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7节
要不要先展示一下自己在模拟方面的技能?
但杜义山刚才说的那句话中提到了很关键的两个字:
旁听。
无论下面坐著多少人,除了同组成员之外都是在旁听。
这让他最终决定继续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
“我们知道,流体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可以记为7个自变量的函数,F=f(l,θ,ρ, U,μ,ω, c),其中l表示物体的某一代表性长度,作为研究的特征长度,θ表示……”
“经过量纲分析后,可以将具有几何相似的同类型物体所受到的力F记为……”
“下面我们依次讨论上面这个公式中出现的无量纲参数……”
刚开始的时候,常浩南确实还是有点紧张的。
但随著讲解的不断进行,他很快就进入了状态,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飞快地写下一个又一个算式。
即便理论功底相对比较弱的人,只要跟著他的思路走下来,也能对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这就是系统赋予知识的厉害之处了。
上一世,常浩南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当然非常熟悉。
但真要说到这些理论,那最多只能算是了解。
在重生并得到系统buff之后,这些理论知识才如同刻印在他的脑子中一般。
以前的常浩南其实也一度觉得这种基础理论作用不大,反正又不耽误应用。
但到后面要做的项目越来越复杂之后,他才意识到这种看法错的离谱!
不掌握基本原理,就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
实际上这不能说是常浩南一个人的问题。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本来就是航空工业受到新知识冲击最大的一段时间。
大量以前并未接触过的理论和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涌入国内,而且还是从苏/俄和西方两边一起来。
很多时候,台上讲课的教授和台下听课的学生,都还处在学习过程之中。
因此他这一代大学生,除了某些确实天纵奇才之人以外,学到的东西都有些……广博不精。
所以常浩南才选择了这样一种更加通透的讲法。
另外一边,正在下面听著的唐林天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刚才的判断有问题。
虽然还没讲到具体的应用部分,但如此扎实的理论能力,绝对不是个需要在组会上报告学习进度的新手所能拥有的。
此时常浩南所讲的内容也终于进入了数值模拟的部分。
“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即对N-S方程直接进行数值求解计算,这种方法不需要对湍流流动做出近似处理,因此其计算结果比较准确,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求解方式计算量过于巨大,以目前的计算机性能而言完全不现实。”
“对于非直接数值模拟方法来说,主要有两个大的分支,分别为雷诺平均法和大涡模拟法……”
“雷诺平均法的RNG k-ω模型其湍动能与耗散率方程与标准k-ω模型非常相似,通过对于前面方程47的积分,可以精确到有效雷诺数(旋涡尺度)对湍流输运的影响,这有助于处理低雷诺数和近壁流动问题的模拟……”
不知不觉之中,常浩南已经把面前四块巨大的黑板写得满满当当。
唐林天在模拟方面本就浸润颇深,常浩南讲的这些东西他也都知道,因此可以分出一些精力去关注周围其他人的状态。
相比于刚才的基础物理学内容,这一部分有关模拟的理论部分,即便是一些老师也了解的并不透彻,因此很多人都已经打开笔记本开始记笔记了。
至于被带过来的研究生们就更不用说了。
都是本科毕业之后还继续深造的人了,怎么可能还意识不到计算机时代已经到来。
但是,能完全靠自学成才的人毕竟是少数。
大多数人都只是在这个领域的大门前逡巡而不得入,或者勉强入门但又不得要领。
在这种情况下,一次几乎从零开始的、系统性的理论讲解,对于这些人而言无异于指路明灯。
此时距离常浩南开讲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但教室里面的大多数人仍然维持著全神贯注的姿态。
对于唐林天来说,这甚至比讲述的内容本身更让他感到意外。
作为一个经常给学生上课的教授,他太清楚课堂的极限在哪里了。
一节课45分钟,绝大多数人也就能集中30-35分钟的注意力,再往后,哪怕是好学生也多多少少会溜号走神。
但是在现在这个教室里面,90分钟过去,竟然完全没有发生这种情况。
唐林天也翻开了自己的笔记本。
不过他记录的东西不是常浩南讲的知识点,而是通过回忆复盘后者从一开始到现在的讲课方式。
大概十几分钟以后,看著笔记本上面的内容,他有些自嘲地摇了摇头。
刚才光是听讲没有感觉,现在把人家的思路列出来之后才意识到,能把复杂的知识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完全靠的是对方精深的理论功底。
这些东西他哪怕想做成教案,都要颇费一些功夫。
然而常浩南可是一直站在讲台前面脱稿讲解的!
想到这里,唐林天突然有些好奇。
一个初学者听过刚才的整个讲解过程之后,到底能获得怎样的进步?
恰好,坐在他旁边的是一个学生模样,穿著衬衫的男生,此时后者笔记已经记到了大概第五页的样子。
于是趁著常浩南擦黑板的功夫,唐林天伸出钢笔,轻轻碰了碰对方的胳膊,准备问一下他听到这里之后的感受。
没想到男生连头都没抬,直接甩了甩胳膊,同时用极不耐烦的语气说了一句:
“别动,好好听讲!”
第41章 要不试试美人计?
差点被邻座男生一肘砸在脸上的唐林天露出了一个有些尴尬的微笑。
他是个老好人性子,倒也不生什么气,只是感觉有点丢人。
好在环顾四周之后,发现大家要么在记笔记,要么在看黑板,并没有其他人注意到刚刚发生的一幕。
松了口气的唐林天重新陷入了思考当中——
虽然搭话的企图没有成功,但他一开始的目的还是达到了。
从对方刚才的反应上来看,收获显然是不小。
这让唐林天突然有了些想法。
他准备等到组会结束之后,去找杜义山问问这个学生的情况。
或许……
等到毕业之后可以考虑直接聘任留校?
能进杜义山的课题组,科研能力肯定是没的说,讲课水平还这么高,简直是个宝贝。
到时候如果能大量培养出国家最紧缺的航空人才……
唐林天的思想已经逐渐开始了放飞自我。
“但如果是个博士的话,只给个讲师头衔怕是没什么吸引力啊……”
想到这里,他的兴奋又很快转为了担忧。
这个年头,博士毕业直聘副教授还没有形成一个制度性的政策。
别说他一个院长,京航校长也没办法单独做这个主。
至少得在讲师岗位上熬两年才能开始申报评审。
并且因为经费有限,高校教职员工的待遇也比较低。
所以总的来说,吸引力其实是相当有限的。
因此唐林天已经开始思考学院方面还能给出什么有吸引力的条件了。
“优先分配住房?”
“解决京城户口?”
“……”
想了半天,唐林天还是没琢磨出一个稳妥的办法来。
一个能力这么强的博士,要是去外企的话一年拿个十几万甚至二三十万恐怕都不是问题。
有在讲师岗位上蹉跎的那两年时间,京城的房子和户口也差不多赚出来了。
“要不……试试美人计?”
唐林天摸著下巴,思路也变得愈发不著调起来。
就在他已经开始思索学院里有没有哪个年轻女老师能栓住对方的时候,常浩南终于坐回电脑前面,正式开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算例演示了。
相比于刚才的理论讲解,大家对于这部分还要更感兴趣一些。
自然也包括唐林天在内。
于是他只好暂时收拾心思,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前面的幕布上,同时把笔记本翻到了新的一页,准备看看对方在实际应用领域的功底究竟如何。
“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常浩南说著打开了电脑上面的3D建模软件,趁著加载的功夫继续讲道:
“对研究对象进行三维建模、创建仿真计算域、对计算域进行网格划分、确定计算模型、求解计算和仿真结果后处理。”
一个真正的仿真模拟项目如果从三维建模开始计算的话,最少也得花上个几天时间,所以常浩南自然不可能真的把整个过程都进行一遍。
早在组会开始之前,他就已经想好了这一部分内容的详略分配。
“这个计算模拟过程,很多相关的指导书都会讲到,因为今天时间有限,所以我的重点会放在模拟中的一些细节和要点上面,算是我的一些个人心得,课本上面应该是找不到这些内容的。”
常浩南这句话只是随便一说,但却让下面一些平时上课只是念教材的老师多少感到了几分羞愧。
“在创建三维模型之后,一定要记得对模型进行进行必要的修正,否则就有可能在网格划分过程中出现问题,比如现在屏幕上的这个模型就是一架飞机的机头部分,我们需要对雷达罩头部这一小块进行实体化修复,以使其适用于体网格划分……”
“根据我的经验,三维体网格质量至少要达到0.25以上才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仿真模拟,所以对于复杂模型不要直接生成体网格,我个人的习惯是先对线网格进行设置,再对面网格进行设置,从而生成表面壳网格,在此基础上再由壳网格生成体网格……”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