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580节
“没想到常总在金属塑性成型这方面也有研究……早知道如此的话,我们当初就应该跟您讨论之后再进入研发……”
这话听得常浩南赶紧摆手:
“我对你们的课题方向没什么研究,只是对求解泛函和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数学课题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林景堂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那……您写的这些。”
“咳咳——”
常浩南把手中的笔放下:
“刚刚听你介绍的过程中想出来的……一点浅见,抛砖引玉,抛砖引玉……”
第716章 挖墙脚
虽然常浩南说是抛砖引玉,但林景堂毕竟在工艺数值计算方面浸润多年,基本上属于一点就通的类型。
哪怕只从目前绘图板上面理论计算的内容而言,这套看上去好像有些平平无奇的新算法也可以大大降低速度场求解过程中的计算量,而这恰好又是整个计算流程中耗时相对较多的部分。
只可惜112厂那边还没有把具体的工艺参数送过来,因此更具体的计算步骤暂时还无从开始,暂时只能先从理论模型研究的角度,测试一下几种经典的体积不可压缩条件在这一问题下的普适性。
“另外就是,常总,在设备正式通电开车之前,我们需要先单独测试一下液压同步纠偏系统的的工作状态……”
“我们这边负责的疲劳分析和可靠性检测系统目前正在执行开环测试……”
“主工作液压缸的行程传传感量系统……”
“……”
在常浩南的指挥下,各个子系统的进度汇报,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被一项项汇总起来。
而在他的脑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精确和完善的时间表……
“这样总结起来,大部分冷车状态下的工作项目都已经完成了,只剩下一个同步纠偏系统需要执行单独的开环测试。”
常浩南抬起头,把视线从面前的笔记本转移到会议桌两边的几名负责人员身上:
“新厂区的供电情况怎么样,施工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过停电或者电压不稳的现象?”
要是搁在二十多年后,这类问题几乎都不用额外操心,但眼下这个年代,还处在电力系统大升级的前夜,一整个城区停电这种事虽然不能说是日常,但也算是时有发生。
很多高档住宅,甚至会普遍自备柴油发动机。
但是像模锻压机这种超大型设备,而且周围还是江重的一整个新厂区,工作起来之后的耗电水平相当恐怖,靠自备应急的柴油发电机属于杯水车薪,因此必须得由当地保障电力不断才行。
颜永年自从大概一年前进驻厂区开始,包括今年春节在内就没离开过,自然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最开始,我们这里是跟旁边的团县共享供电网络,那段时间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不过后来,江城当地把我们这周围划成了一个工业新区,特批了一条专门的供电线路,而且不受城区电力使用规划的影响,电压的稳定性和断电次数就都有了很大改善。”
“这边上次计划外断电应该还是今年2月份,过年之前,从变电站出来的供电线路被积冰给压断了,后来用了大概30个小时恢复。”
“针对偶尔的供能缺失,咱们当初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安全锁止系统是通电解除模式,所以倒是也不用太担心。”
在世纪之交这会,电网如果面临过载风险,普遍会选择优先保障工业用电。
这一点跟后来完全相反。
因此,能有一条电力专线,基本就可以避免大部分的供电问题。
“这种因为不可抗力导致的断电可以接受,只要不是频繁发生影响生产就行。”
常浩南微微点了点头:
“既然供电没问题,那么我们就暂定在……5月13日,执行设备的第一次通电检测,如果自检和外检都没有发现问题,那么5月15日开始给液压设备预热,正式进入设备启动流程,有没有问题?”
“没有!”
另外几人一致开口回答道。
“那今天会就开到这,散会!”
……
会议结束之后,常浩南在厂房里面单独找到了正在例行巡视车间的颜永年。
模锻压机对于常浩南来说只是手头同时开展的两个大型项目之一,但对于后者而言,却是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还差点就失之交臂的事业,说是毕生心血都不为过,因此在上心程度上,要比常浩南这个总设计师还高。
二人站在车间二层的目视检查台上,看著不远处的工人在型架上爬上爬下,安装最后到位的一些辅助设备,以及并不发挥实际功能的装饰物。
比如“江城重机”四个巨大的汉字。
对于超重型模锻压机这种全世界加起来也没几台的宝贝,别说只是把生产企业写上去了,颜永年甚至提议过要不要给它起个类似军舰一样的名字。
最后还是因为过于中二被常浩南给否了。
“没想到两年时间,真能万丈高楼平地起,把这台设备从零开始给造出来……”
颜永年用手中对讲机的天线推了推安全帽檐,跟旁边刚刚走上来的常浩南说道:
“只可惜啊……沈老没能看见这天。”
这台7.5万吨级模锻压机的方案设计,以及相当一部分技术,都是以80年代末青华大学研发的一台6.8万吨预应力钢丝缠绕式模锻压机为基础完成的。
而沈鸿院士正是当时那个项目的负责人,也是颜永年的老师。
常浩南还曾经在模锻压机立项之前专程去拜访过一次。
1998年5月,沈鸿以92岁高龄逝世。
当时正处在设备由图纸向实物转化最关键的阶段,因此分身乏术的颜永年甚至没赶上参加对方的葬礼。
看著睹物思人的颜永年,常浩南觉得单纯语言安慰的效果可能一般。
而且,他也确实希望这位为华夏机械奋斗终生、小学学历的传奇院士能被更多人,至少是更多从业者记住:
“我提议,在这台模锻压机完成首次试生产之后,用生产胚料的剩余部分,在江重新厂区内,为沈院士竖立一座半身雕像,以纪念他为这台模锻压机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颜永年猛地转头看向常浩南,双眼剧震。
好一会之后,才点了点头:
“好。”
随后二人一前一后走下检查台。
“颜教授。”
又在车间里转了几圈之后,常浩南直接表演了个图穷匕见:
“我记得,你那有几位全程参与了咱们项目数值计算过程的博士生,有没有今年毕业的?”
“今年毕业的有两个。”
颜永年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显然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怎么突然问这个?”
常浩南也并不准备掩盖自己的目的:
“我今年毕业之后,准备组建一个自己的实验室,当然是以京航大学和火炬集团进行校企联合的模式,现在很缺人手,尤其是研究生导师。”
“嘶……你不说,我都快忘了你还没毕业的事了……”
这下子颜永年听懂了。
这是要挖他墙角啊……
但是,因为有了刚才那一段铺垫,现在他要是再拒绝,那就显得过于不当人了。
于是,在犹豫片刻之后,颜永年还是点了点头:
“回去以后,我让他们去给京航投一下简历好了……反正有过这段项目经验,应该也不难通过……”
第717章 特殊的礼物
一番PY交易结束之后,颜永年的两个得意门生就这样被“分配”给了常浩南。
当然,从1996年开始,毕业生包分配这个制度就逐渐开始取消了,哪怕在此之前,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因为不满足于分配工作的待遇或者工作地点而选择跳出分配,自行联系工作单位。
毕竟现在不是二十多年后。
90年代这会,研究生乃至本科生,在就业市场上都还是比较吃香的。
不过常浩南这边的情况显然不太一样。
无论是火炬集团,还是跟京航共同成立的校企联合实验室,都属于瞎眼可见的有前途。
尤其那两个人还都跟常浩南做过项目,基本可以无缝融入。
只可惜颜永年选择衣钵继承人的事情,可能又要延后了。
“对了,常总,还有个事我差点给忘了。”
二人此时已经离开车间,颜永年摘掉头顶的安全帽说道:
“上个月,北方车辆研究所的同志过来跟我们交接项目的时候,说跟您联系不上,所以把一个纪念品放到我这来了,让我转交给您。”
“北方所的同志已经完全撤出项目组了?”
常浩南也把安全帽和工装脱掉,挂进写著自己名字的衣柜格子里,重新换上外套:
“怪不得这次过来没见林庆松林工他们。”
模锻压机这个项目最早立项的时候,因为没钱,以及更关键的,成员没有编制,因此在丁高恒的安排下挂在槐树岭的北方车辆研究所下展开研究。
顺便借用,当然也可以说是培养了一批兵器工业系统的技术人员。
林庆松就是其中一位。
本来常浩南是准备把他擢升到项目领导团队里面的,但对方考虑到参与模锻压机项目的同时还要负责本单位的重型装备研发,因此没有答应。
后来随著装备工业司成立,模锻压机研发团队,包括整个江城重型工具机厂有了本家,自然也就不需要再借壳行事了。
“嗯,兵器工业那边的大部分主力,都已经被抽调到通州去保障9910工程了,所以只在咱们这边留下了几名负责资料和文件的同志负责收尾。”
颜永年和常浩南二人一前一后走向厂区另一边的生活区:
“上次过来的时候,那边的祝总还说要特地发一封感谢函给我们项目组来著……”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