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5节
不过审稿人员的职责还是让他收起内心的轻视,认真地继续看了下去。
万一能带来点灵感呢……
然而当他看完第一页的摘要时,就意识到自己刚才有些先入为主了。
“本设计不仅为内转进气道提供了良好的前体附面层排移效果,还有效避免了传统下颌进气道布局中前体附面层与进气道内部流场之间的相互干扰。”
就这一句话,几乎直接写到了卢育英的心坎里面。
他已经被这个前体附面层和进气道内部流场之间的干扰折磨了小半年的功夫。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却声称他已经把问题解决了。
“M=0.8时,总压恢复系数不低于……0.942。”
当卢育英看到摘要最后那个数值的时候,握著钢笔的右手猛地颤抖了一下。
一滴墨水被甩到了桌面的玻璃上,不过他却完全没有在意到。
相比他之前的几版设计高了10%还多。
卢育英不知道的是,这个令他难以相信的结果甚至还是被常浩南和杜义山专门“处理”过之后的。
但这个数字也足够让他期待下面的内容了。
哗啦——
论文被他翻到了第二页。
在一个简短到有些离谱的引言之后,作者丝毫没有废话,直接开始介绍设计思路和方法。
……
十分钟过去了……
二十分钟……
一个小时……
当卢育英看完论文的最后一页,再次抬起头的时候,墙上挂钟的时针和分针已经重合在了一起。
他竟然不知不觉地看了差不多六个小时论文!
右手边的笔记本上已经被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内容,有些是暂时没太看懂的地方,有些是需要计算或者风洞验证的部分,还有些则是单纯的感叹。
比如:
“既保证了高能主流的捕获,又把近壁面的低能流排出进气道,妙!”之类。
这篇论文的篇幅有足足十页纸,但语句精炼、言简意赅,并没有半点水字数的痕迹。
全是干货。
而且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
饶是他一个59岁的老同志,也不得不感叹一声严谨!
看来作者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似乎应该有一定的工程经验才对。
卢育英这样想道。
论文在正式发表见刊的时候,在结尾处会附上作者的照片和简介,不过这是编辑部的活,审稿人在审稿的时候是看不见的。
所以卢育英并不知道这个常浩南到底是谁。
只能大概猜测,或许是京航从国外哪个大学新挖回来的青年才俊。
这个年头,国人往外跑的多,出去之后选择回来的几乎没有。
故若真是如此,倒也算一桩稀罕事。
况且看完全文之后,卢育英已经意识到,论文内容应该是做过类似脱密的处理,隐去了一部分数据和过程。
因此明天上班之后,他准备给京航那边打个电话,看能不能跟作者本人交流一下。
只有从对方那里获取到完整的信息之后,才能开始下一步的风洞试验。
因为论文审稿人只负责考察研究过程和思路,并不需要对数据本身的真实性负责。
但作为一个飞机设计师,他得确保自己拿到的数据是完整且真实的。
当然从这篇论文中论述过程的严谨程度上看,卢育英对于结果还是比较乐观的。
第38章 学年结束
当天晚上,常浩南他们三个进了保研面试的人按照“惯例”请班里关系不错的同学吃了顿饭。
还是BJ烤鸭,只不过馆子的档次高了不少。
金聚德。
这家百年老字号在这个年代名声还没臭掉,也确实还有真功夫。
就是价格著实有些离谱,一打眼还以为又回到2023年了。
不过周书万和张漫都不是差钱的人,至于常浩南则是前几天才拿到了那笔800块的订金,手头也还算阔绰。
其实按理来说,寝室都是八人间,三个人光室友就应该有21个。
但常浩南这边,吴懿范下午就请假没来会,联系不上,刘然称病没来,黄志强自从年级大会开完就没了踪影。
至于张漫,她的性格在女生圈子里确实不太吃得开,加上飞机系女生本来就少,她那个宿舍还有几个外专业的,因此压根一个室友都没叫。
只有周书万那边来了6个人,唯一没来的那个是因为买了晚上的车票,已经不见人影了。
考虑到整个场合只有张漫一个女生也不好,所以众人一合计,干脆把马上就要辅导员任期结束回去读研的柳晨晨给叫了过来。
柳晨晨虽然气场很足,但平日里本来就是没什么架子的。现在马上就要回归到学生的身份,那就更是没包袱了,很快就跟其他人打成了一片。
既然请客的由头是保研,那么话题也就很快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关于未来的讨论。
“我之前听璐姐说南神已经被杜义山院士招过去了,那你们俩呢,有什么想法么?”
没几句话的功夫,柳晨晨对常浩南的称呼也已经跟著变了。
“我嘛……自知之明还是有的,虽然进了面试,但最后肯定还是保不上的,所以我也不准备往这方面费事了,准备直接找老师要个推荐信,自费出国。”
保研这个过程,虽说是有个面试,但如果没什么特殊情况的话,就是按照笔试排名来了,所以张漫说的倒也没什么问题。
只是旁边的周书万听过之后满脸都是震惊。
“漫漫,你……”
显然,这货在听到这句话之前,还以为张漫真的对自己有想法。
而现在大三下的专业课成绩已经尘埃落定,后者也没必要再继续装下去。
其实真要说起来的话,张漫人虽然是绿茶了一点、心机了一点,但其实这三年的功夫也没对周书万这个备胎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毕竟张漫本身就是个小富婆,也不能算是个学渣。
无非就是找后者讲题、借笔记、抄实验报告还有几门专业课的大作业抱大腿。
最过分的事情可能就是在飞行器设计课程交作业之前,软磨硬泡地叫了几声万哥哥,让周书万同意把她的名字写到了常浩南后面的第二个。
只不过对张漫倾注了全部感情的周书万确实有些难以接受罢了。
“那你呢,万神?”旁边的梁昊给周书万倒了杯啤酒,拍了拍后者的肩膀。
其实周书万对张漫的意思,认识他的人差不多都清楚,但这种事吧……
没法劝。
“我么,准备到梁文昌教授那边去读研,他是飞机救生系统方面的专家,我对这个领域比较感兴趣。”
他做出了跟常浩南重生前的那一世一样的选择。
周书万说完,仰起脖子把杯中的啤酒一饮而尽。
“对了,晨晨姐,伱下个学期不是也要读研了么,研究什么方向啊?”常浩南看著气氛有点不对,不露声色地转移了话题。
“工业外贸这个专业么……你们也知道,其实很多东西都是虚的,研究更是研究不出什么来。”柳晨晨不喝酒,因此端了一杯葡萄汁:“我们2+3是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就定好导师了,我找的是杨慧梅老师,她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而且跟著她有机会直接参与外贸活动,没准还能公费出国转转。”
京航这个工业外贸专业主要指的是装备制造业,在如今这个年代,说好听点是工业外贸,说难听点其实就是工业采购——基本只有从外国买东西的份。
至于其他人,只有一个有准备考研的想法,但现在考虑导师的问题显然还太早,复习数学和英语才是正路,
总之,一番觥筹交错之后,这本科阶段最后一个正常上课的学期就算是宣告结束了。
……
第二天一早,常浩南准时来到实验室。
在机翼颤振分析的课题被他超额完成之后,日子倒是清闲了下来。
虽然还有结题报告没有完成,但这个活已经被交给了经验丰富的方振来完成,后者甚至没有让常浩南和姚梦娜帮忙。
杜义山的课题组当然还有其它项目,但大多数更接近常浩南之前接的那种私活,甚至跟航空都没什么直接关系,比如说给流化床做两相动力学分析之类的。
没办法,这年头哪怕院士的课题组,也得靠这些“无关”项目赚经费。
至于下午的组会,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他的计划是先讲一些基础理论,再直接用那个米格21建模进行一次现场演示,边做边讲。
于是常浩南便打开电脑,准备继续研究叶轮机械中弯掠叶片对扩压叶栅内分离结构的影响。
在之前改进那个风扇的时候,常浩南就已经想起来,弯掠叶片对于气体流动性能的影响可以被应用到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风扇叶片设计中。
只不过前世并未太多接触航发研究的常浩南对于其作用机理和规律了解不多,所以还是得在这方面进行一些预先探索才行。
否则无法提出一个合理且闭环的项目构想,想动用系统都没辙。
然而就在他准备开始确定数值模拟方案的时候,办公室的电话恰好响了起来。
接电话的是夏天。
“喂,您好……”
“蓉城611所?”
“没错,这里是京城航空航天大学,但我们……”
夏天本来想说我们老师还没到办公室,结果对方却直接表示自己要找的是常浩南。
“常师弟,电话那边是找你的。”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