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异世封神 第359节
他说道:
“现如今大人的私库还算丰盈。”
宝知县鬼案后,徐雅臣等人捐了不少黄金,并在之后的几个月陆续运往了万安县。
郑河前来投奔赵福生时,也献上了不少诚意。
“如今登记在册的,银两有2685两,黄金一万两——”
“等等。”
赵福生打断他的话:
“我记得几天前我离开镇魔司的时候,我们曾谈论到府库银子,当时你曾大概汇报过我名下财产,白银是3500两,黄金是13000两,大豆、瓈、麦等各三千斤——”
她的话令庞清怔了一怔。
张传世不由夹了下腿,有种头皮发麻之感。
二范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赵福生这么一个怪类,心思缜密,记忆力惊人。
她对鬼案仔细认真,细微线索能记得也就算了,竟然对于府中账务这些数字也能记住,实在是可怕。
这样的性格谁在她手里都难讨得了便宜。
“大人真是好记性。”
庞清却在初时怔忡之后,有些开心。
其实他一开始当账房先生的时候是有些不大情愿的。
他饱读诗书,最初也是想过要干一番大事的,只是现实奈何不给他大展拳脚的契机。
大汉朝的文官在镇魔司面前没有半点儿底气。
轻则被人呼来喝去,重则被驭鬼令司打死也没处喊冤。
他在任知县期间,在驭鬼者手下夹尾生存,却在见识过鬼案的可怖之后,生不出半点儿反抗之心。
知道这个世道的真实残酷后,庞清只想要在这个世道保全一家老小性命。
因此在接收到堂兄的书信,说万安县有了一个强大的驭鬼令司,请他前来做账房之后,他才毫不犹豫拖家带口一起来的。
来了之后发现赵福生脾气确实如堂兄所说的一样温和,与她相处的过程对庞清来说简直是以前不敢想像的轻松。
只是人的性格天生就是苦不知足,得陇望蜀。
庞清在生活暂时安顿,不再受厉鬼滋生的阴影笼罩,且也没有像以前一样提心吊胆与驭鬼者相处后,又难免遗憾自己如今只是一个账房先生。
他与堂兄本来曾是同朝为官,如今一人仍在为官,一人则是白身,心中自然觉得再见堂兄时不大有底气。
但这会儿赵福生提起银两数目时言词振振,神色坦然,且将她名下拥有的财产牢记在心,却让庞清眼前一亮,觉得账房先生也未必有自己想像的那么无人重视。
至少赵福生重视他的工作,一直在关注他干的事,对他说的话记挂在心。
庞清眼睛一亮,说道:
“大人,想必你也看到了这大堂之中少了两个人。”
“郑河与古建生前往益州了?”
赵福生一回来之后就留意到郑河与古建生不在府中,否则这会儿古建生早就殷勤的站在她身旁,轮不到张传世挤到了离她最近的椅子。
“是。”
庞知县注意到自己的这个堂弟此时在说话时腰背都挺得直了些,声音也较以往更大了些。
他看在眼里,不由露出笑意。
“早就定好的,由郑副令带队出发前往益州收购木材,我估摸过益州的行情。”
庞清虽说不想干这账房的工作,但他性情谨慎,且认真负责,做了这职位后对要办的事也很上心,在来万安县的路上,也提前做了一番准备,查验过各地米、油、布、木材及酒水等物品价格,以便心中有底。
“我们原本预计修葺商铺、镇魔司府衙共计需要木料五百根,大约需要二万五千两银子。”
算起经济账,赵福生并没有不耐烦,而是仔细倾听。
这些话庞清之前就说过,她微微颔首,庞清又道:
“但我盘算了一下,万安县如今需要的东西不少,除了木料之外,我还给郑副令列了张单子,让他照单购买,因此我便一共给了郑副令三千两黄金。”
他解释着:
“至于银两清减,府中的杂役、工人,每日采买食材花费都是从中支出,我列了账册,稍后呈交大人。”
“好。”
赵福生点了下头。
前账扯清楚了,庞清松了口气,又开始算新账:
“大人私库只有这些钱,目前是只出不进,如果要抓捕余匪,又是一笔支出,短时间还好,长时间的话——”
他说到这里,顿了一顿。
众人虽说对账目问题不大清楚,但也知道如果这银子只出不进,赵福生迟早又要落得一贫如洗的结局。
好在她是驭鬼者。
一旁范无救思想简单,提出建议:
“不如再找乡绅们捐些银子。”
听到他这样一说,本来听到赵福生回来之后兴高采烈前来迎接的乡绅于维德顿时坐不住了。
他没想到人在堂中坐,锅从天上来。
但范无救是镇魔司的令使,这可惹不起。
这老乡绅既不敢怒,也不敢出声,心中拼命算盘自己还有多少身家,能挤出多少油水……
就在他忐忑不安时,赵福生摇了摇头:
“不行,捐钱不是长久之计。”
说完,她又看了一眼坐立不安的于维德:
“更何况哪能事事依从别人。”
厅堂内其他人没有说话。
事实上令司就没有遇到过缺钱的——庞清为官几年,还是第一次看到驭鬼的令司为银子泛愁。
他印象中,无论驭鬼者驭的是大鬼还是小鬼,都富得流油,奢华程度普通百姓根本想都想像不出来。
反正这些人没钱了就向士绅富贾伸手,这些人不敢不给,还得双手奉上,哀求令司收下才行。
“始终还是要有自己的生财之计。”
赵福生叹了口气,否决了范无救的建议。
她的话令于维德心中大石落地,接着又生出无尽的感激之情。
这老乡绅甚至有些惶恐,主动起身:
“大人这样说真令我铭感五内,不知该如何报答大人,但是大人体贴,我们身为万安县子民,受大人庇护,捐钱也是份内之事。”
他说道:
“如今大人缺钱,不如我带头再——”
赵福生摇了摇头,伸手止住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银子暂时不要你们再捐,但如今确实缺钱,你如果想要帮忙,倒是可以提前签约租铺,支付租金。”
这也是一个法子。
于维德给钱肉痛,但赵福生不收钱他又害怕,如今她提出这个方法倒是两全其美。
他松了口气,这下安心的坐了回去。
“对了,我在宝知县时,当时几个士绅曾提过要搬迁来万安县,其中我记得就有徐雅臣。”
从宝知县的门神鬼案爆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个月的时间,徐家却并没有搬迁过来。
中途倒是装模作样派人过来查看过万安县的商铺,至今却不见真的搬家动静。
赵福生目光落到了于维德身上:
“徐雅臣是不准备兑现承诺了?”
“那倒不是。”
刚坐下的于维德连忙起身:
“大人提起这事儿,我正好有话回禀。”
“你说。”
赵福生还怕这些商户反悔,此时听到于维德这话,似是徐雅臣迟迟不来还有内情。
“其他人我不清楚,但是我的这位老友确实仰慕大人实力,是很愿意追随大人的。”
中间于维德与老友通信,徐雅臣在信中提到过徐家家大业大,搬迁不是短时间内的事。
他本来预计随郑河一道前往万安县,但在临出发前,郑河托付了一件事情给他。
“什么事?”
赵福生在问话的同时,思绪已经活动开了。
她不喜被动的等待答案,喜欢从细微处推理,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郑河与徐雅臣之间原本是旧识,彼此是早就熟悉的‘老搭档’了,他有事托付徐雅臣帮忙不是稀罕事。
但郑河不是傻子,他应该知道自己性格。
自己对徐雅臣等人要搬来的事早就说好了,也一直在等待这些商贾士绅的到来,郑河不敢阻拦自己大事。
郑河自己也投奔了万安县镇魔司——这位宝知县前任副令为了讨赵福生欢心,不惜拆了宝知县镇魔司的招牌,自然也不存在想为宝知县留人的心。
那么他在这个节骨眼上交待徐雅臣办事,拖住了他的搬迁脚步,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件事情是与自己有关的。
宝知县令赵福生在意的只有两件事:
一是鬼马车。
第二件事,就是红泉戏班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