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创业在晚唐

创业在晚唐 第101节

  说完罗元宝还感叹了一句:

  “说来朝廷也是不当人,去年中原大片旱灾、水灾,朝廷也没说救灾的,还一个劲征税,濮州那边人更惨,还遭了蝗灾,地里的都吃完了。老百姓都是没办法,然后就投了那边大豪强王仙芝,那王仙芝如何养得活那么多人?最后不也是去抢?”

  罗元宝还要说,旁边的杜宗翰咳嗽了一声,他才反应过来,眼前还站着位朝廷川西藩的兵马使呢,这不祸从口出嘛?

  但不知道怎么回事,罗元宝、董公素有杜宗翰却发现,赵大怎么人都呆了呢?

  这是咋了?

  这能咋了?这是赵大懵圈了!

  他刚刚听到了什么?他听到了王仙芝造反!那王仙芝是谁啊?不就是黄巢的那个老大哥吗?

  完犊子,他以为这会乱是晚唐乱,现在你告诉我赵大,这会就是唐末,试问你是赵大,你傻不傻!

  董公素喊了一声,才把赵大魂唤回来,然后其人也许是觉得罗元宝说的话让赵大尴尬,于是转圜了句:

  “大郎,你也别听罗元宝瞎说,他能知道什么?不过是一些道听途说罢了。不过有一事,大郎你也可以注意注意,那就是这次中原的民乱怕不是一时的事。”

  赵怀安这会已经回神了,见董公素似有高见,忙问:

  “老董,你多讲讲,这事我想多听听。”

  见赵大感兴趣,董公素便要多说几句,却见赵怀安直接吩咐老六拿几个马扎过来,让大伙坐着谈。

  这个时候,董公素才真意识到,赵大郎好像确实对这件事很关心。

  于是他再不兜圈子,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说出来了。

  董公素他们家虽然是泸州那边的盐商,但并不是只做川蜀的市场,毕竟这里的人口还是有限的,所以董家会利用长江水道,将盐货转运到鄂州集散。

  在鄂州,部分盐会沿着汉水运往荆襄以及更北,然后剩下的会继续沿着长江水道一路到芜湖。

  到了那里后就不继续向南了,因为下游一带的淮南道本身就是产盐,川中的井盐到那里没什么竞争力。

  所以大部分的盐货到了芜湖后就会沿濡须水北上,穿巢湖到寿州,也就是赵大的老家,在寿州那片又是一片集散地。

  扬州的灶盐和海盐还有川中的井盐都在这里集散,这是因为寿州为淮水上的重镇,从此可以通过淮水,进入汝、颍、涡、泗,这四条水道又可以辐射整片中原。

  中原既是私盐的最大消费市场也是盐货辐射更北方的枢纽核心。

  所以中原地区抓私盐是最厉害的,这也逼得私盐贩子们变得越发凶狠,道上最凶的一批好汉基本都是中原水道上的。

  董公素告诉赵大,他虽然没直接见过那个王仙芝,但听过他的威名。

  这人本身就是濮州的豪杰,然后又在巨野泽养了一批亡命之徒,专门负责大野泽到白沟一段的盐道。

  董公素怕赵大没听过大野泽,还专门讲了这处水泊。

  他告诉赵大,巨野泽这地方历朝历代都是强人啸聚的地方,那王仙芝能压住那里,可见本事。

  刚刚罗元宝说朝廷的确不会放任王仙芝,这话是没错,因为王仙芝活动的范围在曹州,而曹州的南面就是运河枢纽宋州,一旦曹州乱,整个运河段都要受影响。

  所以朝廷的确会出兵,但董公素不认为王仙芝短时间内会被平定,因为最差最差,那王仙芝带人往大野泽一躲,藩镇兵马就对他无可奈何。

  董公素还说了一个事,那就是现在中原那片已经隐隐然有一个民谣了,说:

  “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董公素看向赵大和他的那些幕僚们,说了这样一番见识:

  “此类民谣自汉以降就屡见不鲜,正如我朝当年‘十八子,得天下’,现在出现这类谶纬,可见中原人心已然动荡,也许不知道多少豪杰之士在蠢蠢欲动。”

  接着,董公素终于提到了一个让赵怀安侧目的名字,其人道:

  “就我所知,冤句那边的盐豪黄巢就和王仙芝有旧,他算是王仙芝的上游散货商。而冤句就在曹州,你们说这事巧不巧。”

  赵怀安一直在沉默,反而是旁边的张龟年对这事很上心,问了一句:

  “所以,董公你是觉得黄巢会响应那那王仙芝,合攻曹州?”

  董公素摇头,表示他也不确定。

  毕竟作为民乱啸聚地方是一回事,敢去打朝廷运河上的重镇又是一回事了。

  不过董公素对这事也无所谓,他并不觉得王仙芝一个盐贩子能搞出什么事来。

  还是那句话,大唐的确问题多多,但还不是一个王仙芝能如何的。

  所以董公素也只是将这件事当成了一个影响盐价的短期事件,并不认为有什么大不了的。

  而在场所有人都同意董公素的看法,大伙聊聊笑笑,就把这事当成了个谈资过去了。

  不,也不是所有人,应该说唯有一人明白这到底意味什么。

  此刻,沉默着的赵大遥遥看向长安的方向,彷佛看到冲天焰火在焚烧。

  那煌煌天唐,终于从这一刻开始拉上了谢幕。

  也幸好,这件事赵大知道的并不迟,很多事情从现在开始改变,都还来得及。

  ……

  这一次,老董他们终于要走了,临行前,赵大让杜宗翰帮忙多搜罗骑材,然后让老董多上心和隆舜的交易,让他们赶紧办。

  赵大没有告诉他们的是,川西军打雅州并不顺利,前面的杨庆复已经非常恼火了,连都将都斩了一个,但川西军竟然还是攻不下雅州。

  所以赵大判断,要是杨庆复再打不下,很可能就会调赵大南下,毕竟杨庆复要是不能在高骈到来前拿下雅州,那雅州也就和他没关系了。

  目送着老董他们的车队远去,赵大带着众队将站在关门前吹了好一阵风,然后就主动拉着王进走到了靶场,开始卖力训练。

  不仅是他得练,全军都得练!甚至赵六这个文艺兵也拿着弓箭开始跟着练!

  看着全军一副朝气蓬勃的样子,王进很欣慰,这才是武人该有的样子!

  ……

  之后几天,保义都全军练武,靠着后方不断转运来的粮秣,赵大很是练了一波兵。

  而那边董公素也很快带来了消息,他终于和隆舜那边谈好了,愿意以一人二百贯的价钱,赎买赵大手上的乌蛮骑士。

  这个价格的确贵,但却也不是什么天价,那些乌蛮骑士都是精锐,练成这样往日花销肯定不止二百贯了。

  但赵大也无所谓了,点了一下乌蛮骑士,人数有三百零七人,最后按照一人二百贯的价格,共卖了六万一千四百贯,其中分了六千一百四十贯给老董他们三个。

  就这样,一转眼,赵大又入账五万五千多贯,整个库仓一下子又丰盈起来。

  此外呢,下个月后,老董他们三家又会资助一批钱粮过来。

  因之前入关的时候就已发过赏,所以这一笔钱就是保义都账上的纯利,现在那王铎走路都是带风的。

  别说养五百骑了,就是全军加一起,都能养个两三年。

  可以说此时的保义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不虞军饷,赵大的屁股至少可以坐稳三年了。

  这段时间,后方的粮秣一日不断入仓鸡栋关,而前线也越发扰动。

  据说是杨庆复那边得到雅州本土的浅蛮的消息,说南诏军有一股部队绕进了芦山一带,似乎要渗透到唐军后方,对粮道进行打击。

  杨庆复是比较信任浅蛮的情报的,雅州这边的南蛮和幕府的关系是比较好的,以往幕府每年都会给他们绘帛三千匹,让其刺探南诏虚实。

  所以杨庆复很重视这条情报,但他目前手上实在乏兵,于是就让赵大带着保义都去北面搜山,好将这伙南诏军给歼灭。

  于是,赵大在得了军令后,停了保义都的训练,然后将关防交给了高骈派过来的天平军,就带着全军出关向芦山而去。

  ……

  从鸡栋关往西北走趣芦山,实际上路程并不长,也就是八九十里。

  但这条路却非常难走,山岭崎岖,山路错综复杂。

  四个月前赵大与老六等人就是在山棚们的导引下,从这条山岭走回邛州的,四个月后,他再走一次,倒也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悟。

  也不知道何伯、费扬古他们回到寨子后过得如何了。

  现在赵大带着千余大军行走在山道上,负责给他们带路的则是杨庆复那边派过来的。

  保义都到天台山山口时,天已经黑了,因夜间路况不明,赵大令全军就地扎营,当夜便宿在山外的一处避风口处。

  第二日天放明,保义都原地烧火做饭吃了顿热食,因为进山后,为了防止炊烟暴露位置,就不准再吃热食了。

  全军吏士吃了顿热乎的后,踏白先发,哨探路况,然后各队按照编制先后进山。

  赵大很小心,家业积攒到他这个份上,可不能大意在这里。

  于是,各队如山后,皆竖旗帜,前后相望,一旦前队旗帜偃倒,后队立即列阵。

  就这样,带着十二万分小心,保义都千余吏士入山了。

  ……

  丁怀义带着三十名踏白纵马踱步在山道上。

  因为之前涉过一段浅河,再加上山里的风一吹,众人都有点哆嗦,这会这些踏白队的骑士们就将身体所在披风里,然后谨慎地环视周边群山。

  山里要藏几个人,那是谁都找不到,可要是想藏一支军队,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因为人能骗人,鸟却骗不了,只要看山岭上有飞鸟盘旋不落,山林内必有伏兵。

  丁怀义队里的这些踏白,原先就是各藩的哨探,对于这方面的经验早就不用多说。

  此时,队伍中的丁怀义看着看着,却发现这片山林谷地很美。

  和山外土坡被伐砍得光秃秃不同,这里郁郁葱葱,便是天空升起的朝阳,都让丁怀义觉得美上了几分。

  队伍很快在山道上深入,一路都未发现南诏人的踪迹,反倒是让他们在一处避风口发现了一处被遗弃的坞璧。

  这种坞堡是很典型的唐人造,一些从平原里逃进山林的,都会结伴聚集一起,然后就修一个这样的坞璧。

  其实这种土坞实际上就是三排土房子为最初核心建筑,然后在外层一圈圈的建土房,最后建成了一处坞璧。

  这样的坞璧实际上更多是防虫蛇野兽的,并不具备太多的军事功能。

  也许正因为如此,这处坞璧被他们的主人给遗弃了吧。

  丁怀义还是很了解南诏人的作风的,他们那里穷,对于川西的一切似乎都是不知满足的,无论是丁口还是铁器,

  看到那处坞璧,丁怀义打算带兄弟们进去休整一下,再烧火吃点东西,有屋顶遮盖,倒是可以升火。

  这会丁怀义感觉有点不舒服,这一路行在山里,寒气彻骨,整个人都有点不得劲。

  丁怀义也不清楚,这是冷到了,还是吸了山里的瘴气,中了毒。

  但就在众踏白准备进坞璧时,山岗口拐过来一队人马,两方一下子就撞到一起。

  电光火石间,丁怀义想都没想,冲着对面最前头的一人,一箭射了过去。

首节 上一节 101/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寒霜千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