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异世封神

我在异世封神 第451节

  魁哥犹豫半晌,想起先前那高壮男人野兽似的目光,心中犯怵,想了想最终仍是摇头:

  “不行,摸不清底,有点危险了。”

  ……

  守城的三人商议完后兵分两路,各自入城。

  而另一边,那三人入城之后沿着街道乱走。

  此时已经晌午后,沿街的巷道人并不多,那先前摸银子的男人将蒙脸的汗巾往下扯了扯,说道:

  “哥,我们直接去镇魔司吗?”

  说完,他转头看向了中间的高壮男人。

  那蒙脸大汉没说话,呼吸极重。

  另一侧的汉子似是知道他心中想法,摇了摇头:

  “不,先打听打听县里镇魔司的情况再说。”

  最先说话的男人闻言应了一声。

  三人走了半晌,找到一间路旁的茶摊坐下了。

  守摊的是个矮瘦的老头儿,靠着火炉打盹,一旁炉子里透出红光,上头搁了一个长嘴壶。

  热气蒸腾而上,壶里的水‘咕噜、咕噜’的响。

  几人坐定后,其中一个男人重重一拍桌。

  ‘砰’的重响声里,打盹的老头儿瞬间被惊醒,一见人客上门,顿时眼睛就亮了:

  “有客人上门了。”

  “倒三碗热茶,有没有吃的?”其中一人喊了一声。

  “有、有、有。”老头儿连应了几声,将炉子封门打开,捡起一旁的扇子摇了几下,那火热便起来了。

  炉内热水开始沸腾,老头儿忙得不亦乐乎。

  趁着这功夫,三人这才说道:

  “哥,你觉得郑河上报的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他说话时兴许嫌那汗巾捂嘴不便,索性将巾子扯了下来,围住颈脖。

  此人十六、七岁的年纪,一双眼睛狭长,单眼皮、高鼻梁,长相还颇为秀气。

  他话音一落,最高的壮汉没有说话,另一人也跟着将汗巾拉下来了。

  这人长得就要普通一些了。

  他年岁又要比最先说话的少年长些,约三十出头,国字脸,下巴沿及下颌处留了半寸长的短须,嘴唇肥厚。

  “应该不会作假的。”他看了仍蒙着脸的壮汉一眼,开口道:

  “郑河上报郡府的卷宗里提到过,万安县有了新任令司,且有办法摆脱魂命册的束缚。宝知县鬼祸时,就是这位万安县姓赵的新任令司替他解决的。”

  说话时,他扭头往不远处的火炉看了一眼。

  茶摊的老头儿正忙着生火烧水,泡茶煮食,忙得不亦乐乎。

  再加上火焰声大,没有留意几人说话。

  但这络腮胡转头看去时,老头儿似是有所察觉,转过了头来冲三人咧嘴一笑。

  络腮胡回他一笑,但转头看向自家兄弟时,却又皱了下眉头。

  “我感觉是假的。”那少年说道:

  “郑河的奏报里,提及这位万安县的驭鬼人,是姓——姓赵吧?”

  他看向大汉,大汉没说话,国字脸络腮胡点了点头:

  “赵福生。”

  “这个人就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平白顶替了镇魔司的令司,都没经过镇魔司的允许,就走马上任了。”青年笑了一声:

  “郑河在上传郡府的卷宗里尽替她吹牛,说她神通不凡,不受魂命册束缚离开所属封任地,又替他处理了前所未有的双鬼案,说得天上有地下无的。”

  他道:

  “我看郑河这老小子恐怕是即将厉鬼复苏,知道自己要死了,就随口乱说。”

  “有些能说,有些不能说。”那国字脸络腮胡听了这话,迟疑了片刻,摇了摇头:

  “郑河临近厉鬼复苏不假,他人虽然失控,但没到疯癫的地步,否则州府的丁大同早派人去宝知县了。”

  他又看了一眼中间的大汉:

  “据我所知,丁大同是预计年底才派人‘接替’郑河。”他分析道:

  “丁大同这人其他不说,但看‘鬼’却很准,他既然决定年底派人接收宝知县,也就说明年底之前,郑河是能稳住的。”

  平稳时期的郑河可能会处于厉鬼复苏的恐惧煎熬中,但他不可能完全失智,更不可能失智之后胡说八道。

  宝知县鬼案后,郑河向郡府递交了一份关于宝知鬼祸的卷宗,里面提到了双鬼案,令得郡府的镇魔司轰动了。

  双鬼案里,郑河提及了万安县的不知名令司赵福生。

  在此之前,大汉朝从来没听过双鬼相伴复苏,一同行动。

  这简直是打破了镇魔司几百年的认知,令上下感到惶恐不安的。

  而随着双鬼复苏案同时出现的,则是‘赵福生’的名字,镇魔司当时翻遍了名册目录,都没有找到此人线索。

第292章 打探消息

  仿佛赵福生此前并没有在镇魔司的考察中,只是因万安县镇魔司厉鬼复苏之后凭空出现的新人。

  郑河的卷宗里,提及双鬼案至少已经达到了祸级的水准。

  这样可怕的鬼祸,这位万安县的驭鬼者竟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将鬼案解决了。

  “郑河的奏报里也没提及赵福生是如何将鬼赶走,只说宝知的危机解除。”那少年以掌托腮,目光看向远处煮食物的老头儿:

  “我看郑河只是胡说八道,什么双鬼案,什么摆脱魂命册束缚——”少年‘嗤’笑了一声,眼里露出狡黠的神情:

  “只要稍对内中详情有些了解,就不可能信了他的邪。”

  “大哥,你觉得呢?”国字脸络腮胡听他这样一说,转头看向中间的大汉。

  大汉没有说话。

  他的神情平静,看人时将人的影子摄入那双瞳之中,眼珠里不见喜怒波动,给人一种平静到极致的感觉。

  仿佛丧失了所有的喜怒哀乐,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情绪的鬼。

  那络腮胡虽与他相识多年,也知道他真实的情况,但此时被他转头一看,依旧不由头皮发麻,心中畏缩。

  此时的他宛如被一个可怕的厉鬼盯住,一种寒意自他脊椎生起,飞快蹿向他四肢百骸。

  他大腿肌肉本能绷紧,脚趾抓地,随时要逃的念头被他强行抑制住。

  好在大汉似是知道自己的眼神杀伤力强,他目光冷淡的转开了头。

  那种好像被可怖厉鬼盯住的感觉瞬间就消失了。

  络腮胡不由自主的缓缓松了口气。

  虽说他跟大哥相识好多年了,但近来他也是越来越不敢与大哥的眼神相碰,也越来越害怕他,甚至觉得他有些陌生了。

  大汉没有说话。

  络腮胡只好自问自答:

  “我觉得郑河没这胆子敢欺瞒郡府,”他定了定神,又道:

  “更何况此后他推辞了丁大同召他回京‘养老’的优待,而是自请流放,来了万安县,这是作不得假的。”

  青年就猜测:

  “有可能他是担忧之后厉鬼还没复苏,便死在丁大同手中,才故意想了个方法金蝉脱壳,躲进万安县中。”

  众所周知,万安县可是经过镇魔司商议后决意要放弃的地方。

  这里笼罩了鬼雾。

  出现了鬼雾的地方,厉鬼复苏的概率大增。

  且鬼雾之中如同养蛊,在鬼雾内复苏的厉鬼一旦成长,会为祸一方,迅速的形成鬼案,而随着厉鬼杀人太多晋阶,情况会更加的恶化,继而一发不可收拾。

  也正因为如此,大汉朝只要一出现鬼雾,朝廷会尽快的放弃那里。

  一旦鬼雾之中的百姓死绝,那里就成为了真正的鬼窝,生人有去无回。

  “躲进万安县中?”少年撇了下嘴,又道:

  “图什么啊?鬼雾里遇鬼的机率大很多呢——”

  他话没说完,那一直没有出声的大汉终于开口了:

  “不浓。”

  这大汉的声音嘶哑,像是喉间含了一把沙子,说话声听得人直皱眉。

  他的话没头没脑,但少年与那国字脸络腮胡与他相识多时,却似是明白了他话中之意。

  国字脸愣了一愣:

  “大哥是指这里鬼煞之气不浓?”

  大汉没出声,只是仰头去看头顶。

  今日刚下过一场大雨,此时天气看起来不大好,但这种不好却与鬼煞过浓形成的雾霾又不一样。

  络腮胡的目光转向了一旁忙着煮东西的老汉,突然冲他招手:

  “老丈,你过来一下。”

  老头儿疑惑不解,但见三人都盯着他看,便只好放下了手里的破扇,将手里的泥灰搓了搓,往三人走了过来。

  “三位客倌有什么事吩咐?”老头儿不安的问。

  年纪最轻的少年敲了敲桌面:

首节 上一节 451/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隆万盛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