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80节

  当遥感卫星需要对一个广阔的区域拍照时,当然不可能像录像机那样一直开著,而是分片区进行多次成像,把数据传回到地面之后再进行拼接。

  最终效果或许不如一次搞定,但卫星遥感的目的又不是拍艺术照,在多数情况下也已经足够了。

  一瞬间,大厅内除了手头有工作放不下的以外,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这副卫星图上来。

  不过,即便经过一轮筛选,16MB灰度照片所包含的信息量仍然不小。

  映入众人眼帘的,仍然只有一片灰茫茫的海面。

  几乎找不到什么眼睛可以聚焦的地方。

  “好像……没看出有什么东西?”

  有人用不太有底气的声音问道。

  “放大一些。”

  常浩南深吸一口气,沉声下令道。

  测控中心的屏幕尺寸虽大,但分辨率其实一般。

  大尺寸图像上的微小信息,呈现出来很容易变成几个不连续的像素点。

  果然,在经过放大之后,随著图像聚焦的位置不断变化,常浩南很快在两幅画面拼接的一个接缝处,发现了一道长长的浅色痕迹。

  “停!”

  他赶紧一抬手,然后指向了大屏幕上的一处位置:

  “看这里!”

  “好像……是航迹?”

  一名海军领导很快有了猜测。

  大型舰艇高速航行所产生的尾流可能会拉出数千米,乃至数十千米之远,无论是对于卫星,还是潜艇来说,都是绝佳的探测手段。

  毕竟,只要跟著尾流,那早晚能找到正主。

  “继续放大!”

  常浩南压抑住兴奋的心情,尽量保证下达指令的语气平淡。

  果然,这次没用几分钟功夫,众人就看到了一个模糊的亮白色影子。

  “是一艘……”

  有人想要根据视觉效果研判一下目标型号,结果话才开了个头,声音就戛然而止:

  “船?”

  这片区域是在两个画幅的接缝处,角度本就别扭,而且还经过后期拼接,成像效果本来就一般,再加上大屏幕分辨率又很低,导致影子的轮廓看上去……有点抽象。

  就连说它是一艘船,都并不完全是通过外形辨认出来的。

  而是根据常识,一个在海面上高速航行的东西,只有可能是船。

  至于具体是一艘什么船……

  那确实不太好分析出来。

  “浩南同志。”

  在凑到大屏幕近处观看多时无果之后,海军领导重新戴好眼镜,来到常浩南旁边:

  “你觉得……这个东西有多大概率会是我们感兴趣的目标?”

  常浩南微微皱了皱眉:

  “理论上讲,星载的筛选程序可以通过一些人眼不太方便识别的特征来判断目标属性,换句话说我们觉得抽象的轮廓,在它看来不一定抽象。”

  “但到底有多大概率……我也不太好说”

  “嗯……”

  对方低下头,一边思索一边来回踱著步子。

  不长时间过后,又重新停住了脚步:

  “这片海域的位置是哪?”

  很快,就有技术人员报上来了一个坐标。

  作为海军将领,他几乎在转瞬间就解读出了坐标的大概位置:

  “菲律宾以东,帕劳群岛北方……”

  紧接著,他转头看向自己身后的另一名海军军官:

  “朱参谋,你去查一下,看有没有公开信息,说哪艘航空母舰在这片海域附近活动的。”

  在不执行作战任务的情况下,航空母舰,至少美军航空母舰的行动路线和日程并不完全保密,甚至很容易就能从公开的网站中查到。

  当然,某一时刻的具体坐标,那就需要通过像海洋监视卫星或是远程侦察机之类的侦察手段才能得知了。

  被称为朱参谋的军官动作很快。

  大概半小时不到的功夫,就从外面重新回到了测控大厅。

  “报告首长,在卫星拍摄的那段时间,小鹰号航空母舰刚好离开马尼拉,正在回国接受检修和维护的路上。”

  “从航行路线和航行方向分析,我们拍到的很有可能就是它!”

第1004章 卫星凝视侦察

  “小鹰号?”

  听到这个结论,大屏幕前的几名海军军官几乎同时眼前一亮。

  脸上的表情,更是精彩纷呈。

  其实刚刚,大家就对这个目标的性质有所猜测。

  只是由于担心空欢喜一场,所以谁也没敢妄下结论。

  但现在,有了美国方面碰巧发布的消息作为助理裁判员,基本上是稳了。

  这片海域本来就不是什么繁忙的国际航道,突然出现一个尺寸大概在300米*40米的东西,航向和时间段也能对得上。

  几乎不可能再有其他可能。

  “总算呐……”

  众人当中军衔最高的那位发出一阵悠长的叹息,紧接著走到大屏幕前,双手背于身后,抬头紧盯著那一小片有些扭曲失真的浅色影子。

  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心理因素,在听到刚刚的消息之后,现在用肉眼再看,似乎都有了些航母甲板有棱有角的模样……

  “总算是抓到你了……”

  他低声喃喃自语道。

  作为很长一段时间当中的第七舰队旗舰,小鹰号服役生涯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活跃在华夏周边的各个热点地区。

  得益于常规动力航母无需经历超长时间的维护和更换核燃料,其有效在航时间相比后来的核动力晚辈们要高出许多。

  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更是一直充当急先锋。

  尽管在96年那次最广为人知的事件当中并未出现小鹰号的身影,但在更早两年的1994年,它却与当时尚且弱小的华夏海空军进行过一番对峙。

  也就是进入到21世纪后,由于服役时间实在太长,加上2001年还跑到北阿拉伯海去参加了一圈持久自由行动,所以近两年稍微淡出了一些视野。

  但无论如何,小鹰号,对于华夏海军来说,都绝对算得上是老熟人了。

  而且是不太好对付的那种——

  单论出动率,航空母舰当然无法抗衡陆地机场。

  而在多个型号的二代半,以及三代机服役之后,华夏空军在小规模顶尖战力的质量上,倒也不虚那些F14或者F18。

  但问题在于。

  航母作为海上移动机场,拥有无可比拟的主动性。

  作为缺乏反制手段的防守方,华夏往往需要像刚才那样,通过公开信息推断对方舰队的行踪。

  而除非在某处港口靠泊,否则这种推测是不准确的

  况且,如果别人真想干点什么,那往往会隐匿,甚至刻意提供假的舰队航行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当目标非常靠近海岸线的时候,才能通过对海探测雷达或是侦察机来追踪对面的位置。

  但超地平线雷达受制于原理,精度普遍非常抱歉。

  侦察机则很难突破防空圈拦截冲到对面头上。

  这也是为什么,海军方面即便在马上就要高速换装的当口,还是挤出了一部分经费,用于支持海洋一号的技术验证项目。

  然而今天的经历,却堪称大起大落一波三折。

  首先是海洋一号第一次开机工作,竟然就捕捉到了有效目标。

  结果还没来得及高兴起来,一盆冷水就兜头浇了下来——

  几乎没人想到,在特定情况下,海洋遥感的成像效果会如此抽象。

  想像中由卫星群发回来大量遥感图像,然后通过参谋单位研判,最终形成打击链的场景,显然并没有那么容易走通。

  然而另一方面,最终的结果似乎又证明,星载程序对于目标特征的识别能力比预想当中更强。

  参谋单位压力很大,但参谋单位的压力又没那么大……

  “这一颗卫星发挥的效果,几乎顶得上我们过去全部的侦察手段了……”

  来自总装备部的陈达直来到常浩南身后:

  “维永同志,还有小常,依你们之见,如果想要在太平洋……至少太平洋西部的我国周边海域实现不间断的连续监视,大概需要发射多少海洋一号这样的卫星?”

  陈达直在就任总装备部副主任之前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尽管在常浩南发迹之前就已经调走,但总归还是属于最早和常浩南有过联系的一批人。

  称呼也就这么一直习惯性地保留了下来。

  这个有些突然的问题,让张维永和常浩南一时间有些难以回答。

  显然,今天发生的事情让装备部门很受鼓舞。

首节 上一节 880/1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