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谍战:红色掌柜

谍战:红色掌柜 第131节

  “欢迎顾处长视察。”

  “我来随便看看。”还有外人在,顾砚声保持距离。

  “你们陆厂长呢?”

  “去江苏那边谈生意去了。”何芸笑着引路:“顾处长里面请,江苏安徽这边的小麦是冬小麦,冬天播种,夏天收割,时间大概就是五六月。

  这一次进货最重要,大概就会占到我们面粉厂全年所需的五六成,所以我们陆厂长就趁现在的空闲季去产地洽谈去了。

  日本人对小麦的进货数量不是严控么?拉拉关系多进一点,这利润也就能多一点。”

  何芸不好意思的小声笑道:“当地零散的农民总有没在日本人控制下的,他们的水稻我们也就可以收过来,来者不拒。”

  “哦~”顾砚声点了下头,对着旁边跟着的人一扬头:“让他们去工作吧,你陪我逛逛就行。”

  “是。”何芸让手下去干活。

  手下还不舍得这么近距离接触大人物的机会,走的还恋恋不舍。

  顾砚声等人走了问,“这里的小麦是一年一季么?”

  “对的,11月下小麦种子越冬,来年五六月收割,割完了以后下水稻,11月再割水稻,这样地就不会空着了,当地的农民会提前把水稻育苗,麦子割完,就好育好的水稻苗移植过去。”

  “干了实业是不一样,懂的不少。”顾砚声笑着调侃。

  何芸也笑了笑,“干一行爱一行,这不了解怎么行?里面请,呐,这就是我们的生产厂房,闻一闻,香不香?”

  “香,哪还用这里闻啊,门口我都闻到了。”

  面粉厂空气中有股独特的香味,这是小麦籽粒中含有的多种挥发性物质被研磨了出来,形成麦香,非常好闻。

  “接到你电话,我让厨房给你准备了吃的,试试我们的面粉,走。”

  何芸带着顾砚声去了办公室,让人拿来一碟馒头,还有一点咸菜。

  “试试?”

  “试试。”

  顾砚声拿起一个馒头撕了点咀嚼,颇有感慨,“这可比市政府食堂的馒头好吃多了。”

  “那是,外面卖的能有几个是这种馒头?这可是最好的小麦。”何芸自得的很,笑着道:“回去的时候带点回去。”

  “当然要带点回去,这比我管家买的还要好,以后给你们专供的机会。”

  “坐下来吃点。”

  “好。”

  顾砚声坐了下来,一边吃一边说:“我这次来是想问问,上海的米粮业你们了不了解,现在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

  市政府能知道的信息永远没有这些自己做的人知道的清楚。

  “米粮业,那看你要了解哪部分了,我们这里还行。”

  何芸是会计,心里有账,“本来啊,转让的人没说清楚,虽然账面上当时看的账目是计算的一万五大洋一个月,但实际上警察还有青帮,还有些零零散散的官员也会来打秋风。

  像是警察,名目就是治安管理费,要拿1000大洋一个月,青帮么,保护费,800大洋一个月,还有官员,官员就狠多了,好几个部门都要来吃点拿点,所以实际上利润是远没有这么多的。

  不过我们厂不一样,博文私下跟他们透了点风出去,说这厂背后有人,后来他们就不来了。

  沾你的光,没人敢来白吃白喝。”

  “这借他们几个胆也不敢来挑衅我啊。”顾砚声对此不奇怪,司法处处长,要是被人敲竹杠,说出去大牙都得被人笑掉。

  “其他厂子呢?”

  “其他的人话日子不一定,看关系网,米粮业现在头上有个米粮业统筹委员会,日本人组建的,几大商人都在会籍里面。

  主要统筹的就是粮食在原产地,大家各自凭关系能买多少,然后到了SH市生产,要交给日本人多少。

  还有就是电力,上海现在生产用电很紧张,时不时就限电,对于保质保量缴纳军粮的厂家,委员会就会通知他们,每次停电的时间,每次来电的时间。

  如果不缴纳,那就不好意思,委员会会直接断了他的电。”

  顾砚声听着点头,电力,这倒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点。

  何芸继续说道:“至于厂子的收益,这个跟厂子大小有关,基本上能开厂的背后都有关系,区别就是关系的大小,日资厂就不说了,他们主做军粮。

  像我们华资厂或者外资厂,小厂混口饭吃,我们这种偏中型的,一个月也有一万大洋的利润,大型的就更大一点,一个月利润应该有三万到五万左右。”

  顾砚声嗯的一声,直接问道:“那如果我要从上海大大小小的商家中,强征50万人的军粮呢,你觉得有可能么?”

第139章 故事

  “多少?50万人的强征计划?”

  何芸被震惊的站了起来。

  “你说的是真的?日本人真要强征50万人的军需?”

  “差不多吧。”顾砚声思索着说道:“不过不是日本人,而是日本人养的一条恶犬。”

  何芸二话不说,拿起一张纸一支笔,在纸上算了起来。

  算了算就摇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做到。”

  她抬头说道:“全上海有多少库存我不知道,但是全上海有多少工厂一清二楚,光看工厂规模和上海人口每日消耗的对比数据计算,盈余绝对不够再支撑50万人的消耗。

  50万人,按照每天一斤大米算,一年总共是18万吨。

  我估计上海十万吨都不可能有,上海恢复生产才多久?

  绝对不可能有这么多存粮。

  抽走了,上海直接就断粮了,抽光了,上海都要饿死大把人。

  哪怕就算只抽一半,可能都不够。”

  “缺这么多么?”顾砚声听的若有所思。

  缺货不是什么意外的说法,但如果想要完成长谷的计划,那同样也变成不可能了。

  何芸果断点头:“不会错的,数学不会骗人。”

  既然粮食不够,那棉纱库存可能也不够。

  但是顾砚声操纵陆博文去收购,使劲买,赶着商人冬季囤货想卖高价,也就收来七八千包。

  现在50万人的衣服,这帮人要的是两万包。

  道理同理,应该更困难。

  晚上,顾砚声去参加罗君强的晚宴,就在江边找了个酒楼。

  要了个包厢,客套几句,进入正题。

  率先发言的是财政局的工商科科长,他被财政局长带来一起吃饭。

  工商科科长看向罗君强说道:“接到命令,我回去查了下资料,由于去年经历过严管期,生产数据其实并不那么准确,所以我查阅了民国二十五年的生产数据作为依据,向各位领导汇报。”

  罗君强点了点头:“说。”

  “是。”工商科科长顿首恭敬说道:“首先是棉纱。

  上海是生产棉纱的大省份,全国有六成的棉纱在上海生产。

  当时一年的棉纱产量是26万件标准件。”

  “标准件是什么概念?”罗君强询问。

  科长顿首:“一件181公斤,大概能够满足100套军服的所需。”

  这么说罗君强就明白了,“嗯,你继续。”

  科长说道:“所以啊,我们要满足50万人,这就需要5000件棉纱,如果算四套,那就是两万件,加上被褥的话,那就是三万件到三万五千件棉纱。

  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一年的产量能有26万件,现在经历了战火,有一些产能肯定是损耗了,但如果我们一开始只要个两万件,那我觉得才是原本一成的量,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科长说完对着众人笑笑,然后回到罗君强脸上,笑容幅度更大:“不知道罗副市长认不认同。”

  顾砚声本来在小酌,闻言古怪的看了看这位科长,然后看了下财政局长,经历了战火,有一些损耗,这个一些,真是一个有意思的说法。

  财政局长原本是傅肖庵的人,傅肖庵不声不响挖了好大一个坑。

  “有理有据。”罗君强伸手点了点,对着财政局长夸赞:“你这工商科长逻辑清楚,摆事实讲依据,我看这种人才,就是以后南京需要的人才榜样。”

  财政局长微微一笑:“罗市长,他可是我的左膀右臂,这人我可不能给你。”

  “没跟你要人。”罗君强微笑:“我只是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一成的量,跟我估计的也差不多,对上海的各位商人而言,让他们拿出来,痛肯定是会有些痛的,但是说穿了,就一成,真要是不给,顾处长,卢局长,还得麻烦你们两位,让他们认清事实。”

  卢英喝着酒呢,跟像走神刚回神似得,“啊?哦,当然,罗副市长放心,警察那边我已经安排好了,明天一准抽出警力来随同办案,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好。”罗君强微笑,看向顾砚声。

  顾砚声都不用他说话,痛快点头:“法律依据我来找,保证有法可依。”

  “很好!”罗君强笑容灿烂,“那没什么问题的话,希望明天,我就能听到各位传来的第一份捷报,提前为你们庆功,干杯。”

  “干杯。”

  酒宴散场,罗君强招呼道:“今天这么开心,我请大家去玩,租界舞厅不错,大家一起去,算我的。”

  “我就不去了,家里婆娘管得严。”卢英当即拒绝。

  财政局长第二个拒绝:“罗市长,我还得回去再确认下名单,这关系到接下来的行动,可不能出错。”

  顾砚声说道:“罗市长,这件事您还得斟酌一下,最近上海铁血暗杀团行刺多,人多眼杂不安全,您在重庆认识的人不少吧?”

  罗君强酒都被吓醒了一半,“说的有道理,那还是下次吧。”

  “好好,罗市长再见。”

  先把人送走,顾砚声盯着卢英微笑:“卢局长,今儿早上他会叫我过去,是你的建议吧?”

  躲不过,卢英无奈的一笑:“顾处长,有难同当嘛,就当帮我一把,下次有事我义不容辞,行吧?”

  “你说话倒是直接。”人家这么直爽,顾砚声倒不好说什么。

  走人。

  罗君强没了兴致,回去后去酒店见周部长。

  “部长。”

  “感觉怎么样?坐。”

首节 上一节 131/2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异世封神

下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