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红色掌柜 第54节
“江北大亨,顾竹宣,青帮通字辈大佬。”
“喔~怪不得。”
顾砚声了然的点头,虽然他不认识这个人,但是通字辈就决定了这个人在青帮的地位非常高,比吴四宝料善都高。
而且听介绍,本身就有一个江北大亨的名头,这可不是虚名,在上海的江湖里乱起绰号,德不配位那是要死人的。
“怎么被抓进去的?”
“日本人说他私通军统,设计抓了他,但他老婆说不是,是被帮派里的人陷害告诉的日本人,现在人关押在江苏第二监狱。”
“办不了,什么钱能挣你不知道啊?被日本人说私通军统的,这放了我都得被打成军统。”
顾砚声一口回绝。
梁有为笑笑:“所以我说我根本不敢提。”
“不过.”顾砚声话音一转,往后一靠,“他家人要是愿意花钱,我可以让他在监狱里过的舒服点,单人单室,一日三餐,牛排沙律红酒,阳澄湖的大闸蟹,苏州的糕点,只要是苏沪买的到的东西,想吃什么任选。”
“那我去问问?”梁有为试探。
“问吧,丰俭由人。”顾砚声微笑。
虽然他一口拒绝了梁有为,理由是日本人抓的人,但从日本人的行为看,梁有为说的话可能是真的,这顾竹宣确实是被帮派里的人陷害。
判断依据其实很简单,如果这个人是私通军统,那他就不该在江苏第二监狱,而应该在宪兵队的大牢里,关到死也不可能放出来,甚至应该被审讯后枪毙。
顾砚声想帮这个忙,钱不重要,那只是顺带的,重要的是这个人的江北大亨名头,青帮通字辈人物,如果有忠心的小弟还在外头活动,那么这个人还是有挽救的价值的。
就让他在牢里呆的舒服点,动动手指的事情,惠而不费。
“那报纸就这样了?”
“就这样吧,反正明天基本也曝光了。”
“那就明天见,告辞。”
“明天见。”
随着市政府的通告发出,司法处新闻会将要发布改革方案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整个上海的中高层。
上海在日本人的手中,现阶段不管租界里的人认不认同SH市政府,但实实在在的就是,这个市政府宣传的是日本人的意志。
所以只要生活在上海,不听也得听,越是中上层越关心这种新闻。
司法处副处长换人,顾砚声上位,顾砚声的律师经历,顾砚声疑似要释放一部分囚犯的小道消息,这些消息都开始被搜集传播,接着可能在猜测,讨论,日本人到底想搞什么花头。
光放人这一点,都不像日本人的手笔。
不同于他们的消息渠道,底层市民能接收到的消息来源,只有报纸媒体和街头议论。
随着距离早上那份申报卖出的时间越久,越多的路人也开始知道司法处要开释犯人的消息。
具体有多少人被不明关押,他们肯定不清楚准确的数据,但是被关押的2000余人,后面牵扯的就是2000个家庭,再加上七大姑八大姨,邻居熟人一传播。
这个消息发酵的远比多数人想象的还要厉害。
关注李世群抓军统,那是旁观的心态,关注司法处,那是真有家人朋友被关在牢里。
这一夜不知道有多少人未眠,这一夜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家里求神拜佛,一定这得是个真消息。
而等到第二天几乎所有的报纸头版都是司法处即将召开记者招待会,并且描述了传播的消息,上班的上海人想不知道都不行了。
尤其是配上申报所载的两张监狱外拍摄的图片,顾砚声和长谷仁川一起视察监狱,明摆着这个消息为真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有长谷仁川在一起,这就表明放人这件事在日本层面都得到了允许。
阻碍都没了,街头的议论声,直接达到顶峰。
上午九点半,市政府会议厅,记者已经坐满了位置,所有媒体全部到齐,私下找熟悉的记者朋友在那讨论今天可能的议题。
顾砚声还在楼上喝咖啡,一起喝的还有长谷仁川。
顾砚声笑着说道:“长谷先生,今天只是放人消息层面的证明,加大全上海的讨论力度,让租界各国的报纸评论这件事。
真正会引起波澜的是条例的更改,这不会出现在今天的记者会里,所以今天的结果是既定的。
而以欧美国家的处事风格来说,他们的记者一定会站在道德制高点,无比优越的对我们放人的事情提出表扬,比如说这是司法的进步。
所以今天其实你不来也行,要不然我怕你待会会被缠住问问题,想走都不好走了。”
长谷说道:“这是一件大事的开端,我肯定要帮你撑一下场面,按照报纸上的说法,我的出现,代表了日本态度的改变,我不来,别人还以为是假的怎么办?”
“哈哈,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麻烦长谷先生待会辛苦点,回答一下记者的问题了。”
“无所谓,反正基本的节奏我都知道,不会给你出岔子的。”
两个人聊到九点五十五,终于在别人的殷切期盼中,出现在市政府会议厅。
顾砚声一进场,一堆的照相机就开始咔咔拍照。
顾砚声毫不怯场,直接大步到了台上,拍了拍话筒,让全场归于安静。
“久等了,欢迎各位,我是司法处新任副处长顾砚声。”
第64章 泄露
“自上海战事结束以来,上海的整体环境已经从动荡期进入了平稳期,司法工作的严管是动荡期维持治安的一种举措,那么到今天,我认为环境已经到了支持解除这种举措的时候。
所以,外界盛传的司法处将开释在严管期被惩戒的犯人,没错,这个消息是真的,它会是我未来一段时间工作内容的重心。”
哇,这是官方层面的认证这个消息,下面的记者马上按捺不住,有人举手抢着提问尖锐的问题。
“请问顾副处长,日本在战争后到底抓捕了多少人,你准备释放的人数是多少?”
“SH市政府正在进行机构改革,从SH市维新政府改革为SH市特别政府,名称变了,办公地址变了,人也变了,一应机构的原始档案都在搬迁交接整理过程之中,司法处亦然。
司法处作为管辖SH市司法的最高机构,档案室里存放了自战争结束后的所有刑民事案件卷宗,数量不少,我才刚刚上任,具体的数字尚不清楚。”
“顾副处长,是无条件开释,还是有条件开释?”
“对于这部分人犯的开释,是一种司法流程,一切要按照司法制度进行。”
“顾副处长,那么到底什么时候能开释第一批人犯,而什么时候又能全部释放完成。”
“SH市政府已经决定成立SH市特别法庭,这将是SH市境内的最高法庭,一切的开释审查工作都会由这座法庭做出结论,所以什么时候开释第一批人犯,又什么时候能够全部释放完成,取决于特别法庭的工作进度。
因为特别法庭的基础建设工作尚需时间,我也收到了一部分来自社会各界的请求,希望能早点开释人犯。
所以司法处会暂时让特别法庭的人员,先在原先的闸北法庭临时展开工作过渡,以满足社会的期盼,早日开释。
因此你所问的第一批人犯的开释时间,可能会比你所想的时间更早一点。
就是现在。
此时此刻,特别法庭已经正式挂牌开始工作,可能今天,你就能听到一些犯人被释放的消息。”
喔,这是个明确的事实了,超乎记者的意料。
“顾副处长,对于这批在你们的严管期被关押的人犯,其实社会上早就有讨论,也写过相关的报道,希望司法处能够放人,但是迟迟没有音信。
这次司法处能够做出这个决断,是因为您在背后做出的推动,做出的努力么?”
总算有个记者问了个好问题了。
顾砚声微笑,得把这个记者的样子记下来,回头问问哪个单位的,以后多请她。
“我进入政府工作就是为了完善上海的司法建设,因此,上海的司法改革肯定有我的一份努力在内。”
“听说你以前是个律师,一定有很多精彩的案例,能讲一个您觉得最精彩的案子么?”
“这个问题就不属于公务了,如有需要,您还是私下联系宣传处,可以另外预约采访。”
“谢谢。”
“不客气。”
“顾副处长,你讲到了司法改革,又说了成立特别法庭,那么司法处在近期是否会对现有的法律进行修订?”
问话的是个英国记者。
顾砚声点头:“如有必要,当然会。”
“那么,你的修订目录里,是不是有这么一条。
设立预审保证金制度,所有商会在上海进行海洋贸易,必须事先缴纳货船货值百分之20的保证金,在未发现违规的情况下,可以轮转使用,一旦发现违规,全部扣除。
而您修改这条条例的目的,就是为了试图从租界手里抢回对外商货船的审判权。
您就不怕引起外资纠纷么?您就不怕引起公愤么?
请你回答。”
“什么?”
英国记者的话马上引起了全场的喧嚣,记者们惊诧这个新消息的出现,七嘴八舌的讨论。
而一些参会的市政府官员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此时也是小声讨论,或者倾听记者们的议论。
而第一排的高官位置,长谷仁川的面色肉眼可见的深沉了下来,和右边隔了几个位置的傅肖庵的那种从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消息泄露!
他和顾砚声的最终谋划居然会出现在一个英国记者的嘴巴里!
这个消息一旦传播,所有前期工作可能都要前功尽弃,司法处的改革就推进不下去,所有谋划就变成了一个笑话。
场面在一时间的喧嚣过后,很快又回归了安静,所有人都坐等顾砚声的回答。
只不过和前几个问题,顾砚声的那种回答速度相比,这次没有马上给出反应,他们有理由确信,这个问题应该不在本次发布会之内,但应该真实。
顾砚声确实有过那么两秒钟的停顿,事件被提前爆料,导致之后的所有计划都要更改,无疑是有人在背后摆了他一道,想打他个措手不及。
大庭广众之下搞突袭,这是想看他的笑话,想看他身败名裂。
出手的时间选择的非常好。
顾砚声对他微笑道:“你的消息很灵通嘛,方不方便透露你的消息来源?”
“不能。”英国记者的回答毫无意外:“我要保护我的消息来源,请你直接回答我的问题。”
顾砚声点了点头,环视全场,在傅肖庵的波澜不惊好像无事发生的脸上多停留了一瞬,很快移开。
“法例的修改当然是司法处的工作,但是正如我刚才所说,我进入新政府任职的时间并不长,法例的修订是个长期的工作,一切都还在进行之中,所以这部分的内容本不该是今天的对外公布内容。
更不该出现在这位记者朋友的口中。
在回答这位记者朋友的问题之前,我有个问题想请问这位记者朋友,政府的未公布内容属于机密,他透露给你属于违法,那么你在明知道他违法的情况下,你还要保护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