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在晚唐 第299节
……
此时沂州城内,一处巨大的帐篷内。
一名身材高大,面相硬朗的老年武人戴着平巾帻,盘腿坐在软榻上。
虽然头顶的平巾帻已经足够大的,但依旧遮不住他那稀疏的头发,面上也敷了粉,却也不能掩盖眼角暗沉的黑眼圈。
此人正是此次剿贼最高统帅,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宋威。
此刻,在他的旁边,一个中年文人正坐在马扎上,给宋威读着一封军报。
但这磁性的念报声中,宋威的思绪却忍不住飘散了出去。
去年年底,也就是十二月十五日,受任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行营统帅的宋威专办中原平叛诸事,可调动一应诸道藩军。
宋威是在淄州接的旨,第三天就带着整顿好的六千平卢军先行,然后第二番六千军再出,最后第三番的六千军再出。
因为多带马骡,宋威只用了三日就抵达沂州,然后他就发现自己主动拦下的差使是多烂。
在到了地方后,宋威就开始搜集草军的各路票帅,兵马,看到底有多少人,多少草军作乱。
而这不探不晓得,一探是真的有点骇然。
在已经进入到兖州的草军当中,除了王仙芝、黄巢两大贼党之外,有名号的,有以下这些:
票帅柳彦章,贼之心腹大渠,有兵力三四千;票帅柴存,贼之悍将,亦有贼众数千;还有秦彦、刘汉宏、王重隐、李重霸、徐唐莒、许勍、常宏、蔡温球、楚彦威、李罕之、王重霸等十余家票帅,多者千余,少者数百。
光这些人,目前在兖州境内肆虐的就有七八万人,而且还在不断扩充,除了兖州的州治和稍偏西的几个城邑还在唐军手里,其他的全部被攻破。
而当时诸藩军都还没有聚集沂州,宋威手里能用之兵,除了自己带来的六千兵马,就剩下沂州城内的三千兖海军。
当时宋威给朝廷写的战报,直接讲了情况的危险,因为他已经发现草军并不是单纯的在四处劫掠打粮,而是有意识开辟尼蒙通道。
后来,当沂州西北的费县,同时也是尼蒙通道上最重要的关口,被草军攻破后,宋威终于确定草军的进攻意图。
这些草军是想通过尼蒙通道,从兖州进入沂州后面的淮东一片。
淮东的后面就是运河通道,一旦真让草军冲入淮东,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他给朝廷写下了他的平叛方略。
说简单的,就是在草军还没有抵达沂州这一片的时候,先将沂州境内潜在投贼的山棚、盗贼先行剿灭。然后坚守沂州城,召集四方藩兵屯沂州城外,沿着沂水构建一条防线。
同时,他还向朝廷要救兵,尤其是精锐的马兵,因贼中多骡马,只有组织起一支精干的,机动力强的队伍才能具备野战能力。
于是那三千西北神策军和五百甲骑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抵达沂州的,淮西光州的赵怀安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中原战场的。
而在整个十二月,也就是除夕之前,宋威都在不断铲除境内的山棚,尤其东北方向的沂蒙山,先后镇压了两股较大的山棚。
也是靠着这些人头,军中的士气开始恢复,后来诸藩援军也源源不断地开到沂州城下,并开始构建起沂水防线。
这样,沂州城才初步守了下来。
但现在,新的困难转眼就来了,那就是他的剿贼方略似乎进展不下去了。
在开始,宋威觉得草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其实骄暴不整,一击即溃,但他用兵素来谨慎,即便持这样的看法,他还是等诸道兵陆续抵达,尤其是他的平卢军的二番、三番先后入城后,才开始出城作战。
当时他的方略是先全力进攻王仙芝、黄巢两个贼军的正副都统,只要将这两个大贼先行剿平,余众次第翦灭即可。
具体的战术就是让徐州军从徐州出发,经泗水一路攻入兖州,然后由他带着主力穿尼蒙通道向前推进,从西面和正面两个面,把草军赶入泰山群岭内,最后四面合围,将这些草军困死在山区。
而同时,在草军主力在兖州的时候,由忠武军、宣武、淮南、义成、天平之军共同剿灭濮、曹二州的民乱,给草军来个釜底抽薪。
到时候没了流民的补充,只能困于山区的草军将不足为虑。
最后是聚而歼之,还是分化瓦解,都行。
而为了发动这样的两路进军,首要的支持就是粮饷。
为此,他专门找人联系淮东的度支,让他先行筹措二十万贯钱运到沂州。
可淮东度支那边直接就驳回了,说是没有朝廷的命令,让宋威去和朝廷要任命,因为他宋威现在的使职只有招和讨两个,没有任何度支上的权力,他们不能听从。
可沂州到长安,长安那边再扯皮商量,最后朝廷也同意了宋威的请求,允许淮东发二十万贯支送沂州大营,但并没有给宋威度支、粮台的使职差遣。
换言之,宋威这笔二十万贯是一次性的,他用完了,还想要钱,就还需要向朝廷打报告。
可等长安的旨意在发到沂州后,整个战局都发生了巨变。
因为诸藩军都在等开拔费,所以从一月到二月的这个时间,沂州行营的大军一无所为,全部带着防线上等到朝廷的旨意。
而在沂州这边空耗粮米的时候,兖州的草军主力终于杀进了泰山地区,并与那里的山棚们合流。
这不仅仅是草军的人数更加壮大了,而是草军就此打开了进入淄青的通道。
从泰山向东出发,沿着当年长勺的入口可以一路抵达平卢藩镇的藩治淄州城下。
而这就糟糕了。
因为此刻沂州城内的一万八千平卢军,他们的家眷全部都在淄州城,一旦草军以偏师进攻淄州城,这些平卢军一定会返回本藩救援。
这不是他这个平卢节度使能压制的,他这个节度使说到底还是个空降的,平时能发钱,能讲道理,那下面人还听一听,可事关他们自家人性命,谁还会管他这个节度使?
而且不仅是他这个节度使,就是朝廷也是不放在心里的,自家人都护不住,给你守沂州?
所以,即便在收到了淮东发来的二十万贯军饷后,宋威没有选择出战,而是继续加固着沂州防线。
此刻,他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战事的主动权。
而果然,在今日送来的军报中,第一条就是曹、濮、郓之草贼竟然越过郓州城,直扑齐州,一旦杀穿齐州,直接就能杀入淄青。
也正是听到这条消息后,宋威一直恍惚到现在。
可忽然,他听幕僚说到了一个人,愣了一下,忙喊道:
“停下,你刚刚说的是赵怀安?”
那中年幕僚愣了一下,然后缓缓点头,随后他手中的军报就被宋威夺了过去。
宋威览目看完,哈哈大笑,对那幕僚直接下令:
“令,天平、忠武军追击,草军进入齐州,着保义、宣武二军分兵进入兖州,等待后续军令。”
幕僚连忙手书,然后递给了下面人。
而宋威在喊完这话后,一扫阴霾,对外头大喊:
“来人上饭!今日我要吃两碗!”
于是帐外脚步不断,众多幕府随员开始忙碌起来。
不怪乎宋威高兴,原来刚刚那封军报竟然是赵怀安亲自写的,一手不甚漂亮的毛笔字,写着这样一段话:
“明公钧鉴,我军前日克郓城,彻底打通汶水水道,舟楫畅行,粮秣充盈。将士枕戈待旦,求战若渴,皆言愿为公驱,直捣兖州。某亦日夜悬望,盼早日面见明公,一诉知遇之情。临风怀想,不胜翘企。”
哈哈,这赵大真是我宋家的福将啊!
回去真要找个好女郎,这赵大还没结婚,正是良配。
到时候,他们赵宋真乃一家人也!
第234章 事济
乾符三年,三月十日,大风。
沂州城北六百里,巨野泽畔,郓城门楼上。
从大湖上吹来的狂风将城楼上的旗帜吹得猎猎作响,两个穿着绛色军袍的吏士一个稳着手中的旗帜,一个弯腰用麻绳加固着。
在大风中,这面绣着“保义”二字的大旗牢牢地钉在郓城门楼上,但旁边的一面绣着“宣武”字样的旗帜则因为无人看管,被刮下了城头,落在了下方的护城河上。
在城下,数不清的军砦、帐篷朵朵盛开在草甸上,春日的来临将这里装点的一片秀丽。
这个时候,几个黑衣袍子的精干武人从台阶上走了上来,那边守在旗帜边的保义军齐齐低下了头。
穿这身皮子的,可不就是黑衣社那帮人嘛。
他们几个倒不是怕这些人,毕竟这黑衣社在军中其实存在感非常低,但最近这黑衣社的人动不动就从军中拉人入社,一拉都是连军册都带走。
他们可不想进去,要立功还是得上战场,谁家好汉子去那地方。
但显然这两个吏士想多了,那些个黑衣社的人上了城后,理都没理他们,就往城楼走。
这倒把两个看旗的弄难受的。
妈的,被小看了。
而小看他们的,正是进入黑衣社就受到重用的郭绍宾。
他看着城下护城河,有一群赤着身子的人在水里摸鱼,每有人摸到一条大鱼,就有更多人忍不住跳下水去摸。
看营地方向,这些人应该是俘口营里的巨野泽水寇们。
郭绍宾听何指挥说过,之前刺杀使君的就是从巨野泽出来的,而使君却能不计前嫌,只诛杀了首恶,其他人都收在了俘口营,这是真仁义。
这个时代,滥杀才是普遍,不滥杀才稀罕,也更难!
他很高兴自己效忠的使君是这样的一个人,这意味着兄弟们做事也踏实,不会被上头的喜怒无常弄得惴惴不安。
不过因为这个事,郭绍宾听自家指挥说过一嘴,说以后迟早要办一个侍卫军,专门守着使君的安全。
如果是从黑衣社分人出去,不晓得自己有没有这个机会。
想到这里,他看着那些在水里畅快摸鱼的巨野泽俘口们,有了一点羡慕。
有时候什么都没有,才可能会有这样更简单的快乐。
随后,郭绍宾环视着这片城头,此时,故地重游,他的心中难免有一种复杂的情绪。
他对几个伴当、袍泽说了一声,然后独自进了城楼。
草军从郓城已经撤离了七八日了,在被保义军、宣武、忠武三军接收后,又陆续将战线推进到了郓州一地。
在和郓州城内的天平军取得联系后,抛开遍地饥民和无数小的游猎武装团队不谈,此时唐军这边差不多算是光复了曹、濮、郓三州了。
所以,自那时,郓城就成了后方,在几日的清理和搜检后,就恢复了安平时期的状态。
保义军照样在这里赈济灾民,其中有愿意去光州的,保义军还会给他们一家人提供船和路上的米。
而不愿意离开家乡,或者对当前局势还有幻想的,保义军也不强求,也努力让来的人能有一口饭,能活下来。
于是,从二月到三月之间,曹、济之间人人都晓得“呼保义”的名号。
呼保义的名声不再只停留在军中了,而是在民间、底层都有了很大的影响力。
他们不晓得呼保义以前是干什么的,但他们晓得,这个人是真仁义,真菩萨,真佛祖,真正做到了活人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