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29节

  但项目嘛,肯定还是要做的。

  技术工作是他的立身之本,哪怕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和地位,也绝对不能丢。

  更何况到现在为止,常浩南还没有独自统领一个项目的经历。

  在工程领域上,这终究是个短板。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这种行业内按部就班的守则会限制真正天才的发挥。

  其实不然。

  哪怕开局满级号,也依然是需要成长的。

  更何况直接参与项目会带来很多便利性。

  别的不说,就拿他最近一直在研究的多物理场仿真课题为例。

  哪怕他过段时间真的把软件做出来了,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如何推广。

  靠行政命令当然是一种办法,但是论效果,绝对比不上他亲自下场,用自己的软件完成一个大项目来的震撼人心。

  成功经验永远是最有说服力的事情,比一百个院士的表态都有用。

  就像常浩南最早的成果,也就是新舟60项目衍生出的那个机翼常氏模型,如今几乎已经在整个航空工业系统内部推广开来,如果不是还有保密需求的话,恐怕其它行业也会开始采用。

  杨奉畑之后的连续几个电话,对面都是镐京区号。

  显然是603所。

  至于为什么有很多个……

  那自然是因为代表603的易元和,代表14所的郭林以及代表自己的姚梦娜和徐洋是分别打来的。

  好在他们基本都只是单纯表示祝贺,因此基本都只是聊了几句就结束。

  或许是常浩南总算醒过来并开始回电话的消息被不知道谁扩散了出去,在结束了和徐洋的通话之后,他便不再需要主动回拨了——

  因为新的电话被不断打了进来。

  蓉城611所、涪城624所、南郑182厂、筑城648所、乃至常浩南前世工作过,今生暂时还只是有过一些工作上联系的29基地……

  尽管相当一部分电话只是表达一个简短的祝贺,只有611所薛炽寿和他多聊了一会,但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时间里,常浩南还是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手忙脚乱。

  也总算理解了刚刚杨奉畑所说的“红人”是什么概念。

  他从未像此时此刻一样期待短信功能的开通。

  在有短信和微信的年代,很多关系尚浅只是一面之缘或者工作关系的人完全可以发个文字消息祝贺。

  而他也只需要编辑一个回应短信群发出去了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喝两大杯水之后还是口干舌燥。

  当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总算告一段落之后不久,常浩南就接到了可以准备开始访谈的消息。

  原本他面对央视的一对一采访还是有点紧张的。

  但在经历了刚刚的狂轰滥炸之后,好像也不算什么了。

  “脱敏反应是吧……”

  常浩南一边换衣服一边腹诽道。

  ……

  十几分钟后,当常浩南在学校会议室里看到常被称为姐姐,但其实比他大了快20岁的某位知名主持人时,最初还是吃了一惊的。

  后来经过解释才知道,虽然这段采访并不是专门的访谈节目,不会全部播出,但还是可能有一些片段加入到报导里面,加之上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所以不可能随便派个什么人过来。

  不得不说,央视派出来的这个团队,专业性还是没问题的。

  尽管主持人对于航空一窍不通,但整个访谈过程还是让常浩南感到极为舒适,一系列问题也是简明有力,却又不至于给人以咄咄逼人之感。

  跟后来某位采访丁中礼院士的女主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采访的最后,对方突然问起了常浩南在昨晚仪式上说过的那句话。

  “您是我面对过的,最年轻的专访对象,一般来说,人们在面对一个少年英才的时候,总是期望他表现的更意气风发,或者说更张扬一些,但是您昨晚的表现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状态。”

  这一次,常浩南没办法用戏谑的办法支应过去。

  于是他低头沉思了一会。

  主持人没有出声打断,只是静静地等待著答案。

  大概十几秒之后,常浩南才重新抬起头来:

  “就个人而言,我认为少年气不是不羁,不是张狂,不是目空一切,而是历经千帆,仍葆有赤诚。”

304.第304章 各自前程(二合一)

  第304章 各自前程(二合一)

  实际上,这一段内容其实并不在最初的访谈安排里面,完全是主持人倪平刚刚才临时起意加的一个问题。

  主要是出于本人的好奇。

  她虽然没有上台主持昨晚的颁奖典礼,但还是作为备份主持人在幕后观看了全程。

  其中印象最深的,自然是常浩南回答问题的那一段。

  虽然当时的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以为那是早就准备好的环节,常浩南的回答自然也是背稿,但是作为参与了节目全程筹备的核心工作人员之一,倪平非常清楚,那个问题在两个月前的第一轮筹备中就已经被删掉了。

  之所以又拿出来问,是因为当天一位负责颁奖的领导在路上耽搁了时间,主持人得到要求必须把时间表往后拖五分钟。

  所以常浩南在登台之前是肯定不知道有这个问题存在的,更遑论提前准备了。

  那段发言应该就是他自己的想法。

  这才有了刚刚的那个问题。

  倪平刚开始甚至并没有期待会得到一个严肃的回答,因为旁边的摄影师都已经开始收拾设备准备离场了,稍有些访谈经验的嘉宾就会知道,这种时候主持人抛出的问题往往是用来放松心理和拉近双方关系的,不一定需要按照访谈过程中的那种方式来回答。

  只不过常浩南在这种时候始终记著某部英剧中的经典台词——所有麦克风都应该被当做是开著的。

  因此,当他经过一番思考并说出那句话之后,一向反应敏捷的倪平竟然破天荒地出现了一瞬间的走神。

  一方面是其中确实带著点哲理。

  另一方面,她下意识地觉得对方似乎意有所指。

  虽然具体指的是哪里还没有头绪,但是历经千帆,仍葆赤诚这种说法,怎么看怎么都像是在描述四五十岁的人……

  好在不管怎么说,后面报导的小标题应该算是有了。

  而且,这一下,恐怕也能在更大范围内引发些许共鸣。

  台里面选择常浩南作为主要宣传对象的决定果然是正确的……

  回过神之后,倪平微笑了回应道:

  “您说的很好,虽然时光无法倒流,年龄无法缩小,但人的心态完全可以重归少年。”

  “很感谢您能专门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

  二人站起身握了握手,以示告别:

  “没关系,配合宣传嘛,应该做的,再说这也是我们共赢嘛。”

  常浩南稍稍客气了一句。

  访谈结束之后,唐林天本来打算留下对方吃个饭。

  一方面是他想要借著这个机会,搞一搞媒体方面的关系。

  另一方面,倪平在这个年头确实还是比较火的。

  可惜人家并没有卖这个面子,而是以节目制作周期紧张,拿到的素材需要马上回台里处理的理由给婉拒了。

  “唉……”

  看著节目制作组的众人上车离开的背影,唐林天有些怅然若失地叹了口气:

  “小常啊,刚才要是你开口,我估计他们应该能留下。”

  “呃……应该也不至于吧?”

  常浩南其实有点庆幸倪平等人的拒绝。

  现在就已经是六点多,这个饭要是真吃上,恐怕又要整到半夜去。

  他还想著回去之后给家里人打个电话,再好好放松一下来著。

  “对了,刚才有件事我忘了跟你说了。”

  唐林天突然转过身看向常浩南。

  “五四奖章获得者是有奖金的,200元,已经发到学校了。”

  后者嘴角微微抽了抽。

  200块钱哪怕放在1997年,也著实不算多。

  当然,这个奖重要的本来也是荣誉,哪怕仅从功利性的角度讲,后续细水长流带来的各种好处也绝不是几百块钱能比的。

  只不过,常浩南也没想到这个好处会来的如此之快。

  正当他调整心情准备说点什么的时候,唐林天却又接上了一句:

  “当然,这200元是共青团那边发的,学校,还有学院方面考虑到你这一年所做出的贡献,决定给伱专门评一个奖学金,另外还有京城ZF方面,也对你表达了祝贺和慰问,通过我们给予了你一定的奖励。”

  这个大喘气的说话方式绝对是故意的。

  常浩南的心情也随之体验了一把坐过山车的感觉。

  好在他虽然也喜欢钱,但表面上还是比较绷得住,没有出丑。

  “这其中学校出了5万,京城方面出了1万,三方面的奖金加起来,总共是60200元,不过中间还有一些程序要走,你留一个自己的银行帐户,我们尽快走完流程,把钱打给你。”

  “院长。”

  常浩南用尽可能平静的语气说道。

  “怎么了?”

  “用不用我把倪老师他们给追回来?”

首节 上一节 229/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