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第359节

  这还是有距离的情况下,都能看出来小一圈,要是没距离还得了。

  “之前没感觉,现在看怎么感觉光甲号这么帅呢。”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和光甲号比起来,感觉国际空间站怎么看怎么寒酸。”

  “这体积对比太直观了,要换官媒的记者,铁定给你拍成一坨。”

  “是不是要降落在外延的平台上?这么大一个平台为什么不是平面,而有点坑坑洼洼的感觉呢?”

  陈元光看到弹幕后,“我看到有弹幕在问,没错,平台就是专门给飞行器降落的。

  各类飞行器都可以降落在平台上,降落完之后,它会收回去,收回去开始开展各类工作,像我们有提到的涂层、加油等等,都需要收回去。

  这里有观众问为什么不是平面,其实我们也想设计成平面,这样在没有飞行器降落的时候,它能够安装一些太阳能组件,起到一个充电的作用。

  但是不行,因为关于航天的飞行器停靠或者停泊是有国际标准的。

  之前通过气闸模块对接的时候,标准是APAS-75,一种1975年的时候阿波罗-联盟号空间站对接的时候制定下来的标准。

  2000年的时候又退出了一套新标准,APAS-95,前几年是扩展坞标准。

  我们在建光甲号的时候,同样和各国航天局都有沟通,为了这个标准的制定起码努力了有两年之久,最终才敲定了APAS-2026。

  所以这个看上去像平台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船坞,这也是华国人第一次制定宇宙飞行器对接的标准,未来所有飞行器都需要按照APAS-2026标准来。

  当然有人会说,我可能在标准制定之前制造的飞行器,我怎么按照这个标准来?

  以及在之前又有光甲号,又有国际空间站,还有天宫,这么多空间站,标准应该都不一样才对,那我要用哪个标准?

  这里说一下,就你要去哪个空间站就用哪个空间站的标准。

  比如我之前可能是针对国际空间站的APAS-95设计的飞行器,那我去国际空间站的时候就不需要进行改造,直接去就可以,但我如果要去光甲号空间站,那我安装一个转接装置。

  就跟你从华国跑到欧洲去,你除了带上充电器以外,还得带上充电器转接头,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

  此时长空号上的外国宇航员们和华国宇航员们都已经进入到光甲号内部了。

  在安稳来到光甲号之后,可以说生死危机已经解除,补充完能源和完成涂装之后就能回去了。

  所有原本在位置上的外国宇航员们都蠢蠢欲动,想要到前面的驾驶舱去通过摄像头一览光甲号港口舱的内部。

  “托马斯,轮到你出场了。”其他宇航员都望向托马斯。

  因为这里只有托马斯会一点中文,其他人的中文最多说个你好。

  而负责驾驶长空号的华国宇航员也不知道是真不懂英语还是装不懂英语,你用英语和他对话,他就会装成一副听不懂的样子。

  “托马斯,和大家说一下,现在,是吃饭和上洗手间的时间,有需要的,尽快解决,我们,在完成补充燃料和涂层之后就要返回地球了。”王旭东走出来之后,对着托马斯说道,让他把意思传达给其他宇航员。

  “王,我们能在里面参观一下吗?”托马斯态度恳切,眼神里满是真诚。

  王旭东摇头:“不行,我们这次最重要的任务是安全把你们带回去,而不是参观光甲号。”

  托马斯说:“只是来到了这里,用你们华国人的话说,叫来都来了。”

  “法兰西在光甲号上有舱段,以后你会有很多机会跟我们一起往返这的。”王旭东太清楚托马斯和其他宇航员什么意思了。

  无非就是想去参观,尽可能获取光甲号多的情报。

  王旭东这句话的潜台词托马斯一下就懂了。

  法兰西人以后有的是机会来光甲号上参观,急什么?该急的是其他国家的宇航员才对。

  法兰西在光甲号上有股份,我们应该是一条战线才对。

  其他宇航员听到后有些遗憾,其中梅根更是急了:“你没有和他说这是难得的机会吗?

  我们难道就在这里坐着,然后等着光甲号加满化石燃料就离开吗?

  这未免太浪费这么远的旅途了。”

  托马斯直接道:“是的,他们就是这样打算,这是华国人制定好的计划。

  你知道的,他们的宇航员需要听地面指挥中心的意思,他们没有太多自主权。”

  在长空号里坐着的宇航员看不到外面的景象,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作业的,甚至因为港口里没有空气的缘故,他们都听不到材料喷涂的声音。

  只能隐约感受到机身在微微颤动。

  反而在看直播的观众们能够从光甲号内部摄像头传回来的画面,将整个喷涂过程看的一清二楚。

  长空号停放在光甲号港口的内部,周围全是巨大的机械臂,机械臂上的喷头正在运作,能够直观感受到整个长空号的表面开始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物质。

  “我不太清楚观众们对隔热层喷涂这件事了解多少。”陈元光说。

  林甲无奈道:“肯定完全不了解啊,你就把观众们当成对这件事没有任何了解的初学者。”

  “好,那我需要先说明,任何飞行器,都需要有隔热的设计,因为飞行速度快和空气产生摩擦,你的表面温度就会开始飙升。

  尤其对于需要离开再返回地球的太空飞行器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因此太空飞行器往往是专门有个热保护系统,组成热保护系统的不仅仅是隔热层,还包括内部同样需要良好的隔热效果,因为你内部是有大量化石燃料的,如果热从表面传递到了内部,那就会boom的一下炸开。

  通过自动化装置给宇宙飞行器表面涂隔热层这件事,同样不是光甲航天完全想出来的。

  就这件事很容易想到,之前阿美利肯和大毛都做过尝试。

  甚至NASA还成功了。

  他们设计了一款名为PAR Systems的自动喷涂系统,不过他们喷涂不是在表面喷涂隔热层,而是给火箭的燃料箱喷涂隔热层。

  (刚刚通过PAR system完成喷涂的液氢罐)

  NASA利用这套自动喷涂系统将过去需要数月的过程显著缩短到几天。

  更准确地说是,他们将12周时间缩短到了1周

  但NASA的自动喷涂系统它去喷涂的是燃料箱,大部分燃料箱都是圆柱体。

  从几何学的角度来说,结构单一。

  哪怕体积再庞大,它的结构也是很单一的。

  像PAR过去主要用于的火箭液氢罐,它是一个直径超过27英尺,长度超过200英尺的巨大圆柱。

  然后他们用于喷涂的是特殊的泡沫材料,里面主要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泡沫材料,然后PAR内部的自动化系统精确计量这些成分,以便将热保护材料混合到精确的比例。

  我们的自动喷涂装置,从原理上来说,大家都差不多,自动喷涂机械手臂,内部按照成分配比来完成隔热材料的制作,本质是一样的。

  只是我们要复杂的多,我们的喷涂装置能够适应一切体积的飞行器。

  无论你是宇宙飞船、空天飞机还是说以后有可能的UFO,光甲号上的喷涂装置都可以给你的表面加上一层隔热层。

  没有体积限制。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隔热材料的选择,我们对隔热材料选择是选的复合材料。

  主要是采用耐高温的树脂结合像二氧化硅、云母粉这些无机填料,以及一些氧化硒和硫化汞的升华物质,共同去做隔热涂料。

  但这些涂料在发射过程中,升华物质就会受到热而挥发,然后留下的树脂会形成微孔的碳化层。

  也就是说长空号在返回地球后,表面会有一层难看的黑色物质,那就是隔热层消耗掉之后留下的痕迹。

  放心,是能清洗掉的。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设计,更专业的是,里面很多物质我们都可以在月球上获取。

  也就是说,未来光甲号上的隔热材料不用从地球上获取,毕竟地球到那32万公里的距离,我们运过去的东西得更有价值。

  而我们计划直接从月球表面来进行采矿和原料加工,加工后直接应用在光甲号上作为隔热涂料之一。

  这样的构想根本原因都在于,要尽可能利用太空已有资源,尽可能减少对地球资源的依赖。”

第401章 问题你就是做不出来

  “当然从原理上来说,光甲号和NASA在地面用到的逻辑一样,但从技术的复杂度出发,光甲号的技术要难得多。”林甲连忙补充道。

  你把一项技术描绘得太轻描淡写了,别人会对你做到的事含金量没有一个认知。

  尽管大部分人光是从这巨大机械臂的复杂涂装过程能够看出端倪,但架不住就是有些人会产生误解,以及在外媒的扭曲下,最终事物本质变成光甲航天盗取NASA技术也大有可能。

  “我想告诉大家,在太空中实现隔热层涂装和在地球上实现隔热层涂装难度是不一样的。

  甚至我可以下定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光甲号都将是独占该技术的空间站。

  哪怕其他机构投入资源,他们也无法实现如此高灵活度的太空自动化涂装。”林甲丝毫不担心立flag会被打破。

  陈元光接过话来:“没错,因为这背后不仅仅需要一个比较强大的电控装置来支撑,它对空间站本身的算力也有一个很高的要求。

  不知道各位是否清楚,过去的空间站也好,宇宙飞船也好,但凡是涉及到穿越大气层,来到宇宙环境的飞行器,它们内置的计算机芯片和存储装置都是很基础的版本。

  换言之就是能提供的算力极其有限,这是因为太空中无处不在的高能粒子和宇宙射线,它们的存在导致太空设施用过于先进的芯片,故障风险很高。

  最常见的应该就是SEU效应,也就是所谓的单粒子反转,简单来说就是由于空间粒子辐射而导致存储单元发生位翻转,由0变为1,或者由1变为0。

  这可能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工作异常、甚至是系统崩溃,在宇宙中出现这样的故障是很可怕的。过去有很多案例,卫星因为受到地球辐射带高能带电粒子的影响出现故障,导致卫星失控坠毁。

  因为高能粒子的多样性,导致很难有一种单一材料能够屏蔽所有高能粒子的影响,哪怕元器件本身增加抗辐射板也未必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少数辐射粒子是可能和防护层相互作用,产生二次带电粒子,那样的话情况更加糟糕。

  而光甲航天解决了这一问题,光甲号上搭载的算力芯片和通信零部件,和传统航天器之间的差别,可以说和60年代的福特车和现在的新能源国产车的差别一样。

  甚至还更大。

  这套系统的研发本身不复杂,我相信无论是NASA还是其他国家,他们只要花时间和预算肯定能做到,但他们一定做不到把它安装在太空中。

  因为他们做不到在太空中屏蔽高能粒子,进而搭建高算力集群提供全自动化服务。”

  弹幕上清一色的牛逼,华国网友们都在发弹幕,之前听到灵感来自NASA而担心阿美利肯很快就追上的华国网友们,在听到只有华国能做到,国外做不到之后,心里就跟夏天喝了一罐带冰雪碧一样爽。

  此时在看光甲航天直播显然不止华国网友,还有国外的观众,以及国外但凡从事工作和航天沾边的专业人士们,无一例外,都在观看直播。

  在听到陈元光如此笃定后,NASA的局长尼尔森皱起了眉头:“埃隆,你和莱特私交很好,你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防护太空高能粒子吗?莱特发明了一种新的复合金属来实现这一点的?”

  尼尔森下意识就是,是不是有什么新的合金,能够彻底防护所有高能粒子。

  马斯克点头:“当然,我请教过莱特,他和我说过光甲号大致采取的方案,不是复合金属,是磁场。

  他们构建了一个主动防护的磁场,用于保护飞行器里的电子元器件。”

  尼尔森听到磁场都应激了,作为有效载荷专家出身的前宇航员,他在步入政坛以前是参与过哥伦比亚号的太空飞行任务的。

  他在当上NASA局长之后,结合自身宇航员的经历,他很清楚华国人是怎么做到的:“又是该死的常温超导?”

  马斯克点头:“没错,就是通过超导体构建的磁场,然后通过磁场给电子元器件提供防护屏障。”

首节 上一节 359/4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球暴雨:我的船上全是女神

下一篇:末日:每天十连抽,我必定无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