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4节

  歼教7在1994年才正式装备部队,产量并不多,所以还没有被铺开到飞行员的训练过程中。

  另一方面,坐在歼教7里面体验过飞行的常浩南也清楚,那绝对不是一种优秀的教练机。

  后座的教官几乎没有前向视野,亚音速飞行性能很差,超音速飞行航程又短,往往训练不了多少项目就要降落,而且机载武器系统也已经落后时代,没办法进行太复杂的空战训练……

  “还有载弹量,或者说是挂架。”

  另外一个飞行员也插了进来:

  “7个挂架实在太少了,就连安南的苏22都有8个,而且飞机的翼下空间很小,稍微大一点的武器都挂不下……”

  ……

  总之,常浩南这一天的收获很多。

  飞行员的第一手反馈代表著最真实的痛点。

  这些问题在已经设计定型的歼8C上面肯定是不可能修改了,但却可以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方向。

  另外,交付仪式结束之后,他在601所这边的工作也就告一段落。

  ,现在距离二月初的农历春节还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尽管学校已经放假,但常浩南并不打算这么早就回家。

  正好410厂也已经把歼7F原型机需要的两台涡喷14B装机运去了132厂。

  所以思前想后之下,他还是坐上一架联航的图154前往蓉城,准备看看在年前的这段时间里还能干点什么。

第187章 歼7,超进化!(二合一)

  在飞机上,总算空出时间的常浩南盖上毛毯,从穿著军装的空乘小姐姐手里接过一杯果汁。

  姚梦娜直接回了学校,并没有跟著一起前往蓉城——

  既然是做项目,那必定少不了年末总结之类的案头工作。

  而以他现在的地位,这些活肯定是不用自己干的。

  就只能辛苦一下师姐了。

  于是无事可做的常浩南准备总结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收获。

  因为精工计划的顺利开展,以及磨粒流加工设备投入使用,112厂和601所得以从项目经费中名正言顺地拿出一笔6万元的资金作为提成,奖励给了他本人。

  此外,在离开之前,杨奉畑又专门找上他,表示总公司方面给的嘉奖实在不足以服众,自己会继续向上面申请符合后者所做贡献的荣誉。

  尽管常浩南并不会因为这些身外之物就改变自己已经定下来的计划,但也不得不承认,在拉拢人心这方面,杨奉畑显然是有一手的。

  在八三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盛京的112厂和601所除了要搞十一号工程这个包括至少3-4个子型号的大活之外,还同时在对一种隐身飞翼式无人机进行技术预研。

  这是一个自筹资金的项目,相比于歼7F而言经费当然宽裕很多,但考虑到其相当宏大的目标,不难预料会面对诸多困难。

  而如果能获得一个强力外援的帮助,这两个项目的进度显然都会加快很多。

  除了物质奖励和那个微不足道的嘉奖之外,对于常浩南来说,更重要的还是系统。

  或许是由于精工计划折腾出来的动静实在太大,这次他直接获得了高达125点科研点数,以及大量经验值,尤其是管理方面的经验值:

  【科研点数:500

  理论水平:LV2(3500/10000)

  工程经验:LV2(1000/10000)

  管理能力:LV2(0/10000)

  综合能力:LV2

  正在进展的项目:0

  可以开展的项目:2】

  在理论、工程和管理等级都升级到2级之后,系统的综合能力评定也随之提升了一级。

  明面上能够看到的好处是,现在可以同时开展两个项目了。

  但常浩南可是还记得,在自己刚刚重生时,曾经带著些许恶作剧般的心思想过让系统帮著设计一架歼20。

  当时得到的回应是【能力等级不足,且不存在关于该项目的可用构想】

  也就是说,要想开展一个项目,除了有一个闭环且可行的思路之外,对于系统的等级也是有要求的。

  只不过后来他的研究一直都比较脚踏实地,所以没再见过同样的提示罢了。

  但随著他逐渐开始接触以三代机为代表的更高级研究内容,综合能力的提升显然会带来不少好处。

  ……

  几小时后,图154降落在了蓉城双流机场的跑道上。

  对于重生前生活工作了十几年的川省,常浩南自然是有感情的。

  但他其实没怎么来过蓉城,反而是现在还没升格成直辖市的山城去的多一些。

  好在611所直接派了卢育英来接机。

  当常浩南被对方带著,看到那辆长得和BJ212吉普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尾部稍微加长了一些的车时,不由得感叹航空工业系统内部或许存在著某种默契。

  没想到卢育英听了他的想法之后,却笑著摆了摆手头:

  “小常同志,这次你可看走眼了,这不是一辆BJ212。”

  “哦?”

  常浩南对于车的理解基本停留在某几个如雷贯耳的品牌上。

  但毕竟前往611所的路途不近,确实需要一些话题打发时间,而且从对方的语气中不难猜出这辆车可能出自过去的某个三线工厂,那是一段他并未曾经历过但颇有兴趣的历史,因此并不介意听一听与之相关的介绍。

  卢育英拍了拍面前的驾驶台,回头对常浩南解释道:

  “这个车叫JC121A,是我们川省本地生产的,叫野马白露牌,仿制的是BJ121,省里面不少公务用车都是这个型号,或者更好点的JC212。”

  “本地生产……难道是你们611所或者132厂……”

  常浩南说话的同时紧了紧身上裹著的大衣。

  这辆看上去已经有些年头的车跑起来漏风不说,还没有取暖设备,只能靠人来硬抗这蜀地冬天的湿冷。

  他前世当然已经习惯了这种气候,但现在这具身体还是第一次到长江流域过冬,仍然很不习惯。

  “那倒不是。”

  见他这副样子,卢育英从不知道哪掏出一副手套递了过来,示意常浩南戴上:

  “野马白露是当年蓉城汽车修理厂牵头,联合4家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一起搞的,不过132厂在最困难的那几年,给他们生产过一些零部件。”

  “九零年之前,轻型汽车厂的发展势头一直不错,可惜最近几年,国外的好车不断进来,还搞了合资生产,价格也越来越低,这种杂牌子已经很难卖出去了。”

  对于常浩南来说,这种事情算不上新鲜,毕竟类似的剧情在未来的十几年中还会不断上演。

  况且以他一路上的体验来看,这个野马白鹭牌汽车的质量也确实让人不敢恭维。

  对于并不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的领域,有些东西该放手就应该放手。

  华夏的汽车工业必定是要发展的,但常浩南自己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只能依托像是精工计划这样的途径,让尖端项目的技术成果更快扩散出去。

  至于具体是谁能吃到这波技术红利,那就只有看各自的努力和造化了。

  毕竟,一个工厂的命运啊,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奋斗……

  常浩南和卢育英一路聊著关于这辆车、关于蓉城、关于航空工业的各种事情,总算赶在太阳落山之前来到了611所。

  “现在负责十号工程的同志们都在132厂跟进01号原型机的总装,所里面稍微冷清了一点,不过我们歼7F项目组都在,也给小常同志你安排了一个简单的接风仪式。”

  或许是担心被拒绝,因此后者紧接著又继续说道:

  “除了我们611所和132厂之外,还有参与项目的其它兄弟单位,尤其从筑城那边几个厂所过来的同志们,都是特地赶过来的。”

  “我也很想见见筑城的同志们,他们很不容易。”

  常浩南微微点了点头:

  “不过我还是想先去一趟住处,把随身带的行李收拾好。”

  如果仅仅从地图上看的话,那么筑城似乎并不比蓉城偏僻多少,但由于历史、地形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导致前者的经济水平要差上不少,同为三线建设产物的648所和贵飞(130云马厂和162双阳厂合并而来)相比兄弟单位来说,发展自然也不那么尽如人意。

  目前只能靠著歼教7这一个型号维持著生产线和研发能力不至于断掉。

  因此在当初卢育英提出那个面向出口的歼7改进型计划时,筑城方面几乎是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加入。

  考虑到132厂未来的大部分产能恐怕都会放在生产歼10上面,贵飞厂很有机会获得后续歼7新改型的生产任务,而648所也可以借著这个项目锻炼一下团队。

  在这个军工行业最艰难的时刻,只有想办法活下来,才有可能坚持到看见曙光的那天。

  “没问题,我这就带伱去,条件绝对不比601那边差。”

  卢育英拍了拍常浩南的肩膀,然后示意司机朝著旁边的一条小路开去。

  ……

  晚宴就在611的招待所里面举办。

  规模不大,至少比不上那次霹雳11成功试射之后。

  毕竟那次属于庆功性质。

  毫不意外地,在宴会开始之后没多长时间,卢育英把常浩南介绍给所有人认识之后,现场的话题就逐渐转向了飞机设计上。

  “常同志,我们昨天已经看到刚刚从盛京运过来的涡喷14B发动机了,你能和我们讲一下在进气道匹配上,它和老型号有什么区别么?”

  开口的是一名来自黎阳厂的工程师。

  之前在624所做高空台测试的时候,他还和常浩南有过一面之缘。

  作为歼7F研发的参与者和出资人之一,黎阳方面最初自然是希望能将自家的涡喷13FII发动机作为动力。

  但是亲眼见识过涡喷14地面测试之后,他们立即意识到,那是一种能让飞机性能实现飞跃的新型号。

  但认清现实归认清现实,不甘心多少还是有一点的。

  “主要还是在跨音速范围内,进气道的溢流阻力上面。”

  常浩南放下手中的杯子,向对方解释道: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综合性能,最终定型的涡喷14发动机增压比达到了18.6,基本已经处在小于15的典型涡喷和大于20的典型涡扇发动机之间。”

首节 上一节 134/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