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在晚唐 第59节
而这宋文通喊赵怀安合作,其实就是让他做那个黑手套,假扮山棚或者南诏军,去抢大木场。
也正是为了显示诚意,这宋文通还和赵怀安交底:
“本来咱们神策军这活啊,因为弄得厉害,在文宗的时候就停掉了,朝廷都不采大木了,但现在圣上即位,新朝新气象,自然要营造法式。而川西大木最是出名,所以又令度支到成都寻大木采购了。”
“所以,赵大,这事板上钉钉的,你只要按着咱们交待的,到那地方烧一把火,别说四千匹布,就是再多十倍,那也不是不行。”
赵怀安并没有第一时间拒绝。
因为这宋文通说得再真真的,都不能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在神策军的官职太低。
他赵大不是什么大唐的忠臣良将,也没有给李家人省钱的想法,做不做黑手套,他并不是那么在乎,毕竟搞大钱嘛,做一做黑手套不寒碜。
可赵怀安可以和那位监军使周从寓合作,却不能和宋文通合作,因为后者的风险太大了,谁知道这小子有没有靠山,能不能压住事?
要是这就是他们这一小撮人搞的私活,他赵怀安才不愿意掺和呢。
人家朝廷的度支搞不定中尉大佬,还搞不定你个宋文通嘛?所以风险太大,不划算。
但赵怀安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岔开话:
“小宋啊,哥哥就这么个家底,生意不是这么做的,这大木的活咱们后面再说,先把眼下的顾了,这生意都是从小到大,只要咱们这一笔舒心,那还没以后呢?”
宋文通点头,也不提那个大木生意了,开始和赵怀安聊了一些长安的趣事。
然后也是这个过程中,赵怀安才知道眼前这个宋文通竟然不是老神策子弟,人四年前还是博野军的士卒呢。
啧啧,这小宋挺会进步的,一外乡人到了盘根错杂的神策军,竟然四年就能混到参与这种事。
看来要和这个宋文通好好处关系。
想了想,也当是投资宋文通了,赵怀安忽然开口:
“宋老弟,你叫咱一声哥哥,那咱这个哥哥的就不能不表示。这样,我自己单独予你四十级南蛮首,如果你要俘虏的话,我这边可以再给你二十口。不知道能帮你不。”
此时宋文通眼睛通红,再次握住赵怀安的手,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赵怀安拍了拍宋文通,笑道:
“没事,谁让咱们兄弟一见如故呢?”
宋文通再忍不住,动容:
“好哥哥,不知今年多少岁了。”
赵怀安摸着自己的胡子,骄傲道:
“不小了,过了二十,快奔三了。”
这下子,宋文通愣住了,真是深深吸了一口气,才憋出一句话:
“兄长,我二十二了。”
赵怀安也傻眼,没想到这个小白脸竟然比自己还大一岁,但他脸皮厚,硬生生刺破这份尴尬,笑道:
“没事,咱们各论各的。”
这下子,宋文通沉默了,好半天,才喊了一句“好哥哥”。
然后赵怀安就笑得更大声了。
别说,这小宋脾气对他。
……
赵怀安看了一下天光,觉得事都聊得差不多了,也没必要留小宋在营里吃饭。
于是,体贴他:
“老弟,我让人先给你点四十颗首级,你先带回去。后面没问题,咱们把货都清了。”
说着,赵怀安还他着想:
“赶紧回吧,可不能让外面的神策军兄弟们等急了。”
此时的赵大并不知道,宋文通进了营后,半天没声响,外头的神策军痞子们早就等得火冒三丈。
要不是顾忌已经进了营的宋文通,早就在外头骂了。
宋文通连连说好,感激这位好大哥的体贴,但在临走时,像是才想起来一样,问了赵大一句:
“对了,好哥哥,你这边要是差钱,也和我说,看在兄弟情分上,给你三分息。”
赵怀安脸上的笑容凝固了,连忙假笑:
“不了,不了,我这本小花费也小,再说,这不刚和你们神策军做了买卖,这钱暂时不差,不差的。以后还有这样的活,再来找咱,你知道的,我赵大实在人,办事公道的。”
宋文通连连点头,最后才和赵大依依惜别。
看到宋文通终于要走了,赵怀安忍不住松了一口气,正想拿杯子喝水,忽然袖子扫了一下,杯子当即摔在了地上。
那宋文通本已经走到了帐幕边,听到杯子掉地的声音,骇得脸色煞白,扭头就喊:
“好哥哥,这是咋了。”
他妈的,这戏码,他们神策军太熟了,此刻宋文通是真的魂都骇出来了。
这边赵怀安还没来得及说话,外头赵六和狗腿子陆仲元,就带着一帮背嵬冲了进来。
然后在宋文通哭喊中,把他摁在了地上,用绳子绑了。
而宋文通脸被埋在地上,依旧不死心,向着赵大挣扎大喊:
“哥哥,好哥哥,这是误会啊,误会啊。”
赵怀安的脸也很呆,他努力挤出笑脸,走到宋文通面前,笑道:
“宋老弟,我说这是误会,你信吗?”
没有任何犹豫,宋文通哭喊:
“信的,信的,弟弟真的信的。呜呜呜,哥哥,饶命啊。”
这一次,小宋是真的哭了。
第58章 发赏
经过老赵和小宋一番和睦谈话,双方充分沟通,解开了误会,进一步加深合作。
但当赵怀安亲自将宋文通送到寨门时,看着踉踉跄跄离开的宋文通,赵大还是忍不住担心起来。
这次是不是吓惨了这个宋文通?
想到这里,赵怀安忍不住又瞪了一眼赵六。
赵六看到了,努了努嘴,在心里腹诽:
“这赵大现在咋那么爱瞪眼?哎,赵大官做得大了,但兄弟感情是淡了啊!想当日,不是咱老六,赵大能……,哎,不提了,感情淡了啊。”
赵怀安要是知道赵六这想法,非得再捶他一顿不可。
不过虽然觉得有点对不住人宋文通,但赵怀安并不觉得那最后的小插曲能影响到这场交易。
说白了,相比于那些首级,宋文通的个人荣辱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
……
而果然,当宋文通回去后,那些神策军也没什么幺蛾子,倒真的老老实实跟赵怀安做买卖了。
其他人也就罢了,像陈法海就是老神策军,见这些神策军那么守规矩,简直是惊掉了下巴。
他们神策军能抢钱就不会去挣钱?作为长安最大的暴力集团,上面又有中尉老公们罩着,简直是吞金蛤蟆,坐地虎。
长安最富裕不过两市,但他们神策军就能自己去市场上征收各种杂税。
你以为你小商人,不去长安卖东西不就免于盘剥了?但对不起,逃过长安的刀,还有畿内各神策军镇的刀。
随便一个路口桥津,这些神策军就敢设卡,人走要给钱,货过要抽份,甚至连只猪过去了,都要留一条腿下来。
他们神策军就是这样的底色。
所以当陈法海看到外头那些神策军这么老老实实做生意,还明显是亏本做生意,他才吃惊。
那一刻,赵怀安在陈法海心中,有三层高楼那么高,这背后关系得上天啊。
但陈法海哪里知道,那些神策军之所以老实合作,除了那位监军使周从寓的确对他们严格,另外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赵怀安现在的威名,比保义都这些人以为的都要大。
这些人这些日一直在金马寨坚守作战,所以不清楚现在双流的风评。
现在军中提到赵大赵怀安,除了那句“呼保义”之外,心里更多的是一份复杂和佩服。
当时情况多么危急,南诏军浩荡东进,而双流城内藩内外诸将哪个不是武名卓著的悍将?但就是没一个敢出城守寨的。
但人赵怀安不仅主动领了这样的任务,还打得真的好。
他们在双流城内的时候,城内也组织过几波陷阵队出城袭扰南诏军,但战果都不大。
然后第二天这些人就看到什么?
看到西面出现了敌军溃兵,逶迤溃进了城外大营,然后这些人就被赶到城外壕沟砍了头,血流了一地。
最后呢,就是数百根竹竿顶着首级,一支南诏军就急匆匆地杀往了西边。
此时,城上的人哪里还不知道人家赵大肯定是在外面打胜仗了。
即便再瞧不上赵怀安土鳖身份的藩外武士们,也不得不感叹一句:
“赵大不愧是我淮西豪杰,非是蜀中人物。”
你看,这会赵大又成自己人了。
一个人的威望有时候就很直接,就看你能不能成事,能不能为他人所不能。
一旦一个人在别人的心中总是那种,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的。平时可能还看不出,可一旦危难,大伙下意识就会指着这人拿主意。
如此,权力自然向这样的人靠拢,这番道理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而现在赵怀安就有点这个味道,前后两次大战,这赵大都为他人所不能,行他人不敢为之事,端是一豪杰好汉。
对于军中的这些风评,那些神策军如何不知?他们本来随监军使到各个藩镇,就是要采访藩镇风评,好及时传回长安。
这也是中晚唐后,外放的监军使和神策军的固定任务了,真当他们来就来捞钱的呀。
当然,出差的时候谋点福利,这点人之常情,纵然是圣天子都能体恤的。
所以,这些神策军们很容易就判断,这赵大用不了多久就能在成都混出来,到时候上头有背景,下面有一帮能打的部队撑着,在成都也是个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