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45节

  好在,有了第一个起头的之后,其它国家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比如刚才一直装死的美国代表又站出来表示,相比于陆地,海洋本身以及水生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应当把领海和专属经济区面积也纳入考量当中。

  海合会国家的代表则认为,考虑到化石燃料仍然是整个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那么应当认为生产化石燃料,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是在为全人类承担碳排放责任,需要在计算排放限额时根据化石燃料产量或出口量有所豁免。

  还有个别真心想要达成共识的国家,认为无论算人头还是算面积都不太合理,反而应该计算每单位GDP所产生的总量……

  总之这下子,整个会议厅几乎真的成为了菜市场。

  就连华夏代表什么时候从台上下去,都没有太多人注意到。

  而回到座位上的郑国刚,则一脸兴奋地和丁仲理紧紧握手……

  在一次成功的反击之后,趁热打铁提出我国对气候问题的动议,这部分内容并不在最开始的计划之内。

  而是由后者在出发之前提出的。

  在这条时间在线,因为很多事情并未发生,华夏在气势上并不是很虚美国。

  所以,上级上级领导最终通过了这个有些针锋相对的建议。

  这才有了刚才的突然袭击。

  和所有其它代表一样,丁仲理和郑国刚也从一开始就没指望刚才那个提案本身能够获得通过。

  但是,能在过去一直被压制的情况下,不仅代表自己,也是代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发出声音,这本身就是一次伟大的尝试。

  更不用说,华夏方面还成功引导了整场讨论的方向,彻底化被动为主动,打了个相当漂亮的翻盘仗。

  “还真就成功了……”

  丁仲尽力压低著自己的声音。

  却压不住语气中激动的情绪……

第1166章 答辩,只答不辩

  就在郑国刚舌战群儒的同时。

  地球另一端。

  位于浙省大学玉泉校区一号教学楼的会议厅内,正是一幅如同大战之前那般的忙碌景象。

  西装革履的周书万端坐在长条形会议桌的首位,略带感慨地看著眼前十几名同事和学生围在一个人的周围,确认著有关论文和PPT的各种细节。

  一如回到两年前,他自己进行博士学位答辩的现场——

  实际上,周书万在硕士期间就已经和导师一起,连续参与了了HTY8弹射座椅的仿制改进和HTY5弹射座椅的研发工作。

  在2000年成功转博之后,他又非常好运地乘上了华夏航空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

  在短短三年时间内,歼11B和歼10A两种主力战机完成了总计时长堪比过去十年之和的高强度试飞,并顺利定型列装。

  而这个过程,也同时为弹射座椅和飞行员人机功效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真实数据。

  最终,两个座椅型号都赶在2002年结束之前,提前飞机一步完成定型。

  由此,周书万也得以只用了两年时间便获得博士学位,并进入华夏航空工业集团610所,也就是航空救生研究所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则大多数时间都常驻镐飞集团,负责对正在研发过程中的新一代中型轰炸机进行座椅适配工作。

  至于他为什么会出现在浙省大学……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巧合。

  就在周书万正式参加工作后不久,为响应国家“培养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工程师”的号召,浙省大学首先在研究生培训中试点引入了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

  也就是由研究生导师和来自企业的一线工程师共同作为导师,培养在毕业之后能够马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人才。

  当时浙省大学恰好在和镐飞集团合作,进行数码化测量和轨道移动技术的研发。

  总之,周书万就这么以工程师的身份进入了李雄江教授的课题组。

  而今天,恰好是他对接的第一位学生毕业的日子。

  周书万也不孚众望地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人脉,直接把常浩请过来参与答辩。

  对于整个课题组来说,这当然是相当值得称道的一件事情。

  李雄江教授提前半个月就把答辩海报贴到了教学楼外最醒目的位置。

  但对于只差一哆嗦就要毕业的研究生来说,答辩委员会中出现这么一位大佬,可就实在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毕竟一般情况下,考虑到导师本人的面子问题,只要学位论文本身已经过审,那后面的答辩过程几乎就是走个过场。

  哪怕真的只答不辩,也不难顺利获得学位。

  然而近些年少数几次折在答辩上没能毕业的例子,则几乎都是因为引发了大佬的质疑……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能够在答辩过程中表现优异,那么也完全有可能获得大佬的青睐,从而把手中的文凭从敲门砖升级为攻城锤……

  因此,会出现这样紧张焦灼的场面,也就不足为怪了……

  “你们不要全都围在杨亮旁边了。”

  终于,有些看不下去的周书万轻轻敲了敲桌面,把其他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接著开口道:

  “人在紧张情况下本身就会呼吸困难,你们又全都聚在他周围,只会让他的脑子更加混乱。”

  或许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说服力,他在最后又额外补充了一句:

  “这还是以前常院士告诉过我的。”

  果然,这一句话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同时拉满。

  不光其他人,就连马上就要答辩的杨亮本人都有些好奇地抬起头,眼神中闪烁著熊熊燃烧的八卦之火。

  “周老师,听说你跟常院士……曾经是同学啊?”

  旁边一名年级较低的女生突然问道。

  实际上,自从周书万加入课题组以来,大家就一直很好奇这些事情。

  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而已。

  “我……”

  面对这个哪壶不开提哪壶的问题,周书万面色一僵。

  不过,最后还是洒脱地点了点头:

  “确实,我们是本科同学。”

  说完之后不待别人继续开口,就紧接著继续道:

  “其实在我连硕士都没读完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当教授了……而且我硕士学位答辩的时候他也在场,所以说真的,如果我是你们的话,就完全不会紧张……”

  实际上,这就是强行扯开话题了。

  周书万硕士答辩的时候常浩南确实在场。

  但问题是,两个人参加的根本不是同一场答辩。

  而对面的杨亮尽管不可能知道这些细节,但也没忍住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在心里吐槽道:

  废话,你和他是同学,当然没必要紧张,但我和他又不是……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中陷入了有些尴尬的沉默。

  好在经过这么一打岔之后,刚才已经紧绷到快断了弦的气氛,总算是放松下来不少。

  尤其是杨亮的精神状态,看上去已经好转了很多……

  ……

  很快,随著包括李雄江在内的其它评审老师陆续到位,终于到了答辩开始的时候。

  一台笔记本电脑被放在办公桌上,用于实时共享这间会议室中的情况——

  常浩南此时正在镐京跟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发任务,因此只能以视频形式出席。

  好在2004年末这会,个人用户的网速基本进入了以Mbps为单位的时代。

  而商业用户的带宽上限也在VDSL等技术的加持下进入了两位数。

  已经可以支持部分对画质要求不高的视频会议。

  几秒钟之后,常浩南的面孔出现在了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上。

  看起来,似乎也是在某个会议室里面。

  “常院士,我们这边已经准备好了,您看是不是马上开始?”

  李雄江教授客气地询问道。

  常浩南最开始同意出席,确实有很大程度是看在周书万的面子上。

  但在详细看过杨亮的毕业论文之后,倒也是真的有些兴趣。

  因此点了点头,朝著屏幕外的方向伸手示意:

  “请杨亮同学开始答辩吧!”

  被常浩南直接点到名字,早已经站在小讲台后面的杨亮纵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建设,但整个人的姿态还是猛地一僵。

  随后用力做了个深呼吸,才把话筒轻轻掰回到自己面前: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我是答辩人杨亮,博士论文的题目是《数码化测量和空间调姿定位技术在飞机自动装配过程中的应用》,是在李雄江教授,以及周书万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的……”

  “首先是论文的选题背景,飞机制造业作为推动国民经巧快速增长的战略性产业,直接影响著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军事威慑力,而飞机装配作为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涉及到大量的大量的复杂部件和辅助工艺装备,各个环节的协调复杂……”

  虽说面对这种架势,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毕竟也是货真价实地做了四年研究,因此真正开始介绍答辩内容之后,杨亮反而逐渐进入了状态:

  “我校已经与航空工业集团镐京飞机公司合作,计划研发国内第一条自动化空间定位和装配生产线,而在飞机装配过程中,常因为物体遮掩无法进行测量……”

  “而我的研究内容正是基于多台激光跟踪仪之间的协同作用,利用公共观测点对激光跟踪仪进行转站,使得飞机装配能够在统一的装配坐标系下进行……”

  “……”

  说实话,就连常浩南都没有想到,在自己和姚梦娜给予了一个初速度之后,隔壁航空工业集团能把自动化装配技术推进得如此之快。

  在世纪之交,总公司拆分前夕,镐飞集团生产歼轰7A的方法仍然是传统的人工装配,只是在零部件生产,以及工时和工位分配等管理过程中用数学优化方法取代了过去的纯经验方法。

  而短短四年时间过去,竟然已经开始考虑在大部件级别的空间定位和装配过程中引入自动化技术。

  如果能够结合他此前在猎鹰8Z预警机上测试过的大部件预连接工艺,那么一架飞机在总装过程中所占用的工时将有可能降低到目前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而装配精度反而还能有所提升。

首节 上一节 1045/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