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428节
‘雷雕’直升机目前只是基本型号,是用于陆军的,刘韬将陆军版的命名为‘雷雕A’直升机,除机组4人外最多可装载11名乘员,也就是说,一次性可以运载一个班的兵力。
‘雷雕B’直升机是海军专用版,用于反潜、搜索救援、反舰、运输和特种作战用途,以护卫舰、驱逐舰、航母等为平台,使用声呐浮标和鱼雷进行反潜作战,还可以作为舰艇的雷达哨扩展雷达警戒范围。也能使用包括空地导弹、‘鹰击’反舰导弹、反潜鱼雷等等。
刘韬安排着这两款直升机的生产,在这个工程中贵飞进行形成生产线。
他没有多开发其他版本,到时候贵飞集团自然有专门的团队在这个基础上去研制其他用途的直升机,以及升级这两个版本的直升机。
他只需要做开发性工作就可以了,后续的自然交给其他人,这也是用来培养技术团队。
要是他将所有事情都做完了,那么技术团队得不到练手、成长机会,华夏的发展也会后继乏力了。
‘雷雕’直升机和‘黑鹰’直升机有很多相似的,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雷雕’直升机长度19.9米,旋翼直径16.5米,高度5.2米,旋翼面积220平方米,空重4800千克,载重78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2600千克,发动机采用2台自由涡轮轴引擎(2×1250kW)。
最大速度380公里/小时,战斗半径667公里,飞送距离2500公里,实用升限5800m,爬升率3.8m/s,武器系统包括2部7.62毫米机枪、扫雷系统、‘鹰击’反舰导弹、空对地导弹、19联装70毫米火箭发射巢。
刘韬给贵飞下达的任务,第一批生产100架‘雷雕A’直升机、50架‘雷雕B’直升机,哪怕部队不用,这100架‘雷雕A’直升机也可以盘山集团自己用,配备各个生产基地以及武装部。
至于原型机这一架,自然是作为刘韬的使用专机。
安排好‘雷雕’直升机生产任务,刘韬在跟于希明交代着。
“于总工,这‘雷雕’直升机性能很先进,挖掘的空间很大,你们除了要挖掘‘雷雕A’直升机、‘雷雕B’直升机的潜力外,还要发展其他功能型号。”刘韬叮嘱着。
他说道:“你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研制特种作战版本,专门提供给特种部队进行特种作战;还有比如可以研制灭火型号,在机腹加装水箱,用于消防队灭火;也可以专门提供给医疗后送版本,在机上安放担架,装备供氧系统、医疗系统等等.”
一款直升机,是可以发展多个型号偏向于某一方面功能的直升机。
世界上,美国、苏联的直升机是最先进的,直升机研制能力是最强的。其次是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的直升机也是可圈可点。
至于华夏,之前只能仿制,但是仿制版本也有很多不足,甚至有的仿制飞机连稳定性、安全性都是大问题。
现在有了‘雷雕’直升机,那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研制更多种用途型号的直升机,将这款直升机的作用尽可能地挖掘出来。
于希明点点头,记了下来。
每一种用途的直升机,都需要一个团队,这团队要组建、然后招引新人,经年累月地进行研制。
这些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国庆节。
四合院。
刘韬正在跟孩子们玩耍。
这时候,秘书拿着手机走过来,“领导,您的电话。”
“哪里打来的?”刘韬头都没有抬,随意问道。
秘书一脸古怪着,“对方说是瑞典,瑞典皇家科学院。”
刘韬眉毛一挑,这个时候打电话给自己,这是干什么?
忽然,刘韬想到了一种可能。
看了一下时间,刘韬才知道,从今日起,诺贝尔奖‘开奖周’正式拉开帷幕,六大奖项将逐次揭晓。
今日,将是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的时间。
刘韬接过手机,将手机凑到耳边。
“喂?”
那声‘喂’之后,足足过去了两分钟。
听着电话那头的声音,渐渐地,刘韬的表情开始变得古怪了起来。
没过多久,电话打完。
挂断了电话之后,看着手机屏幕的刘韬,沉默了好一会儿。
朱淋一脸好奇,看着刘韬脸上古怪的表情,小声问道:“你怎么了?”
刘韬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我可能中奖了!”
中奖?
听到刘韬突然蹦出的这句话,朱淋愣了一下,下意识便问道:“中什么奖?”
没有隐瞒,刘韬如实回答:“诺贝尔奖.”
朱淋眼睛瞪大地看着刘韬,声音有些语无伦次地问道:“诺贝尔?那个诺贝尔奖?”
“嗯。”刘韬点点头。
说实话,在接到电话的时候,他也相当的意外。
因为这不是他第一次冲击诺贝尔奖,他公开发表的成果,达到诺贝尔奖级的不下十个。
但是因为政治因素,始终未能获选。
对于诺贝尔奖,刘韬也没有那么看重了,毕竟这玩意儿,不是你做出成果就可以了,背后涉及到政治博弈。
在这里面,美国人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而且不仅仅美国人,还有欧洲人。
他们不愿意的话,就会千方百计地阻挠。
华夏不像苏联,苏联拥有强大的国力和影响力,可以突破这种重重阻碍。
所以刘韬看得很开,没有就没有。
至于国内的奖项,他已经拿得够多了,各个层次的奖项都有。
国外的奖项,目前只有一个,那就是计算机领域的‘图灵奖’。
他没有想到这一次,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会将这个奖项颁发给他。
至于为何对方能够拥有他的电话,打到他这里,刘韬其实并不奇怪,这些机构错综复杂,神通广大,拿到他的手机号码,根本就不是什么稀罕事。
他只是有些不解,这次怎么会颁发给他?
至于背后的博弈,刘韬想想也知道。
第692章 诺贝尔奖
晚上七点新闻的时候。
全国上下,不知道多少家庭都在收看着七点新闻。
从七点开始,央视各个频道、各个卫视频道、各个市电视台、县电视台,全部都是统一为央视七点新闻。
便是商人,也会在这时候选择看七点新闻,因为这里面价值巨大,能够发现潜在商机、提前预知风险、发现政策红利。
对体制内的人而言,更是要看七点新闻,因为这与自身的仕途息息相关。
正当电视显示的时间,已经临近7:30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两位七点新闻主持人会说起那常见的告别语,开始转入广告时间,然后人们就静待着天气预报。
结果接下来出现了一让人震惊的一幕,甚至连新闻主持人脸上都带着惊讶。
“下面临时插播一条新闻。”
“就在今天,大概10分钟前,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了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名单”
说到这里的时候,主持人停顿了一秒钟。
就是这一秒钟,他就调整好心态,展现了极高的主持功底。
他用平稳的声音,继续报道着:“因为‘发现新的超导材料’,为世界超导材料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毕业于京城理工大学、现任盘山集团总经理兼任党组书记、西南联大党高官刘韬同志,将以唯一获奖者的身份,独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100万美元。”
“与此同时,他也将成为华夏科学家因为在华夏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华夏物理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诺贝尔奖.”
包括介绍诺贝尔奖,以及杨振柠、李正道、丁肇中三人在之前获得诺贝尔奖进行一一介绍,刘韬身份介绍以及刘韬所获得的荣誉,足足进行了十分钟的报道。
随着七点新闻的播报,刘韬获得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便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扩散开来。
整个华夏都因为这消息而沸腾了。
上一次,刘韬登上七点新闻,还是他获得‘图灵奖’,也是那一次大范围宣传,让‘图灵奖’成了国际奖项在华夏知名度第二高的。
与此同时,刘韬一家人都在电视机前,看着七点新闻。
当看到新闻正式报道刘韬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候,所有人都兴奋坏了。
哪怕是之前知道的朱淋,看到这个新闻,同样非常激动。
这可是诺贝尔奖,在华夏国际奖项中知名度最高的。
刘韬脸上带着淡淡笑容。
激动?
那是肯定的。
作为学术界的最高荣誉,若是哪个人说自己对诺贝尔奖不感兴趣,那要么是在装逼,要么便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要么就是获得的是诺贝尔和平奖。
但是要说太激动,那也没有。
对于任何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华夏科学家,恐怕这个诺贝尔奖,估计都比不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国家层次最高奖项。
就像钱學森,他形容自己一生最激动的时刻,毫无疑问都是自身与国家融为一体的时候。
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籍的!
当然,此次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可以猜到背后的博弈。
华夏需要这一个诺贝尔奖,因为这可以激发国民自信心,也意味着华夏科研水平正在与国际接轨。
有时候刘韬是搞不懂,拥有属于自己的工业体系、有着‘两弹一星’的国家的国民,竟然会没有自信心,这简直是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当然对于评委会是以‘发现新的超导材料’作为贡献颁发给自己诺贝尔奖,刘韬还是有些意外。
说实在的,他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发现新的超导材料’并非是最重要的成果,而且这个成果还是他1981年发表的。
这个成果当然也是属于诺贝尔奖级别成果。
超导应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进入超导态的临界温度。如果都要冷却到液氦的温度,成本就太高了。但是,从发现超导电性以来,经过70年的努力,超导转变温度提高了不到20K。当时刘韬独辟蹊径,不是去探索传统的超导体,而是从金属氧化物陶瓷中找到了高温超导体。他发现La-Ba-Cu-0系统中存在着临界温度高达35K的超导电性。
刘韬发表论文后,各国闻风而动,竞相制造和测试各种样品,掀起了一个超导研究热潮。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超导体的转变温度提高到液氮温区(以液氮代替液氦可以使制冷费用减少到几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开始转变的温度提高到100K以上。