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59节
于是,他重新恢复了严肃的脸色:
“盛京那边的情况,还顺利吧?”
“一切顺利。”
常浩南也收敛了表情:
“歼11B的试飞,当然还有涡扇10设计定型之前的最后阶段测试都在按照时间表进行,我们目前已经冻结了涡扇10A的技术方案,除非再发现什么特别要紧的问题,否则就将按照当前技术状态进行小批次量产,直到完成生产定型后,再转入正式量产。”
“至于一些最近才完成研发,或者仍在研发过程当中的新技术,将会在未来的改进型涡扇10C上面体现。”
量产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
这是很多项目为了保证足够快的叠代速度而设立的标准。
虽然这个原则是由于成为一句军工口号而广为人知,但实际上,大部分军品的叠代速度并不满足这一要求。
至少在90年代末这会还不满足。
不过,在常浩南的带领下,航发这块,确实是做到了。
比如现在,就是量产涡喷14,研发涡扇10A/B,同时规划著名涡扇10的深度改进型。
“很好。”
丁高恒满意地点点头。
在他的印象里,常浩南每次带回来的消息似乎都是这样。
略显枯燥的顺利。
当然,他宁愿永远这样枯燥下去。
“还有什么需要组织上提供的帮助么?”
有这样一个部下,丁高恒的职责就成了当好一个保姆。
“还真有。”
常浩南倒也不客气:
“按照计划,歼11B的主要武器之一会是霹雳13,就是那种用R33导弹的弹体,换上我们自己主被动复合导引头的对空对地两用导弹,不过要想测试出这种导弹的极限性能,就需要一架预警机的协助,至少给载机提供一个大致的目标方位。”
而且测试空对空反辐射功能也需要一架真正的预警机做靶机(无人靶机无法提供足够的信号强度)。
当然不可能真打下来,而是在确认导引头正常工作之后再让导弹自毁。
不过这事听著还是有点风险,所以常浩南暂时没敢和丁高恒说。
怕把老同志给吓著。
“所以,空警200的研发进度最好能加快一些。”
常浩南说道。
加快研发进度,光喊两句肯定是没用的。
所以,这其实就是在委婉地要钱。
“空警200的试飞倒是顺利,正好明年又会有一大笔新的资金注入进去,所以进度应该很快。”
丁高恒自然听得懂常浩南的弦外之音。
好在科工委如今已经形成良性循环,让上级彻底感受到了高技术产业恐怖的利润回报率,因此在经费这块已经比前些年宽松了不少。
不过,紧接著,丁高恒的脸色突然阴沉下来:
“说起预警机,小常。”
他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了一个信封:
“这里面有几张照片,是圆环工程的负责同志从雅法那边传回来的。”
说完便把信封推到了常浩南面前。
实际上,作为一个重生者,常浩南哪怕不看照片,也大概能猜出来发生了什么。
抽出照片之后,果然和他预想的一样。
那南亚典型的肤色,以及其中一个人戴著的标志性头巾。
认不错。
“看来,大卫国那边是铁了心准备把圆环工程的成果卖给别人了?”
在丁高恒面前,他总归还是得表现出一点震惊出来。
“嗯。”
丁高恒回答道:
“不光如此,我们驻IAI的技术人员,甚至还遭到了IDF的无礼搜查,就这几张照片,都是通过特殊手段才带出来的……”
“……”
接下来的十分钟,丁高恒便向常浩南讲述了卢金文和随东兴二人那天的经历。
“艹……”
常浩南此前只直到圆环工程的大概走向,并不清楚这些细节。
如今第一次听说,也是感觉心头冒火。
毕竟自打重生之后,已经鲜少遇到这么让人红温的事情了。
“所以……IAI那边怎么说?”
他一边反问,一边思索著有没有什么不花太大代价但又能报复回去的办法。
“这几张照片还是有杀伤力的。”
丁高恒回答道:
“如果我们公布出去,他们和印度人的生意恐怕就要做不成了,所以目前达成的初步方案是各退一步。”
“IAI方面退还我方已经支付的2.5亿美元货款,并代替我们向别里耶夫集团支付飞机和设计方案的尾款,再把印度支付的购机款中的15%补偿给我们。作为交换,我方不再追究圆环工程的违约责任,也不公开这些照片。”
99年这会,印度还在因为此前核试验而受到制裁。
虽然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影响,大家几乎同时心照不宣地该干嘛干嘛。
但至少武器交易这块,比如华夏向巴军交付的歼7F,以及印度向伊尔库茨克制造厂支付的苏30MKI预付款,都默契地转入了暗中进行。
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IAI大张旗鼓往过卖预警机这种战略武器的消息走漏出去,影响还是比较恶劣的。
大卫国可能不怕这些舆论,但印度人却很可能因此而放弃购买,或转投别家。
这对急于回笼资金的IAI来说难以接受。
常浩南略微思索了片刻。
单从条件上看,能把那2.5亿美元给收回来,还有本质相当于违约金的一笔15%货款。
大概5000万美元左右的样子。
相比上一世来说,倒也不算亏。
然而,梁子既然已经结下,自然不可能就这么算了。
但话又说回来,大卫国毕竟有个好大儿撑腰,真要是在明面上闹起来,华夏这边手上的筹码还真不太多。
所以,最好还是能有办法让对面吃个暗亏。
就像在巴尔干所做的那样。
而算算时间的话……
或许可以在南黎地区搞一点事情出来……
第796章 先记在小本本上
计划虽然已经有了,但目前还不到执行的时候。
至少不是有大动作的时候。
一来,现在已经是1999年12月,眼瞅著就要千禧年了,大卫国在南黎的驻军基本已经开始回撤,只会留下一个废拉不堪的伪政权在那苟延残喘,而周边几个其它国家这功夫还没有完全抛弃对西方的幻想,正处在左右为难的纠结阶段,没什么好的著力点。
二来,如今的华夏虽然比上一世强了亿点,但对于地中海东岸这种地方,还是略显鞭长莫及。
总之,无论是从需求还是手段来讲,都还需要再经过一些准备。
说到底,圆环工程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主要还是因为当年签协议的时候,华夏这边仍然保持著对于西方的幻想。
并且,那功夫华夏跟大卫国之间的军火生意也已经持续了不少年,引进的怪蛇空空导弹,以及当时正在谈判、后来也顺利引进的哈比反辐射无人机后来也都对华夏同类武器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积极作用。
因此,就认为既然连合同都签了,那靠“契约精神”加上“老生意伙伴”的关系,应该就可以保障条款的正常执行。
结果可想而知。
西方的契约精神是用来约束别人的,根本不约束他们自己。
到常浩南总算在科工委这边搞出一点动静,能够说上话的时候,预付款和一架飞机早就已经送过去了。
所以能做的,也就是想办法擦屁股。
当然,小本本上的红黑帐肯定还是还是得记。
看著常浩南阴晴不定的脸色,丁高恒自然也能猜到他在想些什么。
后者毕竟是亲身经历过80年代到90年代初那段至暗时刻的人,看事情的角度跟从21世纪20年代重生回来的常浩南肯定不一样。
对于他来说,圆环工程的结局确实可以称得上不坏。
至少跟当年和平典范项目比起来,算是体面多了。
而且也没怎么吃亏。
沉默了一会之后,丁高恒还是开口道:
“小常,你也别太为这件事窝火了,能快刀斩乱麻地给圆环工程收个尾,对于咱们来说未必是坏事”
这话说的倒是没毛病。
只要圆环工程还存在一天,就难免还会有人对大卫国那边抱著侥幸心理。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