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世界穿梭门 第620节
哪怕就是有注释,不同的环境下,一句话有很多种意思,并不只有一个答案。
只看了一种注释,就在考场上乱写,对不上标题的大有人在。
而世家大族之中,不止不出一位大儒,根据各自理解的不同,一本诗经,可能有十几种注释。
看得多了,选择的条件也多,有不懂的地方,家中就有大儒长辈,直接请教就行了,所以自古寒门难出贵子。
不是出不了,而是很难。
就跟现代一样,两个农民父母,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都不会,怎么回答孩子的问题。
补课,这就更难了,父母文化程度低,除非是做生意的,不然种地为生,或者在工厂上班,那点工资只都维持日常花销,哪有那个闲钱给孩子补课。
所以,差距一直都在,大学教授的儿子,不会去工地扛水泥。
银行行长的儿子,也不怕贷不到贷款。
古往今来,江南之地,一直有才子的说法。
可那些才子,又有几个成了大儒,绝大多数所谓的才子,连进士都考不中,一辈子就在举人上徘徊。
王旭一报家门,在场的人看向他,目光中便带了轻视。
王旭对此并不在意,他跟这些人的差距不在世家,而在时间。
今日看不起他的人,十年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给他递拜帖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人看不上他,他还看不上这些人呢,要不是还能废物利用一下,王旭根本不会来醉阳楼。
“王旭,你还记得我吗?六年前,薛大儒带着你游西湖,我们曾在西湖上有过一面之缘。当时我二叔公在作画,让你即兴赋诗,你写了一首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让我二叔公赞叹你诗书双绝。”
人群中,有一人站出来,主动找上了王旭。
王旭看了这人许久,六年前他才11岁,又只有一面之缘,这人不说话他都没敢认。
“你是闵辉,闵道子宗师的侄孙!”
王旭回想了很久,闵道子是老师临行前,带他拜访的画道宗师。
当时在闵道子身边,是有一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孩童,好似还邀请他一起去河里摸虾着。
他毕竟不是小孩子,对下水摸虾不感兴趣,也不想陪熊孩子玩,闹得有些不欢而散。
“哈哈,我说看你眼熟,没想到还真是你。”
闵辉哈哈笑着,笑到后面话锋一转,又道:“这些年来,我二叔公一直在说,你是他见过最有天赋的少年,未来一定会取得很大成就。认真说,我不服气,当年你即兴赋诗,赢得了我二叔公的称赞,今日要是还能即兴赋诗一首,我才算服你。”
听到闵辉的话,在场的众人来了兴趣,一个个跃跃欲试。
他们都是江南之地,各大家族中的弟子,自问才学都是不差,只是家族习惯低调,才没有传出很大风头。
江南四大才子,一直名声在外,王旭作为四大才子中,含金量最高的一位,他们不是没有暗中比较过。
虽然说,王旭的光环是有点耀眼,可服气是不会服气的。
毕竟,诗词只是小道,真正的大道是文章,是治国之策。
他们可不信,自己在文章与治国上会不如别人,对一直大出风头的王旭,还真不怎么喜欢。
“我这有笔墨纸砚,人人都说你是诗才,我们今天就看看,你到底有没有那么神。”
有不怕事大的人,拿来了笔墨纸砚,亲自给王旭铺开,想要看他当众出丑。
诗词哪是那么好写的,被人称为才高八斗,七步能诗的曹子建,也不可能次次都写出名篇来。
有人已经想好了,只要王旭写不出来,就亲自下场,与他斗一斗文章与治国之策。
到时候也让人看看,所谓的江南四大才子,还不如他们这群世家大族中的纨绔子弟,跟世家大族内的深水相比,所谓的才子不过是笑料罢了。
“有意思,我的诗词与书法,称赞过的大儒都不止一位,没想到这么多年了,还有人不服我!”
王旭拿起毛笔,没有第一时间书写,反而笑道:“输了,我英明扫地,赢了,却没有任何好处,这样可不行。不如我们打赌,如果我的诗词写得好,你们挑不出毛病来,你们要联合起来,一起请我喝顿酒。写的不好,我逢人便说,四大才子欺世盗名,都是一群花架子,你们看如何?”
众人一听,输了请一顿酒,好似没什么损失,齐声道:“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王旭笑了,没有三分三,怎敢上梁山,这群人凭什么跟他斗。
难道说,就凭他们出自世家大族,有个好爹,有个好身价?
第913章 镇国诗
一应一喝,王旭提笔便写。
在场的都是江南之地,世家大族的嫡子,抄诗也得抄点能镇场子的,不然你唬不住人。
另外,自己是来为画舫打响招牌的,陪这群纨绔子弟玩,也是想让他们去给绣娘的画舫捧场。
这首诗,既要写出自己的才气,也要为之后的邀请做铺垫。
略一思索,王旭便有想法了,提笔写道:“忆江南,最忆是扬州!”
“写景诗,写的还是扬州,有点意思啊!”
“忆江南,最忆是扬州,单单一个题目,便已经引人入胜,让人情不自禁的带入了扬州美景,这个诗才不简单啊。”
看到王旭的标题,周围的一群tài zǐ dǎng们,一个个面面相视。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在场的众人,就没有不通文墨的,王旭的诗没等写出来,单单只写一个标题,众人便隐隐有个直觉,这场比斗恐怕要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扬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扬州忆,最忆画舫楼,绣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
王旭写的这首诗,是一首结合诗,看似是一首,其实是两首诗拼凑起来的。
前两句,是白居易的忆江南,后一句,是徐凝所写的忆扬州。
他又在忆扬州中,将萧娘换成了绣娘,虽然不是唐宋诗人,直接写给名j-i的仰慕诗,却也让绣娘这个名字,在诗文中狠狠秀了一把。
轰!!
最后一笔落下,诗文上有金光冲天而起。
刹那间,仿佛整个扬州都在响应,将天空染成了暗红色,一行金色诗文浮现在碧空上。
整个扬州府内,所有的读书人都心有所感,不管此刻在做什么,同一时间放下手边的事物,抬头仰望天空。
入眼,金色诗文浮现在天空上,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就像网络游戏中,高级viP账hào登场时的闪光公告一样。
“镇国诗!”
文气九丈一,坎坎过了九丈标准,诗成镇国。
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目光中都带着难以置信,大吴王朝已经有数百年,没有人诗成镇国了。
“镇国诗,怎么可能?”
跟众人的震惊相同,王旭也一脸的惊讶,在他的估算中,忆江南只能算镇州诗中的名篇,没想到得到扬州文气响应,硬生生的垮了一级,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要知道,镇国诗能zhe:n压国运,国运强了,自然灾害就会减少,百姓便会五谷丰登。
哪怕有五代名家作为后盾,单以诗词来说,也没几篇能够符合镇国诗的标准。
他有信心抄过来,直接就能诗成镇国的,也就是将进酒,水调歌头,长恨歌,临江仙短短数首。
毕竟,诗成镇国的标准,不但诗词要写的好,还要立意深刻,格局要大。
忆江南·最忆是扬州,这首诗算得上名篇中的佳作,可要说诗压万古,终究还是差了几分。
王旭都没想到,这首诗写出来,会得到江南与扬州两地的文气加持,让诗中的文气一举冲过了九丈,成了一篇镇国诗。
“诗成镇国!”
看着外面的异象,在场的众人纷纷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知道王旭是诗书双绝,可要不要这么狠,一言不合就写出一篇镇国诗,太丧心病狂了吧。
镇国诗,往前少说有数百年没有出现了,历朝历代,能写出镇国诗的人,最差也是文坛巨匠,大儒都是低配,贤者才配得上镇国诗。
王旭才多大,二十岁不到吧,就已经诗成镇国了。
要是让他发展下去,三五十年年后,贤者不敢说,大儒应该是十拿九稳吧。
想到众人面前,站着的是一位未来大儒,饶是以这些人的性子,也不由得收敛了几分。
诚然,江南的顶级世家中,历代都有大儒出,可这不代表大儒没有含金量。
整个天下,大儒才不过数百位,分散下来,一府之地都分不到一位。
这些人中,起码有三分之二,是坐镇在两界山与蛮口关,抵御外族不能轻动的定海神针。
这篇镇国诗一出,谁也不敢将王旭,在当成小秀才看了。
说不得,就是去拜访世家大族,一送拜帖,也能从正门进去。
在场的众人铭心自问,日后考个进士还有把握,成就大儒,以他们的学问,恐怕在自家中都排不上hào。
王旭在一瞬间,就从被人看不起的乡下土包子,成了他们都要高攀的未来文坛巨匠,身份的转变简直是戏剧化。
“日出红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好诗,好诗,王公子不愧是江南四大才子,果真是有真才实学的!”
“张兄说的有对啊,今日有如此诗篇下酒,当浮一大白才是。”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天下美景三分,二分赖在扬州,真是写到我们心坎里去了,写得好,写得妙,写的呱呱叫!”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王旭与王家,只是金山府内,一个不起眼的小家族,说出来屁也不是。
就算写了几篇镇州诗,被大儒们夸赞了几句,对众人来说也不算什么。
他们可是大家族的嫡系子弟,谁没被大儒夸奖过,更何况科考首重文章,多少写了镇州诗的诗人,到头来连个进士都不是。
别说不成进士了,就算成了进士,日后同朝为官,出身于世家大族的进士,也要比小门小户的进士高一级。
有镇国诗就不同了,大吴王朝已经有数百年,没有出过镇国诗了。
上一次,写出镇国诗的人,还是几百年前的中原文豪,那位可是比肩先贤,出访过妖族的士林领袖。
时隔数百年,镇国诗再现,谁要说写出镇国诗的王旭,未来不能成就大儒,别人一巴掌就能扇过去。
身份不同了,待遇自然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