政时,杨博联合徐阶暗中出手帮助过许多人,结下许多善缘。

  不过对徐阶、杨博的善缘,但对魏广德、朱衡来说可就是孽缘了。

  朝中一些人或多或少排斥江西官员,也多源于此。

  其实说起来,哪个省的官员不向着自己老乡,只不过那些年江西官员身居高位的太多,,特别是严世番太过高调,导致成了众矢之的。

  “士南兄,想必也猜到我此来目的。”

  魏广德放下手里酒杯,看着朱衡问道:“我就想知道,士南兄是否对执掌吏部有兴趣。

  若无,此事自然另说,若有,则需要我等好好筹画一番。”

  朱衡没有直接答话,他先是拿起酒壶给魏广德和自己的就被斟满,借着这点时间盘算一下才说道:“善贷,若是能拿下吏部,对你我,还有咱们身边人,自然都是大有裨益。

  可首辅那边,还有满朝大臣,怕是未必能如你我所愿。”

  “事在人为,只要士南兄想要争取,那我们多少也要努力一把才是。”

  魏广德开口说道:“我盘算过了,杨博那边,很可能选择让张四维接任吏部,叔大那里,肯定会反复请托。

  不过以我对他的了解,叔大应该不会轻易答应,即便杨博做再多保证,应该也不会。

  杨博在,他可以看在徐阶面上,和其合作,杨博去,叔大虽然不会就此和山西帮分手,但应该不会再让他们掌控吏部。”

  魏广德分析道。

  “所以,结果可能就是我和张四维,还有张居正选择的人选争夺这个位置?”

  朱衡问道。

  “大致应该如此。”

  魏广德说道。

  “那朝堂呢?”

  朱衡却是追问道。

  “朝堂吗?呵呵.你觉得他们会推选谁出任吏部尚书?”

  魏广德笑道,在他看来,朝堂百官最是见风使舵,只要看到首辅和次辅都有推选之人,他们大多知会在其中做出选择。

  毕竟,谁也不会愿意得罪内阁阁臣。

  至于吕调阳,刚从礼部升上来,想来他此时的处境也和当初魏广德一样,左右都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自然不可能这么快就参与到尚书这样重要官职的争夺中来。

  “九卿之中,还有一个人适合这个位置。”

  出乎意料的,朱衡却是说道。

  “谁?”

  魏广德狐疑道。

  “葛守礼。”

  朱衡很直接就给出了答案,“不管他最初担任的户部尚书,还是之后的刑部,最后执掌都察院,为人做事谨慎、公正早已深入人心。

  吏部尚书,可不就需要这样的人吗?”

  “这”

  魏广德略有迟疑后,也不得不承认朱衡的说法。

  不过很快,魏广德就摇头说道:“除非他得到张居正的支持,否则即便吕调阳支持他,也没可能执掌吏部。

  户部那次,我想已经显示出他并不善于理部,只不过因其为人,倒是更加适合掌控都察院。”

  “你知道,不代表群臣都知道,他们也会如此想。”

  朱衡却不同意魏广德的话。

  内阁阁臣确实拥有很大的权利,但是权利的基础,貌似魏广德还没意识到,那就是朝臣对他的信服。

  担任内阁首辅,为何被称呼为百官之首,那是因为朝臣都支持的。

  如果朝臣不支持他,那就算坐在首辅位置上,依旧会出现政令不通的问题,因为内阁发出的命令没人执行。

  魏广德显然因为回到内阁担任次辅后,有些飘了,居然看不到阁臣权利的来源。

  皇帝可以给你这个官职,但要把权利落到实处,那就得在朝堂上有广泛的支持。

  朱衡做了多年尚书,历经那么多任首辅,自然明白。

  而魏广德如果不入阁,还在六部的话,或许也能看明白。

  可如今身在局中,难免就灯下黑看不到了。

  “善贷,政令出自内阁,可若六部置之不理又如何,就如当初吏部对陈公手令的态度。”

  朱衡说的是当初高拱担任吏部尚书时,公开告诉下属,不用理会陈以勤纸条的事儿。

  说到底,内阁名义上是没有权利钳制六部的,他们发布的命令,需要六部支持并配合才能称为政令,否则就是一张白纸。

  “嗯?”

  魏广德听到朱衡的话,大是惊讶。

  或许因为他自出任内阁以来还未遇到这样的情况,所以并未有所准备。

  可是经朱衡的提醒,魏广德也想起来当初的事儿。

  是的,阁臣管不到六部尚书,这也是阁臣要参与到对六部尚书官职争夺的原因。

  只有自己人上位,才能保证政令畅通,自己手中的权利落到实处。

  “首辅那时候只要不选择我和张四维,转而支持廷议推举之人,他就能因此轻易收获朝中百官的信任和支持。”

  朱衡又提醒道。

  “有道理。”

  今日一天,魏广德都在窃喜自己事先发现杨博病重之事,却没考虑到张居正的态度。

  如果张居正有推荐之人还好,若是找不到,很可能就会选择支持廷议之人。

  “善贷,吏部咱们可以试试,我这边也做些准备,但依我看,希望不大。”

  朱衡又说道。

  “如此看来,葛守礼还更易得到廷臣支持,但是叔大应该不会同意,但你执掌吏部,他也未必会认可,此事容我再想想。”

  魏广德道。

第878章陆树声致仕

  虽然魏广德已经承认了朱衡的分析,相对来说,更可能担任吏部尚书的人选是葛守礼,而不是他。

  但是魏广德并没有因此就选择放弃。

  那晚最后和朱衡商定,他们还是要暗中开始发力,争取朝中大臣的支持。

  为此,从第二天开始,魏广德就和朱衡一起,不断宴请江西籍在京官员和各自的同年、好友以及下属,和张四维悄然间开始了竞争。

  谭纶在知道后,自然也在兵部开始联系下属。

  京城的衙门,主要就是六部五寺,工部的在职官员也是不少,利用掌部的原故,谭纶那边收获也不小。

  他们的动作,自然瞒不过京城其他人的眼睛。

  随后几天,张居正、吕调阳多少也通过一些关系知道了两边连续宴请官员的缘故,原来是奔着游说吏部尚书这一官职去的。

  于是张居正第一时间就拜访杨博,要知道他的详情,到底是否如同外界猜测那样,杨博身体已经不行了,需要致仕养病。

  而吕调阳那边,则动作不大。

  毕竟他的经历太少,就是翰林院出身,几个闲职后就转入礼部熬上来的。

  要说关系,依旧是在那条线上。

  而且,这条线上之人,于他的关系也同张居正、魏广德差不多的关系,同出自翰林清流,自然很难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吕调阳最后的选择如同魏广德猜测般,明显就放弃了这次对吏部尚书官职的争夺,而采取隔岸观火的策略。

  就在明廷上下虎视眈眈,等待吏部尚书杨博致仕,大家开始举荐自己人争夺这一职位的时候,礼部尚书的位置却是先一步空出来了。

  这天,礼部尚书陆树声又一次接到宫里通报,让他去会极门接旨。

  虽然知道或许又不是什么大事儿,应该还是冯保故意刁难所致,可陆树声还是出现在会极门上。

  果然,圣旨不假,确实是之前礼部题请列圣诸妃祭祀之事,请按世宗皇帝旨意办理,圣旨认可礼部题奏。

  等陆树声从宫里內侍手中接过圣旨后,心中怒火也是在熊熊燃烧。

  这样的旨意,往常那里需要以这样的形式交到礼部,不过是在题奏上批红还送内阁,内阁转递到礼部就行的。

  可现在这么简单的事儿,却要他到会极门接旨。

  陆树声感觉冯保现在越来越过分,不仅过分欺辱于他,也是有辱斯文,根本没把读书人放在眼里。

首节 上一节 933/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