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创业在晚唐

创业在晚唐 第219节

  赵六虽然这会鼻青脸肿的,但丝毫不虚,大声鼓噪:

  “凭什么不让咱们进去,杨监军不是有好事吗?咱们就没得份吗?”

  说着他就带头要往里面冲。

  开玩笑啊,这个时候让赵大一个人进去,那不是生死都由人家。

  这一刻赵六心中才有了深深的悔恨,不过他悔恨的是,他妈的,怎么没带着保义军一起进城的。

  而其他保义将们也是各个变色,他们这些人都是以赵怀安为核心的,个人富贵荣辱全在赵怀安身上,一旦使君被骗进去砍了脑袋,他们怎么办?

  使君这会连个儿子都没有,还有谁能把兄弟们团在一起?至于使君的几个弟弟?不好意思,他们谁啊?

  这一刻,众保义将们是真急了,不管自己这边是有没有披甲,也不管对面义成军到底有多狠角色,也疯了般往里面涌。

  这边冲,那边拦,两边就在楼门口你推我三搡的。

  这个时候走在前面的张承业也有点不高兴了,这赵大郎咋回事?不信自己?于是他正色道:

  “赵大,这是?”

  赵怀安这会心怦怦跳,他想到被他弄成光杆的颜章,他以前如何对人家的,这一刻脑子里也是各种别人搞的样子。

  果然是因果报应,屡试不爽。

  赵怀安看到张承业有点不高兴,晓得自己这一次算是赴了鸿门宴了,能否安稳就看能否把张承业搞成项伯了。

  于是他豪迈地对赵六等人挥了挥手,笑着对众人道:

  “都干什么啊,造反啊!都给我留在外头,没事,老张喊我上去,有好事。”

  然后,赵怀安就揽着张承业的臂膀就要往楼上走。

  那张承业被赵怀安靠近的时候,脸色一变,下意识就要往边上躲。

  他们这些去了势的宦官们,最丢尊严的一件事就是尿控不住,所以身上常常都有尿骚味,平日必须要用大量香囊给压住才行,但即便这样,久而久之,身上也腌出了一种香臭味。

  所以这些宦官们自己最自卑的就是这个地方,平日绝不会让外人凑近自己。

  所以张承业一被赵怀安拉住,脸就阴了下来,觉得赵怀安犯了自己忌讳,可他抬头就看到赵怀安面无表情,丝毫没有任何厌恶的情绪在,心里一下子就舒服了不少。

  就这样,赵怀安拉着张承业,走上了二楼的正厅。

  而一上来,就见到空旷的正厅内再无其他人,唯有一个雄健壮阔的汉子笑晏晏地看向自己。

  ……

  赵怀安是懵的,你告诉我,眼前这个几乎和他差不多雄壮的汉子竟然是个太监,这对吗?

  这世界已经变得他不认识了吗?

  就当赵怀安发愣的时候,一同上来的张承业捅了捅赵怀安,然后对上首的壮汉笑道:

  “监军,赵大来了。”

  然后他转头就对赵怀安笑道:

  “还不见过咱们的监军使?”

  赵怀安深吸一口气,连忙对眼前之人,下拜行礼,口呼:

  “光州刺史赵怀安见过监军使。”

  而此时站在赵怀安面前的,正是杨复光。

  如果不是他颔下无须,此刻的他当是比武夫还武夫。

  ……

  来到大唐也两年了,赵怀安对于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都有了很深的了解。

  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赵怀安的地位越来越高,与这个世界高层的链接也越来越多,身边的智谋之士层不出穷,但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赵怀安一直以来努力学习。

  他从自己义兄那边学到的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在权力斗争中,谁掌握更关键的信息,谁就能获得权力斗争的胜利。

  就比如被骗进宫内杀的何进,他要是能有一条宫里的信息渠道,他还会被骗进去杀吗?反而会借此机会,反杀那些宦官们。

  所以赵怀安一直很注意搜集这些上层信息。

  因张龟年和鱼氏这样的京中权宦的关系,赵怀安从老张那边弄了不少北衙的情报。

  在赵怀安的理解中,谁代表着朝廷呢?

  朝廷不过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它背后是真实存在的人,是那一小撮人代表着朝廷。

  那这小撮人实际上就是北衙的四贵和南衙的门下和诸部侍郎们。

  和南衙那边有三省六部长官一样,北衙那边也有一个体系庞大的机构,从中央到地方,从军政到财用,北衙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

  具体来说就是左右神策军中尉,以及左右枢密使,而这也是外朝常称呼的四贵。

  在职责划分中,左右神策军中尉分别领左右神策军,掌握长安最大的军权,而这也是宦官们能独立于皇帝而成为朝廷政治一级的根本原因。

  而左右枢密使呢?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南衙的那些门下们,他们是地方和皇帝之间的桥梁,而皇帝又不怎么理事,所以也基本就相当是宦官集团插手地方的权力机构。

  而对枢密院们来说,向他们直接负责的地方是谁呢?

  那就是遍布在天下大小四五十个藩镇的监军使们,还有关内的数十个神策城镇。

  正是有这些小百人的监军使们源源不断上奏而来的各类奏表,朝廷,或者直接就是宦官集团们,才能对地方有足够的了解。

  而这四五十个藩镇监军使们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其中排在第一列的就是西川、淮南、河东三镇监军。

  这三地向来称为宰相回翔之地,也就是说这三镇的节度使在罢镇之后回朝廷,基本都是担任宰相,而宰相罢职后也一般出任此三镇的节度使。

  而同样的,对于宦官系统,此三镇也为四贵之回翔之地。历代淮南、西川、河东的监军使在回朝后,都担任禁军中尉、枢密使。

  除了这三镇为独一档外,四五十个藩镇中能称呼为雄藩的又是这些几个,他们要么是军事重地,如宣武、天平、昭义,要么就是浙西这些财赋重镇,这些地方的监军使一般品秩都很高。

  再往下基本就是一些为天德军、寿州等都防御使、都团练使处所置监军,这些人的地位是不能和藩镇相比的。

  至于再下面的神策城镇的监军就更不用提了,基本都是一些由八、九品刚入仕的小宦官充任。

  换言之,此时坐在赵怀安面前的这位杨复光基本是大唐权力机构的第二梯队,真正可以定赵怀安生死的人。

  而现在,赵怀安就如鱼肉一般躺在这位大权宦面前。

  ……

  其实赵怀安哪里不晓得进来后的危险?

  可这会和在陈州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那会他身后就是大军,他就算真的得罪了那位忠武军的崔节度,可一个文人领军又能对他这样的实力刺史能如何呢?

  可此时就不同了,他和一班保义将都在汴州城,一旦真的让那些宦官们动了杀心,他们这些人直接就要被一锅端。

  而且好死不死,随赵怀安一起进城的,基本都是保义都最核心的一圈人。

  一旦他们折损了,他赵怀安就算独自逃命奔出城,没了基本盘的他,基本就没了再战之力。

  到时候就算他再如何不甘,也只能灰溜溜地回光州舔伤口。

  日后有一事就和赵怀安现在的情况很类似,那就是上源驿之变中,李克用被朱温夜袭所住驿馆,随他入驿的数百亲从全部战死,唯有数人带着李克用逃奔出去。

  最后如何呢?不管李克用再如何气,丢失了最核心的军官团,连李克用都只能无奈北返。

  赵怀安对这个很清醒。

  他不会真的觉得自己对广大保义军的下层有多大的影响力,他给这些人保障,给这些人赏赐,但他距离这些人太远了,他只是这些士卒眼里的抽象使君。

  赵怀安真正能影响的是谁呢?

  就是此时随他入城的一众军官团,而这些军官团们又影响了一大批下层军吏,然后这些基层军吏再影响着普通的吏士,如此才构建起了一个上传下令的权力结构。

  所以赵怀安根本损失不起一点这些核心。

  你说赵怀安现在后不后悔和那帮神策军斗殴?

  他一点不后悔,因为这正是他的选择。

  他唯一要吸取的教训是,以后万万不能再因为下半身冲动而随意入城,更不能呼啦一下带着大半核心一起去浪。

  曹操之前鉴还远吗?

  至于为何这是他赵怀安的选择?

  因为任何事情都是双面的,某物在给你带来增益的同时,就会在其他地方给你带来限制。

  就比如名声。

  赵怀安自创业伊始就有意识构建自己的名声,他晓得以自己无资的背景,要想在吃人的唐末中走出一条路来,唯一能走的道路,就是靠“仁义”二字。

  他为何常在军中讲《三国演义》?

  就是因为他赵怀安也在向刘备在学习,去学习刘备的创业密码。

  刘备什么身份?

  他和那些汉末群雄相比,他是真正的白身,什么中山靖王之后,也就是骗骗什么都不懂的底层,真正的权力上层,刘备是什么?他是什么也不是。

  可为何刘备从河朔到青徐,从青徐到汝豫,从汝豫到荆襄,往往每有基业便是破家逃亡。

  但每一次都会有一大批豪杰志士始终相随,而且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士族权贵,难道那些人是图那个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吗?不就是因为刘备那无双的“仁”与“义”吗?

  正是这二字使得刘备与当时天下群雄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

  有豪杰志士认为曹操是明主,可却有大量心中仍存义礼,对过往政治秩序有规复理想的豪杰们,认为能匡扶汉室者,唯仁义的刘使君,所以誓死相随半个天下。

  可这些名声在给刘备巨大声望的同时,却也让他为仁义所累。

  当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面前有十万百姓要随自己渡江,他刘备该如何选择?

  带还是不带?

  一个从幽燕起家的武人,打了半辈子仗了,他不晓得骑兵的机动性?他不晓得带着这样庞杂的队伍,一旦被追上就是死路一条?

  他都晓得,只是他没得选而已。

  他当然可以用各种话语去解释,然后独自率着军队南下,可从结果上,他就是将信任他的百姓抛弃给了曹操。

  他能与曹操所抗者,唯有仁与义。

  曹操不仁,他仁,所以仁者爱之。曹操不义,他刘备义,所以义者从之。

  这就是无论刘备跌了多少次,他都能东山再起的根本原因。

  可一旦这个“仁义”的名声破产了,那结束的不仅是刘备的政治前途,更是他一切。

  所以,纵然已预料到了结局,刘备依旧带着十万百姓浩浩荡荡南下了。

首节 上一节 219/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寒霜千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