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0节
但现在涡喷14毕竟已经接近定型,该出的风头都出过了,刚刚才批下来的精工计划很难蹭上热度。
而涡扇10眼下八字还没一撇,半年内几乎不可能拿出任何能被称为“成果”的东西。
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协助430厂推动斯贝国产化,不仅是在帮对方,也是在帮自己。
所以常浩南直接点了点头:
“要不,我们在晚饭之后详谈?”
此话一出,旁边的两个人分别露出了惊喜和意外的表情。
安排一段单独的时间交流,而不是在这个展示现场草草聊上几句,显然说明常浩南对于430厂那边的情况非常重视。
而这种重视显然是连张振华本人都没想到的。
更别提钟世宏了。
第181章 关于涡扇9的二三事
尽管心中不太理解常浩南为什么对430厂的国产斯贝这么上心,但钟世宏并没有多问。
他知道自己应该无条件支持技术总顾问的一切决定。
至少在不严重影响410厂利益的前提下是这样。
因此当天晚上,二人和430厂派来的几名技术骨干在一间小会议室里面见了面。
张振华把带来的一些技术资料铺开在了会议桌上。
“常总顾问,钟主任,我们厂现在正在进行的主要工作,就是按照上级的部署,争取对过去引进的斯贝MK202发动机进行国产化,这个型号目前计划命名为涡扇9‘秦岭’。”
“目前海军和空军航空兵对于歼轰7的作战能力和性价比都很认可,希望能够装备更多这种型号的飞机,所以未来涡扇9的装备数量应该会很多。”
“……”
他花了几分钟时间,简单介绍了一下涡扇9项目的情况。
当然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常浩南。
毕竟他今年才20出头,照常理来说应该不会对70年代末的事情了解太多。
而常浩南也乐得花些时间听完,否则他还真不好解释自己关于涡扇9的那些了解是从哪来的。
况且里面有一些秘史级别的事情,他之前确实也不知道。
总之,张振华的想法是,直接购买设备也好、以投资方式搞合作研发也好,先把斯贝MK202给原样仿造出来,解决歼轰7那边的燃眉之急,然后如果常浩南还有额外的精力,那最好可以像是对待涡喷14一样,给涡扇9来个脱胎换骨的改进。
“嗯……”
常浩南看著桌上有关斯贝的资料,并没有马上给出肯定的答复,而是摸著下巴思索了一会。
这片刻的犹豫让坐在对面的张振华刚刚放松下来些许的心情又紧张了起来。
好在他下午特地研究过这位总顾问同志之前的经历,发现后者参与过一系列自主航空工业标准的制定,看上去应该对于自力更生有著很强的执念和坚持。
而这种人对于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论调往往是最看不下去的。
于是他咬了咬牙又继续说道:
“现在也有不少人的意见是,直接找罗罗公司再买上几百台斯贝发动机给歼轰7用,但我们还是觉得,把这种影响到国防安全的核心装备寄托在向国外,尤其还是向西方国家采购上面,多少有些不太靠谱。”
常浩南当然知道对方这是在拿话激自己,当即摆了摆手:
“你们放心,我肯定会支持把涡扇9继续推下去的。”
“但是具体操作么,和你想恐怕的还是有些区别。”
张振华觉得自己需要常备一些速效救心丸。
“您的意思是……”
常浩南稍稍组织了一下语言:
“无论70年代那时候的争论谁对谁错,从现在的角度看,斯贝MK202的技术确实已经落后了。”
“除了军推耗油量和纸面最大推力这两个指标以外,斯贝的性能甚至比不上定型状态的涡喷14A。”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升级潜力也已经被榨得差不多了,环管燃烧室和过大的涵道比,都从根本上限制了它在战斗机上的发挥。”
“所以,这个型号目前的唯一用途,就是装备在歼轰7这一个型号上面。”
听过这段话之后,张振华颇为无奈地点了点头。
尽管不愿意承认,但常浩南说的全都是事实。
斯贝的设计实在是太古老了,并且即便是在刚刚引进的那个年代,单论性能也非常一般。
它在中高空状态下的推力甚至还不如涡喷7。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装备了涡扇发动机的英国版鬼怪——F4K战斗机,综合性能反而不如装备J79涡喷发动机的美国版后期型鬼怪。
搁在20年前,还能说斯贝的设计理念至少先进,但现在,尤其是涡喷14出现之后,情况也已经发生了变化。
此时常浩南却话锋一转,来了个先抑后扬:
“但你刚刚说的没错,国产化斯贝,或者说涡扇9,对于歼轰7而言,又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我希望用一种资源利用率更高的方式,来帮助伱们把涡扇9给搞出来,并且还能进行后续升级。”
虽然眼下还没有这个概念,但张振华觉得自己应该是被PUA了,并且还有证据。
不过他没有别的选择。
“您说说看吧。”
见到火候已经差不多了,常浩南便说出了自己的最终目的:
“我希望能利用涡扇9这个项目,来进行一些生产制造技术的验证。”
“技术验证?”
这个说法让张振华露出了有些困惑的表情,
“无论秦岭还是昆仑,都无法满足第三代战斗机的需要,所以研发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项目,必须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常浩南站起身,一边缓缓踱著步子一边给出了解释。
不单是给张振华,也是给钟世宏。
“必须承认,我们在这方面我们欠缺的技术太多,以目前的能力,连设计工作都很难完成,更不用说后面的其它部分了。”
“但如果要等到涡扇10的初步设计完成,开始制造工程样机的时候在开始解决生产制造方面的问题,那这个周期又有点太长了,而且前面主抓设计的这段时间就相当于浪费了一半。”
“所以我准备让这两个流程同步,或者说近似同步进行,在完善设计方案的同时,把一些可能会用到的新技术,在涡扇9的生产和改进中进行验证和完善。”
“按照我的思路,涡扇9在设计上相比斯贝MK202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随著我们制造技术的进步,它可能会逐渐用上无余量精铸的机匣和风扇、全新材料的单晶涡轮叶片等一系列新东西,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它的性能相比原版肯定也会有所提升。”
张振华听懂了。
钟世宏也懂了。
常浩南这是在下一局大棋。
以稍稍牺牲涡扇9设计定型进度为代价,保证后面更重要的涡扇10获得更高的研发效率。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设计完成之后甚至马上就可以转入小批次量产阶段,并大大缩短生产定型所需的时间。
“把涡扇9作为涡扇10的验证……”
张振华的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敲击著桌面:
“430厂给410厂做配套,这件事情说出去不太好听,但对我们来说也没啥坏处。”
“就算要频繁修改设计工艺不同导致生产定型延后,那也是相对于常总顾问的时间表而言,比我们闭门造车肯定还是要快上不少。”
这些话更像是他在说服自己,还有430厂同行的其他人。
“我同意了!”
第182章 歼轰7的未来
在经过了前面如此长的铺垫之后,张振华选择同意常浩南提出的建议几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开始讨论一些具体技术方面的问题吧。”
常浩南重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经历过后世的他很清楚,技术研发是一个双向奔赴的事情。
虽然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买办思想肯定是有问题的,但反过来想,用户投了钱,决策者扛了压力,如果研发单位迟迟不能让他们收到正反馈,那别人对于自主研发这件事情产生迟疑也实属正常。
所以无论是对于430厂,还是对于准备蹭973项目的常浩南来说,都得赶紧拿出一些短平快的东西出来。
确实有点急功近利的意思,但做项目的规律就是如此。
这也是贸工技路线的合理性所在,先做生意,实现一定的原始积累,求得生存,然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进行销售,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只不过有些人搞著搞著,就只顾著原始积累,把后面的工和技给忘光了。
但常浩南显然不会是这样的人:
“磨粒流加工只是精工计划的一个开始,不过磨削加工一直以来都是咱们的短板,所以我想,这个技术应该能解决你们眼前的燃眉之急,至少能拿出一些成果来,先把涡扇9这个项目给保住。”
“所以,张主任你可以具体说一下,在国产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咱们分析分析有哪些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先进行重点攻关,也算是给上级部门,还有航空兵部队一些信心。”
“至于那些不能马上处理的,可以先列个清单,同样的问题在未来的涡扇10项目中也可能遇到,我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把它们作为精工计划的重点研发方向。”
“除了深孔和细管类工件之外,加工方面面临的问题确实还有不少。”
张振华的面色也稍稍舒缓过来了一些:
“比如发动机的高压涡轮轴承采用浮动环式封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轴承温度上升,就会导致残留在封圈处的滑油结焦,浮动环卡死,与轴体出现摩擦,密封效果下降很快,地勤几乎要在每次飞行结束之后对这个结构进行清理,但实际寿命还是只有预期的一半左右,所以当初进口的零件消耗很快。”
“但这个浮动环的制造工艺要求很高,我们之前花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才造出合格品,但现在生产速度也很低,第一批装机的斯贝又正好到了集中的大修期,产量完全跟不上消耗,部队的意见很大。”
说著他从带来的一摞资料中翻出了其中一张,指著上面一个不太起眼的环状零件说道:
“就是这个。”
“另外,斯贝MK202的风扇高压转子叶片根部有一个锁片,作用跟R15发动机上面那两个销钉差不多,用来跟榫槽进行固定,这也是个部队需求量很大的消耗件,我们自己制造的锁片因为粗糙度不达标,很容易改变叶片的自然振动频率,在接近叶片最大转速的情况下出现共振损坏发动机,导致很多飞行员在飞大修之后的飞豹时不敢推节流阀……”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