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创业在晚唐

创业在晚唐 第190节

  他按捺的时间足够久了!

第160章 三司

  当李氏一族被押送定县的时候,赵怀安正带着幕僚班子视察新建的营房。

  走在赵怀安旁边的是州幕府的孔目官杜宗器,是的,这位昔日的州司户参军在完成了忠诚测试后,摇身一变成了幕府的孔目官,依旧还管着幕府专项财政支出。

  此时,杜宗器就在向赵怀安介绍营房建设的成果:

  “使君,按照你的规定,我们给每名军士营造了两房,用于安置他们的家属。目前我军在册军额是三千六百众,所以需建房七千二百间,如今已得房两千间,后面还有四期在建。”

  赵怀安点了点头,爬上了土坡,望着这处平整出的坡地,问道:

  “建在这坡上有什么讲究?”

  杜宗器做事认真,有主动学习的意识,虽然之前不是主管营造的专业官吏,但既然被任免这项后,就经常和下面的专业干吏聊天,所以这会被问及后,胸有成竹道:

  “使君,幕府为军中吏士营造房屋,是用于长期驻扎的,所以必须要将兼顾御敌、自保等功用。而我司在考察定县附近土地,发现西北面靠近淮水渡口,可土地平坦无险可守,而渡口之东,靠近潢水附近,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地方,却丘陵土坡颇多,正适合建造营房。”

  “此地建营,既控遏淮水与潢水水路,又可以拱护定县城,为州治的方城。且因居高临下,下瞰河原,在此筑垒壁,置楼橹,储峙粮草,就是坚寨一座。”

  赵怀安点了点头,认可杜宗器他们司的工作。

  实际上,在选址时,他们这些幕府孔目就把几个地方交他定夺,但他一看就晓得,这些人虽然是给了三个地方让他选,但真正合适建造大规模营房的,就是城东北这一块地。

  所以看似是让他赵怀安选,实际上却只是让咱赵大走个过场。

  这么长时间了,说实话,他也习惯了这些吏员的办事风格,都是老油条。

  但油无所谓,他反正搞赛马机制,能者上,不能者下。

  再加上他不断从外面引入朝气蓬勃的年轻幕僚,此时整个幕府实际上只有一种人,那就是做事的人,从上到下的风气,也是一个字,卷!

  都给我赵大卷起来!赵大都整天忙得脚不沾地,你还想躺了?

  对于军队,他是恩爱有加,可对于这帮官吏,他是重拳出击。

  赵怀安在光州实行诸多政策,但本质其实一条,那就是先军原则,一切权力集中在军队,一切也都为军队服务。

  就比如现在营造的营房,这动辄几千间,动用的人力、木料岂是小钱?

  但这个钱必须花,只有让下面人没有后顾之忧,兄弟们在战场上才能一秒八搠,为他赵大玩命!

  和一干幕僚走上坡时,赵怀安指了一下坡道:

  “这里要平整一下,要适合大军开出,还要加上碎石,这样下雨天也能快速出队。”

  那杜宗器听闻后,连忙拿毛笔在簿子上记了,可他后面一干具体干事的孔目们却面有难色,只是不敢说话。

  赵怀安看到了这个,也明白他们担心什么了,松了个口:

  “就把这段行军道平整了就行。”

  几个孔目迅速在心中算了一下工费,食钱,觉得剩下的结余还能覆盖,于是点了点头。

  那边杜宗器见手下点头,心中一定,将纸笔放好,继续为赵怀安介绍道:

  “使君,你看此地。这里位置高,除了可以御敌,还能防涝。淮南地区每到梅雨,就有汛情风险,军营驻扎在这里又靠近两河,非常容易受到洪水威胁。所以我司在坡下四周挖了壕沟,既可以防洪,又可以防备敌军袭击。”

  这个时候赵怀安已经登上了土坡,看到已经有大量的营房建造好,这会听杜宗器在介绍壕沟,他也纵目往坡下看,果然看到有两道土沟,当即对杜宗器夸赞道:

  “老杜,不错,这一点要好好夸夸你,咱们做工程的,不比其他司,最需要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不然光房子造得好看,但不考虑洪水,那发一次大水,这些岂不是要泡汤了?州里建这么大的工程不容易,都是我光州百姓的膏血,要珍惜。”

  一干吏员,包括幕府的王铎、张龟龄、薛沆、裴德盛都纷纷点头,将这条记住。

  赵怀安点了点头,可心里却没觉得这些人真能记住,说到底这些人的眼里,百姓是羊、他们是牧羊的。

  所以赵怀安才要时时提这个,他讲的多了,这些人自然就上心。毕竟他们这些人,从来就是领导重视的就是最重要的。

  然后赵怀安就看到丘背后似乎有一些坑洞,问道:

  “那里是什么?”

  杜宗器正领略领导讲话精神呢,忽然听到这话,愣了一下,然后赶忙解释:

  “附近乡人适合冢墓的就是这片,所以有坡上有不少冢墓,不过咱们已经都清理了,不会让军士沾染疾病。”

  赵怀安听了这话,刚刚还在笑呢,脸一下子就拉了下来,直接给杜宗器来了一脚,骂道:

  “谁让你铲老百姓的坟了?”

  杜宗器脸一下子白了,电光火石间脑子一醒,喊道:

  “使君,没有铲,咱们是给附近乡人迁坟,还给了补偿。”

  赵怀安将信将疑,问道:

  “真的?”

  他的威势太足了,一句疑问直接就要让杜宗器撂实话,可不等他说话,赵怀安自己点了点头:

  “嗯,这样还行,记得,没有民,哪有军,没有军,哪有咱们?所以得看本质。这样,用我名义给附近乡人立个功德牌坊,感谢他们给州里做的贡献。这牌坊要立得高,就立在他们乡的乡道上,让沿途商旅都能看得到。”

  杜宗器有点傻眼,听名字他大概晓得这牌坊应该是城里坊市外的坊牌,可大概什么形制他就不晓得了,于是小声建议道:

  “不如就建个神道碑,在碑上写上乡人们的事迹,这样大家也能清楚。”

  赵怀安摇头:

  “神道碑也要,不过不要弄那么复杂,后面让州里找石匠刻一个碑,把这事讲清楚,嗯,这事你搞不来。”

  接着赵怀安对身边的张龟年喊道:

  “老张,烦你大笔,写个碑文,文章精神你把握把握。”

  张龟年恭敬行礼,唱了喏,脑子就在构思该怎么写这篇碑文。

  既然使君特意强调了精神,那自然就要突出州民鱼水情,心中无数名篇掠过,已然有了思路。

  吩咐完这事,赵怀安又对杜宗器道:

  “光立神道碑不行的,这东西涉礼制,麻烦得紧,而且过于平常,吸引不了来往商旅的注意。就用牌坊,我要立得高,要让更多人晓得乡人们让地的德行,所以非高不以彰德。这样,牌坊这个你不懂,我后面会让州里把牌坊造好拉过来,你就负责协调这边乡里的关系。”

  不知道是不是杜宗器的错觉,他感觉使君说到“协调”二字的时候,语气稍稍加重了。

  此时杜宗器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赶紧把钱给乡人补了,把这事办好。

  哎,在赵使君下面做事,真是一点不敢懈怠啊。

  赵怀安精力充沛,在营房外走了一圈,对不少地方提了意见,杜宗器和一班孔目每条都记下。

  又看了看坡脚下的潢水,赵怀安发现那里没有码头,于是对王铎道:

  “老王,军中钱粮后勤是你们度支保障的,这里距离定县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但补给数千军士以及他们的家属,还是要靠水路。你们后面在下面建个码头,后面定县的物资就直接走潢水运道这里,还有这里还要寻地方建一处粮台,以后从外面买回来的粮,就部分运到这里储存。”

  王铎出列,忙将这事记录下来。

  自入了光州,赵怀安虽然还未对军队进行整编,可对幕下的支持机构进行了整合。

  现在基本就分军、民、财三个班子。

  军队这边的幕僚全部,隶属于帅司,这些人直接分管军中兵、粮、甲、马各案,是赵怀安维系军队运行的左右手。

  而光州一州五县,基本还是按照原有州县班子在运行,原有幕府侵夺地方权柄的,依旧放权给州县各司衙,而只在州之上成了一个幕府政院,专门负责下发和接收公文。

  最后就是财这个班子,这是赵怀安唯一一个从地方上彻底抽到幕府的职司,也就是说以后各州县的税收、支粮都由幕府派出人员,编制隶属于幕府,独立于地方行政。

  然后赵怀安在财政班子就分为三部分,度支、转运、审计三案。

  和朝廷按照盐铁、度支、户部分财政三司不同,赵怀安的幕府财政班子虽然也一分为三,却是按照职能划分的。

  度支的权力最大,专门负责整个幕府的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但这些人却只负责统计,具体收税和转运的事由转运案来做,而最后两个案,由全部由审计案来固定核查账目。

  赵怀安设计这种三司,就秉持一个原则。

  管钱的不碰钱,碰钱的不管账,管账的什么都不碰。

  就比如这一次赵怀安修营房,可以说是光州这些年来最大的工程和单项财政支出。

  那这里面要花多少钱呢?

  现在已经修了两千间房,度支那边核算用的材植、物料约使钱一万七千六百九贯,本来价格还可以再便宜一半,但赵怀安命令营房必须要取木,不许席、草、竹料充数。

  所以只是用料的成本,一间房就有九贯钱左右,而普遍每个吏士能分得房两间,这就是赵怀安直接给三千多保义都、义从发了十八贯钱。

  可这个钱给的值啊!平日这点钱给了丘八们,兄弟们喊一句“使君仁义”,然后就没了。

  可同样的钱花在给他们造房子,他们却能每时每刻念他赵怀安的好。

  这就是把钱用在了刀刃上。

  不过赵怀安现在也就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给每个兄弟和他的家人建转瓦的营舍,他也想,可幕府用钱的地方太多,实在花不起这个钱。

  而且这一步步来,年年有进步,年年有提高,这不才显得日子好起来了?要是一上来就一步到位,那后面怎么提高?

  不过他也问过了,现在修一建瓦房,估计材植、砖瓦、芦、竹、蔑、石灰这些物料钱,就在十八贯以上。

  只能说,他赵怀安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目前来说,造营房的料钱就是最大的支出了,至于力钱?要不是赵怀安执意要给乡夫发工食钱,下面那些小吏直接就免费征了。

  虽然自国朝实行了两税法后,就不存在征徭了,但实际上,地方上让老百姓使力气那是家常便饭。

  甚至自己署衙的人也只是征过来,发了个俸米就打发了,只能说在大唐当这个官,到底是太快活了。

  上面用他们,那就是啥啥都要钱,他们用下面,那就是啥啥都得免费。

  可就是赵怀安加上了这工食钱,修一建营舍的价格也只是从九贯到了十贯,而且因为发了工钱,乡夫们更加卖力,把工期又缩短了不少。

  哎,我大唐的老祖宗还是太淳朴了,赵大前世的时候可听过一个故事,那才叫刁民呢。

  据说当年美军在阿富汗修第一公路,给附近山民按照一天一美元的价钱雇佣修路。

  这一美元对阿富汗山民来说,那可是大钱,所以这些山民怎么做的呢?他们白天修路,晚上又从山上下来,把刚修好的路又给掘了。

  就这样,一边修一边掘,这路修到老美被赶走才勉强通了一段。

  和那些阿富汗山民一比,我大唐老祖宗真是懂事的让人心疼。

  ……

  目前来看,赵怀安还是对营房很满意的,虽然称不上多好,但对于丘八们来说,却是个温馨的小家。

  赵怀安晓得这个时代的武夫底色,都不用前世了解,就他自己来大唐的这一年体验,他就晓得这帮武夫是什么鸟人了。

  但赵怀安却还是认为,再是武夫,他也是人,他就有柔软的地方,尤其是保义都这样还没被大染缸污染的群体,就更是如此。

首节 上一节 190/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寒霜千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