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29节

  真要说起来,还是常浩南自己在进入新世纪以后,通过海洋一号和青鸾星座两个项目,强有力地推动了华夏在航天应用领域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对于在轨卫星数量的需求。

  某种程度上的作茧自缚了属于是。

  总之,在常浩南把这个想法写成报告提交上去之后,几乎是一路绿灯地得到了批准。

  并且是由航天科工集团总经理殷良兴亲自负责和他对接。

  与很多国企那种一把手负责管,二把手负责具体业务的模式不同,这位殷良兴总经理是实打实的专业出身。

  直到两年多以前还在负责具体的一线研发工作。

  应该和常浩南有著不少的共同语言。

  果然,在见面之后,两人只是经过了简单的寒暄,便迅速进入了正题。

  “根据合作伙伴为我们提供的情况,预计在今年秋季9-10月份,会有一次强度相对较大的太阳风暴,届时很多在轨运行的太空飞行器都会受到干扰,并且轨道运行参数也可能出现一定变化。”

  常浩南直接拿出了欧空局通过恒星公司给提供过来的太阳活动检测报告:

  “考虑到这块空间碎片的轨道高度本来就和国际空间站差距不大,如果再受到影响导致降轨,就有可能真的威胁到空间站安全,所以我们希望,最好是能在8月末到9月初这个时间窗口内完成发射和捕获任务。”

  殷良兴刚开始看的津津有味,但紧接著就露出几分困惑:

  “等一下……虽然太阳活动确实有可能影响太空飞行器的轨道参数,但我来之前看过相关资料,那块碎片离空间站还有几公里的高度……不太可能因为一次太阳风暴就搞出这么大的落差吧?”

  航天科工集团的业务以导弹为主,但他是早在分家之前就进入航天系统工作的老工程师了,对于这些事情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

  “实际的可能性确实不大……”

  常浩南点了点头,回答道:

  “太阳风暴对轨道影响的主要机理,是通过诱发焦耳加热和粒子沉降让地球高层的大气密度上升,从而导致卫星在轨运行的阻力明显变大,不过这个峰值周期只会持续2-3天。”

  “那……”

  殷良兴显然还想再问点什么,但注意到到常浩南好像还没说完,便噤声等待对方的进一步解释。

  “在这两到三天里面,低轨太空飞行器的轨道变化幅度是非常夸张的,在不进行动力提升的情况下,很可能每天都会下降200-300米。”

  后者继续道:

  “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时间窗口,可以趁机向外界舆论渲染空间碎片的紧急威胁,并且单方面宣布NASA的拯救计划已经失败,然后赶在太阳活动完全结束之前,由我们去解决这场危机,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扮演一个救世主的形象……你知道,西方人很多时候真就吃这一套。”

  可怜老殷同志一年半以前才刚从技术转成全职行政岗,管理的又是航天科工这种相对有些自闭的企业,在听到常浩南这个堪称阴损的计划之后瞬间就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好在毕竟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很快便从惊讶中恢复了过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对于发射周期和任务灵活性的要求确实很高……”

  就在常浩南说明情况的这段时间,航天科工方面的技术人员也已经拿出了带来的一部分电子资料。

  于是殷良兴话锋一转,也开始介绍自己这边的情况:

  “基础型东风31的生产任务基本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目前停留在最低的生产节奏上,主要只是为了保留生产线,等待下一步的改进型号投产,所以产能和工时这方面不成问题。”

  “只不过固体火箭的推力呈现强非线性,灵活性相比液体火箭发动机要低不少,另外我国南方靠近赤道的发射阵位也是过去测试相对较少的,所以对能量管理和入轨方式设计的要求更高。”

  尽管把弹道导弹改造成运载火箭的情况并不算罕见,但二者所执行的任务毕竟各有特征,绝对不是把弹头拆下来直接换个卫星上去就完事了。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

  华夏这边别说是固体火箭,就连中远程固体导弹实际都没试射过几次。

  实际上,殷良兴如此重视本次任务,除了命令直接来自最高领导层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希望能够借此多积累一些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数据,反过来给正处在研发关键阶段的下一代、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弹道导弹提供帮助……

  “入轨策略这方面不用担心。”

  常浩南摆了摆手:

  “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周平建同志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原副总设计师刑牧春同志都在一同负责太空渔船计划,他们在这方面经验相当丰富,时间上也足够规划一次全新的发射任务。”

  “至于能量管理问题……”

  他直接把自己笔记本上早就写好的一页内容递给对方:

  “固体运载火箭因为单一子级发动机的控制时序固定,所以在主动段入轨过程中基本职能采用滑行方式提升入轨高度,我可以基于定点制导的转移轨道规划数据,制订一套火箭助推阶段的飞行轨迹算法。”

  然而,殷良兴却摇了摇头:

  “关键不在这里……”

  他一边继续解释,一边从旁边拿过张纸画了个图:

  “液体燃料火箭在推进过程中可以通过阀门调节燃料的流量和流速,所以本质上并不是在某个特定时间,而是达到某一位置之后执行特定动作,但固体燃料火箭的发动机工作时间无法自由控制,一旦启动,就只能在缺省的时间点执行一次关机动作。”

  “即便是一部分有分段推进能力的固推,也是在固体药柱的特定位置增加了隔板,同样无法实现开关机时间的自由控制,所以在固推工作的中末端就需要进行一些额外的动作,从而把多余的速度增量消耗掉,而这个耗散多余速度的过程会影响火箭的位置分量,影响到最终的入轨精度。”

  说到这里,殷良兴稍微停顿片刻,接著换上了有些遗憾的语气:

  “另一方面,其实基础型东风21和东风31的圆概率误差不够理想,除去惯性导航系统本身的精度问题以外,也有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能量管理相对比较粗糙的因素。”

  “包括目前已经进入研发末期的31甲型弹,重点也只是提高射程,真正进入洲际导弹的门槛,至于进一步缩小圆概率误差,还有实现分导式多弹头,则还是更往后一代型号的目标……”

  “……”

  “执行太空渔船任务的卫星虽然体量不大,但本身也有一定的机动变轨能力,对于入轨精度倒是并不苛求……”

  常浩南先是从任务需求的角度打消了对方的顾虑。

  但他也能听出,对方此行是带著目的和期待而来,肯定不会满足于直接绕过问题。

  所以紧接著又继续道:

  “当然,圆概率……呃……入轨精度如果能提高那当然最好,只是这属于具体技术问题……我得拿到东风31相关的设计资料之后才能给你明确的答复。”

  不出所料,殷良兴当即大喜过望:

  “关于这点,常院士可以放心,我们一定全力配合你们的工作!”

第1261章 军民两开花

  随后的连续几天时间里,双方都在进行著高效且秘密的资料交接。

  尽管时至今日,基本型东风31已经不具备太大的战略价值,但本次双方合作的部分还涉及到后续东风31A,乃至更新一代战略威慑体系的研发,属于绝对意义上的国之重器。

  殷鉴在前,不得不防。

  好在常浩南并不是要对东风31进行彻头彻尾的改进,只是准备从控制层面上修改多约束条件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能量管理策略。

  因此需要移交的资料也只占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即便如此,还是花了差不多一周时间才彻底完成。

  签过字之后,殷良兴露出满脸期待:

  “常院士,那接下来,我就等著从九院那边传来的好消息了。”

  像航天科工这样体量的集团,手中项目恨不得成千上万。

  尽管参与太空渔船的事情是殷良兴亲自过问,但真正主要负责落实的还是其下属的第九研究院。

  如果这次完成改进的火箭能够实现高精度入轨,也就意味著,可以在不对导弹总体设计做出根本性更改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命中精度。

  而这对于即将进行试射,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成为华夏最主要战略威慑手段的东风31A而言相当重要。

  不过,常浩南的动作却比他想像中更快:

  “如果殷总指的是入轨精度的问题,那我其实已经趁著这几天时间,有一个基本的优化思路了。”

  殷良兴原本正在把玩著手中的钢笔,但在听到这句话之后,动作猛地一顿。

  似乎是本能地想要发出些表示惊讶的动静,但在最后关头考虑到身份问题憋了回去。

  于是形成了一副欲啊又止的状态。

  常浩南倒是没给他更多惊讶下去的机会:

  “具体的执行方案和效果当然还需要经过多轮的计算和测试,但基本思路无非是基于兰伯特问题求解方法,计算三级动力段的等效脉冲点矢量,通过拼接各飞行阶段的状态量设计火箭的滑行助推入轨飞行轨迹,尽可能提高火箭末端的入轨精度。”

  他说著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打开一份研究方案,然后调转180°,推到对方面前:

  “一方面,在姿态交变能量管理方法中,消耗剩余速度增量时会引入多余位置增量,位置变化将影响定点制导方法对单一子级的规划精度。因此,需要选择特定的速度耗散方向以减弱位置变化对等效脉冲点计算的影响,此外单一子级的能量管理存在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所以还需要分配多子级能量管理份额,提高入轨精度……”

  “……”

  殷良兴离开一线技术岗位时间不长,很快便看懂了常浩南给出的这一套规划策略。

  “如果是求解兰伯特问题的话……”

  他稍微回顾了一下自己脑海中的知识:

  “那就需要寻找与火箭各子级发动机提供能量最匹配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并将其作为定点制导规划转移轨道的等效脉冲点位置矢量,然后获得对应缺省仿真条件原始轨道和目标轨道参数的速度增量等高线图和曲面图,而这……”

  趁著他犹豫的功夫,常浩南当即接著继续道:

  “这就需要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进行多次工作测试,才能逐渐积累出足够保证精度的缺省数据。”

  殷良兴点了点头,眉宇间又展露出一副正在沉思的模样。

  看得出,这个条件让他颇有些困扰。

  “这就确实没办法了。”

  常浩南叹了口气:

  “我毕竟也不是什么神仙,能大幅度减少全流程飞行试验的次数,通过地面测试完成相当一部分数据收集工作,这基本上已经是现阶段能够做到的极限……导弹也好火箭也罢,真刀真枪的飞行试验总归是少不了的,况且战略威慑武器,不试射还有什么战略威慑?”

  “而且我自信,就算是在固推这方面经验最丰富的美国人来了,也不可能找出效率更高的办法了……”

  这一点,殷良兴倒是毫不怀疑。

  问题在于,他也想像美国人那样隔三差五就打一发积累数据。

  但囊中羞涩,实在是做不到啊……

  一边这么在心里嘀咕著,殷良兴一边开始思索尽量可行的解决方案。

  此时他突然回忆起,就在前一阵子,已经接手了东风31改进型设计工作的王志永院士无意中和他提起过一个想法。

  借鉴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在应用中逐渐积累正向反馈。

  当时他还心说咱这搞洲际导弹的行当,要是真应用了,那也就不用积累啥正向反馈了。

  但最近这些天跟常浩南这么一接触,他突然有了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首节 上一节 1129/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