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25节
但李忠毅还是有些不死心:
“最近几年,常院士他们在发电用燃气轮机这方面搞出了一些名堂,您二位看有没有可能合作一下……”
突然被cue到的常浩南赶紧打消了对方的大胆想法:
“一方面,我们目前投产的型号都是油田或者天然气田使用的轻型发电燃机,没办法满足大中型电厂的需求……另一方面,燃气轮机和锅炉在能量回收利用方面的差异很大,不可能直接把高院士他们的技术搬过来用……”
“相比这个,还不如指望国际环境有变或者我国的核能利用技术取得突破,到时候把核电站修到中东国家去,那海水淡化技术也就是顺手的事情了……”
燃气电站本身就会另设一套余热锅炉-蒸汽轮机作为补充,而且即便是土豪如狗大户,也不可能完全依赖燃气轮机供给城市用电。
最后还是高丛杰主动岔开话题,以免李忠毅继续往这个不怎么著调的方向考虑:
“要我说,还是李主任你的老本行更合适一些……”
这么一句话,果然瞬间就把后者的注意力给带走了。
见状,高丛杰干脆也就继续说了下去:
“这么多年以来,海湾国家始终以原油输出为主,连成品油都很少,就更别提更复杂的石油工业产品了。”
“但就算他们守著一个世纪都开采不完的油田,也不可能一直这么下去……我看那份报告里面,也谈到了石油深加工方面的需求嘛……”
他提到的报告,自然就是常浩南半个月前看到过的那一份。
里面确实用很大篇幅提到了化工方面的投资。
唯一的问题在于,大化工这东西看著简单,但内在的技术难度半点不低。
就连华夏自己的石化产业,技术、设备和资金都严重依赖国外,能够拿得出手搞对外输出项目的领域实在是不太多。
当然化工这行当有一个好,就是产品类别极其丰富。
所以一众人倒也没马上泼冷水,而是各自从列表中找了几个相关的研究方向,开始对比和分析可行性。
常减压、轻烃回收、高丙烯催化裂化、碳二回收、全密度聚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
因为研究计算材料学的缘故,常浩南对于这些基础有机物的分子性质稍微熟悉一些,但说到底并不是化工领域的专家。
所以他也没想著涉及什么太深入的东西,只是走马观花般看个大概。
主要是选题依据、研究现状,以及技术路线这几个部分。
就当看故事了。
但就连常浩南自己也没想到,这么一看,还真就给看出来了点名堂出来。
“羧基可以与基层表面的无机盐离子形成牢固的化学键……”
“分子中乙烯基的双键结构则使得分子极性更强,从而更容易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呈现出亲水性的特征,同时另一端的脂肪酸类基团则表现出强烈的疏水性……”
“……”
这一段内容在申请书中只是作为研究背景随便一提,真正的重点是后面的工艺部分,声称相比现有技术可以减少45%能耗云云。
属于一眼看上去就不是很靠谱的那种项目。
但前面这段话却让常浩南因此而灵光一闪——
从2000年末开始,他就聚集了几个相关课题组,在蒙省西部开始进行沙漠改性的相关研究。
如今四年过去,进度倒不能说没有,但确实距离实用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最大的价值可能是借此让庄秉昌教授留在了吉省,没有像前世那样意外身亡于两个小混混之手。
但要说其它成果,确实有些乏善可陈。
主要是在最一开始的理论中,就明确需要一种性质足够特殊的固化剂,给离散的沙子颗粒引入初始的“万向结合约束”,然后再通过植物根系的作用转化为能够自主恢复的固结约束。
但只要和农学沾边的东西,就免不了受到天时影响。
蒙省的纬度搞种植最多只能一年两轮,四年下来一共也做不了多少组对比实验。
所以,如大海捞针般筛选固化剂的效率很慢。
但如果把思路放开,主动设计一个聚合物分子,使其能够同时拥有长链或环状的疏水结构作为主链,同时又在支链末端拥有较多的亲水基团和活性基团,就能与土颗粒表面发生包裹与交联链接作用,起到加固土壤的效果……
而这个技术,先不说其它。
对于那几个几乎完全处在沙漠里的国家来说,显然会有亿点吸引力。
而能让石油佬有兴趣的技术,显然不会缺少投资……
想到这里,常浩南当即放下了手中的那份申请书:
“李主任,我觉得这些申请的项目可行性都不是很大……但我个人倒是有个想法。”
一瞬间,十几道视线汇聚在了他的身上。
“或许有些同志听说过,我在蒙省那边有一个沙漠土壤化的研究项目?”
这一次,是作为副主任的栾文杰最先反应过来:
“我有印象……”
“神舟二号到神舟四号任务发射的时候,好像还给你特地带过三批种子上天?”
当初庄秉昌被逼的没办法想要搞太空育种,所以常浩南才找到栾文杰帮忙。
也正是那个时候,他接手了给海洋一号设计筛选算法的任务,从而开始间接涉足航天领域。
也算是陈年旧事了。
被栾文杰这么一提,李忠毅也跟著点了点头:
“但我记得那个项目一直没什么太大投入,理论上讲好像现在还算是可行性研究阶段……”
但栾文杰却是眼前一亮。
他可是非常清楚,对于常浩南来说,在正式立项之前就把事情做个七七八八并不算稀罕事。
至少当年海洋一号的算法就是这样。
“所以……您那边已经有进展了?”
“那倒还没有。”
常浩南赶紧摆了摆手:
“只是我突然来了灵感,所以想要暂时休会去验证一下……”
第1145章 沙漠改造的最后一块拼图
中间休会,去验证一下突然出现的灵感。
你听听,这像是人说的话么?
上一个使用这种句式的并且得到广泛流传的,大概还是十八路诸侯讨董时候的关二爷。
“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好在这种内部的闭门会议,其实也没什么休会不休会。
大家今天散了,改日再碰个面就行。
再考虑到说这话的人毕竟是常浩南,所以众人最后还是接受了他的要求。
离开工建委之后,常浩南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联系了庄秉昌。
很幸运地,后者此时并没有在荒无人烟的蒙省试验田,而是在吉省农科院培育最新一批的固沙作物。
因此得以带著截至目前的研究成果连夜飞往京城……
当庄秉昌抵达火炬实验室的时候,常浩南也刚好结束了一整个通宵的工作,回到办公室——
尽管还没有完全确定聚合物的聚合度和基团比例,但经过一晚上的计算,他至少已经确定了疏水主链+亲水基团这一思路本身的可行性。
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还顺便得到了些意外之喜……
……
二人一见面,庄秉昌就热情地上前两步:
“常院士,我这总算是得著机会,能亲口祝贺您成功当选咯……”
“……”
常浩南这些年基本都是在京城和镐京两地活动,而庄秉昌的工作地点则是在蒙省和吉省。
俩人平时基本都是通过邮件和电话往来,基本只有每年末汇报的时候可能见到一次面。
但因为03年末,常浩南急著赶去镐京处理项目的事情,所以算起来其实有两年没见面了。
闲谈当中,庄秉昌还在无意中透露,前些年他的家乡曾经希望能把他作为人才引进回昌阳农学院,但考虑到有很多进行到一半的研究项目还在吉省,而且跟常浩南合作也是用了吉省农科院的名义,中间换地方实在太麻烦,最后还是拒绝了。
常浩南嘴上乐呵呵地应付著,却心说你可幸亏没回去,否则万一出点啥意外,我这些年可就全都白忙活了……
一番寒暄之后,二人总算谈起了正题:
“庄教授,你那边的作物育种……大概进行到什么地步了?”
庄秉昌在业内以大豆育种专家的身份而闻名,但实际上,他的团队已经不只针对某种单一作物。
尤其常浩南这边提供的资源即便再怎么少,也比此前在农科院的时候丰富,所以他实际上是率领几个来自不同机构的团队,同时对多类固土和植物进行遴选。
而谈起业务的庄秉昌也迅速进入了状态。
“比想像中顺利很多……”
他说著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本使用痕迹非常明显的笔记本,还有一个U盘——
在进入21世纪之后,软盘这种东西总算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常浩南把U盘插上电脑,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几十份试验记录文件。
“我们已经优化出了几种根系强度突出的作物品种,包括披碱草、裸燕麦、藏沙蒿……这一类植物根系可以对土体产生摩擦加筋作用和网格包裹作用,提供附加的黏聚力,同时减小土体受到的侧向剪切力。”
庄秉昌得心应手地把笔记本翻开到想要的那一页,把上面记载著的数据指给常浩南看:
“另外,植物本身的水力作用也可以调节土体水分在大气、植物和土体间的运移交换,改变土体的抗剪强度……也就是说,能够直接增强您之前提出来的那种万向结合约束力……”
“在通过两到三轮次的土体条件改善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正在培育的耐旱、耐盐碱的紫花苜蓿和大豆品种,开始对土地肥力进行恢复……”
听到这里,常浩南当即打断了对方: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