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1592

万历1592 第945节

真正最冷的时期是在明亡之后的满清顺治康熙年间,十八世纪初期小冰河期才缓缓退却,整个十七世纪后半期即西元1650至1700年间是小冰河期最恐怖的时候。

钦天监的官员们说最近五年气温有了明显下降,但是并未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大局,江南江北都可以继续维持,没有大的忧患,唯一需要关注的还是治理黄河的问题,江北最大的忧患就是黄河。

然而萧如薰很清楚,黄河的危害远不及气候的危害,小冰河期最可怕的时候,江北粮食大面积绝收将成为现实,之前山西大同之役时期那一次寒流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他决定平定辽东之后立刻利用杨应龙作乱的契机平定西南,开发西南,由北往南缓缓迁移人口,将中原人口迁移往南居住,缓缓降低江北过剩的人口数量,将之转移到出产粮食更多的江南。

这样做一方面减轻江北的负担,一方面还能加强中央政府对大西南的实际掌握,开发大西南增加粮食产量已经刻不容缓。

同时也迁移一些人口去缅甸和吕宋,把缅甸和吕宋牢牢掌握在手中,大力开发成粮食生产基地。

小冰河期来临的时候,不会受到影响的便是这些接近热带的地区,这些地方会成为大秦重要的粮食基地,为中原输血。

再过五十年,小冰河期真正开始逞威的时候,他或许已经不在人世,大秦也不知道是第二代帝王还是第三代帝王在统治。

但是,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大秦不会手忙脚乱,大秦人口也不会为此骤降一半,大秦的盛世也不会是单纯的番薯盛世,说出去惹人嘲笑。

还有五十年,虽然这五十年间会出现很多的天灾,但是只要有粮食有钱,这些天灾都能度过去,真正可怕的天灾是五十年后的。

虽然远景很不妙,唯一值得慰藉的是还有五十年的时间。

江北的天灾毫无疑问会多于江南,提前转移人口就是在提前为灾难的来临做准备。

未来,江北会频繁的出现各种灾害,会大旱,会大寒,甚至还会出现大涝,这都是对大秦统治的严峻考验。

萧如薰需要锻炼出一批精明强干的官员,摸索一套足够使用的应急机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对灾害进行反应准备。

江南江北各地大修应急粮仓,大肆储存粮食也正是为此而做的准备,中央官员遍洒各地也是为此,天灾来临不讲人情,没有粮食就会造成流民作乱,刚刚稳定下来的大秦,萧如薰绝不允许它再度乱起来。

百姓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事情,他不希望看到,不希望调动军队去镇压那些只是为了吃饱肚子的人。

现在加大土豆番薯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加大花生的种植面积,在吕宋和缅甸大肆开垦荒地种粮食,号召有富裕的农村旧能的多饲养牲畜,并且在江南适合的地区推广新的种植技术,推广新的农具,安排耕牛等等。

粪便的收集和粪肥的制作也被中央收归官府来做,不准许私人触碰,从前农村乡镇里会出现的粪霸一类的人物被严打,所有粪便都由官府统一处理送到乡村制成粪肥,用以提高粮食产量。

另外,萧如薰还由黄河的治理问题意识到了蝗虫治理的问题,进而想到了一些很特别的事情。

自汉以来,儒门学者全面掌握话语权前后一段时期,由董仲舒牵头,儒门结合前人经验,总结出了一个叫做天人感应的玩意儿,说什么人类做了错事,上天会感应到,降下灾祸惩罚。

皇帝自号天子,代表上天统治人间,那么能够惹怒上天让上天降下灾罚的就是皇帝。

所以人间无论出现什么灾害都是皇帝的锅,水灾旱灾蝗灾冰灾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全部都是皇帝干了坏事才会出现的。

这种说法从客观上可以限制皇权,可以让皇帝做事情束手束脚,是那个年代唯一可以正面硬硎权而皇帝不得不认怂的方式。

皇帝遇到这种事情不得不认怂,因为代天行使统治权,是天的儿子,天灾出现了你不背锅是谁背锅?

所以皇帝遇到这种事情轻则亲自祭祀祈祷祈福,重则下罪己诏,承认自己的错误。

可是,这种说法也常常并用来当作政治斗争的筹码,某地发生灾祸,皇帝要负责,宰相也要负责,高官也要负责,反正身居高位者都有错,所以都要负责。

赈灾不是第一位的,思考如何防灾和救助老百姓也不是第一位的,政治斗争扳倒对手为自己谋塞益才是第一位的。

萧如薰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

自然灾害归属于上位者做错了事情然后上天降下了惩罚,不得不说董仲舒是个人才,居然抓住了皇权天授唯一的弱点进行钳制,让儒门拥有了对抗皇权的必杀一击。

其实大家未必都相信这种事情。

因为人人称道的明君在位的时候也会发生天灾,无道昏君在位的时候也有风调雨顺的时候,只是为了一个限制皇权为自己谋塞益的必杀技,大家都磁明白装糊涂。

当然也有一些忽悠着忽悠着自己都被忽悠了的人,这种人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他对这一切深信不疑。

过去儒门强大,强如唐太宗这类皇帝也要对这样的事情退避三舍,不得不妥协,更不要说大明朝那些被怼的上朝都气喘的皇帝,更是被压制在这样的规则下动弹不得。

破除迷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是在如今儒门前所未有的弱小,而皇权前所未有的强大的时候,若是不在这种事情上做做文章,那些太可惜了。

这是触及儒门最核心利益之一的行为,甚至可以和土改相提并论。

正文 一千一百四十四 他不是神

土改是从肉体上毁灭儒门在地方的根基,将之连根拔起,使地方上再也不受儒门士绅的钳制,皇权下乡。

而这一招则是从精神上将董仲舒深植在所有儒门门人脑猴的根给拔掉,从精神上把儒门最大的依仗摧毁。

使得儒门士绅对抗皇权的必杀技不复存在,这可不比肉体毁灭简单多少。

萧如薰并不是打算毁灭儒门,而是打算将儒门打回孔子时代的学术为主的宗派,将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的儒家霸术毁灭掉,不让儒学再次产生独霸思想界的能量。

未来推广新学,推广格物致知的学问,儒学必将成为一大阻碍。

然而儒学在统治阶层的层面上的阻碍力量并不可怕,横竖三五十万读书人,土改之后成不了大气候,但是真正可怕的是根植于人思想和灵魂当中根深蒂固的天人感应,也就是俗话说的迷信。

作为一门学术,孔子的儒学毫无疑问是有意义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都是好观念,应该被大力弘扬。

但是被董仲舒七改八改,尤其是糅合了法家学术之后,儒学俨然有了霸气,威胁到了皇权,但同时也和皇权相依为命。

此后,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时代里,以这一思想为法宝的儒家急速扩张,占据整个思想舆论界,统一思想,继而产生了世家和士绅这样的群体。

垄断知识,以文乱法,危害深远,遗毒无穷,数度让汉民族几乎到了灭亡的边缘。

这是绝不允许的。

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天人感应,毁掉天人感应,破除此一观念,无论如何都是必须要去做的。

不过,这一说法可以说是历史进展到这个时期以来所有人对皇权认识的根本,君权神授,皇帝是天子,是天之嫡长子,是上天赐予的权力,所以不可动摇。

这种思想伴随着君主权力诞生,传国玉玺上就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灭掉这种思想,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毁灭皇权本身,也可以说是在革自己的命。

首节 上一节 945/10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最强特种兵王

下一篇:闲臣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