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55节

  “……”

  日复一日,飞行员和塔台的对话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平淡到甚至让人觉得有些无聊。

  但对于这里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宁肯整个职业生涯都能这样无聊下去。

  毕竟,试飞工作如果刺激起来,一般不会是什么好事……

  站在塔台的角度,常浩南可以看到,跑道侧面被画上了一条条等距的横线,应该是为了直观看出飞机的起飞或著陆距离。

  站在窗前的一排人几乎不约而同地紧盯著1121号机的后轮。

  在刚过第六条线的时候,飞机轻盈离地。

  “好!”

  何明一手拿著望远镜,另一只手在空中挥了一下拳头。

  “这一条线是50米?”

  常浩南大概有了猜测。

  新机体的结构重量本来就低,再加上换掉了原来那个尺寸惊天动地的N001雷达,因此实际下线的歼11B空重相比老型号轻了足足800kg之多。

  哪怕是双发重型战斗机的体量,这也不是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

  因此,起飞距离相比于只是换发的歼11WS验证机必定会有一个提高。

  “没错。”

  何明点点头。

  而这个时候,离地的1121号机已经开始了近乎垂直的爬升。

  当然,垂直爬升这个动作本身,哪怕是老苏27SK也能完成。

  但是。

  这架飞机从接近水平到机头垂直向上的过程,却异常迅猛。

  甚至让常浩南有了点当时看歼10首飞的感觉。

  要知道,后者是一架鸭式布局的飞机,先天具备抬头力矩。

  而常规结构的歼11要想实现抬头,本质上是需要像跷跷板一样,让负升力把水平尾翼往下压。

  考虑到总升力的问题,这个效率一般都会设计的比较保守。

  越大的飞机,这个情况就会越明显。

  这也是为什么像F15、苏27、F14这样的重型战斗机,明明推重比更强,却依然会让人感觉有些笨重。

  因为机动性和敏捷性,本来就是两个层面的性能。

  而在用上了全新机体之后,敏捷性这个原本的最大短板,显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补强。

  就连座舱里面的付国祥,刚才都被那夸张的抬头速度给惊了一下。

  “有点意思……”

  他注视著眼前的高度表,一直到上面的数字显示为02500,然后才改平了飞机。

  大概20秒之后,负责伴飞的那架歼11AS,也跟著爬升到了相同的位置。

  “准备执行试飞科目。”

  付国祥在无线电中报告道。

  按照试飞计划,最先进行的是十几项常规项目,主要测试飞机的基本飞行能力。

  不过,得益于歼11的超长航程,这个过程结束后并不需要马上返航。

  而是可以继续进行其它科目。

  当然,毕竟是结构大改之后的第一次飞行,不可能直接上特别高的强度。

  但其中有一项是付国祥很感兴趣的。

  ……

  半小时后,完成一轮循环飞行的付国祥重新架机回到北陵机场上空。

  他把飞机完全改平,然后稍稍推动节流阀,把速度逐渐积累到950km/h的高亚音速状态。

  在最老型号的苏27SK上面,由于结构强度问题,整个跨音速段的飞行性能都会被飞控限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而歼11AM通过修改飞控,把产生限制的速度段精确到了两个50km的范围内。

  不过因为硬件没什么变化,所以总归还是有缺陷。

  但歼11B/苏27SM使用的二阶段升级机体,则计划从硬件上彻底消除这个隐患。

  确认速度达到测试标准之后,付国祥向右猛地一个带杆——

  熟悉的天旋地转感传来。

  飞机开始进行滚转。

  作为试飞员,付国祥即便在这种环境下仍然可以保持绝对清醒。

  “7.6秒。”

  连续三圈滚转结束后,付国祥看向计时器。

  7.6秒,三圈,1080°。

  差不多140°/s的滚转率。

  很明显。

  升级,有效!

第792章 需要预警机

  140°每秒的滚转率,如果放在整个战斗机范围内,那倒不能算是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远的F16幻影2000,近的歼10和阵风,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高的甚至在净构型下能达到300°每秒以上。

  不过很明显,这些飞机走的本身就是高敏捷性的设计路线。

  对于一架并不以此见长——实际上过去还一直是短板的重型战斗机来说,这个数字已经进步相当明显了。

  而这一切,也都被飞在略微靠后位置的那架歼11AS全部记录了下来。

  “1121,你的滚转很快,而且滚转过程平稳,几乎不掉高度,非常好。”

  哪怕是对于顶级试飞员来说,在两个试飞科目之间也是需要休息的,因此天上的两架飞机正趁著这段功夫进行无线电联络。

  “我感觉这还没到机体强度的极限,不过单靠襟副翼的话,恐怕也没办法提供更高的滚转力矩了。”

  付国祥的声音中夹杂著略微急促的喘气声:

  “我先转向180°,把速度再提高100试试。”

  与此同时,随著第一次滚转测试结束,塔台里面也响起了一阵掌声。

  尽管如今的无线数据传输效率还不支持处理高清画面,但通过在原型机内部集成一组额外的天线和传感器,已经可以把一些基础飞行数据实时回传给塔台。

  这个改进对于一帆风顺的试飞来说其实可有可无,但万一试飞过程中出了什么故障乃至事故,那就有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虽然这种事情已经好几年没有出现过了,不过大家心里总还是得绷著这根弦才行。

  航空安全这东西,一旦稍有放松,那很大概率就是直接山体滑坡。

  “何总,看来你们的机体结构升级,卓有成效啊。”

  常浩南看著面前屏幕上面显示的飞行参数曲线,语气也跟著轻快了不少。

  旁边的何明虽然表面上一副平静如水的样子,但直到说话时才被将将压下去的嘴角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兴奋:

  “机体结构升级的效果,我们其实之前就确定了,现在能把这个理论效果给落实下来,还是要感谢包括常总您在内,给我们十一号工程提供新技术新工艺才是。”

  他这说法当然也不全是虚的。

  隔壁使用同款机体的苏27SM在大半年之前就已经首飞,验证了这个构型的有效性。

  除了结构强度的提高让飞控层面解除了对滚转的限制以外,更主要的是,新构型下襟副翼的长度显著提高,几乎占据了整个机翼的后沿,因此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滚转。

  但设计归设计,实物归实物。

  否则斯坦航空公司造出来的飞机也不会那么让人难绷了。

  对于才刚刚把基础型号苏27SK造明白不久的华夏来说,能在一次大的结构和工艺升级之后不出问题,这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其实老付的感觉没问题,单论结构强度,这个机体其实还能有不少余量可榨,听说苏霍伊那边正张罗著给一架苏27SM原型机把AL31FU给装上去,试试极限究竟在哪。”

  AL31FU,就是711号技术验证机使用的发动机,相比AL31F提升了推力,更重要的是具备推力矢量控制(TVC)能力。

  侧卫的机体本来就大,再加上两台发动机的安装位置距离中心轴线很远,所以转动惯量很大。

  在过去,制约滚转率提高的主要是结构强度,所以这个问题倒不是很明显。

  而现在,正如付国祥所说,仅靠襟副翼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了。

  不过,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如果装上TVC喷口,那么原本单纯的累赘就可以一转提供转动力矩。

  这种情况下,发动机位置距离中心线远,反而成了优势。

  “一步一步来吧。”

  常浩南双手背到身后:

  “等涡扇10彻底走完生产定型之后,升级TVC能力的事情肯定会提上议事日程的。”

  推力矢量这东西,真要说起来,未必有什么大用。

  但有总比没有好。

  对于大推力发动机来说损失不了多少推重比,而TVC喷口在不工作的时候又不会消耗寿命。

  只要用上一次就是血赚。

  不过,优先级确实可以往后稍稍。

首节 上一节 655/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