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 第491节
『那劣子,究竟晓不晓得朕才是他老子?!』
魏天子不禁有些妒忌,妒忌他儿子赵弘润与他兄弟赵元俼之间的感情,毕竟那份感情,可要比他与赵弘润的父子之情深厚地多。
不过对此魏天子尽管心中不满也毫无办法,毕竟赵弘润与他六叔赵元俼在一起玩耍的时候,魏天子心中最重视的唯有赵弘昭,然后就是太子、雍王、襄王、燕王、庆王等几个已封王的儿子,对于赵弘润等未出阁的儿子并不上心。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初并未重视赵弘润而导致赵弘润对他六叔赵元俼要比对他这个当爹更加亲近,魏天子除了在心底抱怨几句,也是毫无办法。
至于对赵元俼,他更是说不出口,毕竟从某些方面说,赵元俼对赵弘润,要远比他这个当爹的好得多,难不成魏天子还能与他兄弟赵元俼说:你自己找个女人生儿子去,别来抢朕的儿子?
一脸怏怏地咂咂嘴,魏天子摊开了冶造局局丞王甫的奏章。
仅仅粗略扫了几眼,魏天子的眉头便皱了起来。
他看得出来,这份奏章绝不可能是冶造局局丞王甫写的,唔,准确地说,应该不是王甫的主意,毕竟魏天子绝不相信王甫有这个胆量,敢与兵铸局这个兵部亲儿子般的司署抢饭碗。
很显然,这是他儿子赵弘润的意思,王甫只不过是代为出面而已。
『那劣子想干什么?』
魏天子沉思着。
说实话,有时为了某些需要,新设一个司署。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不需要了再将其给关了呗。
但这个模式,并不适合用在冶造局。
以魏天子对儿子赵弘润的了解,今日在冶造局辖下新设一个什么什么分署容易。到时候再想将其给关了,恐怕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很显然,他儿子是有企图插手兵器打造这件事,因此才会叫王甫上书,日后想再关掉这个司署。谈何容易?
不过,『大魏军式器械量造署』这个名字,让魏天子难免对其有些上心。
『军式……量造……量造?』
魏天子不由得想到了前一阵子冶造局鼓捣出来的,那种量产蜡烛的模具,只不过十座大型模具,若一天十二个时辰无休止出产蜡烛的产量,竟然几乎要挤垮国内那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蜡烛工坊。
在此之前,谁能想到会发生这种事?
『难道兵器、铁甲也可像那些蜡烛一样,大规模地量产?』
想到这里,魏天子不禁有些心动。
要知道。魏国以往将常驻军维持在八万左右,不像楚国似的动辄数十万大军,除了兵源的问题外,更主要的还是被军备所限制,毕竟武器、铠甲会磨损、耗损,也要更新换代,不可能叫一名士卒使用一柄武器到死。
倒不是说兵铸局的军备量产不足,准确地说,应该是局部时间内的产量不足。
打个比方说,驻军六营的军备每两年一更替。可事实上,兵铸局只有一年在锻造武器装备,另外一年,则是在储备熟铁的库存。
或许有人会问。为何不叫兵铸局不间断地铸造武器装备呢,如此,军备的产量不是可以翻倍么?
但事实上这个行不通。
毕竟兵铸局所打造的,是驻军六营的军备,是武装大魏最精锐的军队所用的武器装备,这就意味着。这些武器装备必须是大魏目前最优质的。
倘若前一年兵铸局打造出来一批武器装备,结果第二年冶造局突然又改良出了更锋利、更坚固的武器,这岂不意味兵铸局前一年的投入全部白费了?
驻军六营,谁不愿意拿更领先的武器装备?谁愿意去领那些被淘汰的?
虽说冶造局已经好几年未曾对目前的武器做出改进了,但这条规矩却未曾打破,毕竟谁也说不好冶造局会不会突然就拿出更先进的武器来。
正是这个原因,让兵铸局前一年闲的要死,可第二年却忙地几乎要发疯。
可如今『量造』这个字眼,让魏天子意识到冶造局可能又有了什么进展。
不可否认这是一件好事,毕竟有时候爆发性的短期产量更加重要,比如前线爆发大规模的战争,需要紧急招募大量的新军时,这一项尤其重要。
若像兵铸局这样慢悠悠地铸造武器,如果没有武器储备,岂不是会让前线的战局失利?
但倘若冶造局果真掌握了量产武器的工艺,那就意味着,魏国不需要再额外储藏兵器,为了应付不可预测的战争,而让大批的武器堆积在兵库生锈。
唯一的问题是,一旦冶造局介入了军器打造,日后它与兵铸局的关系,恐怕就难以维持目前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了。
不得不说,这份奏章的确“敏感”,就连魏天子都迟迟难以做出决定。
足足沉思了半个时辰,他这才提笔在这份奏章上做出批示:允!
洪德十七年六月八日,为了协助兵铸局打造那批多达十三万的武器装备,冶造局名下『大魏军式器械量造署』紧急立署,简称『军造署』。
当这个消息传遍朝中后,兵铸局局丞李缙的面色尤其难看,因为他知道,从今以后,打造军式武器装备这项肥缺,冶造局势必会介入其中与他们抢肉吃。
可坏就坏在,赵弘润瞧准时机设立了『军造署』,偏偏兵铸局还无法提出抗议,毕竟从名义上说,冶造局是为了帮助他们打造这批庞大的军备,才设立的这个新署。
而对此,兵部尚书李鬻长叹了一口气。
想想也是,让冶造局一个研发机构得到了能够打造军械的权限,可想而知日后兵铸局的处境。(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三百一十四章:挑战
『PS:实在搜集不到相关资料,如果这段我简略描写,应该不会有人怪我吧?』
————以下正文————兵铸局,全名大魏兵械铸造局,它坐落在大梁城靠近城西北的荒凉地段,司署占地规模要超过冶造局,司署内的工匠人数也是冶造局的足足一倍,是『三造局』中最具规模与实力的司署。
所谓的『三造局』,即内造局、兵铸局与冶造局,分别受内侍监、兵部以及工部所管辖。
不过随着赵弘润入主了冶造局,使冶造局脱离了工部的管束,冶造局便成为了一个独立于二十四司以外的司署,它的位置,由工部辖下虞部司署的『虞造署』所取代,后者接管了以往冶造局与工部的合作。
这个变动,使得兵铸局在三造局之首的位置上坐得更稳牢了。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六月八日的时候,魏天子下诏特允冶造局辖下新设了一个名为『军造署』的下署,这让朝中某些官员很是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