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 第278节
酒桌上,王国维叹息道:“犹记当初,国学研究院的诸位同僚齐聚共饮,现在却各奔东西了。世事无常,变幻莫测。”
曾经辉煌一时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其实从去年已经停止招生了,今年勉勉强强只招了几个。
至于国学研究院的那些大师,梁启超因病辞职,久居天津租界;梁簌溟去了广东当中学校长;吴宓更有意思,直接没教书了,在周赫煊的《大众》副刊当主编。
前阵子周赫煊南下时,苦于《大众》副刊没人管理——沈从文才情有余,管理能力不足。他拜托胡政之帮忙请人做主编,谁曾想,居然把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创办者吴宓请来了。
吴宓愿意接受《大众》副刊聘用,主要还是他在清华不得志。辛辛苦苦创立的国学研究院,规模一减再减,教授们各奔东西,他留在清华感觉难受,干脆辞职走人算了。
赵元任也在酒桌上发着恼骚:“咱们新来的这个罗校长啊,真是不得了。规定每天清晨六点半早操,学生们起码六点钟就得起床,周末还要搞什么野外军事训练。我手下的几个得意弟子,周末连跟我一起去采风的时间都没有,这还做什么学术研究?干脆全都去当兵算了!”
“哈哈。”李济感同身受的苦笑起来,“我还不是一样,军事训练占用了大量时间,学生们连我布置的功课都难以完成。”
王国维安慰道:“知足吧,他至少没让老师们背诵三民主义。”
此言一出,众人忍俊不禁。
罗家伦真的是太损了,硬生生的给每位学生增设三民主义课程,引起师生们的强烈反感。
额,这算是民国版的思想政治课。
冯庸大学那边虽然也是军事化教学,但真正说起来比清华要轻松得多,至少没规定什么时候吃饭和睡觉。
一顿饭吃下来,几位大师轮番对罗家伦进行吐槽。
周赫煊从他们口中得知,罗家伦上任不到一周,已经辞退了20几个教员,相当于整个清华教员数量的五分之一。
这虽然不近人情,但周赫煊对罗家伦极为佩服,此人大刀阔斧搞改革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而且他的改革有理有据有手段,清除大量冗余和水平不够的教员,然后再招聘实力优秀的教授,这对未来清华的发展大有好处。
跟罗家伦的清华教改比起来,李石曾的教育改革如同儿戏,想想就令人发笑。
第二百六十章 摸金校尉孙老殿
九月下旬,慢吞吞连载的《倚天屠龙记》,终于迎来大结局。
这部小说的受欢迎程度,其实远远不如《射雕》和《神雕》。无论是郭靖的质朴,还是杨过的潇洒,都要比张无忌的优柔寡断更讨喜。
倒是大结局黄衫少女的出现,给了读者一点小小的惊喜,那居然是杨过和小龙女的后人。
读者和批评家们,对《倚天》的恶评颇多,但喜欢和支持的也不少。
还在当小学教员和家庭教师,偶尔给报刊投稿赚外快的王度庐,就在《晨报》副刊上发表评论道:
“金勇或者说周先生的武侠小说,一向是万人追捧的对象。但最近连载结束的《倚天屠龙记》,却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其中男主人公张无忌的争议最大。有人说张无忌没有个性,有人说他优柔寡断,但在笔者看来,张无忌其实是个大智者。
《倚天屠龙记》所描绘的,并不只是血雨腥风的江湖,更是一副人间世情图,隐隐透出四大皆空、众生皆苦的意味,它追求的是人生的超脱。在各路势力争夺倚天剑和屠龙刀的过程中,阴谋诡计层出不穷、杀戮斗争无休无止、恩怨是非无穷无尽,甚至连民族大义也是一种追求利益的手段,英雄热血只不过是野心家追逐权利的工具。
从这些内容来看,《倚天屠龙记》甚至有影射现实的意味。晚清覆灭后的中国,岂不是元末乱世那般景象?
换做太平年间,张无忌可能只是安于现状的庸人,但一脚踏入风云际会的舞台,自身肩负的血仇和责任推着他一步步往前进。整部小说最动人之处,在于张无忌没有失去本心,他有仁者的天性。
你说他优柔寡断没有主见,我却见到张无忌在大节大义上非常坚定……”
王度庐硬生生把小说跟现实扯到一起,他这篇书评引发了不小的反响。读者们细细一想,可不是吗?书中描述的元末乱世,跟如今的民国何其相似。
甚至有人想得更深,认为周赫煊是在自比张无忌,对当前国家乱局感到厌恶。而最终朱元璋的出现,甚至在影射常凯申上台,对常凯申的人品持怀疑态度。
好嘛,这就是过度解读。
但没办法啊,周赫煊是大学者,除了几本学术专著外,《神女》、《狗官》都是现实题材作品。《倚天屠龙记》与前两本武侠小说风格迥异,特别能让人乱想,认为周先生在情节当中隐藏了深层次的思想。
这也并非空穴来风,金庸的许多原著都暗藏私货。其中要数《笑傲江湖》和《连城诀》为最,完全可以当现实讽刺小说来看,把《笑傲江湖》影射的人物和事件全部写出来,足以让咱们这本书404完蛋。
《倚天屠龙记》结束后,紧接着连载的便是《蜀山剑侠传》,李寿民的笔名仍旧叫做还珠楼主。
这笔名还是他女朋友孙小姐帮忙起的,说知道李寿民心里还记挂着初恋明珠姑娘,取这个名字就当是纪念。
《蜀山剑侠传》一问世,顿时惊爆了北方通俗小说圈子,不管是读者还是同行,全部看傻了眼。
《射雕》三部曲已经够厉害了,《蜀山剑侠传》居然还能另辟蹊径,着墨于传说中的剑仙、剑侠,读起来仙气渺渺,让人有出世之感。
……
《大众》副刊编辑部。
周赫煊走进主编室笑问:“雨森先生,工作还习惯吧?”
“有什么不习惯的?我以前就办过杂志。”吴宓道。
周赫煊说:“您一个大学者,跑来文学副刊做主编,实在是屈才了。”
吴宓摆手道:“无妨,搞了好些年学术研究和教育,现在正好停下来歇歇,换换脑子也好。”
“那就有劳了。”周赫煊说。
其实两人都明白,《大众》副刊的主编职务,对吴宓而言只是个过度。
这种工作留不住大学者,历史上的吴宓在《大公报》副刊仅工作一年半,便辞职赴欧游历去了,回国后直接到清华大学担任系主任。
就连沈从文也是留不住的,前阵子胡适当了中国公学校长,写信邀请沈从文去那边做老师。沈从文当时兼任着《大众》主编,事情太忙抽不开身,碍于和周赫煊的交情才暂时留下。
沈从文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见到周赫煊便把实情说出来,并表示他在《大众》副刊再干半年,明年就要去上海的中国公学当老师。
周赫煊也不好挽留,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沈从文会在学校玩师生恋,把美得冒泡的富家千金张兆和追到手。
张兆和属于校花级人物,而且出身富裕家庭,身边追求者众多。她甚至把追求者们编号,称为“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
沈从文长得不帅,出身贫寒,身无余财,性格木讷。按照张家二姐的话来说,沈从文只能排为“癞蛤蟆十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