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异世封神 第1001节
村民们倒是神色如常,最先开口的村民笑道:
“今世的苦,修的是来世的德,咱们只要向常老爷供奉,来生说不定能出生在富贵之家呢?”
他的话听得刘义真、陈多子等人云里雾里,陈多子疑惑不解:
“什么今生来世?”
刘义真吃惊道:
“难道你们认为死后还有知觉,记得前世的事?”
“怎么记不住?”
村民道:
“我就隐约记得,前世下地耕种。”
另一人也跟着笑:
“我也是,老记得种地、干活,啥时候也能享受一下当大老爷的滋味呢?”
村民们说者无心,镇魔司众人听者有意。
本来因听到常家竟然占了五成税收而惊骇万分的余灵珠听到什么‘今生来世’的说法也被震住,她不由喝斥:
“胡说八道,哪来的什么今生来世?人死一了百了,最多厉鬼复苏——”
“有常家在,没鬼的!”
村民们一听她提及常家‘坏话’,顿时反应极大,不满的喝斥:
“你一个妇道人家,你懂什么?”
余灵珠大怒。
她治不了赵福生,还不信治不了这些愚蠢的村民了!
“你敢这么说?真当我不敢——”她话音未落,一直没出声的武家兵说话了:
“大人们高抬贵手。”他笑道:
“咱们只是升斗小民,这些人粗莽无知,大人有大量,何必跟这些人计较呢?”
赵福生眼珠一转,也打圆场:
“灵珠,别生气,咱们进去宗祠转一圈再说。”
武家兵点了点头。
余灵珠只是脾气不好,但也非傻子,她看向赵福生,见赵福生打了个眼色,便强压怒火,也跟着轻哼了一声:
“那还等什么?”
那村民还不知自己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嘴里念叨着:
“本来照规则,女人不进宗祠的。”
余灵珠正欲发火,陈多子忍不住了:
“大哥这么讲究,也没见你发财呀?衣裳还是这么破,规矩倒不小了。”
她说话温温柔柔,但话锋却像含了刀子,令那村民脸‘刷’的胀得通红,想要反驳怒骂,但看到一旁刘义真、武少春正冷冷看他——最主要的是武家兵目光冷漠,他一下便怂了。
“好男不跟女斗。”他灰溜溜的丢下一句。
陈多子一听这话,脸都气红了。
赵福生却笑道:
“你既不是好男,也斗不过她。”说完,又淡淡道:
“差不多得了,在我们面前,你逞这些威风没有用。”
那村民讪笑一声,见武家兵都老老实实,便只好将不满忍在心中,故意沉着脸将火把举低了一些,以此发泄怒火。
第636章 祠中二鬼
赵福生脸色一沉,轻喝:“火把举高一点,领路。”
那村民正想反驳,但扭头与她对望,见她目光凛然,眼中寒芒闪烁,一惊之下惧怕油然而生,不快很快散去,骨子里的懦弱又涌上心头。
“是、是——”
他怯怯应了一声,顺势将火把点高了。
赵福生看了余灵珠一眼:
“你说你跟他们计较什么?”
“……”
余灵珠沉默。
她其实也不是真的要跟这些村民计较,而是她骤然听到村民口中‘常家好人’的真相,倍受冲击。
余灵珠的心里不由自主的浮现自己初上马车时,与赵福生的对话。
当时她极力强调常家是好人,赵福生露出不以为然的神情,余灵珠当时还不舒服极了。
可此时听闻百里祠的村民说的话时,余灵珠心中乱了。
‘嗒嗒嗒。’
众人深一脚、浅一脚在泥地里行走,大家谁也没出声,一时间气氛有些凝固。
余灵珠的性格受不了这种沉默,半晌后主动出声:
“赵、赵福生,你说百里祠的村民们说的是真的吗?”
赵福生双手抓着裤腿往上提,但冰冷的泥浆还是顺着她的鞋袜钻进她脚里,她脑海里一面思索着百里祠的情况及武清郡、常家相关的线索,一面分神在想稍后自己这鞋要怎么清洗烘烤。
听到余灵珠的话,她略微有些走神,转头的动作慢了两分,余灵珠就不高兴了:
“我和你说话听到了吗?”
“听到了。”赵福生点头:
“十有八九。”
“唉,你这人说话真不痛快,讲话不肯讲个实的,我们武清郡人就不这样了,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一口一个唾沫,绝不拖泥带水的。”余灵珠道。
刘义真本来不喜欢她张扬跋扈的性格,但此时听她这样一说,倒起了共鸣,点头道:
“就是。”
陈多子却维护赵福生,不爱听别人说她半分不好,连忙道:
“大人只是谨慎,没确定的事,怎么好说得这么肯定呢?”
赵福生也点头:
“就是。难道要我直接说,常家是武清郡一害,是武清郡蠹虫,对百姓敲骨吸髓吗?”
‘嘶!’
‘嘶!’
脚步声一下停住,所有人瞪大了眼,不敢置信的盯着赵福生看。
余灵珠浑身直抖,盯着赵福生:
“你、你、你——”
赵福生也跟着停脚,无奈道:
“你看吧,给你面子说得委婉一点你不高兴,直接说了你还是不高兴,真难侍候。”
余灵珠阴沉着脸。
过了好半晌,余灵珠才动了动脚:
“常老太太是个好人,她的两个儿子也人品不错,怎么会呢——”
“是啊。”
三个村民也点头:
“常老太太在世时,还时常向穷人布施粥水,很是善良慈祥的老人家。”
刘义真冷笑:
“羊毛出在羊身上。”
村民们没反应过来,武家兵没吭声。
余灵珠心烦意乱,赵福生则道:
“常家人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是他们的存在就是武清郡一霸。”
“我不相信,他们当年也是苦过来的,怎么会——”余灵珠摇头。
赵福生听她说到这里,倒对她有些另眼相看了。
她初时以为余灵珠蛮不讲理,又极端护短,且视百姓性命如草芥,对她印象不佳;
可这会儿见她还会因为百里祠村民的话而耿耿于怀,可见余灵珠内心中并没有她展现出来的那么冷漠。
这样一想,赵福生倒多了几分说话的兴致:
“有些事情,跟他们苦不苦、人好不好没有关系的。”她说道:
“税赋这种事,常家不收大头,镇魔司、官府便不敢收小头,就是常家最初不想要,这些人求着也会让他们收下的。”
说到这里,赵福生顿了顿,又道:
“到了后来,也不用求了,”她看向余灵珠:
“你不是说常家如今几百口人吗?”
余灵珠已经意识到了什么,嘴唇动了动,欲言又止,最终只点了下头。
赵福生道:
“短短几十年,人口长得这么快,常家活下来的两个儿子妻妾没少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