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35节
而看著面前一脸悠哉的梁绍修,卡索雷心里却只想骂人——
是,没有向常教授输送利益。
10万欧元请个菲奖大佬站台。
这明明是人家在给你们输送利益!
当然,所有和经费有关的规定都只涉及到上限,没有任何科研人员不能要超低经费的说法。
所以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
现在你请来了个菲奖得主,你倒是爽了。
可我上哪去找个愿意接10万经费项目的菲奖级别大佬啊?
好在梁绍修主动开口解了围:
“常教授说了,他不看头衔只看能力……所以不一定得是其它菲奖得主,只要在业界有一定的口碑和声望,他就愿意合作。”
卡索雷总算松了口气。
如果是这样,那钱不钱的反而不重要了。
单凭常浩南的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就已经有了足够的吸引力。
甚至就这说话的功夫,他脑海中就已经浮现出了几个名字。
反正有潜力的数学家嘛,法国是真的不缺……
……
实际上,常浩南这一波主要就是为了借个名字用用。
至于最关键的改进Levenberg-Marquardt方法本身,他甚至都没用系统出马,单靠自己就很快完成了。
如果不是想著借助合作者的工作再扩充一下论文的主体内容,甚至都可以直接发表。
而就在他埋头于理论研究的这段时间里,外界却已经因为那条来自美国农业部的声明,而掀起了轩然大波。
其实美国中西部农业州减产,算不上什么新闻。
由于很多南美国家的土地早就被美国企业买空,所以国际大豆价格并不特别依赖那几个州的产量。
因此最初反映在期货市场上面,也就是正常范围内的价格波动。
真正要命的是,在那条预计减产的消息过后,几大农业公司很快作出了响应,表示这一轮的气候灾害并不只会影响到美国,而是有可能导致整个美洲的农业产量降低。
同时由于预计产量减少,他们将相应调低未来3-5年内的库存规模至半个世纪以来的最低点——
从地理角度上讲,由于美洲大陆缺少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所以粮商们的预估和担忧不无道理。
至少没人敢否认这种可能性。
而这,终于引发了全球市场的剧烈反应。
要知道,正常情况下,美国中部大豆的上市时间是每年9月份。
而在今年的前七个月里面,一切看上去似乎都如同平常。
因此,当8月份的减产消息突然传出时,下游产业根本来不及、也不可能找到其它的替代供应商。
于是,期货市场的价格终于突破了理性范围,开始一路暴涨。
再加上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闻风而动,疯狂建仓炒作推波助澜,导致在短短20天左右的时间里,大豆期货价格从原本的367美元/吨上涨到了惊人的650美元/吨,并且完全没有缓和涨势的余地。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下游企业为了保证有充足的原料维持运转,纷纷做好了出海抢购大豆的准备。
当然,也有明眼人看出了这一轮价格疯涨背后的异常。
照理来说,国际粮商在粮食市场内纵横捭阖多年,本身并不缺乏应对自然灾害的经验和能力。
这次哪怕不是有意为之,也绝对带著推波助澜的目的。
如果真的放任国内企业出海,在高位购入大量期货,那么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上吃大亏。
然而,在整个行业的普遍性恐慌之下,理性的声音显得如此微弱,根本无力挽回局面……
“赵组长,我们已经连续发布了五次建议和告警,但下面的反馈……并不乐观。”
华夏农业科学院的一间办公室里,一名工作人员满脸无奈地向农业部专家顾问组组长赵广生反应道:
“除了几个国资背景的企业同意暂缓以外,就只有大概四五十家给出了积极回应,剩下的全都没有停下准备采购的动作,其中几家龙头企业更是准备结伙出国,想要利用规模优势一次性购入超过1000万吨的期货,以获得ADM和嘉吉两家公司的优先供货权……”
作为农业口的资深顾问,赵广生早就对此有了心理准备。
所以一开始,他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反应。
然而,当赵广生听到最后两句话的时候,还是恼火地拍了一下桌子:
“简直荒唐!”
吓得对面的助理一哆嗦。
“高价采购也就算了,但是不想著利用市场规模压价,反而联合国外粮商搞内部倾轧……”
赵广生的咆哮声几乎响彻了整个走廊。
不过,也只是无能狂怒——
相比于被牢牢把握在国家手里的主粮,大豆这类经济作物确实处在一个几乎完全自由发展的情况之下。
即便是农业部,也只能发布提醒和建议,而无法真的强制要求这些企业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
一通发泄之后,赵广生无奈地坐回椅子上,深吸了一口气:
“帮我草拟一份建议,让中储粮马上放出一部分储备进行市场对冲,至少暂时稳住这些企业,不能让他们就这么一窝蜂地出海扫货……”
第1155章 建设塞北粮仓
在接到命令之后,助理如同逃命一般,飞快转身离开了办公室,生怕被领导的怒火殃及池鱼。
不过,还没等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动笔,赵广生那边就已经接到了来自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毕亮的电话。
对方没有半句废话,开门见山地问道:
“老赵,部里准备让中储粮放出80万吨大豆储备,你怎么看?”
显然,领导们也没有闲著。
而是在和他考虑一样的事情。
不过,赵广生的表情却并没有因此而出现半点放松。
思索片刻之后才回答道:
“短时间内,应该可以稍微对冲一下期货价格,但从中长期来看,无法影响价格上涨的大趋势……”
电话那头,只剩下一阵沉默……
最后,还是有些受不了压抑气氛的赵广生继续说道:
“根据我们的计算,如果只是供应基本限度的国内消耗,那么结合今年的一部分产量,大致可以维持到明年初夏……但如果考虑到企业和民众的恐慌情绪,以及金融市场上那些扫货的投机客们……”
实际上,他绝对不能算是个失败主义谋士。
但眼下的局面,也确实不允许他给出乐观的答复——
尽管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创建于14年前的1990年,但其初衷却并非为了应对粮食短缺而进行战略储备,只是因为连续的粮食大丰收导致部分地区严重供过于求,由国家出面解决粮食销售问题而已。
直到2000年,专项粮食储备才正式转变为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并于同年成立了中储粮总公司。
至于明确其承担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的任务,更是要等到2003年了。
距今不过一年时间,根本来不及攒下多少存货。
虽然能解一时之困,但要想和底蕴充沛的四大……至少三大粮商,以及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对冲,还是明显力有未逮。
作为现代金融行业的产物,期货市场发展到21世纪时,早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实物交割的范畴。
有时甚至能反过来主导实物市场的供需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靠单纯的放货来把价格给打压下去,那么仅仅“够用”的数量是绝对办不到的。
参考建国初期在上沪的“两白一黑”大战,非得拿出超量的物资储备,让那些投机商们要么吃到资金链断裂,要么吃到失去信心不敢继续囤货,才能平事。
而中储粮当前的储备,距离这种要求还是过于遥远了。
几秒……也或许是十几秒钟之后,对方才再次开口:
“那如果我们能获得路易达孚的支持……或者至少是中立地位呢?”
这个问题让赵广生有些意外。
毕竟自己此前没听过农业口和路易达孚之间有过什么特别的交情。
可是听毕亮的语气,似乎对此很有自信。
但问题是,四大粮商,他们偏偏争取到了眼下唯一没用的那个……
“意义不大……”
赵广生无奈地给出了和刚才一样的悲观回答:
“如果是主粮……包括玉米,那路易达孚确实有一定影响力,但是大豆市场几乎完全受北美控制,法国人起不到什么决定性作用……”
一时间,场面似乎陷入了僵局……
随后几天的情况,和赵广生的预测几乎完全一致。
中储粮放出的80万吨库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市场的过热局面,但很快就被已经杀红了眼的下游企业一扫而空。
紧随其后的第二轮放货终于勉强摁住了这些企业顶著高价出海扫货的计划,但如果整个市场层面的焦虑无法得到缓解,那么也只能是扬汤止沸。
因此,必须得释放一些积极信号。
如果搁在以往,那除了继续放出储备以外,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毕竟,金融市场和舆论阵地,没有一个在自己手里。
就只能拿出真货来说话。
可是眼下,还真就有一个手到擒来的积极信号……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