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28节

  尽管不理解常浩南是为什么而纠结,但贺广佑还是开口解释道:

  “前些年,我针对蒙省中西部和陇原省中部的土壤水土保持能力进行过研究,发现混种黑麦草和苜蓿之后,收割过程中把这两种作物的根系留下,可以有效提高土体的抗剪切能力,而在一定配比的情况下,又可以降低土体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另外,苜蓿和大豆一样有根瘤结构,而且最适宜的种植环境就是土质松软的沙质壤土,很适合刚刚经过改性的荒漠地形,只是耗水量比较大,所以要开发耐旱的品种……”

  “……”

  尽管贺广佑此前被翟明国评价为水平一般,但再怎么一般也是个农业专业科研人员,说起自己的研究来自然头头是道。

  而且或许是有两位大佬在听的缘故,还越说越兴奋,很快就深入到了作物学和土壤学的内容。

  总之,天道好轮回,常浩南总算也被完全听不懂的知识来了一次暴风洗礼。

  “那个……贺教授。”

  总算,在对方再次说完一段内容,稍作停顿的当口,常浩南赶紧插了一句嘴。

  而旁边的翟明国也恰到好处地往贺广佑面前放了一杯水。

  这才打断了对方的连续施法。

  “既然是这样,那么您说的这种耐旱耐盐碱的作物,不知在哪里可以搞得到呢?”

  其实早在刚才的时候,常浩南就已经决定借著这次机会,把那位叫庄秉昌的育种专家给拉进这个项目里来。

  华夏总体的治安情况,需要随著时代和经济发展而慢慢提升,不可能因为常浩南做了什么就一蹴而就地变成二十多年后那个样子。

  哪怕他现在把天网系统给掏出来,华夏各地也拿不出足够的钱和人来安装和维护这套系统。

  而庄炳昌现在只是个在业内小有名气的农科院研究员,即便是眼下这个年代不太常见的海归,在没有什么明确理由的情况下,常浩南也不可能专门申请给他配一套安保——

  就算能,别人也未必就愿意。

  自从去年初被提高了安保规格之后,哪怕常浩南这种比较宅的人,有时候都能体会到生活不太方便。

  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一个大项目把对方给留住几年。

  京城的治安,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而蒙省那边是试验田,会设在荒漠地带,几十上百公里内都未必有多少人烟。

  总归还是安全一些。

  但常浩南此前毕竟从未接触过农学领域,如果直接就点名一个某某人加入项目,无疑会显得十分突兀。

  所以,他就想著再跟贺广佑拉扯一段,然后让对方列个名单出来。

  这功夫国内搞大豆育种的专家拢共也没有多少,庄秉昌大概率可以位列其中。

  不过,贺广佑的回复却让常浩南直接省去了中间这些弯弯绕绕:

  “咱们国家现在的育种研究,多数人还是跟随袁院士和李院士二位的脚步,搞水稻或者是小麦,毕竟都是主粮嘛,上面重视,经费也多,还有就是搞玉米和棉花的,至于研究大豆和苜蓿这些经济作物的……倒不是很多。”

  说到这里,他一只手轻轻敲击著桌面,略微思索了一下:

  “我知道吉省农科院六月份才刚引进了一位德国霍恩海姆大学毕业、又在华夏农大做过博士后的专家,叫庄秉昌……”

  贺广佑显然跟庄秉昌并不太熟,但语气中还是带著尊敬。

  毕竟,德国留学,属于留学圈里的地狱难度了。

  有一种说法,叫做“在德国留学的三年可能是你人生五年中最漫长的七年”。

  能毕业就已经非常厉害了。

  而听到这里的常浩南则差点笑出声来:

  “那你能联系到这位庄教授么?”

  贺广佑没有马上回话,而是低头从公文包中拿出了一个透明的软盘盒。

  里面的软盘按照不同颜色被分门别类归纳得整整齐齐,而且侧面还都贴著便利贴。

  显然都是贺广佑整理好的相关资料。

  因小见大,翟明国之前评价他“治学态度严谨”,应该还是靠谱的。

  “二位见笑,我电脑本来用的就少,出差也都是到荒郊野外,所以没买笔记本电脑,只能拿著这个盒子过来了。”

  贺广佑说著从里面挑出一张软盘。

  “我之前倒是没和他接触过,不过这里面有他发表过的几篇论文,上面有联系方式。”

  这年头国内的期刊都是比较狂野的。

  有时候不仅会给出通讯作者的工作单位和邮箱,甚至会把作者的大头照和办公室电话都给列在上面。

  官方盒武器了属于是。

  不过在这种时候,反倒合了常浩南的意。

  他把那张软盘接过来,插进笔记本电脑。

  里面是几篇论文。

  “话说,这个庄研究员既然是刚从农业大学到吉省农研所,那他之前发表的论文,难道不应该是挂著农大那边的联系方式?”

  旁边一直没说话的翟明国此时突然开口道。

  “他应该是带著成果进的农研所,刚刚才发过一篇新论文,日期最近的那个就是。”

  贺广佑回答道。

  常浩南心中直呼一声会玩。

  带成果进组,属于十几二十年后青年教师的普遍操作。

  就是把自己读博或者博后期间的研究成果留下一部分,等拿到非升即走的合同之后再发。

  这样就可以算作转正时的成绩。

  如果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无压力渡过考察阶段。

  只是想不到现在就已经有这种玩法了。

  很快,他就从一大堆文件中找到了那个前几天才被加入进来的PDF文档。

  《大豆基因组F连锁群较高密度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定位》

  这篇文档甚至还是已录用而未正式见刊的状态。

  点开之后,果然发现其中一位作者正是庄秉昌。

  虽然不是通讯作者,但这份文档甚至还带著投稿信息,也不知道贺广佑是从什么渠道搞过来的。

  总之,第一页下方列出了作者的基础信息和联系方式。

  “我不是什么知名的专家,庄研究员应该没听说过我。”

  贺广佑说道:

  “所以由您二位来联系他,可能会更好一些。”

第862章 神舟飞船的一个名额

  当天的稍晚些时候。

  长春。

  吉省农科院。

  庄秉昌正在办公室里,略显苦恼地看著面前电脑屏幕上的一张表格。

  三个月前,他从农业大学来到这里,一是因为自己的本科和硕士阶段都在这座城市读完,二也是考虑到东北地区本就适合大豆作物生长,符合他的研究兴趣和方向。

  但是在获得了更好的研究条件之后,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大豆育种,国际上最先进的领域显然是转基因。

  美国在1994年、巴西和阿根廷在1998年都批准了转基因大豆的商品化种植。

  这三个国家也是大豆的主要出口国

  不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是对此比较谨慎,毕竟涉及到基因库的问题,马虎不得。

  华夏也在其中。

  只是逐年开放了转基因成品大豆的进口,以及有一定限制的转基因育种研究。

  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是,育种学这东西跟工程学有点像,试验田就相当于图纸,你不搞商业化种植,那就只能算小打小闹。

  而庄秉昌并不只满足于发发论文。

  他更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真正落到实处。

  那可行的路子就只剩下搞杂交育种了。

  然而,跟转基因那种可以把不同生物的基因片段来回剪切嫁接的操作不同,杂交育种,只能在同物种之间进行。

  一般是用已经被培养的作物与性状更丰富的野生种

  但问题在于。

  他上哪去找那么多花样的野生大豆呢?

  于是就卡在这了。

  一直到去年年末,一件事情让他的研究有了转机。

  1999年11月20号,神州一号无人飞船发射了。

  在飞船的返回舱里,携带了一大批作物种子。

  利用太空辐射,让这些种子随机变异,再从里面挑出有益品种进行杂交育种。

  也就是太空育种。

  这并不是华夏第一次进行太空育种试验。

  但却是第一次成规模的

  相比于在地球上满世界找野生种,这么操作的效率显然要高得多。

首节 上一节 728/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