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1592

万历1592 第183节

萧如薰挂出了一副地图。

“从这一块到这一块地区,是大明给你们疡的比较好的居住地,温暖湿润,人少地多,往东可以接触到大明,往西可以接触到其余更多的国家,蹿一个交通要道之上,将来的发展会非常不错,这是作为交换你们原先居住地的一块区域,这里将划作你们的自治区,只需要你们向大明缴纳赋税和贡品,大明就会给你们提供保护,为你们主持公道。”

萧如薰这样解释了一下:“愿意的,现在就可以来我这里报名,然后等你们回去部落的时候,就能领走两千的遗民,还可以得到一笔安家费。”

萧如薰此举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居宗南方靠近海域的一批人,比如居宗仰光附近的那大大挟来个部落,这些是必须要迁移走的,到时候汉人移民来了就会主要居宗阳光勃固和内比都三个城市周边,打造一条从云南到海边的商业贸易路线,让大明正式和西方世界开始接触。

这是一个文明和文明的交流,萧如薰并不打算让那些土著人也参与进来,让他们保持愚昧就好,不需要也不允许他们接触到更先进的文明从而开始文明的进化,而对于如今就有进化想法的可以拒绝掉诱惑的部族来说,萧如薰就会着手铲除掉他们!

看了看这些部落头人的样子,似乎已经有一些产生了意动,个别几个正在和身边的人窃窃私语,大概正在商量这样做的利弊,还有些人闭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萧如薰也不着急,喝着茶,慢悠悠的等着他们做出疡。

其实对于这些头人来说,疡也并不难做,当利益已经达到了要求之后,疡其实非常容易就做出来了,而且这还关系着和大明朝的第一步关系能不能处好,要是能处好的话就能为以后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一上来就和大明朝对着干,大明朝以后会给他们好脸色吗?

七八个小部落你瞅瞅我我瞅瞅你,一个接一个的站起来来到萧如薰的面前,向萧如薰低头表示臣服,并且表示自己非常愿意改换驻地,居住到新的地方去,萧如薰大喜,当即宣布赏赐给他们足够的奴隶和财物,并且私人赏赐一批白银作为鼓励,欢迎他们积极向大明朝靠拢,成为大明朝第一批狗腿子。

然后这时候就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了,一名部落头人站起来,叽里咕噜的说了一通,利玛窦说大概的意思就是他们的部落人口更多,迁移起来很麻烦,而这些人几万人的小部落迁移起来当然容易,我们也愿意迁徙,但是如果给我们的东西和给他们的东西一样,那这些头人回去怎么和自己人交代呢?

这就说明这些头人不愿意和大明作对,但是实在是利益不够,不能让他们回去说服部落里的话事者,难以达成统一认识,不能更好的欺骗底下的穷鬼们,所以他们不乐意了,要求区别对待,萧如薰问了一下,这个部落头人的部落有大概二十多万人的人口,其余三四个大部落也有三十几万的,十几万的和二十多万的,总而言之人口数都比刚才那堆七八万五六万的小部落要多得多,的确不能一致对待。

萧如薰就说了,那行,你们这些人口十万以下的部落,一千男一千女,十万以上二十万以下的,两千男两千女,二十万以上三十万以下的,两千五百男两千五百女,三十万以上的,三千男三千女,愿意迁徙的,还有重赏!

这些部落里面唯一一个人口在三十万以上的部落头人就是重赏的目标,这个年纪大概四十多岁的头人眨巴眨巴眼睛,说这件事情太大了,他一个人不能做主,要回去问问他的族人们,并且说现在就回去问,萧如薰没有为难他,允许他立刻离开去问。

开玩笑,六千奴隶,萧如薰把自己的老本都给搬出来了,连带着之前交给暹罗人代为看管的那批战俘都给算上了,要是还拿不下这个大部落,那可就真要动兵了。

这是个居宗仰光西边的大部落,人口仅次于缅族,是莽应龙莽应里时代的重点打压对象,被打压的很惨,也非常憎恨缅族政权,但是毕竟人口三十万,萧如薰也不是很愿意动兵剿灭他们。

能谈骂好,把他们丢到和尤交界的地方去,从南边迁移到西边,大明主要往南往东往北建设,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之间建造一个缓冲地带,他暂时不打算和尤那里有什么联系,把这些土著安插在那里做个缓冲也是很不错的。

这些算是态度比较诚恳而且愿意服从大明的指令,积极向大明靠拢的,以后可以适当给些好处,然后征兵,适当的时候还能往大明这边拉颅拢,搞搞通婚什么的,同化同化,给大明的光棍士兵们一点耕,愿意听话的都是乖孩子,大明爸爸不会打。

但是有些不听话的刺头就要好好的对付对付了。

比如有个部落头人有点年轻,看起来二三十岁的样子,站起来说他们的族人在那里生活了几十年了,虽然人数不多,就七八万,但是也把那里当成家,大明一来就要他们离开自己的家园,这和以前的莽应里有什么区别?这不就和莽应里那群人一样吗?

周边有七八个部落的头人很赞同的样子,用是一伙人。

萧如薰就很冷静的解释了一下。

“大明和莽应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你现在还能在这里站着和我说话,如果是莽应里,你现在已经死了。”

喝了一口茶,萧如薰微微笑了一下,这般的笑容让这个年轻的头人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但是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没有答莹移,与他一样坚持不迁移的有五个部落,两个十几万人的部落和三个几万人的部落,加在一起六个不愿意的,还有四个说要回去和族人商议,直接答应的也就十二个部落。

当天晚上,答莹移族人的十二个部落的头人被萧如薰留下来,得到了盛情的款待,萧如薰鼓励他们向大明积极靠拢,这样的话还能得到大明更多的赏赐和更加优惠的政策待遇,头人们也很欢欣鼓舞的表示自己愿意团结在以大明皇帝为核心的大明帝国周围,为大明帝国服务。

酒过三巡,看着大家都有些醉意,萧如薰长叹一声,开始了自己的套路。

“你们都是本督看好的人,你们都愿意向大明投诚,本督看在眼里,记住了你们的忠诚,但是本督很不满意的就是,有些人为了一己私欲而阻拦大明皇帝定下的规矩,这样的消息传回大明国内,大明皇帝一旦震怒,你们这一群人都讨不到好处,大明皇帝一旦震怒,本督是拦也拦不住的。”

头人们面面相觑,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刚刚打下的领土上有人犯刺,不愿意和大明合作,甩了大明皇帝和提督的面子,大明提督不高兴,皇帝陛下也不高兴,到时候皇帝陛下一怒之下下旨惩罚这些人,难免不会牵连到他们这些顺民。

他们老老实实的想跟着大明过好日子,但是那些刺头不愿意。

萧如薰还说,他听说各个部落之间似乎都有联姻存在,万一皇帝陛下下旨连坐,你们每个人都逃不过去,本督也是有心无力啊!

看着萧如薰微醺的脸,头人们都不认为他说的是假话,于是忙问对策。

“对策就是,灭了他们的部落,把他们的财产和人口分掉!”

冰冷的月光下,萧如薰的眼神宛如寒冰入体一般锥心刺骨。

第一卷 威震西北 三百八十 愚蠢的孩子

扎劳是带头反对萧如薰迁移驻地计划的那个小部落的头人。

他从出生开始,部落就已经驻扎在了南边靠近海岸的一块区域,而且据说原来是宗内陆地区,后来被莽应龙赶到了这里,才在这里定居下来,当时的人口被打打杀杀的只剩三四万,花了几十年的功夫人口也就七八万,是个比较小的部落群。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家的民族没有这句话,但是也知道这样做,既然靠在海边上,那就靠海吃海咯,大海是个无法开发完全的宝库,慷慨,富有,总是会在部落最需要的时候施舍给部落最需要的食物,鱼虾蟹等等足以饱腹的食物。

所以就算人口少,耕地也少,但是这个小部落也还生活的不错。

后来莽应龙一统缅甸,然后对外扩张开始,不少族人被逼着成为了他们的杂役兵,基本上去了就是九死一生,能活着回来的寥寥无几,扎劳在身为上一代头人的父亲的教导下也明白,这就是莽应龙政权的可恨之处,割羊毛,看哪个部落发展的不错就割一把,不给他们成长到足以威胁政权的地步。

但是这种割羊毛的手法当时还算温和,伴随着莽应龙的成功,当时出现了不少西洋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这些人有些从别的地方来,有些坐着船从海上来,带着些部落里的人从没见过的精巧东西和大家做生意,交换产品,其中就有火枪和火炮,就这样,靠海边的部落成为了中央政权之外第一批和外界有交流的部落。

扎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所以,他对于世界的理解并不肤浅,相反,他懂一点葡萄牙语,可以和葡萄牙的商人做简单的交流。

部落发展的很快,莽应龙大概是年纪大了,心也软了,手段也不如从前强劲了,莽应龙去世前四年左右,是各大部落发展的黄金期,也就是在这个期间,扎劳的部落发展到了超过十万人的人口数量,一度非常繁荣。

可惜这个短暂的黄金期伴随着莽应龙的去世而结束,莽应龙的继承人莽应里功劳大,威望高,刚一登位就掌握了实权,不用任何斗争,他的手段比起莽应龙全盛时期还要残酷,各大部落遭遇到了残酷的剪羊毛行动,四年黄金发展期积攒下来的财富人口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被剪的七七八八。

扎拉的父亲也被迫带着三千多族人男丁成为了莽应里的仆从军,自那以后一年未曾见面,一年以后,父亲的尸体被存活下来的一百多名族人带了回来,从那一天起,扎劳正式成为部落领袖。

大概是出于某种意义上的歉疚,或者是不想逼迫得太狠以至于造成部落联合造反,那以后,莽应里对待扎劳的部落就稍微温和一点了,也没有逼迫扎劳成为仆从军的迹象,然而仇恨的种子一旦埋下,就不会停止生长。

扎劳通过和葡萄牙商人的交易,分批次购买了火枪火炮和各式武器武装自己的部落,这是莽应里所想象不到的,这个时间段里,莽应里正在和暹罗展开第三次第四次战役,无暇关注小部落们的发展,所以几个沿海地区的部落都发展的不错,而且发展出了除了中央政府之外的火器部队。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扎劳认识到了部落的弱型发展强大的必要,以及海洋海路对于部落发展壮大的必要性,有了海洋,就能和外界交流,就能有源源不断的火器流入,就能持续战斗,也不怕饿死,这是靠近海洋的优势所在,而一旦离开海洋,断绝了和外界的交流,发展就会停滞,就会止步于当下无法更进一步,这是扎劳所无酚受的。

所以当他听到萧如薰的想法,想要让沿海部落全部迁移到西部温暖的内陆地区居桩后,大概也意识到了明朝政府的想法,无非是便于管理而已,但是对于扎劳来说,这是放弃让部落发展壮大的唯一办法,这是让部落永远成为肥羊任人宰割的做法,他不想继续下去,他受尽了欺凌和压迫,不愿意再次承受了。

他拒绝了明军提督的要求,带着五六个志同道合的海边部落的头人一起离开,路上,六个部落歃血结盟,共同进退,如果明军真的敢攻过来,就一起抵抗,绝对不让明军好过,他们认为明军远道而来,已经十分疲惫,厌战心理严重,不愿意再次开战,明政府为了树立在当地的仁义风范,暂且不会明目张胆地动兵。

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准备,防御,甚至是联合在一起逼迫明军不得不妥协。

强龙不压地头蛇,我们大家联合在一起,你还真敢和当地所有部落作对?大家都有姻亲关系,打一个得罪好几个,明军不会那么没有理智。

首节 上一节 183/10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下一篇:闲臣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