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创业在晚唐

创业在晚唐 第155节

  那保义都哪里的船呢?就是眼下的。

  赵怀安和董公素商量过了,打算拿一笔资金来投资长江船队,其中一个基地就放在嘉州。

  这是赵怀安和董公素反复权衡过的,认为嘉州是他们和南诏、吐蕃、光州贸易网络的一处关键节点。

  首先去往南诏、乃至南海的商道,基本起点都是从成都出发,然后沿着岷江而下,到戎州(宜宾),再转五尺道、步道和夜郎道,因此岷江途中的乐山便是这条线路的必经之地。

  此外,如果走西路,又有三条路南下,即平羌江道、阳山江道和沐源川道,这三条支线的起点也都在嘉州。

  这意味着,嘉州将成为物资的集散基地,成都的绢布、丝绸、蜀锦可以顺着岷江抵达嘉州,然后再转入长江,再入淮水到光山。

  而长江下游的物资也同样可以经水道汇聚到乐山,到时候直接从这里下到大渡河。

  如此,一条连通长江三角、江淮、蜀地、南中、身毒的贸易网络,就在嘉州这个地方集散物资。

  而且,嘉州这个地方本身就有发达的造船业。

  据说当年隋朝就在这里建造黄龙战舰讨伐南朝陈国,到了本朝,这里已经能够建造长100尺,宽50尺的内河大帆船了。

  所以赵怀安就决定在嘉州这边建立一处基地,首要一个就是要融合当地的人情网络。

  那还有什么能比招募当地人,能更好融入社群的呢?

  如此,赵怀安又收了一波有心气的好兵源,又借此在当地有了人际关系,最后那些纤夫和他们的家人又能过上好生活,这是三赢!其中赵怀安赢两次!

  就这样,赵怀安决定在乐山停留几日,让这些纤夫有时间把消息和钱都送回去,一方面又和嘉州官面上的人又吃了一顿酒。

  这一次他带上了董公素和一众船把头们,就是让他们互相认识一下。

  往后的很长时间,嘉州的这些人都会和赵怀安的利益有很深的绑定。

  如此,那就再吃几顿酒吧。

  ……

  三日后,又新买了六艘一千六百石的嘉州船,赵怀安的船队数量突破了七十艘,

  船队一字排开,借着江风一路南下。

  先后下玉津、犍为等沿岸小邑。

  为了打通这条水路,赵怀安需要和这些地方人物混个脸熟,所以每到一地就干三件事:

  “招兵、赴宴、交朋友。”

  赵怀安每到一地,给下面的兵额就是五十,专门选那种苦大仇深的,又参与群体活动的,比如烧炭、伐木的苦工。

  这些人也不要多,每地收五十,专门编为一队,然后隶在保义都各队将下。

  现在赵怀安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为后面扩军做准备。

  以他目前的兵力,精锐是够精锐,但却人数太少,不利于结成一个军事集团,所以必须要扩兵。

  现在最稳妥的扩兵方式,就是先以老带新,将原先每队五十人,扩编为百人,将总兵力扩到三千。

  现在因为在江上,只能彼此先熟悉,等到了光州后,再开始大练兵。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停,一直走了七八日,才到了他们此行的一处靠岸站,戎州。

  戎州这地方赵怀安没来过,可很快就认识到此地的彪悍了。

  就在刚刚,赵怀安还在甲板上看到一群穿着,带着类似后世苗族头巾的几个人,公然在岸边将一伙人给砍了。

  然后这些人看了一眼赵怀安的船队,就提着这些人的脑袋奔进了山林。

  赵怀安不认识,可他麾下有认识的呀。

  当日在鸡栋关的时候,杨庆复让赵怀安出关搜山,其中派的一名向导叫文武坚,此人就是僰道的僰人,后来就顺势进了保义都,还在胡弘略下面做了个什将。

  此时赵怀安让人把文武坚喊了过来,问刚刚那群人是什么人。

  文武坚羞涩地回道:

  “这是我们僰人,而被杀的应该是附近的僚人。”

  随后在文武坚的讲述中,赵怀安明白了僰人和僚人的恩怨。

  原来僰人算是戎州这片的土著了,早在周武王伐纣就参与了,后面到了蜀汉,诸葛亮还曾征伐过僰人,并招降当地土酋,送了一百面铜鼓给他们作礼物。

  可到了本朝,云贵一带的僚人却大举进入川南,开始挤占了僰人的空间,于是彼此部落因为山场以及和汉人的贸易,杀得世代为仇。

  所以刚刚赵怀安看到的这些人,就应该是因为仇杀了。

  听到这里,赵怀安问了一句:

  “那些僰人愿意应募当兵吗?”

  文武坚想了下,摇头:

  “应该是不会的,这些年我们僰人的山场越发缩小,所以丁口一直不盛,要是五十多名部落勇士被抽走,那附近的部落就扛不住僚人的攻击了,所以他们是不会走的。“

  说着,文武坚指着南面连绵不绝的群山,说道:

  “那里是我们世代生活的群山,我们的祖祖辈辈都葬在两侧的悬崖峭壁上,他们的根在这。”

  赵怀安望了过去,只是叹了一声,然后就再没多说了。

  而那位文武坚丝毫不知道,自己的这番话,让他的族人错过了多大的历史机遇。

  就这样,船队终于抵达到了戎州城,这座川南第一重镇。

第136章 飞军

  舳舻连接,沿着变窄的水道缓行,终于在拐过一处河弯后,见到了前方平坝上立着的一座土城。

  那里就是赵怀安此行的停泊地,戎州城,

  戎州土城建在了岷江北岸,城区面积并不大,却有一大片平整的码头,此时正有数十艘船已经靠在码头边,时不时能听到码头上的力夫在吆喝。

  赵怀安看了看左岸,又看了看右岸更宽阔的河滩,纳闷地问着边上的董公素:

  “老董,我不明白,为何戎州城会建在江北呢?之前咱们在嘉州如此,到了这戎州也如此,这明明南岸土地更宽,能容纳更多的人口呀?”

  董公素知道赵怀安不了解川南的情况,只是以一个外人的眼光看待,所以解释道:

  “大郎,你可能不晓得咱们川南,当年这些地方之所以开辟衙署,就是因为镇压此处的僚蛮。而那些人都生活在对岸的山谷密林之中,叛服不定,城址放在南岸,一旦乱起来,跑都没地方跑。”

  然后,董公素指着前面的一处横江浮桥,说道:

  “那便是连接两岸的浮桥,只会在白日搭、晚上就会放掉浮舟,而我等这些浮江而下的舟船也要在这里等候放行,才能过浮桥。”

  赵怀安恍然,这些天沿江南下,日子好不快活,看到的沿江城邑也舟船如织很是繁华,几让他以为这些城市是和中原核心区的县邑一样了。

  却不想,这些地方其实已经是大唐可控制的边疆了,再往南,那片十万大山,却只是大唐的羁縻地,别说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了,甚至连深入都不敢。

  只是站在甲板上,赵怀安都能看到南面群山上空浓密的烟气,这是这个时代最令汉人畏惧的瘴气。

  想到这里,赵怀安问董公素:

  “之前我在甲板上看见一伙僰人在袭杀一群僚人,戎州这里夷人很多吗?他们的战力如何?”

  董公素知道赵怀安什么意思,毕竟他沿江南下,到处招募精壮有勇力的,所以必然是惦记僰人、僚人了,所以他摇头劝了一下:

  “大郞,僰人不离族群说之无用,只这些僚人就与我唐的关系不睦,多有冲击州县之举,彼等既桀骜又与我等语言不通,募之何益?反不如有一兵,却可为大郎助力?”

  果然,董公素作为隔壁泸州的土豪,对于戎、泸之地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

  赵怀安忙请董公素多讲讲,要的就是他这地头蛇的一手消息:

  “僚这些虽蛮,却不强,因为这些人的各依山洞,不成编户,性又无知,几与禽兽相同,在诸夷中为乱最深。其众不知多少,但十余万落总是有的,历代州郡刺史皆不能制,早就为我川南百姓之患。”

  “既不能制,则势又骄吝,是有叛乱劫掠水道之举,是以戎州虽也是三江汇聚之地,可北上西蜀,南下鄂岳、本该商旅丰盛,如今却境宇日蹙,全是这些僚人之祸。”

  显然,作为大豪商的董公素对于这类影响商道的西南夷,可谓深恶痛绝。

  可说到另外一支力量时,董公素的情绪却高昂起来了,他道:

  “可此地不远处有一坝,名为五斗坝,居有一族名为青羌。我知大郎你曾讲了一本名为《三国演义》的话本传奇,而这青羌正与蜀汉渊源甚深。”

  赵怀安还真不知道这个,忙问何等渊源。

  然后董公素就说了,在前汉时,青羌就以勇敢善战闻名,是与板楯蛮齐名的存在。后来蜀汉时,诸葛亮平南中,曾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蜀汉亡了后,历代蜀主依旧喜爱青羌义从,将之编为劲旅。

  董公素一说飞军,赵怀安就激动了。

  盖因他太了解这支蜀汉的王牌精锐了,他们不就是王平带的那支山地精兵嘛,据说这些人身披铁甲,依旧可以穿林屡险,如屡平地,又善用弓弩,手持团排,号啸而进。

  想到这个,赵怀安激动地拍手:

  “好好好,咱们就募一支这样的飞军,也募他个百十个的。”

  不是赵怀安心气小,舍不得钱,而是光州那地方到底能养多少脱产武士,他是一点不清楚。

  别看他现在也家资不菲了,小四十万贯的钱,就是真正到朝廷手上的茶税也不一定有赵大多,可这笔钱却是死钱,用多少没多少。

  更不用说赵大后面还打算拿这个作为本金去搞钱庄呢,所以这个再怎么省都不嫌多的。

  所以赵怀安给自己定下的兵额就是募三千,这都是可以用光州的财政覆盖住的,而再退一步说,现在的青羌还有没有当年雄风这谁也不清楚,他要是募多了,后面裁汰起来就是麻烦事,不如现在募个百十个先试试水。

  要是青羌真的雄风不减当年,那再让人来戎州募呗!只要有这百十个人作为引子,保义都在青羌当地就有社会关系,到时候再募又有何难度?

  这也是赵怀安的盘算,光州的未来在哪里?赵怀安这段时间已经想清楚了。

  光州的北面是淮水和中原,那里以后必然是王仙芝、黄巢和朝廷反复拉锯的地方,所以北面不是赵怀安的发展方向,他只需要守住淮水道,并利用淮水道与淮南各州保持物资的流通就行。

  而真正值得大发展的,则是光州的南方,黄州、舒州这些地方,他们都是靠在长江边,可以直接利用长江水道汲取南方物力。

  现在赵怀安在川蜀一带已经有了很多盟友,包括罗元宝这些豪商、山行章、张造这些地方实力派、在成都幕府还有义兄鲜于岳,这些人都可以保护蜀地的商业贸易。

  然后在沿江水道各地,赵怀安也开始陆续打点,吸收当地人入保义都,然后再从光州那边安排人到沿江各邑成立商站,到时候川蜀、南诏、吐蕃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顺大江南下,充实光州的实力。

  而要做到这点,每个地方都收人就是关键的一步。

  赵怀安很清楚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你能不能打入当地社区,能不能获得地方的支持,才是你能不能开展贸易的关键。

  而一旦沿江各地都有他保义都的人和关系,到时候一个带两个,两个带四个,以点带面,很快就能在一个地方打开局面。

  可以说,赵怀安想到的这套办法,不知道比地方那些土豪野心将们先进到多少个版本,也就只有朝廷部分度支专家才有这种物流意识。

  在不能一步步填色块扩大势力范围的情况下,以水道作为贸易通道,沿江各邑建立商站打点地方关系,汲取南方物力为己用,是赵怀安目前最快的扩充实力的方式。

  种地?那都是北方起家玩的,在南方,依托这条万里长江,贸易才是最合适的。

  当然,开展贸易的前提,就是你得有面,有实力,不然你就是大肥羊。

  赵怀安这边想着,然后一阵喧哗声打断了他的思考。

首节 上一节 155/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寒霜千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