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9节

  本来,常浩南对于面前的这个人并无什么印象,但是听到他的口音之后瞬间就反应了过来。

  这位是日后一系列运8平台改进型号的总设计师,梁绍修。

  由于原本负责运8原型到运8C的徐培麟总师去年已经退休,技术实力本就比较薄弱的182厂此时只能由他来挑起大梁。

  偏偏就在最青黄不接的时候,还遇到了这么一次要命的事故。

  “我这把年纪,跟你们徐总师都差不多了,分析问题还可以,但是其它方面已经赶不上年轻人咯。”

  杜义山摆摆手,然后向对方示意了一下身边的常浩南:

  “这是我的学生,常浩南,我想,这次改进的主要工作,应该是由他来完成。”

  “这……”

  梁绍修看着面前比自己还要年轻的常浩南,一时间有些迟疑。

  但很快他就想起来自己似乎见到过这个名字:

  “哦……606所那边今年申报的那个……”

  歼8C目前还没有设计定型,并且毕竟是涉密项目,也不会用特别公开的形式进行宣传,因此常浩南现在更具知名度的身份还是那个先进技术成果第一完成人的身份。

  这种头衔搁在外面几乎没有影响力,但在航空系统内部完全可以作为硬通货。

  “梁总师,您好,很高兴能跟您和182厂的同志们一起合作。”

  经过八三工程的历练之后,常浩南的【管理能力】有所提升,已经逐渐习惯了应对类似的场面,再不是前世那个连参加研讨会都有些紧张的小角色了。

  “您好,常浩南同志,能有杜院士和您的帮助真是太好了,感谢你们。”

  “现在我们面临的时间压力非常紧,运8J是在运8C全气密型的基础上发展的,改进部分并不涉及飞机的翼面部分,所以这次事故对于整个运8型号来说都是一个大麻烦。”

  “我们马上就要交付给邮政航空一批新型号的运8F,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机翼结冰隐患的话,可能会导致用户拒绝接收,还有正在和波斯那边洽谈的出口订单,同样会受到影响。”

  “嗯……关于时间方面我没办法保证什么,但肯定会拿出最快的效率。”常浩南点了点头:

  “要不我们先去看一下设计资料?”

  “好,跟我来。”

  看着常浩南信心满满的样子,原本心急火燎的梁绍修也跟着冷静下来了不少。

  实际上,常浩南知道运8机翼结冰问题的症结所在。

  只不过他在这一世从未接触过运8相关的资料,直接拍胸脯打包票实在过于违和了……

  简单来说,就是安12/运8飞机的除冰系统设计不够合理。

  以结冰情况最严重的水平尾翼为例,其只有一套分布在整个平尾表面、雨露均沾的电加热除冰系统,而且这套系统还只有一档最高电流模式可用。

  在苏联那边,考虑到北极圈附近的气候条件,这个设计还是勉强可用的,反正温度够低,大电流就大电流了。

  即便如此,安10/安12的飞行安全记录也相当糟糕。

  而到了温度相对较高的华夏,如果在还没结冰的情况下长时间开启加热系统,就会导致绝缘胶层急剧升温碳化,进一步产生短路并烧穿平尾蒙皮

  所以飞行员必须在确认平尾有结冰风险,甚至已经开始结冰的时候,再把电加热装置打开。

  就算这样也会面临风险。

  因为机翼不同部位的结冰厚度是不一样的,而除冰装置的加热功率却是平均的。

  很可能出现有些地方的冰还没除掉,有些地方的绝缘胶层已经开始损坏的情况。

  当然,也有猛人可以凭借经验,通过多次短时间打开加温装置提前预防结冰,但这显然不应该作为对一般飞行员的要求。

  至于飞机主翼,如之前杜义山所说,由于使用了效率更高的气热防冰系统,所以在防冰能力方面确实无需担心。

  但也绝对不是没有问题。

  气热除冰需要抽取发动机燃烧室内的高温高压燃气作为热源,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飞机的动力受到影响。

  所以应该在满足除冰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所使用的燃气总量,保持发动机的性能。

  然而运8这套系统的设计同样突出一个大力出奇迹的思想——

  要知道,飞机在起飞、降落、低空低速飞行这些过程中最有可能遭遇机翼结冰。

  同样也需要发动机输出足够的功率,或者准备输出足够的功率。

  在这个时候你一次抽走10%的高温高压燃气去除冰,动力怎么保证?

  况且低空低速飞行的环境本来就复杂,再人为增加一个吹拂机翼表面的高速气流,只会进一步增加不稳定性。

  这一切,都让运8本就糟糕的低速性能愈发雪上加霜。

  “对了,梁总师。”

  走出机棚之后,常浩南突然叫住了前面的梁绍修:

  “最好能有一个气象学方面的专家来协助我们,这样效率会高得多。”

  感谢兄弟们的支持,明天上畅销精选,加更!

第152章 这不比天气预报牛逼?

  2023-10-25

  “气象学专家?”

  梁绍修对于常浩南的这个要求有些意外。

  厂区飞行保障部门会有一些负责气象预报的岗位,但他们最多只能算是技术人员,并不需要相关的专业背景,经过短期培训之后即可上岗,肯定不符合“专家”二字所代表的要求。

  “整个南郑或许都找不出符合你要求的人,但我们可以找金城大学那边帮忙,他们经常会在气象预报方面对我们进行指导。”

  “这样最好。”常浩南点了点头。

  此时二人已经进入了旁边的资料室。

  “跟运8相关的所有资料,都保存在这里了。”梁绍修看着面前一排排的档案柜说道。

  作为一款七十年代就开始仿制的运输机,相关的各种设计资料自然完全是纸质,甚至有很多都是俄文原装。

  尽管在常浩南的推动下,611所、601所和112厂已经先后开始尝试对新型号进行数字化设计和生产,但是相关经验和技术毕竟还没有在整个航空工业范围内进行推广。

  再加上182厂相对偏僻、刚换新帅,本就人手不足还要同时应付运8F和运8J两个改进型号的设计和制造,更是无力主动跟踪这些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

  这不只是182厂自己的问题,也是很多三线建设单位都在面临的现状。

  除了极少数自己特别争气的,以及一部分运气较好得以离开三线迁回大城市的以外,大部分三线厂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子都很不好过。

  像是182厂这样能够维持到90年代的,都已经算得上是凤毛麟角了。

  梁绍修熟练地和几名工程师一起,从其中一个架子上取下来了一厚摞被装在袋子里的资料。

  随后是第二摞、第三摞……

  由于这次需要修改的并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气动外形,还涉及到机体内部的结构变动,因此尽管需要处理的只有主翼和水平尾翼两个部分,但仍然是常浩南经手过的图纸数量最多的一次。

  “其实,从开始仿制安12的时候开始,我们对于机上那套充满苏式特色的除冰装置就存在一些顾虑。”

  因为连续搬运而有些气喘吁吁的梁绍修一边飞速拆开档案袋,一边对常浩南说道:

  “但当时咱们这边的条件实在太差了,哪怕有技术资料和原型机,搞测绘仿制都十分勉强,还要考虑到航空制造方面的差距,根本来不及对这些部分进行大改。”

  虽然运8是安12的仿制型,但实际上这两架飞机甚至连尺寸都不一样——前者的机身比后者长了大概1米左右,就是为了给生产装配过程降低一些难度。

  “那后面呢?毕竟运8也出了这么多改进型号,尤其运8C还是气密货舱,难道就没在这方面做一些补救措施?”

  常浩南虽然知道运8除冰装置的问题在哪里,但那已经是在后世被称为运9的大改平台上获得的经验了。

  至于从运8基本型到运8三类平台这中间都发生了什么,他并没有什么了解。

  “当然有。”梁绍修总算从图纸堆中找到了关于机翼除冰装置的部分,铺在了二人面前的绘图板上

  “原来的安12上面,结冰告警装置只在机头左侧和发动机进气道上方安装了总共五个,我们后来在水平尾翼前面设置了两个摄像头,让机械师能通过一台显示器实时监测平尾的情况,一旦发现结冰,就迅速打开电加热装置并收起襟翼中止降落程序,等到除冰完成之后再重新降落。”

  平尾结冰不仅意味着俯仰稳定性变差,而且降落阶段主翼放大角度襟翼时,气流还会对平尾产生下洗作用,导致机头急剧下压,这在低空往往意味着俯冲坠机。

  “但是这个改动需要让数据线缆从底部穿透机舱,所以只有运8基础型和运8B这些使用非气密货舱的型号才能安装……”

  “呃……”

  常浩南有些无奈地扶了一下额头。

  听上去就非常绿皮的解决方式。

  用处么,肯定是有的。

  毕竟那批最老的运8确实没听说过因为机翼结冰问题出过事故。

  但肯定不能一直这么将就下去。

  而且运8J,以及未来的相当一部分运8平台特种机的主要用户都会是海军航空兵,他们执行任务的环境相比空军还要更糟糕一些。

  海航飞机,哪怕是陆基的海航飞机,往往都是要重新设计的。

  “好吧,确实有点简陋。”

  介绍完情况的梁绍修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有些尴尬地挠了挠头:

  “所以在目前正在设计的运8F-400上面,我们的初步想法是给水平尾翼设计三套功率不同的电加热系统,到时候根据具体情况由飞行员决定开启哪套设备……”

  “不过,因为这次事故,我们的改进必须要提前完成,才能不耽误运8J的项目进度和未来几架飞机的订单交付,所以……只能麻烦杜院士和您了。”

  听完对方的叙述之后,常浩南略微思索了一会,然后从桌上拿起一支削好的红蓝铅笔,来到绘图板前面。

  旁边的一名工程师很有眼力见地往上面铺了一张白纸——

  这个房间里并没有黑板和粉笔,所以只能这样了。

  “你们的思路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我觉得有点过于中规中矩了。”

  常浩南用最快的速度在面前的纸上画了一个机翼截面的示意图,然后转过身,看着面前182厂的一众工程师们:

  “我有一个更加激进一些的办法,不仅可以从根源上彻底解除机翼结冰的隐患,还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运8的起降和低速飞行性能。”

  “也就是通过对飞机使用环境、总体设计以及飞行过程中的流场结构,对机翼表面的结冰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除冰热源的分布。”

  “在较容易结冰的地方配置更强的电加热装置或者燃气出口,而在不太容易结冰的地方则做出相反的改变,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样既可以减少高温燃气和电能的损耗,又能够提高除冰的实际效果,飞行员也不用担心提前打开加热装置会导致飞机损坏,一举多得!”

  常浩南一边讲一边在刚刚画出来的示意图上补充内容。

首节 上一节 109/9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