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红色掌柜 第47节
对他来说,处里的人和事,那就是烂在锅里的肉,想什么时候处理都行,本来,这个时间点应该放在后面一点,比如推行改革的时候,要是有人跳出来,那么看情况来个杀鸡儆猴也就差不多了。
现在手上没有像文彦这种可用的人选,对内部动刀,其实有些浪费。
要不然像监狱长那个位置,今天就可以安排自己人上去了,那以后要是想从里面放个把人出来,就是轻松简单的一句话。
报个病亡,都不需要什么释放书流程,这个人就可以消失的无影无踪。
不过意外来临也只能面对处理,至少目前看来,只要他还镇得住,廖礼堂和马四海这两个人应该能为他所用。
总务科和狱管科这两个大科室能捏在手里,今天收获也还不错,而今天的事情在处里私下传播下,短时间应该没有人会兴风作浪。
该学老蒋学老蒋,攘外必先安内。
内部的事情现在不用考虑了,而给傅肖庵的汇报在明天,顾砚声靠在椅子上思考起组织的任务。
按照陆博文所说,组织给他们的信息是准备钱或者棉纱,组织上会另外派人来合适的时间来提走。
那就是组织上自己有着出上海的运货渠道。
这一点其实也是个难点,但组织上既然自己能解决,那顾砚声就不再关心,只需要准备好一个安全的仓库,随时能让他们提货即可。
而棉纱这部分,陆博文和何芸对于信息的搜集已经很全面,现在顾砚声自己全部归纳一下,棉纱任务三个难点。
第一是从谁那里买,第二是谁去买,第三是这个安全仓库放在哪。
有大量货的是工厂,或者大商。
日本人限购,大宗采购市区的工厂应该都要条子,而一件棉纱就有181公斤,直接问工厂买,哪怕就一件,怎么也得有个商会或者以店铺自用的名义购买才算不会引人怀疑。
后者不难搞定,前者的条子其实想想办法也不难,简单来说,两个全部造假。
查清楚有哪些商铺或者商会日常在采购棉纱,随便挑几家关系比较硬的,伪造日本人的批文,装作是他们的人,直接去工厂现场提货。
这个办法从思路上来讲行得通。
不过问题也有,十件一千八百公斤,一百件一万八千斤,如果走这条路子,那就得事先准备运货的大卡车。
这个东西就太明显了,一旦工厂一两天之后反应过来报案,日本人追查大卡车和卡车最后卸货去的仓库地点。
除非能把时间点卡死,也就是当天送货入库,第二天就被组织提走,留一个空仓库,让追查的日本人彻底落空。
否则整件事恐怕会功亏一篑。
顾砚声想了想,时间点上的配合可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主要是他没办法预估组织那边的出货方法。
他们这边精心安排是可以做到卡时间进货,但是组织那边出货的人万一需要更多的时间安排,比如稍晚两天才能提货出上海,那别说棉纱运出城了,连接货的这帮人都得打包送给日本人。
没法沟通,风险有点大。
谁去买,安全仓库放在哪,这两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顾砚声想了想,那么干脆转换下思路。
什么地方,日本人不会查或者不能查,卖还不需要批文,随时能够提货,从源头上就消灭这三个问题。
地方还真是有的,比黑市还要安全的地方。
傅肖庵的货仓,日本商会的货仓,还有自己开的源头工厂。
第56章 参股
上海是棉花的产量大市,甚至一度棉花都是上海的市花。
傅肖庵是原来的总商会会长,顾砚声相信傅肖庵的生意产业链里就一定会有棉纱相关的生意。
现在他是市长,背靠日本陆军大将司令,他的仓库安全系数非常高。
日本商会的货仓就不用说了,有些商会的背景,那干脆就是日本军部将官的代言人。
查不出事还好,真查出什么事情来,到底是仓库出事还是查账的人出事,后者的概率通常更高。
而顾砚声如果自己开家源头工厂,找人代持,在防查能力上肯定比不上前面二位,但是其实也是安全的很。
不是没人敢来查,而是棉纱就放在仓库里,只要这些棉纱一天没出上海,这个货仓它就只是工厂的存储货仓,仅此而已。
三条腿同时走路。
顾砚声需要一个能帮他代持的人。
陆博文当然也可以,不过他对棉纱生意不熟,而且这个人要和多方交涉,顾砚声更希望这个人是个生面孔。
想了想,顾砚声拿起电话,打给狱管科找马四海,结果没人接,想了下打给廖礼堂,“马四海是不是在你那里?让他过来一趟。”
廖礼堂这会儿还在跟马四海商量送多少钱的事,闻言让马四海立刻快步上门,一丝一毫都不敢耽误。
马四海吓坏了,以为秋后算账轮到他了,一路走来,心里那叫一个惴惴不安。
“处长,您找我。”马四海进门就躬身候着。
顾砚声从桌子后慢慢走出来,边走边说道:“司法改革的事,具体廖科长跟你讲过吧?”
“讲过一点。”马四海顿首回复。
“嗯,有件事我刚才忘了跟他说了,不过本来也是你们狱管科的事,这些要放的人,抓他们的时候不是未经审判么?
我们放归放,但是日本人的面子是不能落的,绝对不能是错抓。
所以你抽时间安排一下,对档案室的所有卷宗清理一遍,和监狱的名单校对之后,如果是没有经过审判就抓进去的,这批人的文书你补一份。”
一听有活干,那就不是来问责的了,马四海放心了。
想了想马上回复:“好的,如果您没有特别指示,那我就根据这些人已经被关押的时间,找个合适的罪名,比如打架斗殴,盗窃,擅闯军事禁区之类的罪名,务必让您在需要放人的时间节点,他们刚好能被释放。”
顾砚声点了点头,靠坐在桌子上说道:“马科长能管着两座监狱几千犯人,不出什么大错,能力肯定是有的,我相信你能处理好。”
“多谢顾副处长信任。”马四海脸上有含蓄的笑脸了。
“有件私事想让你帮忙。”
“您只管吩咐。”
顾砚声看着他道:“我有个朋友想做点生意,但是他本身能力一般,就是听劝,能知人善用,想让我帮他找一两个能独当一面的这方面人才,薪水不是问题,都好谈。
但你也知道,我不关心生意这种事情,根本不认识这方面的人才。
而且我觉得他有点异想天开,真要是人才,人家自己不当老板赚钱,凭什么非得上门来给他打工,现实么?对吧。
但他还真想到一个点来说服我,说曾经的老板在这世道破产的多了,有些还被告上了法庭,时运不济的人未必能力不行,给他们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说不定就起来了。
说的还有几分道理。
推又推不掉,人家开口了我总得帮忙,所以想麻烦你在清理过往卷宗的时候看看,有没有这样怀才不遇的人,算是碰个运气。
就这个事,你觉得麻烦么?”
“不麻烦,这不是清理卷宗的时候顺手的事么?我把所有与商人有关的案子找出来就行了。”
马四海快速答应,然后想了想道:“您别说,您这朋友思路还真没问题,尤其是这种被人陷害做局,搞得倾家荡产的商人,现在这世道根本就不缺。
关键,会被搞成这个样子的基本也没什么特别大的人脉,您朋友真想用他们,也能拿捏的住,不怕东山再起以后不老实。”
顾砚声笑了笑:“有的是吧?”
“有,肯定有。”马四海笃定,“这种案子我没少看到,您就说您朋友具体做哪方面生意,我帮您针对性的找找。”
“没定,他准备什么赚钱做什么,这不得看具体是哪方面的人才来定么?”
“啊?”马四海吃惊的笑了笑:“那您这朋友心够大的,做生意居然还有这种做法”
说着说着,马四海脑中灵光一闪,他有所悟。
这朋友不会就是顾副处长自己吧?
如果真的是这样,和廖礼堂商量了半天出多少钱,什么时间出合适,这特么不就是送上门来的机会么?
马四海赶紧说道:“处长,有个事我也想请您帮个忙。”
“什么忙?说。”顾砚声泡起了咖啡。
马四海一叹气,“是这样,我老婆那娘家有点钱,但是那小舅子是个败家子,多大的家底也禁不住乱花,所以一直托我给他想个办法,这不,您今天一提醒,我想到一个好办法。
做生意他不是料,但是如果能入股一些会做生意的公司,唉,这就不会坐吃山空了,也算我尽了一份力。
就是不知道您那朋友缺不缺资金?能不能给个机会参一股?
放心,绝不对公司的运营指手画脚,只想拿拿分红。”
参股?
顾砚声泡咖啡的手都一顿,这个回答有些意外。
顾砚声能理解他们想送钱的心情,毕竟被他知道了一个月就有七八千大洋的进账,几个头头分一分,这两个科长估计一个月1500到2000大洋是有的。
这还只是一座监狱,不给上司送点什么,这也日子过的也不安心。
可他开的是红党的公司。
红党的股你也敢参?
这要是将来万一被日本人查出来,他有代持人的,可你参的这一股恐怕就够掉脑袋了。
要是能说,顾砚声还真想提醒他还是送钱安全一点。
非要把命拿出来堵枪眼,这送的礼属实不轻。
不过自己也算保过他一次,最坏的结果,一命还一命也没什么不公道的,全凭自愿。
“这事我得问问他,你打算参多少钱?”顾砚声问道。
马四海想了想说:“生意肯定要做大点,我觉得我小舅子拿出个3000大洋,应该不成问题。”
“3000”顾砚声点点头,赶上一两个月的分红了。
他还没说话,马四海就接着道:“处长,其实廖科长也有个小舅子,他也想参一股。”
马四海得帮老廖一次,要不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事后肯定得怪他。
“也是3000?”堵一次枪眼不够,排着队来堵,这是比较少见的。
“应该差不多。”马四海诚恳道:“我和廖科长老相识了,自家的老婆经常一起打麻将,各自家里什么情况都知道,都说这小舅子不成器,愁啊,就希望处长这朋友这次能搭救我们一把。”
“行,我给你们问问,不过这种商业上的事情不要出去说啊,毕竟我们身份不同,传出去容易遭到非议,处里也不行。”
“那当然,处长放心。”
“行吧,那我等你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