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创业在晚唐

创业在晚唐 第25节

  就说昨天那场伏击战吧,真正出了大力的其实是保义、慕义两个队伍,而突将和忠武军其实就出动了几十号人,但后者却是此战首功。

  其中那些忠武军尤其跋扈,不仅缴获多吃多占,还将保义、慕义这些军的军士当成奴仆,呼来喝去的。

  一开始赵怀安还不明白原因,直到昨夜鲜于岳回来后,才给他解惑。

  原来忠武军虽然是外兵,但因为战力冠于诸军,所以一直有特殊地位。而那些保义、慕义虽然叫军,但其实就是寨兵杂勇,完全不能比。

  保义、慕义两军是当年李德裕主政蜀地的时候建立的,按照两百户抽一的比例招募成军。

  虽然当时他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雄边子弟”,但实际上这些人就是被抓的壮丁,地位连外镇兵都不如。

  但即便是那样,那都是七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随着蜀地武备衰弱,境内很多戍堡都荒弃了,更不用说这些雄边子弟了。

  所以这些人到现在基本就和山棚没什么区别。

  不过四年前,南诏人再启边衅,当时大将杨庆复,也就是建立成都突将的那人,又再次将这几个寨军组织了起来。

  只是七十年过去了,昔日十一军的雄边子弟大多坞璧残破,余众星散,只有保义、慕义两军依旧还在。

  这一次救援宋建的任务,是剑南节度直接下达,由大将杨庆复调度军马。

  但此时,南诏军已经横亘在白术水一带,大军出动不现实。

  所以杨庆复就令他的儿子杨师范带着五十突将,并忠武军五十潜渡白术水,去节度敌后的保义、慕义两军,一起出动袭击南诏军的车队,如此才有此胜。

  对了,那个杨师范就是此前扬威的绛袍骑将。

  听了这个背景,赵怀安还咋舌,本来他还以为唐军是来救被俘的百姓和军士呢,谁成想就是为了救一个宋建?

  宋建的地位那么高?

  当赵怀安问出这个疑惑的时候,鲜于岳颇有点犹豫,但最后还是说出了内中的关键。

  他告诉赵怀安,宋建的叔父是平卢节度使宋威,这官位倒也在其次,毕竟平卢远在东方,和他们川西又没关系。

  但宋威和现在的户部侍郎卢携关系莫逆,而他们的节度使牛丛当年就是走的卢携的门路做的川西节度使,两边在派系上来说,分出同门。

  所以,节度使才专门下令派精兵救援宋建,原因就在这。

  虽然鲜于岳给赵怀安解释清楚了,但赵怀安的心里疑惑却丝毫未少。

  因为道理很简单,既然那宋建地位颇高,那又是如何被南诏人俘虏的呢?现在,两边一直都还未大战,就有重将被俘,这很不正常。

  不过赵怀安当时并没有问这个,而是问了另外一个事,他将白日赵怀义说的事告诉了鲜于岳,问后面该怎么办。

  当听到黎州刺史黄景复还活着,鲜于岳也有点头疼,他给赵怀安实话实说,那就是这种情况下,他赵怀安只能归军。

  不过一个好消息是,黎州军现在就剩下个军号,连军旗都丢了,现在赵怀安不仅带人归军,还带着军旗回去,没准可以重建黎州军。

  当然,这一切都要看黎州刺史黄景复的意思。

  将这些事情都说完后,最后鲜于岳才和赵怀安说了一个事,那就是这段时间他需要到宋建身边伺候,让他有事去那边找他。

  赵怀安心里有点舍不得自己这个好大兄,但也明白不能耽误人家进步。

  所以他只能故作爽然,只有心里苦。

  但第二天,鲜于岳就给赵怀安送来了大礼,准确来说是宋建吩咐的,他之前看自己颇有辎重,就让鲜于岳送来了五辆辎车,还调拨一些粮食、补给赵怀安。

  鲜于岳走的时候,还悄悄告诉赵怀安,宋使君是真爱他,他见赵怀安没部曲,就专门从那些被俘的唐军中抽调一部分,说一会就过来。

  这才是让赵怀安真正大喜的,金银这些东西他虽爱,但他更爱的还是部曲、武士,这才是起家的本钱啊。

  所以,此时赵怀安正欢欢喜喜地坐在辎车上,等那拨唐军到来。

  但还没等到部曲,却等到了那位保义军的孙传秀,他带着二十多人尴尬地靠了过来。

  这是咋回事?

第24章 部曲

  看到孙传秀靠了过来,赵怀安撑手就从辎车上跳了下来,主动迎了上去。

  他挥手对孙传秀亲切道:

  “老孙,怎么有空到我这了?来来来,正好宋使君刚送了点茶,咱们一起尝尝。”

  说着,赵怀安拉住孙传秀的手,对辎车上发呆的赵六骂道:

  “老六,干嘛呢?麻利啊!”

  边上的孙传秀在听到宋使君那句话的时候,脸上就有了一丝尴尬,现在听赵怀安骂人,忙摆手恭敬道:

  “赵君,真不用,在下此来是有一事相求。”

  赵怀安见孙传秀是真的有事找自己,就带着孙传秀来到了一处土坡边,然后让赵六他们继续跟着队伍往前走。

  孙传秀站在边上,看着赵怀安的队伍推着四车缴获从自己身边过,他终于开口:

  “赵君,不知道你这边是否有多余的甲胄可卖。”

  看着赵怀安惊讶的表情,他也知道自己说的有些过分,忙解释:

  “赵君,我保义军仓促再成,各甲杖器械都是不足,我昨日见赵君你这边颇有军资,就想和你做笔交易。”

  赵怀安不说话,心里在想着眼前的孙传秀是不是得了什么人的授意,是看上他这份家底了,但想到那位宋建宋使君对自己颇有照顾,现在应该也不该有不长眼的呀?

  想到这里,赵怀安组织了一下语气,坦言对孙传秀道:

  “甲胄这个东西各家都当成根本,有谁会卖呢?老孙这个我怕是帮不了你。”

  却不想孙传秀一指对面那二十多个汉子,对赵怀安道:

  “赵君,正是知道我才找你,我见赵君队伍乏人,特意带了一队寨里的好汉子给赵君,只想换些甲胄、刀刃。”

  说到这个,这个大汉嗫嚅了一句,还是恳求道:

  “拜托了,赵君。”

  赵怀安没想到这孙传秀直接用人来换,这下子他有点心动了,也看向了那二十多人。

  和自己队伍里的五寸丁不同,孙传秀带过来的人身量要高上不少,虽然都比不上自己八尺伟男儿,但已称得上是一句“好汉子”了。

  想到这里,赵怀安点了点头,对孙传秀道:

  “老孙,这样,甲我给你三领,刀与你四十口,都是正经的吐蕃好刀,你看可以吧。”

  孙传秀大喜,万万没想到赵怀安这般慷慨,一时间激动地直搓手指。

  但赵怀安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这些人要是有妻子丁口就一并送来,这样才敢收做部曲。

  孙传秀也明白赵大的意思,连忙点头:

  “赵君,这些都是这几年避乱入我军寨,与我军寨无甚瓜葛,他们的家眷老小,等我后面回了军寨向军主请示一番,就送与赵君。”

  说着,孙传秀抱拳:

  “赵君,你对我保义军援手之恩,我保义军必不敢忘,日后但有吩咐,我保义军必全力以赴。”

  说着,孙传秀就欢喜地将那二十三个军汉喊了过来。

  由不得孙传秀不喜啊,实在是保义军太惨了,多年过去,保义军几乎已经蜕化为了山棚一类的群体,要不是成都那边又想起来这支雄边子弟,都没可能成军。

  有了编制,保义军也不缺人。

  四年前,南诏入侵川西,附近户口逃逸不少,很多都投奔到了保义军,再加上这些年混不下的其他雄边子弟,一旦有事,保义军直接可以拉出千人来。

  但偏偏保义军就是没军资,成都那边压根就没给保义军配发,就给了个空头编制。

  而保义军之前都和山棚无异了,如何有甲胄这些重器,而这些东西就是想买也买不到,所以全军上下也不过甲胄十几领,还都是老古董。

  就如他孙传秀在保义军也算是斗将了,但他穿的扎甲都还是祖父辈传下来的,就是这样寒酸。

  为啥队伍中的忠武军瞧不上保义军呢?就是在这。在军中,你没甲就是没战力,那就是地位低。

  一开始孙传秀还打算在宋建那边想想办法,毕竟之前伏击南诏人的战斗,他们是缴获了百十领铁铠的,但都被突将和忠武军给分了。

  孙传秀觉得自己也算在救援宋建的行动中出力了,但谁知道连人家人都没见着,真的是受人歧视啊。

  最后,还是孙传秀听那个叫任通的突将说了一句,说赵怀安这边有甲,要是能拿好汉子去换,没准能成。

  所以孙传秀才来赵怀安这边试一试,而没想到一试就成,真可是大喜啊。

  ……

  看到那二十三个军汉走了过来,孙传秀其实也有点不舍,因为这里面的确都是好汉子,其中有三个人堪称悍勇,只是因为不是寨里的人,之前一直不被当成直属。

  可想了想那三领铁铠,孙传秀还是觉得值了,他对一个领头的络腮胡军汉说道:

  “韩大、你们以后就跟这位赵郎君,你们的家人稍后也给你们送来,这些都是赵郎君提的,他是个好郞主,你们须好好侍奉。”

  那络腮胡军汉来的时候,就知道是要被卖的,他抱拳对孙传秀朗声道:

  “孙头,这四年寨里对我们不薄,我们没什么能报答的,能舍了这一身为了寨里换来军资甲械,也算是我等的报答了。”

  说完他和另外两个粗壮军汉带头,向着孙传秀弯腰行礼。

  孙传秀叹了一口气,知道韩大的意思,就是以后他们和寨里恩情两消,再不欠四年前的庇护之恩。

  一时间,孙传秀颇为萧索,只能勉强对边上的赵怀安笑道:

  “赵君,他们都是好汉子,今日就交予赵君手里了。”

  虽然知道自己后面这话有点逾越,但他还是忍不住请求:

  “赵君,好好待他们,他们真不错。”

  赵怀安点头,他也看出了这些人,的确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尤其前头的三个,身形雄健、骨骼粗大,下盘沉稳有力,尤其是眼睛,很正。

  这笔买卖挣大了。

  于是,他笑着对韩大这些人说道:

  “行,你们以后就跟着我,有肉同吃,有衣同穿,有福同享……”

  说到这,赵怀安严肃地看向这些人:

  “所以,有难也同当!以后你们就是我赵大的兄弟!”

  韩大这些人相互看了看,当然不敢真觉得要和赵郎君做兄弟,但他们心里听得舒服,他们能看出,赵郎君的确是个爱好汉的。

  于是,众人纷纷唱道:

  “奴等见过郞主。”

  赵怀安听了哈哈大笑,他的队伍又壮大了。

首节 上一节 25/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寒霜千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