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88节
所以,这一伙人原本应该被批评教育一顿,最多治安拘留几天,也就放了。
但好死不死,其中一个人还真就被吓得招了供,承认自己跟境外情报部门有所联系。
这下子,别说另外几个同伙,就连负责例行审问的警察同志都惊呆了。
境外情报部门诶。
明晃晃的三等功诶。
事情的性质直接就变了。
虽然这些人是在网上认识,过去的线下联络也并不多,因此其他人大概率与此无关。
但有些事,不上称没有四两重,上了称一千斤都打不住。
虽然不至于被算作共犯,但偷拍涉密军事区域,本身就是犯罪。
于是,他们就这样成为反面典型,切身体验了一把什么叫“相机对准机场,人生走进牢房”。
一时间,就连盛京蓉城等地的偷拍队伍也风声鹤唳,进而迅速陷入了相互怀疑。
毕竟,爬墙也好卧草也罢,其中大部分人本质上只是好奇而已,并不是真的想拿情报干什么。
和正牌被收买的间谍不是一个阵营的。
最终,这些小团体几乎全都陆续瓦解,安全保卫部门也进入了一段相对清净的时期……
这自然也是后话了。
至于9月6日当天的激光瞄准吊舱测试,在发生了这么一档子事之后,自然是顺理成章地胜利结束。
1007号原型机在镐京西南方某靶场,成功对3类14个运动目标实现了稳定跟踪瞄准。
只是由于歼10AS本身还没走到武器测试这一步,加上目前国内装备的少数激光制导炸弹又都是进口货,实在舍不得随便扔,所以真正的投弹测试还是要等一下国产的同类型弹药。
好在北方工业的“天戈”系列激光制导炸弹已经进入了研发周期的中后段,在吊舱的激光编码情况确定下来之后,应该很快就能进入实弹测试阶段。
之前航空工业总公司分家的时候,洛邑613所被争取到了航空动力集团的麾下,再加上引进神鹰1本就是常浩南力主推进的项目,所以这个测试结果自然是很快就被送到了常浩南手里。
“常总,从测试结果来看,我们的国产数据总线与泰雷兹提供的吊舱之间适配关系良好,火控系统可以正常操作瞄准吊舱进行全功能操作,下一步,就是基于法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对吊舱硬件进行国产化了。”
神鹰1项目的总设计师,同时也是613所副所长的卢光舜对常浩南报告道。
“达摩克利斯吊舱的引进时间表,和M88-3,还有M88-4的升级时间表是有关的。”
常浩南把已经翻到最后一页的报告放到一边:
“今年以内,我们应该可以把高精度两轴陀螺稳定平台的相关资料争取过来,到时候你们所尽快把这项最关键的技术啃下来,这样至少在瞄准吊舱最基础的功能上,我们可以不受制于人。”
“至于非冷却热像设备,泰雷兹那边咬的很死,恐怕要等到日后M88-4方案出来之后才能拿到手,我已经让606所那边尽量加快进度了,不过这种事情总归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听到常浩南能保证一项核心技术年内到位,卢光舜顿时松了口气:
“没关系常总,我们……”
说到这里,他苦笑了一下:
“我们的进度应该没有您想像中那么快,毕竟手头的项目比较多,力量也有些分散……”
“你们613的人员规模和能力范围,我心里大概有数。”
常浩南摆了摆手打断对方的解释,然后继续道:
“所以,我也没说要给你们设定一个具体的研发时间表。”
“不过,你们也要意识到,高精度陀螺稳定相关技术,对于你们手里的其它项目,尤其是远程导弹的惯性导航系统研发会很有帮助。”
说到这里,他伸出手,轻轻敲了敲面前的报告,以示强调:
“所以,你们不能把神鹰1视为和其他项目同等级别的任务,而是应该集中力量优先完成,至少优先完成惯性稳定控制技术的消化吸收。”
613所虽然叫做电光设备研究所,但业务范围可不仅仅局限于研发传统概念中的光电侦测或者激光电视设备。
实际上,在过去的大多数时间里,他们最主要的工作是为各种导弹和火箭武器研发陀螺仪等惯性导航设备。
毕竟,无论多么高大上的制导形式,都要依赖运动感知稳定控制来实现。
过去很长时间里,制约我国远程武器精度的主要短板,也正是在于此。
卢光舜一边点头,一边擦了擦额头上的虚汗:
“是……明白了。”
常浩南坐上航空动力集团的管理位置也已经有差不多两年时间。
虽然其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承担一线研发工作,但真要是严肃起来,还是能给人不小的压迫感。
见到对方已经精神紧绷起来,常浩南也就没有继续加码,而是一转为轻松的语气:
“至于具体的生产形式,你们可以跟航空兵那边去谈一下,听听用户方面的意见。”
在世纪之交这段时间,解放军大体上还处在一个“有什么用什么”的阶段。
尽管这种情况由于常浩南的努力而改变了不少,但思维方式的转变毕竟还需要时间,相当大一部分技术人员还是抱著以自己为中心的装备开发思路,对于解决用户痛点这件事并不积极。
也成为这一时期甲乙双方之间的主要矛盾。
而常浩南作为重生者,除了在技术领域具备优势以外,还同时带著更先进的商业化思路。
只是在过去,这项闪光往往会被他的其它优点给掩盖住。
总之,旁边的卢光舜,此时已经从口袋里掏出了笔记本,做认真听讲状。
“如果他们的预算不够,你们其实可以考虑先生产一种单独白光,或者白光加微光夜视通道的瞄准吊舱,这样在技术和成本上都比较可控,也至少能在白天,或者光照条件没那么糟糕的夜间使用。”
“而如果航空兵真有夜间使用和训练的需求,也可以考虑先从泰雷兹进口一部分成品的非制冷热像设备,把部队最迫切的问题给解决掉,等到以后有了条件,再进行国产化替代……”
“……”
实际上,眼下的解放军航空兵部队,训练水平确实还比较一言难尽。
别说夜间战斗了,就是夜航,对于很多单位来说都是不那么经常练习的技能。
至于空对地的精确制导弹药……
大概和96年那会的中距弹差不多。
全军都未必有几个机组打过。
所以,对于常浩南来说,还是应该先让航空兵在总体上进入精确制导时代,再考虑更进一步的事情。
打火箭弹作为我军的优良传统,当然可以保留。
但一支现代化的空军,绝对不能只靠火箭弹进行空对地作战……
第921章 大变局
2001年9月8日。
吴懿范总算赶在那个关键的日子之前返回了国内——
最近这大半年时间,后者一直都在活跃在南高加索和中亚地区,为常浩南开辟那条由东欧通往黎凡特地区的安全通道。
如果不出意外,这些地区很快就将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其实,按照上一世的经验,真要说危险的话,中东地区最危险的阶段应该是2005年后,直到2015年之间的这十来年时间。
美军一番逆天骚操作把两河流域的秩序彻底干碎,最终从里面养蛊养出来的某黑旗势力,那才是妥妥的混乱邪恶。
一点道理不跟你讲的那种。
不光把整个区域给搞了个天翻地覆,甚至连其幕后支持者被反噬。
反而2001年末到2005年初这段时间,虽然说是在打仗,但其实并没有太多像样的交火,总体上也还算平稳。
毕竟美军也好,“基地”也罢,总归是能说进去人话的正经组织,无非立场和诉求不同。
能沟通,就好办。
但老吴的资源和能力对于常浩南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容不得半点马虎。
还是提前把他弄回国比较稳妥。
过上几个月看看情况,如果没什么太大的变量,再让对方去中东搞事不迟。
而如果剧情走向和前世产生巨大偏差,那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按照惯例,每次老吴回国,常浩南都会亲自在火炬集团食堂的包厢里给对方接风。
尽管前者在国外的时候,二人也能不定期通过电台或者密信的方式沟通,但那属于字面意义上的一字千金,能把最关键的事情说完就不错了,根本没条件补充细节。
而由于最近两年老吴大多数时候人都在中东,导致连这些联系方式都很难使用。
就比如这次。
实际上,早在六月份的时候,常浩南就随便找了个理由,要求对方先放下手边所有工作尽快回国。
但这条消息一直到9月初才被接收到。
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总之,每次接风宴,都是常浩南获得热点区域第一手资料的绝佳机会。
只不过,这一次属于受突发情况影响而提前回国,因此他起初并没有对老吴带回来的消息有什么太大的期待。
然而,惊喜之所以称为惊喜,就是因为它会出现在不经意间……
服务员把菜上齐之后,吴懿范照例给自己倒了一杯啤酒,一饮而尽之后说道:
“南哥,我有一些推测我虽然不太确定,但感觉还是应该和你说一下……”
如非必须,常浩南一般不会饮酒,因此只是低头吃菜,点了点头示意对方继续讲下去。
“我认为,美国人可能会在几年……实际上最快可能在一到两年以内,再次对西亚地区发起一次作战行动!”
“?”
这一句语出惊人的判断直接让常浩南惊得不轻。
阿富汗可是正好在西亚边缘。
“这……咳咳咳——”
仓促之下,常浩南话还没说出来就被呛到。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