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异世封神 第564节
“不过可以从脚印、时间来进行大概的推断——”
赵福生说到这里,孟婆便不停的点头:
“我知道、我知道,有一线希望已经很不错了,我——我一切听大人安排,大人怎么说,我怎么做,只要能知道一丝消息,知道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如果、如果她不幸……”
孟婆说到这里,眼中泪光闪烁。
只是她才刚一流泪,随即又抿唇,露出凶光:
“要是让我知道是谁,要是他还活着——”
“你先别急。”
赵福生安抚了她一句,然后转头看向张老头儿:
“从上个月起,你是不是在长条镇办差,去了黄岗村行走?”
张老头儿也是精明,从赵福生与孟婆的对话,隐约听出一些门道了。
他心里顿时涌出好奇,想要探听孟婆是不是与43年前的事有什么瓜葛。
不过他在赵福生手里吃过亏,对这位年轻的大人很是忌惮,也知道她问话最好先回答,以免稍后吃苦头。
想到这里,他将心里猫抓似的感觉压下,毕恭毕敬的说道:
“大人,上个月感大人恩,给我派了个活儿。”
他双手抱拳,往左上脸颊一拱,做了个不伦不类的滑稽行礼姿势:
“我去了黄岗村,就开始打听吴老财下落。”
他说起正事,孟婆便双手握拳,紧紧的压在了膝头,不眨眼的盯着张老头儿看,深怕错漏了他说的每一句话。
说来也怪,她外表慈祥,看起来半点儿都不凶,但被她一盯,张老头儿却觉得头皮发麻,仿佛遇到了什么洪水猛兽。
他不由自主的搬着凳子坐得离赵福生近了些,接着又道:
“这一打听下,才知道吴老财在二十多年前时,已经去世了。”
孟婆听他这样一说,不由咬牙切齿:
“他怎么死的?”
张老头儿脖子一缩,看了赵福生一眼,却见赵福生冲他点头,示意他说,他这才道:
“听村里人说,就是上了年纪,寿数到了。”
“也就是说,寿终正寝了——”孟婆喃喃道。
第360章 关键线索
孟婆话音一落,张老头儿激灵灵的打了个哆嗦。
“是。”他还未察觉怪异之处,缩着脑袋点了点头:
“吴老财家有钱有势,听村里人说,他这一生,山珍海味都当饭吃呢,养着身体——”
他越说,孟婆身上的血气便要溢出来了。
这血光之中带着一股苦涩的药气,赵福生立即将孟婆的手拉住。
孟婆虽说还活着,可她的力量毕竟与鬼有关,生人受她厉鬼煞气一冲,并没有好处。
张老头儿年纪不小了,犯不着因为嘴贱而折寿。
赵福生一拉她的手,孟婆反手便将她握住。
两人的手都冰凉,但孟婆的手更冷,反倒显得赵福生的掌心暖和。
一握住了赵福生,孟婆这才开始抖。
“大人、大人,我——”
“别急,先听他说完。”赵福生温声安抚了她一句,接着回头喝斥张老头儿:
“闲话少说,先讲鬼案。”
“是是是。”
张老头儿隐隐猜到自己说错了话。
赵福生提起43年前的红鞋鬼案,又特意叫了这婆子进来一起说,想必是这婆子与当年的红鞋女鬼有一定的渊源与瓜葛。
此时他提起吴老财时一脸羡慕,定是让孟婆心中不快了。
想到这里,他识趣的道:
“瞧我这张嘴,就是没把门儿的,大人把我当个屁放了。”
说完,他抽了自己一嘴巴。
打完后,他这才道:
“我依照大人吩咐,去了黄岗村后,打听了吴老财一家下落——”他说到此处,偷偷抬眸去看赵福生的反应。
她没有反驳,而是默认了他这话中之意,张老头儿立即就知道自己这事儿办妥了。
“这老东西会享福,后来还纳了两个小妾,生了两个小的。”张老头儿惯会见风使舵。
猜到赵福生、孟婆不待见吴老财后,称呼此人时语气立即就变了。
他说话的同时边打量赵福生的脸色,又见她听到这些话时并没有发问,便猜测她对这些消息不敢兴趣,马上又话锋一转:
“这吴老财年轻时干了一些杀人越货的买卖,结了不少仇家,年迈后怕养的儿子镇不住场子,便有意放弃黄岗村,从村中迁走。”
张老头儿道:
“他后头生的两个儿子年幼,人都爱老来子,他怕这两个儿子争不过上头的哥哥,便想给他们找个靠山。”
赵福生知道他说起话来东一榔头、西一榔头,怕他越说越没边际,便又将话题扯了回来:
“你可知道他们迁去哪了?”
问完,她又留意到张老头儿话中透露出来的另一个讯息:吴老财为小儿子找靠山。
“大人这话问对人了。”
张老头儿眼睛一亮,连忙答道:
“据村里人说,好像是、好像是搬去了,”他抓了抓脑袋:
“并州?对!并州。”
他肯定道。
赵福生听到这里,不由转头与孟婆相互对视了一眼:
“并州?”
张老头儿见这二人神色有异,不由有些纳闷,扭头也去看镇长孔佑德。
只是孔佑德却并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他畏惧厉鬼,也害怕鬼案,就连听到都嫌晦气。
此次过来纯粹是因为张老头儿是长条镇的人,黄岗村又属长条镇管束,他逼于无奈才坐在此处。
孔佑德深怕听了鬼案便会惹上煞气,这几人闲聊时他脑袋有意放空,有一耳、没一耳的听,这会儿全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张老头儿看向他时,他也看向张老头儿,两人面面相觑,俱都一脸茫然之色。
孟婆则看着赵福生道:
“大人,并州,此次昌平郡送鬼胎的船是不是也要去并州?”
孔佑德浑身一抖,恨不能给耳朵装扇门。
赵福生点头:
“按照钟瑶所说,如果此行无误,我们会行水路,行至并州上阳郡,在——”她话没说完,张老头儿听到了熟悉的名字,眼睛一亮。
他想要说话,却又不敢将赵福生的话头打断,急得抓耳挠腮的。
赵福生正在说话,眼角余光看到他的动作,心中一动,立时将话音一止,问张老头儿:
“莫非吴老财一家搬去了上阳郡?”
“大人好厉害!”张老头儿一将话题接过来,先连连点头拍了句马屁,这才道:
“去了上阳郡金县!”
“金县?”赵福生吃惊道。
“金县!”孟婆也沉声说。
两人异口同声,张老头儿不停的点头:
“去了金县。”
赵福生的目光立马就变得幽长了。
这也太巧合了。
张老头儿说谎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他只是乡野村夫,一生都生活在封门村,恐怕都没踏出过万安县。
村野百姓见识不多,他们被束缚在一方之地,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此时交通又不发达,张老头儿如果不是听人提起,他未必知道并州上阳郡,更何况是具体到县名的上阳郡金县了。
但这只是常规推演。
老头儿毕竟是封门村人,封门、黄岗二村养出了几十年的匪患,生于这样的村子中,老头儿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他说的话得去筛选,以确保其中的消息无误。
赵福生道:
“你怎么知道金县?”她脑海里浮出红鞋案线索始末。
这桩鬼案因为疑似与孟婆相关,且封印的厉鬼复苏,不知踪影,将来说不定会成祸患,她对这桩案子也算关注。
赵福生生性多疑,心思又细,问话的同时,不免又想到了另一处:此次鬼案案由昌平郡的丁大同负责运送,而接引鬼胎的则有可能是谢家的一位‘老祖宗’。
当年办理了红鞋鬼案的是州郡派来的人谢景升,他也姓谢,与这次接引鬼胎的谢家‘老祖宗’不知有何关系。
而张老头儿打探的消息要是准确,他本人也没撒谎,吴老财晚年搬家,搬去并州上阳郡金县便很有意思了。
多年前,吴老财一家去了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